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古都之恋 > 第五十六章 茗酌商贸

第五十六章 茗酌商贸


“先到西边那章去吧。正面的那一章里有我最喜欢的镜子,不过这边是瓷器和服饰,我也喜欢。”

这一章叫商贸•茗茶。

“辽国的商品经济也很繁荣吗?”风铃问。

“那时候辽和西域各国做生意,至于西域各国以为辽就是中国了。我想甚至他们把辽国当成唐朝的继承者了吧。”

“那不可能。不过想一想也是有可能的,毕竟丝绸之路是由辽人来经营的。”

“其实,在艺术方面,宋朝才是高峰。”

“那不一定,相比于宋词,我更喜欢唐诗。”

他们转过屏风。

墙壁上有铭牌,写着:      

辽•玻璃器古称“璆琳”、“陆离”、“药玉”等。早期以琉璃指玻璃,宋代后逐渐以玻璃代称,直至元明清琉璃专指以低温烧制的釉陶砖瓦件,药玉、瓘玉则专称为玻璃。大约在商代,玻璃已见雏形,春秋中晚期开始在全国普及。战国、两汉时期是我国玻璃发展的高峰期,所产铅钡仿玉玻璃,地域分布广、出土数量大,种类有耳饰、带钩、各色珠管、玻璃容器等,器形繁多,制作精美。魏晋南北朝战乱更迭,玻璃工艺饱受其苦,加之西方罗马、萨珊等国的实用玻璃器大量传入中原,极大地冲击了国内玻璃业的发展,铅钡仿玉工艺渐趋消亡,传统玻璃工艺进入低迷期。唐宋时期,尽管国产玻璃时有烧造,但仍需大量进口以供皇亲贵族赏玩和寺庙供佛之需。此次所展的这件辽代玻璃杯,造型别致,制作精致,应为当时进口的玻璃器品种。

“看这些玻璃,介绍的很好,但在我眼里,它们却丑,无美感。真不明白为什么说的这么好呢,现在的任何一个高脚玻璃杯比它们漂亮多了。”

林风笑了笑,没有说话。

“你笑什么?有嘲讽人的意味啊。”

“没有没有,真的没有。”

“只是一种觉得别人不对时的习惯行为吗?”

“嗯。”

“哼。”

“没有,你说的也不错。它的确不美,但想想这是一千年前的东西,那时候的科技才达到什么程度,能造出这样的玻璃器皿已经是难能可贵了。但对于现代人来说,当你看到它们厚重的玻璃杯壁时,那造型自然不美了。”

“无论怎么看,都觉得它丑。”

“那是因为你的欣赏水平高啊。”

“这话说的还让人爱听。”说着风铃的脸红了,她赶紧转移话题,“看,宋代金代用的铜钱,孔方兄。”

“为什么叫孔方兄。”

“孔方兄就是孔方兄嘛,叫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了。很自然的嘛,就跟你为什么叫林风一样。”

“嗯,我为什么叫林风?”

“真的是傻啊。”

“凡事总要问个为什么才能清楚一些。”

“看样子你知道?”

“钱币在古代被称作‘孔方兄’。《鲁褒传•钱神论》上说:‘亲之如兄,字曰孔方。’”

“哦,原来是这个原因。不过,这可不是你说的,是查找出来的哦。”  

“有些原话是记不住的,需要查找,但大概意思我都是清楚的。”

“那可不算。”

“得意而忘形嘛。”

“瞧你那得意忘形的样子。”

“这个词开始的时候可不是贬义词。”

“可是后来因为你这种人出现了,于是就变成了贬义词。嘻嘻。”

“我看你现在的样子,就是得意忘形。”

“哈哈,那你说‘为什么铜钱要做成外圆内方?’”风铃一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其实,中国的铜钱,并非都是外圆内方,也有刀形的,裤子形的,还有钥匙状的等等。孔方兄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币制开始,直至1900年清朝末年废止,共使用了二千多年呢。汉书《食货志》中就说‘钱圆函方’。为何要制成方孔而不制成圆孔呢?过去制造铜钱,采用的是熔铜铸钱。先把铜化成‘铜水’,然后浇在钱模子里而铸成,这样浇铸出的铜钱的轮廓就不齐整美观,必须用锉刀将其修锉整齐,如果一枚一枚地修锉,那多费工夫。于是,聪明的铸钱工匠就在铜钱的中间开一个方形孔眼,把很多钱穿在一根方形棍子上,一锉刀下去,百十枚铜钱的外缘都能锉到。”

“主要是为了偷工减料吧。”

“呵呵,难得你能想到。”

“这当然能想到了,现在的商品不都是这样吗,还美其名曰美观。其实,钱中间的孔如果是圆的会更省料的,”

“那样,锉时铜钱会来回转动,有的锉到,有的锉不到。”

“我还以为你会说‘外圆内方’蕴含了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和哲学思想呢,是古代阴阳八卦学说的具体体现。”风铃说。

“所有器物总是先实用嘛。”

“那也要兼顾美观嘛。你说‘孔方兄’中间为啥不用三角形呢?”

