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古都之恋 > 第三十八章 鼓楼东街之夜色之一

第三十八章 鼓楼东街之夜色之一


鼓楼同样没有亮起灯来,但鼓楼西南角的古玩城却灯火通明。

“哎,这里还不关门吗?”林风问。

“由于要促进夜市经济的繁荣,这里的商铺都要在晚上十点以后才关门呢。”李风铃说,“三楼有个‘梅香阁’,马老师画梅花那可是一绝。”

“真的吗?”

“有‘一剪寒梅傲立雪中’的感觉。”风铃说。

“真能画出斗寒傲雪的姿态吗?”林风问。

“嗯。”

“今天晚了,哪天咱们去看一看。”

“咱们去看一看,‘咱们’是什么意思。”小胡问。

“就是‘咱们俩’呗,你有没有一种被人踢走的感觉?伤心啊!”飞燕说。

“让你们去,你们也不去啊。那应该怎么说,‘我’和‘你’?”林风解释。

“在一起。”丁一不假思索地说。

“哎哟,妙啊!”

李风铃脸一红,装作啥都没听见,先走了。

“不愧是丁一,一针见血。”小胡说。

“去你的。”林风装作抬脚要踢的样子。

绕过鼓楼,便来到了鼓楼东街。

那玲珑剔透的汉白玉石牌楼在光照下仿佛镀上了一层金色。

“这里的灯,仿佛更明亮;这牌楼,也仿佛更加华丽了。”飞燕说。

“那是因为,这里的人多,你的小心眼儿也敞亮起来了。”小胡说。

“胡说。”

“这就是所谓的人气嘛。”晓彤说。

牌楼左边有一个卖棉花糖的女人,三轮推车的架子上捌着一个白兔棉花糖,一个莲花棉花糖。

林风对这个很感兴趣,心想:“这个是如何做成的?”

那女人还在现场做着,她手持棍儿柄在那喷出絮状的盆形机器里麻利地转动着;不一会,转出一个棉花碗来,然后她又取出一根棍儿,在那棉花碗边上隔一段压一下,就显出一个莲花蕊来,然后在机器边上的三个缸子里的其中一个抓出一些绿色粉面来,放在机器里,再喷出的絮状变成了绿颜色的,在那莲花、芯的外围一圈一圈地裹着,最终成形一个莲花来。

林风回过神时,那一帮人早已兴奋地穿过石牌坊,往里边走去。

鼓楼东街的地面上被投影灯照出一个接一个大大的图案来,有的是朵朵鲜花盛开,有的是翩翩蝴蝶飞舞,有的是鳞鳞金鱼摆尾,还有根根棒棒糖甜人;小朋友们好奇地在地上抓着。

原来是街道右边一列电杆上的投影灯投射下来的。

四合院门楼处,一律为红色长灯笼,显得古朴典雅而喜庆。

这里是人山灯海,灯为人而照明,人为灯而心亮,欢快、愉悦、微笑,连成一片。

“我真想做一首诗啊。”小胡说。

“那你就做呗。”大家都期待着。

“啊——好多美女哦。”

“喂,你有没有一个正经样子?”于丽严厉地说。

小胡吓得闭口不言了,他又忽然望着一处四合院门楼说,“木兰小馆。”

这处院子引人注目的是院内玄关顶上挂着许多粉色的长灯笼,很多人站在灯笼下拍照。

“咱们也进去看看吧。”

“让进去吗?”

“大门一开,笑迎八方客。”

“说得对。”

一行人走进去才发现院主人的独具匠心,因为两边都是商户,依势造就这一径幽深的长廊,主人又在两边种上了修竹,在那排排的粉色灯笼照耀下格外温馨细腻。

正面的照壁被一株造型奇特的高高的万年青掩隐,两边藤萝缠绕,只留出一角砖雕风景来,若隐若现,反而有一种让人窥视砖雕全貌的冲动。左右皆有门。探身张望,左边四合院随意置些桌椅,人们惬意地坐在那里,有说有笑,喝着啤酒饮料,就着下酒菜,怡然自得。

右边儿的四合院里,依着前房的后墙造境,一方清池,内饰假山矮树,泉眼喷涌,云雾缭绕,缥缈如仙境。正面一处砖雕,上面书写内容为:“心作良田耕不尽,善为至宝用有余。”

