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恰时春色好 > 第3章 四处借钱

第3章 四处借钱


林初秋先前就问爹爹好些关于酿酒的问题,加上自己所知的。

        总结下来酿酒的大致过程是:原料→浸泡→初蒸→焖粮→复蒸→摊凉→加曲→装桶培菌→配槽→装桶发酵→成品。

        林初秋反反复复的琢磨,加上自己前世的经验,终于发现一个很重要的步骤“蒸馏”,对,就是蒸馏,这个步骤可以大大提高酒的度数。

        还有过滤,可以减少杂质,不过这个先不着急。

        现在就要想想蒸馏的装置是怎么弄的。

        前世的蒸馏装置都太先进,现在肯定弄不出来,得想个简单的。

        嗯,那就采用固态发酵吧,林初秋记得看过的科普片是一口大灶上架一个大铁锅,在锅中倒入发酵好的酒糟,放上酒甑,再架个加满水的大铁锅,称为天锅。

        这就是简单的蒸馏装置了。

        林初秋给家里人一讲就都大致明白了,尤其是亲爹和小叔,震惊中还夹杂着一些欣喜。

        还是林柏川最先反应过来,毕竟干了这么多年,一细想就知道女儿提出来的建议多么重要,“秋儿,加上这么一步真的可以酿出口感更醇厚的酒吗?”声音微微有点颤抖。

        “对,爹爹,有了这一步就可以大大提高酒的度数,度数就是衡量酒的辛辣高低的,度数越高酒就越辛辣。”

        商量了一会觉得可行,且装置也不麻烦,自家也能弄出来。

        这时“咕噜噜”的声音换回了大家的思绪。

        林初秋有点不好意思的挠挠头,一下午各种折腾消耗有点大,肚子饿了。

        “对对,做饭吃饭,给秋丫头请大夫,这么大的事咋就昏头了呢?”林奶奶有些自责的说道。

        其实不是大家粗心,而是自从村子的人都走后,林初秋表现的跟个正常人一样,说的话更是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

        林爷爷也发话了:“先吃饭睡觉,今儿也累一天,尤其是秋丫头,有什么事明天再说。”

        村子的大夫看过后,说精神很好,就是失血过多,加上是头部受伤,还是要养上一段时间,开了一些补药,叮嘱这段时间要多吃肉补补。

        出门后,林爷爷专门问了大夫这突然就清醒了,对身体有没有影响?

        大夫今天也是听说了此事的,就解释道:“应该是跟磕着脑袋有关了,具体我也说不上来,脉象没什么问题,不过清醒了就好。”

        送走大夫。

        吃饭,睡觉。

        第二天大家都起的很早。

        林初秋起床后,发现今天都没有去干活,而是在院子里说话。

        匆匆洗漱完,也没顾得上吃早饭,就搬个小板凳加入聊天大军。

        进去后发现大家都是愁眉苦脸的,昨天喜气洋洋的精神气儿都没了。

        林初秋不解的问道:“爹,这是咋了?难道昨天三阿婆家的事还没有解决?”

        大家这才发现秋丫头醒了,昨天毕竟有那么一遭,还受了伤,想让她多休息会儿,就都没有叫她。

        “唉,秋丫头提出的法子是好,可是我们现在一没酒坊,二没家什,尤其是铁锅,听说需要两口得。”爹爹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就算先用家里的,只有一口,而且不是很大。”

        林奶奶也接着说:“别人以为我家开个酒坊能有多赚钱,也就自家知道其中的冷暖,这几年下来酒坊周周转转,挣的那点钱几乎都花在完善酒坊上去了。”

        说罢,进屋去了,一会儿抱着个小木匣出来了。

        “这是这些年你们几房交公加上我们老俩口的钱。”

        说着就把匣子打开了。

        林初秋也很好奇,伸长脖子往匣子里瞧。

        只见里面好多用线串起来的铜钱,还有个指甲盖大小的银锭子。

        奶奶说:“铜钱是一贯又四百二十文,加上这个银锭子不到两贯钱。”

        唉,这只能买一口大铁锅,酒坊要是重新开起来,还有好多家伙什儿。

        大家你一言我一言的讨论着该怎么办?

        林初秋也没想到家里才这么点钱,在大家的讨论和原主模模糊糊的记忆中得知为什么家里没有银钱。

        前几年因家里还算宽裕,就送大伯的儿子去读了几年书,认认字,出来好干个挣钱的营生,读书花钱啊,就读了两年多花了十几两银子。

        还有就算因要去给镇上送酒,就买了健壮的牛车,连车带牛花了五两多。

        小叔娶妻生子,家里日常消费……

        一个大家庭就是这样,那能只进不出呢。

        林初秋先前是想把黄酒卖出一些凑本钱,但是现在仔细一琢磨,不行。

        家里现在发酵好的酒也不多,就十三桶。

        那要是按照黄酒一斗四十文的价格来卖,除去成本,最后差不多可得二两七钱。

        要是蒸馏酒一斗六十文的话,最后可得接近六两。

        对,林初秋不打算把蒸馏酒卖很贵,毕竟也没增加什么成本,只是多了一道工序。

        这样一折腾就算差三两银钱,这可是很多啊。

        林初秋跟爷爷和其他人说了一下自己所想的。

        爷爷想了一会也觉得可行。

        林初秋又说;“现在不着急盖酒坊,东厢那里不是有个空屋子嘛,我们可以先在那里砌几个大灶来用,那十几桶酒也是发酵好的,我们现在首要的任务就算把家具集齐。”