“三角形不如正方形省料啊。”

“去,强词夺理。”

“古钱币除了形制外圆内方外,早期的钱币上都铸有面值,属称量货币,以铢、两等为单位,如秦半两、汉五铢。唐代铸开元通宝钱,规定每十枚开元钱重一两,每一枚开元钱称为一钱,则十钱为一两,这就是重量单位‘钱’的由来。至此重量单位不再称铢、絫,而称钱、两,这是中国衡法改为十进位的关键,俗称的‘半斤八两’之说逐渐失去了原初的意思。”

“这个我知道。因为中国古称一斤的16两中,每一两就是一颗星,16两就是16星。它们是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和福、禄、寿三星组成。买货人如把东西称给人家足足的,就得足了星(特别是福禄寿);如果买货人耍滑头克扣一两就减福,克扣二两就损禄,克扣三两就折寿。可见古代人对诚信的重视。”

“懂的不少啊。这个,我还真不知道。”

“那是当然了。我每天接触的就是这些呢。虽然没你讲的专业,但是大家都爱听着呢。”

“嗯,古代钱币上都铸有文字。钱币上的文字,秦以前是所谓大篆,秦以后是小篆,王莽时期铸造的‘莽钱’使用的是垂针篆,是小篆的变体。六朝以后多用隶楷,蜀汉直百五铢的‘直百’两字是隶书,这是中国钱币上最早出现的隶书。唐代开元通宝钱使用的也是隶书,即所谓八分书,相传是大书法家欧阳询所书。宋代文学艺术空前繁荣,表现在钱文书法上,更是丰富多彩: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各种书体全有。每种钱币一般至少有两种书体,甚至有三种,称为对钱。钱文书法中有苏东坡的‘东坡体’、宋徽宗的御书‘瘦金体’。一部钱币史所呈现的几乎就是一部中国古代书法史。除汉字外,少数民族政权铸造的钱币上还有佉([qū古同“祛”)卢文、龟兹文、粟特文、回鹘文、突厥文、契丹文、八思巴文、察合台文、满文等等,一部钱币史又是一部少数民族古文字大全。”

“其实我们也可以在钱币上印一些书法,这样在花钱的时候也能够欣赏欣赏书法作品,一举两得。”

“是了。”

“黑釉折肩瓷罐,金代,瞧这造型多威武啊。”

“这个是三彩刻花碗,辽三彩是在唐三彩的基础上生产发展的,以青、绿、白为多,给人淡雅、素净的感觉,装饰以刻花、印花、单色为主。”

“我觉得不如这个白釉红绿彩瓷碗,是金代的,瞧这花的茎、叶子、花朵多漂亮!”

“这个才好呢。元代的龙泉窑瓷碟(洗)。”

“不如这一个,元代的枢府瓷高足杯,瞧这造型多么优雅。”

“这个不错,辽代的白釉葵口瓷盘。”

“嗯,这个葵口确实好,赏心悦目。”风铃说。

西京大同在辽金元时期的瓷窑,有浑源窑、大同青瓷窑和怀仁窑。浑源窑以白釉剔刻花瓷、镶嵌青瓷盛名;大同青瓷窑以黑釉剔花瓷著称,所烧鸡腿瓶具有浓郁的草原风情;怀仁窑以烧造黑釉瓷和白瓷为主。元代大同地区出现钧瓷,以天蓝和天青为主色调。从纯净无瑕的黑白釉到色泽光鲜的三彩器,器形繁多、釉色丰富、技法纯熟,体现了西京瓷窑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浓厚的文化底蕴。

“白釉玉壶春瓶,不错。很像观世音菩萨手里拿的净水瓶嘛。原来它的真叫玉壶春瓶。”

“备酒图,1986年元墓。”风铃念着,“看画中的三个美女,身材苗条,穿着落地百褶长裙,脸部丰腴,发髻高耸,上插鲜花。这个抱着罐儿,这个双手高持玉壶春瓶,在桌边行走;那个在桌边持鸡腿瓶往三足小圆几上的储酒罐里倒酒。高桌上摆着酒坛,长盘里盛着什么,像是桃子,这个看不清楚,也有一个玉壶春酒瓶,那个是什么?”

