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5 章(燕王的姻亲们...)
燕王先杀章炳、谢桂, 再夺平城,此举在朝廷看来已是宣战,当日正午, 燕王便在平城官民与十五万大军面前慷慨陈词,称奸臣黄仁、齐韬蛊惑新帝祸乱朝纲, 又有殷家不孝子殷闻颠倒黑白蒙蔽新帝视听,他要奉先帝祖训, 举兵南下,替朝廷歼灭朝中的乱臣贼子!
平城的官兵已听燕王号令,十五万大军也拥护燕王, 剩下的百姓们, 多多少少都听说了殷家分家嫡出的二房因为不孝被赶出家门, 殷老太公多好的人,那肯定是殷景善、殷闻父子俩伤透了老太公的心, 这种不孝的玩意,竟能在京城搅动风云, 可见朝廷里的官员都不行!
所以,城外大军们发誓追随燕王时,城内的百姓们也都跟着喊起口号应和,燕王站在高高的城墙上, 看到此景,露出笑容来。
率大军去攻打平城附近县城之前,燕王留下一万兵马驻守平城,交给徐王妃、魏旸统帅,城中一切事务皆由徐王妃指挥, 若母子俩有分歧,魏旸当听徐王妃决策。
“伯起还年轻, 你来守城,我才放心。”燕王握着徐王妃的手,夫妻多年,他深知徐王妃的秉性与才智,谋略不输他身边的几员大将。他对四个妾室是宠是怜,对徐王妃则是敬重欣赏,是成亲后三十年的相濡以沫。
离别在即,徐王妃迎视燕王的眼中有温情,亦有沉着冷静:“王爷只管南下,我绝不会让您有后顾之忧。”
燕王握紧妻子的手,大步离去。
魏旸出去送父王,直到站在城墙下,看着大军远去,他又在城里巡视一番,快黄昏才回到王府。
“母亲,父王离开时可有什么交待?”魏旸问。
徐王妃看看儿子,如实道来。
魏旸脸色微变,母亲只是一个女人,守城这种大事,父王竟然让他听母亲的。虽然他也知道母亲不是普通女子,可,这是打仗守城啊,父王宁可相信母亲,也不肯信他,在父王眼里,他这个儿子是多没用?
徐王妃默默地将儿子的神色变化看在眼里,等儿子再次看过来,徐王妃才语重心长地道:“伯起,你父王要争那个位子,你的目光也要放长远,只要我们母子守好平城,守城的功劳便全是你的,你又是嫡出,只要你谨言慎行,那个位子也终将是你的,切不可急功近利,越急,越容易露出自己的短板。”
魏旸有所感悟,看着母亲道:“母亲教诲,儿子会铭记在心。”
徐王妃:“嗯,眼下最要紧的是守好平城,剩下的,等大事成了再说,时候不早了,你先早点休息,明早陪我巡城。”
魏旸告退。
他往东六所走,隔了老远就见二弟魏昳、五弟魏暻在所门前站着,大的神色焦急,小的如青竹玉树,一看就是被二弟拉过来的。
“大哥!”
看到魏旸,魏昳跑着赶过来,一连串的问题往外倒。
不怪他慌,从昨日黄昏王府突然有兵戈之声,再到晌午父王率大军出征,这一切他都被蒙在鼓里。魏昳觉得憋屈,老三不提,父王连老四都带在身边商讨大事,只瞒了他与最小的老五,魏昳心里能舒坦吗?这也就罢了,魏昳主要是担心啊,父王能成事吗?万一不成,等待一家人的可不是流放了,都得砍头!
“瞧你这点出息,还怪父王没提前知会你?”魏旸甩开魏昳的手,以长兄之威训了魏昳一顿,然后对魏暻道:“外面有父王,平城有我与母亲,老五该读书读书,有空就帮忙盯着大郎他们的功课,别学你二哥。”
魏暻道是,先走了。
魏昳胆子小,脸皮却厚,挨了数落也不在乎,一直追着魏旸走到颐志堂的门口。
魏旸烦他的纠缠,只好将来龙去脉说了一些,最后道:“你不信我没关系,难道也不信父王?今天就罢了,明天赶紧冷静下来,还有差事给你。”
再怎么说也是自家兄弟,有些事情交给二弟,比交给外人更放心。
魏昳想想父王的十五万大军,想想父王以前的各种战功,心里终于有了些底气。
反了,一家人可能更上一层楼,不反,就算留下性命也要流放穷苦之地,活着又有什么意思?
父王做得对,是该争一争!
想明白了,魏昳回了二房的畅远堂,纪纤纤一直等着呢,夫妻俩进了内室说话。
纪纤纤的心扑通扑通地跳,公爹可真是胆大,太胆大了!