大家一致叫好。

院内西边是厨房,可瞧见里边带着高高厨师帽的师傅们正干得热火朝天。东边设了几间雅间,雅间外又在院子里围了几间雅间,可供人露天用餐。南边又是一进院落。

穿着制服的餐饮人员端着各种菜品穿梭其间。

“对我们的到来不嫌妨碍之情。”飞燕说。

“不错,生意就应该这样做。”林风说。

“那端菜的应再搭一条毛巾,让人想起古装电视剧里的,‘小二,上菜。’一下就拉近了店家与吃货的距离。”小胡说。

“关键是人要真诚,饭要道地。不要徒有其表,玩一些形式。”万哥说。

“就知道吃,关键人家的名字起得不错,‘木兰小店’,店主不会是女的吧?”于丽说。

“即便是女的,也比你们男人强。花木兰代父从军屡立军功,‘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这气度……”晓彤说,然后看着一众男子,颇有些瞧不上的意味。

“我觉得这个名字好在‘小’字上,一般人起名字都很志向高远,不愿用‘小’,岂不知这‘小’字的妙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小’,还包含着谦虚、低调、亲和、务实之意,只有大格局的人才敢称‘小’。”万哥说。

对面是鼓楼客栈。高大敞亮的大门也是敞开的,可见玄关处两旁树木交相遮蔽,影壁龙凤气派。人们在门口处拍照留念。

两旁店铺应有尽有,有餐吧,有酒吧,有疙瘩汤,有刀削面,有涮羊肉,有凉粉,有手工醋,有老酒坊,有茶社,有当铺,有陈皮,有中医馆,有文博苑,有国学馆,有晋雲琴社,有九章號,有永盛德……前方还不知有什么稀奇古怪的门面呢。

“白天我看见一匾额写着‘無塵’,边上有小字儿,‘褪去繁华归本真’,琢磨琢磨,也不知是干什么的。”万哥笑着说。

街道两边,摆着各式各样的小玩意儿,有的放着长条桌子,有的干脆摆地摊儿。有亮灯的,有响声的,有造型奇特的,有可爱温情的,有首饰香囊,有蜜蜂糖、棉花糖,有酸梅汤等冰镇饮料;还有卖小动物的,小乌龟背上贴着彩纸,水母装在透明的瓶子里,被底座的灯光照亮,小朋友看见是再也迈不动腿了,有的甚至倒在地上打躺躺;还有一种陶瓷做的小水鸟,倒上水,用嘴一吹尾部,发出鸣叫声。

“看左边,‘蘭芷之家’”,林风指着进进出出的人们说。

那门楼上挂着一面匾额,两侧墙壁上的砖雕在灯光的照射下格外辉煌,引人注目。

“里边是干什么的?”

“进去看看,随大流嘛。”

里边是一条狭长的小巷,深处左右各有一个门楼,大门紧锁,门楼两边及巷尽头皆有壁雕,灯光照射,仅此而已。

“哈哈哈,这才叫红火不过人看人呢,什么都没有。”

“有个故事说一个人得了颈椎病,在大街上仰头望天;一会儿,来了一个人,以为他在看什么,也抬头望着;不一会儿,又来一个人,‘看什么呢?’;人越来越多,一群人都在向天上望……嗬嗬。”万哥笑着说。

“看那个,‘手工醋’,有什么特点?”飞燕说。

“进去看看,不就知道了嘛。”丁一说着便往里走。

里边的一位中年女士热情接待,介绍着各种醋的产品。

“醋还有三年陈酿、五年陈酿、十年陈酿呢?”林风看着柜台上陈列的三个醋瓶子前的牌铭问。

“当然了。”那位女士说,“可以尝一尝”,说着她拿起一个小纸杯来,给林风倒了一些。

林风拿起来一尝,“哎哟,好浓烈的醋味儿啊!有汾酒的味道,在喉咙上,只不过这是酸味。”

“你们也来尝一尝。”那女士也大方,又倒了两杯。

小胡和飞燕都拿起来喝了一口。

“酸!”

“爽!”