“应该是一盏莲花座的灯吧。”

“看这个,是一个花瓶,插着带叶子的鲜花。看人家的生活多有情调。”

“一看就是富豪之家嘛。”

“俗气。”

“辽代黑釉瓷碗;金代青釉斗笠瓷碗,嗯,像个斗笠;钧窑豆青釉瓷碗,这个是元代的。”

“看这个多漂亮啊!金定窑白釉瓜棱壶。”风铃不由得念起来,“由注壶和注碗组成。注壶:带盖,菱形钮;瓜棱状鼓腹细长曲流,长条形执柄,柄上模印对称兽头折线纹;胎质较细;釉色白中泛黄,釉面密布极小的气泡。温碗:侈口,口部一周作六出切削小花口,斜壁,腹壁有六道细印痕,深腹,圈足,足外撇,足壁下部出一周浅台棱;通体施白釉。”

“这个也不错。金徐龟墓绞胎钵。芒口,口沿下内凹成一道凹槽,深腹,腹下内收,平底。釉层较亮,口边部白中泛黄色。白色、褐色胎泥相绞,呈放射状羽毛纹。胎体上薄下厚。”

“看这个,辽代黑釉油滴碗!”风铃扬声说,尽管她来了很多次,但看到这个碗还是忍不住兴奋起来,大声念道,“油滴釉属于铁黑结晶中的一种,创烧于宋代。所谓油滴是在黑釉器物的表面密布着许多具有银灰色金属光泽的小圆点,形似油滴,故名。此种小圆点,又与鹧鸪鸟胸前的羽毛相似,又称为鹧鸪斑。”

“与我们前几日在华严寺广场看到的现代人做出来的相比哪个好呢?”

“这个油滴更匀称圆润,没有流淌的痕迹,色泽质朴内敛。我喜欢这个。”

“我也喜欢这个。”

“因为这个是古董,值钱着呢。”林风打趣说。

“俗。”

“其实,宋人对瓷器的技艺并未达到高峰,后世技艺更强,尤其是现代人,但模仿得再多,都无法超越当时的审美。”

“因为宋代人的审美不仅仅是外在的美,它更强调人们内在的感受,只以颜色来表现,只想含蓄地表达。”风铃说,“在中国人的美学世界里,美是一种天然,是一种真实,是一种朴素。宋瓷的五大名窑,便是这种中国美的极致体现。美是返璞归真,道法自然。”

“你说是科技重要?还是审美更重要?”

“当然是善和美更重要了,光有科技有什么用?人类自以为聪明造出了原子弹,而它的作用就是毁灭人类。”

“所以每个人的心中应该有爱,有对美的享受,不仅只有对欲望的膨胀。”

“这还差不多。”

“不俗了。”

“孺子可教。”风铃莞尔一笑,又有些不好意思地说,“看,茶叶。”

林风被这笑容所吸引,同时又想起另一件事来,心中隐隐作痛。

“‘盛唐以前,茶是一种既辣且咸的菜汤,当时饮茶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等煮沸……’哈哈,这倒像是胡辣汤。”

中唐时流行煎茶法,待茶釜中水沸,投入茶末,用竹荚搅动,待沫饽涨满釜面,便酌入碗中饮用。《茶经》又明确指出,茶釜用生铁制作。至晚唐时,又兴起“点茶法”,在茶瓶中煮水,置茶末于茶盏,再持瓶向盏中注沸水冲茶。它成为宋、元时饮茶的主要方式。元代,开始出现散茶。民间则以散茶为主,饼茶主要为皇室宫廷所用。开始出现泡茶方式,即用沸水直接冲泡茶叶。它为明代散茶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茶饼又称饼茶、团茶。始于唐代,据《宣和北苑贡茶录》记载,宋太宗时,以北苑茶(宋后就把凤凰山一带产茶区称为“北苑”,今福建建瓯)为典型,形制有龙团凤团。仁宗时蔡襄制成“小龙团”,一斤值黄金二两。时称:“黄金可有,而茶不可得。”龙凤团饼茶作为宫廷贡茶,一直沿用至明朝。

——孙机《中国古代物质文化》

墙上铭牌亦有介绍金饮茶之风:

金建国后,受中原饮茶之风影响,喜饮茶。《大金国志》记载:海陵王亦会“分茶”。《金史・食货志四)说:“上下竞啜,农民尤甚,市井茶肆相属。”随着饮茶的盛行女真人又发明了茶食。据载:“酒过三巡,要进行大软脂小软脂”(那是一种用粘米和猪油脂所做的甜食,人各一盘,与茶水共食,俗称茶食。)这种食物不仅用于婚宴之中,在其他一些礼仪性的筵席中也经常食用。

“古人还是挺讲究的嘛。”

“应该是古代的富人。”

“哼,就不能不说吗?”

“嗯,那会儿你不是嫌我不说话嘛。”

“当说则说,不当说则不说,你知道吗?”

林风装着一副茫然无知的表情。

“笨,算了。到下一章,溢彩•生活,这可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展室了。”


  https://www.biqivge.com/book/77671629/8793504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