不过,知道公爹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早有筹备,纪纤纤对公爹的信心就更足了,就像当初太子刚病逝的时候,她不由地做起美梦来,抱着魏昳的胳膊直笑:“等父王坐上龙椅,你们几兄弟就会封王,到时候咱们也修个气派的王府,整个王府都是咱们说了算,再也不用挤在这个小院子了。”
魏昳:“你想得挺美,就不怕父王败了?到时候别说咱们要掉脑袋,恐怕你们纪家也要受牵连。”
纪纤纤终于想到了京城的爹娘。
她皱皱眉头,但并不是十分担心:“我们纪家是千年望族,历经几朝,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父王一反,祖父父亲只要向朝廷表明毫不知情,朝廷最多暂停纪家男人的官职,避免他们与父王勾结,不可能痛下杀手,落下一个滥杀的恶名。父王败了,纪家面上无光,父王成了,自会恢复纪家的荣光。”
魏昳一边听着,一边想四个兄弟的姻亲。
老三那边是殷家,殷闻虽然得罪了父王,殷墉把家底一交,一下子就成了父王这边的功臣。
老四那边是郭家,更不用说。
老五那边虽然没钱没兵,却有个深受父王倚重的崔玉,崔玉那满脑子主意,发挥好了能抵几万兵马。
这么算来,纪家龟缩京城,最没用了,一点都帮不上父王。
至于大哥那边的徐家,现任镇国公徐耀在兵部做事,无论他自己的军功还是老国公的战功,使得徐家在本朝各军里都有一定的威望。如果徐家肯支持父王,朝廷便是腹背受敌,如果徐家像纪家一样明哲保身,那大哥也算跟他作伴了,如果徐家支持朝廷……
魏昳摸了摸鼻子,真那样,大哥的妻族就相当于扯了父王的后腿,还不如纪家。
燕王誓师当日,也派人给京城送了一封折子,内容差不多,痛骂黄仁、齐韬、殷闻是奸臣小人,新帝年轻被他们蒙蔽,那就由他这个王叔替侄子铲除奸佞,才不负先帝册封藩王时留下的“外戍边疆、内讨奸臣”的祖训。
新帝魏昂看了折子,勃然大怒,立即调兵遣将去镇压燕王的造反。
外面派了兵马,京城这边也要严查是否有燕王的内应。
第一波查的,便是燕王府的几家姻亲。
纪家是望族,不但与燕王是亲家,子女也多与京城各世家联姻,如果没有证据便将纪家众人下狱,其他官员恐怕也会心神不安既而生乱。所以,在纪老爷子率领纪家男人主动递上辞呈以证明纪家没有勾结燕王的时候,魏昂就准了,称朝廷会调查清楚,如果确认纪家没有反心,日后还会官复原职,在那之前,纪家众人就安安分分在家里待着,自有士兵监视。
包括燕王长女魏槿所嫁的夫家、李侧妃的母族李家,同样停官幽禁于府内。
郭家亲戚多在北地,还有一个蜀地的蜀平侯。
蜀平侯是先帝朝时的老臣,威望只略逊色于徐家,且蜀地偏远,也许朝廷的兵马能在诏书抵达蜀地前就压制了燕王,魏昂就先没动蜀平侯,只密诏蜀地附近的官员留意蜀平侯的动静。
殷家除了一个殷闻,殷墉已经投靠燕王,留着一起抓便是。
不过,有人提醒魏昂,称燕王三子魏曕的舅舅温成在京为官。
温成没什么根基,魏昂直接将温家众人下狱了,温成有个女儿温如月嫁给了永城侯家的庶子薛七,那薛七抗倭有功,且得知燕王造反时便将温家女儿贬为了妾室,再加上魏昂有位宠妃是薛家女,魏昂就没有再追求温如月的罪状。
这几家都好处理,难的是徐家,徐耀不但是燕王的妻兄,也是魏昂的舅舅。
魏昂将徐耀请进宫,拿着燕王的折子跟舅舅哭了一通:“舅舅,皇祖父尸骨未寒,燕王叔便逼朕至此,还请舅舅替朕主持公道!”
徐耀素来刚正不阿,与徐老爷子一样忠君,忠于先帝,也忠于先帝亲自立下的新帝。
于是,徐耀当着皇帝外甥的面,大笔一挥,面色铁青的写了两份信,一封给燕王,痛骂燕王不忠不孝,严词勒令燕王迷途知返自己来朝廷负荆请罪,一封给徐王妃,说得也很难听,从徐家老爷子的家规讲到女子的妇德,要徐王妃带着燕王府的子孙们投降。
写完信,徐耀对魏昂道:“皇上,若燕王执迷不悟,臣愿领兵亲自去捉拿反贼!”
首辅黄仁暗暗朝魏昂递个眼色,纵使徐耀站在朝廷这边,也不能轻易派徐耀出兵,以免徐耀被燕王拉拢,白送兵马给燕王。
魏昂明白,擦着泪道:“只盼王叔能听进舅舅的劝。”没理徐耀请战那话。
很快,朝廷的使臣分别带着两封信去见燕王、徐王妃。
燕王先收到了徐耀的信,看完脸都黑了。
当年老国公病逝,他写了一封自己十分满意的悼词,徐耀一个字都没回他,现在倒是回了,骂得比什么都难听!
燕王将信丢在地上,一剑扎了上去,足见其心中之恨!
魏昡想知道舅舅说了什么,拔/出父王的佩剑,捡起多了一个大窟窿的信纸,看完之后,怒发冲冠!
“舅舅也太偏心了,明明是新帝先对藩王们赶尽杀绝,他真看不见?”
崔玉这才上前看信,其他武将也都围了过来。
对徐家老爷子,武将们是敬重的,连带着也愿意给徐耀几分面子,可徐耀如此辱骂燕王,哪个还把他当回事?纷纷来劝燕王别与这种人计较。
等燕王冷静下来,有人迟疑道:“王爷,徐耀给您写信,王妃那边……”
说话的是燕王手下一个千户,平时也很受燕王赏识。
燕王看他一眼,道:“王妃与我一心,不必生疑。”
平城,朝廷派来的使臣亲自将徐耀的家书交给了徐王妃。
徐王妃看过信,递给儿子。
魏旸看完,气得双手发抖,舅舅啊舅舅,你不帮忙也就罢了,能不能别添乱?
“来人,绑了此人,连信一起送去王爷那里。”
这就是徐王妃给兄长的回应。
https://www.biqivge.cc/book/78488756/2635654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