“这是五年陈酿,再尝尝这个十年陈酿的。”

“哎,十年陈酿的这个反而柔和一些。”林风说。

“是吗?”那女士问。

大家也都尝了,表示赞同。

林风又拿起五年陈酿的尝了一下,“哎呀!酸死了!”

那位女士笑了起来。

“给我们介绍一下吧。”又有几位客人进来好奇地说。

于是那位女士便指着墙上的挂图为大家解说手工酿造醋的工艺。

“给我们些资料呗。”

顾菁菁接过那位女士给的介绍资料念了起来,“580年酿醋技艺。宝源老醋坊始创于明朝宣德三年,即1428年,山西酿醋技术在明朝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创始人韩宝源在创业之初,便立下了‘以德兴业’的宗旨,使得宝源坊迅速崛起;在鼎盛时期,宝源老醋坊曾被明清两朝封为皇家醋坊,专供皇家食用。数百年来,宝源老醋坊,秉承口口相述,师徒父子一脉相承的传统古法酿造工艺,它是数百年来智慧与技术的结晶。

“2006年,宝源老醋坊的酿醋技艺被国务院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宝源老醋坊手工醋的酿造技艺历经蒸、酵、熏、淋、陈五个主要步骤,十多道手工生产工序;其在自然陈酿的过程中,需在伏天暴晒和隆冬结冰后捞去冰块,以剔去新醋中的水分,此即为‘夏伏晒’和‘冬捞冰’。一次‘冬捞夏晒’即是一年,以此为循环,叁年陈酿要历经三次的冬捞夏晒……貳拾年陈酿就要历经二十次的冬捞夏晒。宝源老醋坊用于晒醋的大缸就设置有20000多口,最大化地继承和保证了醋的原汁原味和地道品质。”

大家出了店铺,还在讨论着醋的味道。

“好像醋和酒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呢?”小胡说。

“这个嘛,”高翔说,“众所周知,中国的文字多是以象形而造,酒字最早的写法实际上是‘酉’,后来变成‘酒’,而醋在古代被称作酢、醯,所以醋是起源于酒的。即便在如今,酒和醋都是通过酿造而成,其实它们都是借助微生物的力量将淀粉、糖类转化为乙醇和乙酸,而且二者在中华民族的生活饮食文化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一席。酒和醋是什么关系呢?酿造酒和酿造醋都是要先将原料蒸煮、然后发酵生成含有乙醇的液体,只不过酒的酿造从这里开始就是不断地蒸煮提高酒精的纯度和净度;而醋的酿造则是往含有乙醇的液体中加入麸皮、醋酸菌等再次发酵,让醋酸菌将乙醇转化为醋酸。”

“喂,看那里,‘老酒博物馆’,进去看看。”

“正要说酒呢,便看到了老酒博物馆。”

博物馆是一个两进四合院,一个屋里陈列着各种各样的清朝年间的酒壶和酒罐酒缸。酒壶多为金属的,酒罐酒缸为陶瓷的,也有辽金的酒罐子,细长略鼓的身材,小小的口子。

对面的屋子里陈列着各种各样现代的酒瓶子,有茅台的,有五粮液的,有汾酒的等等。

墙上的挂框里介绍着中国白酒:中国白酒,白酒,以茅台酒、贵州贵酒、双沟酒、郎酒为代表,属大曲酒类。其酱香突出,优雅细致,酒体醇厚,回味悠长,清澈透明,色泽微黄,以酱香为主,略有焦香,但不能出头,香味细腻、复杂、柔顺、含泸,泸香不突出,酯香柔雅协调,先酯后酱,酱香悠长,杯中香气经久不变,空杯留香经久不散,茅台酒有“扣杯隔日香”的说法,味大于香,苦度适中,酒度低而不变。