        林柏川补充道:“现在有一口分到的铁锅,不过用的时间太长了了,锅底已经很薄了,桶倒是不少,摊凉的簸箕缺几个,木锨也缺两个,还有一些小的物件。”

        林初秋接着说道:“那我们就直接买两口大铁锅,反正以后要长长久久的用,甑体的话我们可以自己做,对了还有要烧制酒坛。”

        “这些都要准备好,等东西一到齐,蒸馏很快的。”

        大家又是一番商量。

        最终决定烧制的类型有:一斤、两斤、一斗、两斗的,这些的外形打算有区别于装黄酒的酒坛。

        还要有自己的特色,说明是自家出品的,决定在烧制的底部印上“棈酒坊”,因为是青山村加上是林字姓,即代表了村里又不落下自家,这个决定很快就被全家通过了。

        对了,还有外观,两个小的,林初秋决定参考现代的成品,陶器的肚子大大的,脖子有些细长,顶部用木塞塞上,这样就直接可以出现在酒桌上。

        本来林初秋还想在陶器品质上下功夫,但是想想自己对这方面根本就不了解,只知道用釉烧出来更好看,但只能想想了。

        刚好,村里有个祖传烧窑人叫林永信,有一手烧窑的好手艺,可近些年不善经营加上薄利少销,现在几乎要关窑了。

        话说为什么当初林老爷子家的酒坊没有订林永信家的陶器,还跟上一辈恩怨有关,据说林初秋的祖父因救过被歹人抢钱的林永信的娘,本来就清清白白,但林永信的爹是个小心眼、生性多疑的人,别人还没有说什么,他自己倒是见着林祖父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

        自此以后,两家就有些不对付,林永信和他娘都是明理的,前两年当家的过世后,两家关系也渐渐好了,但酒坛这件事一直没有在林永信家订过。

        刚好有这事过渡,以后就在林永信家订了,以前的恩恩怨怨也不提了。

        以前林家是在镇子上一家姓刘的人家那里定制的,不过人家经常嫌弃林家小门小户,每次就订那么几十个,经常敷衍了事,有时也会以次充好。

        林家也受够了了镇上刘家难看的嘴脸,以后不用他们家的陶器自己也舒坦。

        粗粗算了一下,最后大概要五两银子。

        奶奶说:“得除去三百文给秋丫头买药得钱,可不能都花光了。”

        “奶,您真好。”林初秋说完撒娇似的依偎到奶奶怀里。

        林初秋真的挺感动的,自己从穿来到现在,不过短短的一天,人生就跌宕起伏的,幸好家人都是很好的。

        说到底还是个八岁的孩子,放在前世还是个要糖吃的小盆友,现在偶尔撒撒娇也没事,嘿嘿。

        娘亲赵氏把陪嫁里的一根银簪子和一百来文家用的都拿了出来交给婆婆。

        大伯娘和小叔也各自进屋拿钱去了。

        大伯家因大儿子在镇上小酒楼当账房学徒,偶尔会有客人的打赏,这钱奶奶没要就让他们自个儿赞着了,所以这次拿出了三百多文。

        小叔翻箱倒柜半天,就找到八十来个铜板,因小婶子娘家的老太太想外孙了,前两天婶子就带着一岁多的小宝去娘家小住几天。

        小叔有些不好意思的把钱交给奶奶并说道:“娘,一般钱财都是惠娘放的,我没找着,等她回来,我在找出来给娘。”

        奶奶有些好笑阿说道:“你啊,谁还不知道你大大咧咧,丢三落四的,要不是小宝他娘管着钱,被老鼠偷走了你可能都不知道钱少了没。”

        “嘿嘿,还是娘您了解我。”小叔有时候也像个没长大的孩子。

        奶奶笑着接过钱说:“这有啥不好意思的,都是一家人,这些我先记在账上,等咱们挣到钱了,在还给你们。”

        奶奶不愧能把这个家打理的井井有条,做事就是公平公正,家里大小事也会放在明面上,钱财更是清清楚楚的。

        这件事告一段落。

        现在凑的加上自家的,还缺三两左右银子。

        借吧,还能咋办。

        一时间林家人几乎全都出动。

        要知道在乡下,除非沾亲带故或是关系特别好的,才会给借钱,农家本来就没什么收人,赞的那一点钱几乎都要应急的。

        所以借钱是个大工程。

        娘亲和大伯娘带着闺女收拾收拾去娘家借,本来奶奶也是要回娘家的,被大家劝住了,一来路途远不说,二是奶奶都出嫁这么多年了,关系本来就疏远了,又是借钱的事,都不让奶奶去。

        林初秋也说:“奶,你留下来陪我和初冬妹妹啊。”

        爷爷当然是去大阿爷和里正家,大阿爷家虽人丁单薄,但平时花销也少,多少能借点,里正因有个儿子在县城的官府当衙役,儿子又多,家里是村子最富足的。

        大伯去了田地较多的人家。

        爹爹则是另辟溪路,去了同样住在山脚下的猎户李叔家。

        小叔性子跳脱,去找他的狐朋狗友了。

        就连十岁的哥哥都跑出来了,不知道谁会借钱给一个小屁孩。

        一时间,院子里空空荡荡的,林奶奶去喂鸡鸭了,五岁的堂妹小初冬自己蹦蹦跳跳去一边玩了。

        林初秋想着:一起努力的日子真好啊,有盼头。

        晚上,或许明天就能见到希望的曙光啦。

        现在嘛,肚子好饿,灶房应该还有吃的吧?


  https://www.biqivge.cc/book/76836427/2422364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