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古都之恋 > 第二十八章 奢华铜享

第二十八章 奢华铜享


铜器以其便携、耐用、易保存的优点深受草原民族的喜爱,地处北地的大同,历来是多民族融合之地,受草原民族的影响,铜器一直倍受大同民众的喜爱。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本奢华的铜器逐渐走进了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涵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与当地的民俗民风相融合,使用铜器已经成为大同文化中的一部分,渗透到民众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构成了当地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

展示有:铜锅、铜壶、铜铲、铜烟斗、铜鞋拔子、铜熨斗、铜漏勺、铜铃铛;铜佛像、铜殿钟、金刚杵;铜烛台、龟鹤铜灯、带盖铜熏炉、铜手炉、铜匣、铜双耳投壶;各式各样铜锁,其中有鱼形铜锁;铜镜,有一方形铜镜背面铭字“方正而明,万里无尘,水天一色,犀照群伦”;又有各式各样的头花,金黄色成朵花的,做叶子形状的,个别的饰以宝蓝色。

大同制铜始于东周时期,在以后的两千多年中,大同与铜结下了深厚的不解之缘,浑源李峪村出土大量精美的先秦青铜器。

北魏时期的天宫寺铸造释迦牟尼立像一尊,其高42尺,用铜十万斤。兴光元年(公元450年),北魏文成帝下旨在五级大寺铸造释迦摩尼立像五尊,每个高一丈六尺,共用铜两万五千斤,在大同地区北魏墓葬中出土三支高足铜杯,制作精巧,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辽寿昌元年(公元1095年),辽道宗命令西京(今大同)军工匠向西北路汉军传授制火炮、弓弩的技术。

元代初年,大同制铜的商户已经达到760余家,为朝廷铸造大量铜制兵器,随着元朝的消亡,这些原本为朝廷铸铜的人家流落民间,给民间冶铜业注入新的力量。

明代大同为九边重镇之首,战略地位重要,既为军事要地,也是商贸枢纽之地,商业、手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十分发达,是中国北方铜器的重要生产地和集散地,大同市博物馆收藏的大量明代纪年铜器就是最好的证明。

清顺治6年(公元1649年),朝廷户部在大同府设大同府局开炉制钱,康熙年间大同府局在全国制钱局中占有重要一席。清代中期大同铜制品畅销于市,清代晚期,随着对蒙贸易禁令的开放,走西口的人数越发壮大,大同铜器再次迎来了辉煌,许多口外的重镇均出现了专营大同铜器的商号,历史上盛传“五台山看佛,大同城内买铜”之说。独特的地理位置加上兴盛的铜器制作,使得大同铜器跟随晋商的脚步遍布“万里茶道”,成为当时重要的铜器制作及贸易中心。

“时间过得真快啊,不好意思,耽误大家的时间了。”顾菁菁抱歉地对大家说,“很多青铜器来不及细看,只有拍下照来,然后再仔细地观赏了。”

“大家也玩得很开心,而且跟你这个专家看青铜器也长了不少知识。”小胡说。

“我可不是什么专家。”顾菁菁谦虚地回答。

“我这里也拍了不少照片,然后给你发过去。”李风铃对顾菁菁说。

“哎哟,好美啊!专业人士拍的就是好啊。”顾菁菁夸赞道。

“哪里啊。”李风铃娇羞一笑,脸上却又显出些得意的神色,她对拍照是很有自信的。

“跟你们出来,对我也很有启发,今天收获不少。看来以后得多跟你们出来转转。”万哥说。

“哎呦喂,难得。万哥,闭门造车是不对的,大街上美女这么多,你应该经常出来转一转。”飞燕眼睛珠子转动着说。

“喂,快飞出来了。”小胡说。

“什么?”飞燕问。

“飞眼呗。”小胡边说边笑着跑开了。

“今天我可长知识了。平时也来过青铜器博物馆,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一下。今天大家一起来发现了好多新鲜的事情,比如那铜镜背面上的字,还得是顾菁菁这个专家才能看到啊。”林风说。

“我可称不上专家。”顾菁菁高兴地回答。

只有高翔一人闷闷不乐,因为顾菁菁的风头压过了他的,这是不可想象的,他心里想,“顾菁菁可是一直都崇拜自己啊,虽然现在不在一个城市,她对我的那种感觉始终未减;可今天,顾菁菁少了那份崇敬。”

顾菁菁活出了自我,这让高翔有些失落,并且在同学们当中,他觉得面子上过不去。

在林风的心里反而暗暗地高兴,因为晓彤要给他做主,这是否就意味着一种亲近呢。

只有丁一不说话,他随着大家看一看,听一听,学一学,没有什么烦恼,因为他已经拥有了飞燕,已经很知足了。他也是这些人中唯一拥有爱情并要建立家庭的人,他的满足是不再需要用言语来表达了。


  https://www.biqivge.com/book/77671629/8807114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