酱香型白酒的标准评语是:无色或微黄透明,无悬浮物,无沉淀,酱香突出、优雅细腻,空杯留香优雅持久,入口柔绵醇厚,回味悠长,风格突出、明显、尚可。

清香型白酒,亦称汾香型,以山西汾酒,河南宝丰酒,河南龙兴酒,厦门高粱酒、天长帝酒,辽宁山雁王等为代表,属大曲酒类。它入口绵,落口甜,香气清正。

以蒙牧牌白酒为代表,饮用清爽淡雅,具有纯正、舒适、协调的香气。具有醇甜、柔和、爽净的口味,不上头。

兼香型白酒又称复香型、混合型。是指具有两种以上主体香的白酒,具有一酒多香的风味,一般均有自己独特的生产工艺。

浓香型,又称泸香型,以泸州老窖特曲为代表。浓香型酒具有芳香浓郁,绵柔甘洌,香味协调,入口甜,落口绵,尾净余长等特点。这也是判断浓香型白酒酒质优劣的主要依据。构成浓香型酒,典型风格的主体是乙酸乙醇,这种成分含香量较高,且香气突出。

“从化学上来讲,酒的酿造主要是……”高翔接着说。

“不是要说化学方程式吧……”

“那还不是啥。”

“这个还是免了吧,即便是你讲的再清楚,我们也听不懂啊!”

“怎么学的,真是的……那好吧,俗话说‘酒败成醋’或‘酿醋先酿酒’,乙醇在空气中受到醋酸菌催化会变成醋酸,但是酒败成醋并不是没有条件的,醋酸菌的生长繁殖会随着酒精度的上升而受到抑制,而且酒精含量达到一定浓度会直接杀死醋酸菌,因此酿造醋时的乙醇的含量是控制在很低的,这也是为什么白酒很难变成醋,而黄酒、葡萄酒就很容易因为密封问题而酸化。”

一位女士看见大家兴致很高,便陪着观看,显然是东道主。

“您是这里的老板?”

“不是。”她摇摇头说。

“老板娘?”

“不是。”她笑着说。

“我很好奇,为什么在这个地方开一个老酒博物馆呢?”小胡问。

“当初也是喜欢,有一些收藏,也是因缘巧合就开了。”

“因为喜欢就开了,理由虽然简单,但听从内心的想法。嗯。”晓彤点头说。

“自己内心是什么样的?很难知道,所以才有苏格拉底的名言,‘认识你自己。’”万哥说。

“是吗?”晓彤问。

“我是俗人,不懂这些。”那女士谦虚地说。

“俗人是不会想到开‘老酒博物馆’的。”万哥称赞道。

正房墙壁上的一个个玻璃框里展览着花花绿绿的好多酒标。

一面大的挂框里有配上精美图画的“酿酒说”:中国古代的饮料酒主要是黄酒和白酒,葡萄酒次之。大米(糯米或粳米)或黄米原料,经蒸煮,摊凉后,加入曲子,浸米水,或加入酵母搅拌后,在缸内糖化与发酵,发酵完成进行压榨,压榨出的液体即为黄酒。黄酒以绍兴酒最为有名,有状元红、加饭酒、善酿酒、香雪酒、女儿红等品种。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中的关于制曲、酿酒的论述,是当时制曲、酿酒技术和经验的总结。书中记载了12种不同的酒曲和20多种酒的制法,提出曲和“五色衣”的概念,并认识到二者的相关性。“五色衣”是指酒曲中霉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的混合物呈现黑、白、黄、绿等色。南宋朱翼著的《北山酒经》是一部制曲酿酒的专著,记述了当时酿酒工艺的发展和改进。红曲的发现和应用是宋代制曲酿酒的一个重大发展。红曲的菌种是红曲酶,它是一种耐高温,糖化能力强,又有酒精发酵力的霉菌。到明代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都有红曲的制法和应用的记载。红曲用于酿酒以后,酒类品种大大增加了,福建、浙江、台湾等地酿造的红曲黄酒,用红曲霉和黑曲霉共同制造的乌衣线曲和黄衣线曲酿造的酒,风味各异。

