第一百四十章.杨二嫂
小泥瓦匠听晴雯这么说,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这些年自从母亲去世之后,再也没有人关心过他的婚姻大事。
之前家里还有个老娘,虽然年纪大了,母子二人常常话都说不到一起,但是终究是亲人啊,她总是对自己时时挂心,常常留意。
可后来老娘也死了,自己便是孤零零的一个人,从来没有人关心细致照顾自己,小木匠看着面前眉眼灵动的姑娘,恨不得马上告诉他她,她就是自己心仪的女子,想让她嫁给自己。
可转念又想,她如今在县里有才 房有店,,日子过得好好的,为什么要跟着自己去穷乡僻壤的地方吃苦呢。
不过若是放弃眼前这个女子,小泥瓦匠心里又不甘心,虽然他知道自己配不上她,但是感情的事,怎么能够说不要就不要的呢?
她的身上仿佛有一种独特的吸引力,总是吸引着自己的眼睛去追寻着她的身影,若是自己身在大家该有多好啊。
这样的话便可以名正言顺地向晴雯姑娘提亲,随后娶她过门,凭着她这样的贤惠能干,定然能够把家里操持的很好。
小泥瓦匠张张嘴正打算说什么,就听见后面李大哥破锣般的嗓音喊着:“哎,你在哪儿干什么呢?搁那偷懒呢,还不快过来干活,我这砖都给你码好了,快点儿。”
李大哥这一句话,将两人之间尴尬的气氛打破,小泥瓦匠听到这话,连忙而往回走,但又觉得自己太无礼了,又走了回来,对晴雯说:“晴雯姑娘,我过去干活了。”
晴雯也不知道是该说些什么,直接点点头答应了,随后自己抱着那个裂了缝的坛子出去了。
出去之后,晴雯便将那又是坛子又是破布,又是稻草的那盘东西丢到了,是一处小河。
随后又上了河道向大街上走去,这小县城的街道虽不十分繁华,但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像这种卖酱菜的杂货铺,更是颇有几家,毕竟这种酱菜,在江南,家家都会腌,而且家家味道都不同,所以也一直都有销路。
“杨二嫂给我来两坛腌黄瓜和腌菜根,我带回家里去吃。”晴雯笑的着站在杨记杂货铺的门口,对里面的杨二嫂说到。
杨二嫂身世可怜,年少时被父母卖到杨家做了童养媳,一辈子吃不尽的苦,受不尽的累。
所幸后来公公婆婆死了,丈夫与她有青梅竹马的情分,对她也还算是关爱,两人婚后没几年,就生了两个儿子。
只可惜时运不济,他的丈夫没过多久,和人去河边钓鱼时,不知怎的就跌到了河里淹死了,杨二嫂便做了寡妇。
做了寡妇之后,也不知道是因为没有旁人压住着,还是因为要泼辣一点才能护着自己的两个孩子,杨二嫂性情一下子变得与之前截然不同。
之前的她,不管是说话做事都是低着头缩着身子,生怕别人看到她,注意到她。
和别人多说一句话,脸也羞红的不得了。除了必要以外,几乎绝不能和人说话,可能也是因为之前家做童养媳的时候,被公公婆婆约束的太狠了,几乎从不曾和其他男人说过一句话。
可自从她丈夫死后,杨二嫂便变得和之前截然不同了,说话的声音也大了,腰也直起来了,挺着一张小笑脸儿,一直坐在柜台面前和其他人说笑打混。
笑骂之间,便将她丈夫留下来的那个小小杂货铺给经营下来了,虽然生意不算太好,但也勉强能够维持母子三人的生活。
对于她这一转变,县里的人,有的人瞧不上,觉得她是拜高踩低,一朝得势,便忘了自己之前微微缩缩的样子了。
而有的人,则是觉得她是坚强勇敢为母则强,为了养大自己的孩子,做出了很大的进步。
晴雯便是后面这一种人,她对杨二嫂心里十分敬佩,虽然这杨二嫂对自己不是很喜欢,但对她也一向很有礼貌。
杨二嫂虽然平日里不待见晴雯,觉得她生的妖媚又,是孤身一人来此定居,不像是什么正经人。
不过是生意到了,她也不会往门外推: “我这腌黄瓜和腌菜根有好几个口味,不知道姑娘喜欢哪一个口味的。
我这儿腌黄瓜有醋酸的,果酸的,还有甜口的,酸咸的。
菜根则是酸咸的酸甜的,不知姑娘喜欢哪一个味道,我去给姑娘拿来。”
晴雯没想到一个小小的酱菜,还能做出这么多的花样,看来自己还是见识短浅呢,本以为在普通百姓中,大家都是生活艰苦东西,只是有就罢了,绝没想到居然如此的花样多端。