当时酒类品种仅《本草纲目》记载就有70多种。

中国古代的酿酒工艺已具有很高水平。《北山酒经》中说:“造酒最在浆,浆不酸,不可酿酒。”说明酿酒是先治好酸浆,用于保护酵母菌和调节发酵的作用。这与现代酿酒工艺学中的发酵液的酸度是影响酵母菌酒精发酵的重要因素及酿酒发酵必须控制酸度的理论是吻合的。绍兴酒酿造中应用的“三浆四水”、“冬浆冬水”就是继承和发展了“九酿酒法”中用多次投料控制和调节酸度的方法,这说明现代酒精生产中采用的乳酸菌生酸和调节酸度与抑制杂菌生长的方法,早在1700多年前,中国劳动人民就掌握了。宋代以后,中国劳动人民又发明了加热杀菌法,这是中国酿酒史上的又一重大成就,为以后葡萄酒、果酒等酒品的生产开辟了广阔前景。《北山酒经》中记载:“每坛加蜡三钱,竹叶五片,隔水煮开,趁热灌封坛口。”这种用加热杀菌保存酒度的原理和方法与酿酒中普遍使用的巴氏杀菌法基本相同。

正面放一大大的酒瓮,窗前有酿酒场景的塑像。

回到大街上,大家兴致高涨。

“酒能助兴,多少伟大的诗人、词人酒后作诗,流芳千古。”小胡说。

“那您就吟诗一首。”飞燕说。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张口就来,怎么样。”

“太大众化了,人人都知道。”

“这才说明是好诗啊。”

“万哥来一个。”高翔说。

“呵呵,多谢抬爱。”万哥笑着说,“别说还真是啊,好诗都离不开酒,‘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高翔对曰。

“看看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大醉啊,要是不醉,能作出这么好的词吗?”万哥摇摇头接着吟诵,“《行香子•清夜无尘》,苏轼,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好词!”高翔夸赞道。

“我也是醉了,酒不醉人人自醉啊。嗬嗬。”万哥又飘飘然起来了。

一家店铺门前围了很多人,并传出欢快的敲打手鼓的声音,大家上前观看。

台阶上坐着一大一小两女子,她们和着音乐的节拍开心地摇晃着身子,年长的约三十来岁,短发过颊,一副天生乐观的娃娃脸;年少的十几岁,纯美的脸上带着笑容,一边拍手鼓,一边唱。

看到大家围观拍照,表示赞赏和肯定,俩人拍起手鼓来愈加高兴自然了。

望进去,可看见右墙边衣柜内挂着的那一排棉麻衣物,门右边种着几杆修竹,门上一木质匾,上写“九章號”。

左边还有一个移动售货柜,上面摆着紫砂壶、荷包、香囊,架子上挂着绣的小动物,有老虎、公鸡、骆驼等,

还有一个小立框,内放绣品蓝底白字“清欢”二字,朴素淡雅,让人想到那个心灵手巧而且格调不俗的女人。一个十几岁的漂亮女孩子,穿着质地考究的古装,在那里招呼着客人。

她的身后是一面敞开的窗子,一个四十多岁的娴静女人,穿着一身极其简单的棉麻汉服,那长发也是简单地一束便披在身后,她在窗前安静地整理着衣物。还可以瞧见窗边的书架上摆着一些书。

“好美的一幅画。”李风铃不禁说,“原来我总是拍风景,不要拍人,怕人破坏了风景的美;这一刻我才明白,人才是最美的风景。”然后她掏出手机来不住地拍照。

“喝杯酸梅汤吧,自己熬的。”那小姑娘说。

“自己熬的,那就来一杯吧。”小胡说。

“那么着急吗?”于丽拉着他的胳膊说。

“那待会儿再说。”小胡笑呵呵地回答。

“这是什么?”顾菁菁指着一个不大的布袋子问。

“这是装紫砂茶具的。这是我们自己做的……这些都是我们自己一针一线绣的。”

“噢,真好啊!”

“心灵手巧啊!”

“到里面看一看去。”小胡说。

“对这个感兴趣吗?”高翔说。

“见到什么转一转嘛,难得有此雅兴。”万哥说。

“衣服对我们女人来说可是很有吸引力的哦,这里的衣服看起来很有档次。”晓彤说。

看到来人,窗前那个女人便过来迎接。

女士们都默默地看着,心里盘算着什么。

“这里都是女装吗?”林风问。

“也有男装啊,中间这些都是。”女人柔和而又干脆地说。

“是什么质量的?麻的。”

“对,是麻的。”