其实晴雯的想法并没有什么错,普通的人家腌的酱菜,都是平日里吃不完的蔬菜,腌好留着在冬日没有菜吃的时候吃的。
而这细柳县,能够将一个酱菜做出这么多的味道,皆是因为此地虽不富庶,但是民风淳朴,再加上有世家大族,定此地为祖地,治安也十分良好,县里的官员不敢盘剥下面的人,自然就有家境富庶,有闲有钱的人来捣鼓这些。
晴雯也不知道在外面买来的酱菜是什么味道,她之前吃的酱菜,都是刚来安家的时候,隔壁阿玉他娘和李大嫂送的,晴雯觉得味道十分可口。
这杨二嫂的店里的东西他也没尝过,不过人家既然敢来卖,那味道定然是不错的,反正都要吃,眼看着自己这个做酱菜的手艺实在是不行,而且都要到冬日了。
江南之地虽然不像京城那样,一到冬天就大雪封山,连点绿色都见不到,但冬天的菜蔬也确实不多。
晴雯觉得囤一些酱菜在家里,等到冬天的时候,温一壶小酒,捻一碟子酱菜,随便那蒸一些米饭,再蒸一些腊肉,吃着应该很不错。
“这……我也不知道,哪一个味道好吃您就随便腌黄瓜和腌菜根里随便给我挑一坛就好了,我是不挑的。
“这怎么行呢,个人的味道不同,要吃就得吃自己最喜欢的,晴雯姑娘现在忙不忙?若是不忙的话,我便将这酱菜每个味道挑一些出来,您尝一尝选最喜欢的几种可好,若是好吃了,将来再来照顾我的生意就可以了。”
这种做生意的手段也是杨二嫂第一次尝试,要不是因为到了冬日,家家户户最近都在腌酱菜,小户人家的此时自己家里都淹了好几盘了,就是让自己能够过这冬的。
而对于县里的那些大户人家,他们确实不自己影响状态,不过状态这种东西在大户人家眼里都是上不得台面的,偶尔吃一吃倒也还好,但若是常常放在桌子上倒显得自家落魄了,所以最近,鲜少有人来光顾杨二嫂的生意。
之前杨二嫂听家里两个孩子念诗,有一句话叫酒香不怕巷子深,杨二嫂听着觉得有意思,便问两个孩子作何意,两个孩子自然乖乖给自己娘亲解答了。
杨二嫂虽然觉得,诗文这种东西肯定是圣贤做的,说的话肯定有道理。
但是又觉得有的时候又不符合常情,比如说自己的酱菜吧,这十里八乡再没有比自己做的更好吃的了,可一到了淡季还是卖的人越来越少,为什么呢,因为她做的酱菜再好吃,可大家不知道他的酱菜好吃。
杨二嫂想到此,又翻了两个晚上,睡不着,终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既然别人不知道自己的酱菜好吃,那就让别人知道呗。
于是杨二嫂想出了,让人尝味道的这个主意,这样既能够将自己的酱菜最大程度的推销出去,又能够看看自己做的东西哪一种最好吃,最好吃的便多做一些,其余的小众口味变少做一些。
反正这些做酱菜的原材料不过是他她自家种的菜和一些山上采下来的调料罢了,并不值钱,若是能因此扩大自己的生意,让儿子明年的束脩不用愁,这才是大大的好事呢。
杨二嫂虽然不喜欢晴雯,但在做生意这方面还是很认真的,不然的话,她也不能在丈夫死后一个人挣扎着将店开下去,还能够养活自己和自己两个孩子。
晴雯听杨二嫂这句话心里有些惊喜。 “哦,还可以这样吗?那我尝尝吧,就有劳杨二嫂了。”
说实在的,这样的销售手段在京城里并不少见,比如说像之前她自己去送货的那个绣庄,绣庄老板常常会让前来看衣服手帕的女子,邀请她们去楼上,换上试一试。
楼上有专门的梳妆间,里面一应物事俱全,和京城里的大家闺秀的房间布置的也不差多少。
里面还有一面墙的玻璃镜,听说那是绣庄老板特意去定制的,光是那一面墙的玻璃镜,就要几千两的银子。
老板曾经对晴雯笑谈,他铺子里的东西除了晴雯的绣品,以及最新上来的软烟罗玉蜀锦以外,便是那那一面墙的镜子最值钱了。
晴雯也曾照过那一面墙的镜子,玻璃镜本来就是纤毫毕见,那一面墙的镜子,更是大的让晴雯觉得仿佛自己眼前还有另外一个空间,立面还有另外一个自己。
贾家虽然也有玻璃镜,但也不过一尺宽三尺高,勉强能够照出全身罢了,哪里有那般大。
https://www.biqivge.cc/book/79670052/8816652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