“能否给介绍一下呢?”李风铃问。

“我自己穿了很多年的棉麻衣服,说一下我的体会:从体感上来说,确实舒适、凉爽,且在干燥的冬季是绝对不会产生静电的,永远给你最贴肤柔软的感受;从精神方面来说,棉麻随意随性的宽松设计足以让你身心自在,让你懂得如何悦己,让你懂得无需华丽外衣的修饰也可以让你充满自信。来自大自然的纯天然植物纤维与高科技的化纤织染,服装设计师们所要表达的是两种状态,两种状态就会产生两种生活方式,就看每个人自己的兴趣和追求了。棉麻质地的服饰风格也有很多种,九章號的棉麻服饰,款式以新中式为主,色彩偏素静,款式也是走简洁路线。棉麻面料与正规大厂商合作,面料染色均采用酵素添加染色,给顾客提供真正的可以放心穿着并益于身体健康的面料。”

“嗯,不错。”顾菁菁说。  

“低调的奢华。”晓彤说。

“既然低调,何谈奢华。”风铃一笑说,然后她饶有兴趣地看着门对面的墙壁上好像是随意地挂着一些相框。

那照片上的风景很美。背景都是很普通的,门楼边的爬山虎,一面灰白的墙壁,就是窗前的那个书架,一旦穿着朴素棉麻衣服的美女走进去,或立或坐,不必风情,自然安静,在光与影的幻化中,营造出一种和谐之美。

下面再配上心灵的话语,让人感觉真、善、美!

“任何时代,美好之物都与金钱和闲暇无关。创造出最美之物的,总是那些经过打磨的感知力和注视日常生活的慧眼,还有不懈努力的双手。”

“个人对社会交往的热衷程度,大致与他精神思想的价值成反比,节制与人交往会使人平静;这是一个剔除的过程,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重要的远离舍弃,与其做个附俗的……”

“喜欢这个词儿,有时深奥,有时直白。没有任何理由,就如同遇见自己契合的人或物,哪怕再不起眼,也是满心欢喜。喜爱棉麻服饰的客户,总能与这种素朴契合,不浮华炫耀。”

“细密针角化作载体,只为邂逅同道中人而释放的有情有暖,跟脾气对味的人一起修炼,炼啊,炼啊……炼成一块糖。”

“这是谁的作品?”风铃问。

“孩子们摄影,我配文字。”依然是那温柔而坚定的语气。

“这是什么?”

“只是一个靠垫。”

“上面的花和叶子是您绣的?”

“这个呀,我们做的手工。”

“真漂亮啊,尤其是这叶子,生动形象,有立体感。”风铃兴奋地说。

“呵呵,过奖了。”

“可以和您加个微信吗?”

“可以啊,就在那里。”

进来的人也很多,有的是熟人,不住地和那女子打招呼。

“这是大同玉吗?”风铃指着一小袋子石子儿玉问。

“是啊,要做扣子呢。”

“啊,是要做扣子吗?多好的创意啊!我还以为要放在外边直接卖呢。”

“还得打个洞,要是能再这样打一个,十字穿线就好了。”

“那样不行,会把玉打碎的。”

“这衣服肯定很漂亮吧。”风铃问。

“关键得看人,气质要相配啊。”

大家相视默契地一笑。

单一的黄色灯光给每一处景色都增添了无穷的妙处。

墙壁上的一处荷花砖雕在光照下更加自然生动,让人驻足观望。也有独具慧眼的商家,拿着一把把江南小伞,撑起来,摆在那砖雕下面。一位穿着旗袍的美女弯腰在那里挑着伞,一个两三岁的小孩在那伞边玩耍着。

地上的图案不停地变化着,孩子们追逐着蝴蝶和金鱼;年轻的少女蹲在“花朵”丛中,让她的男友拍照。

“快拿着!”她对准了镜头,一边跑过去,一边对她的男友说。

一会儿,她又跑到一处砖雕下面,摆出各种各样可爱的姿势,卖弄着风情,让他的男友拍照。

一对可爱的小姐弟,每人手里拿着一根雪糕,弟弟举着一根看起来很甜的黄色雪糕给姐姐尝,然后姐姐把她的奶白雪糕递到弟弟的嘴里。

“啊,我被感动了,瞧这两个小家伙!”飞燕叫起来。


  https://www.biqivge.cc/book/77671629/8799837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