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在大明当暴君 > 第105章 报纸案(第三更)

第105章 报纸案(第三更)


  其实,现在还有一件比东南更重要的事情。

  什么事情?

  当然是表彰天雄军。

  这是一件非常紧急的事。

  军报里说,卢象升率领一万天雄军打突袭战,战死的天雄军就高达五千三百六十二人,受伤的又有三千六百七十二人。

  这种数字,几乎都是全军带伤了。

  胜了,但也是惨胜啊!

  所以,接到军报的当天夜里,崇祯就圣旨一封,让人八百里加急送到辽东,先表示对军队的慰问和赞扬。

  随即,又派了御医亲自奔赴辽东,为卢象升医治。



  军队一定要重视,而且必须要皇帝本人拿出非常鲜明的态度来表示关怀,这样军队对国家才有归属感和凝聚力。

  不仅如此,大明日报的头版就是天雄军。

  那位写新闻的用一种比较标准的手法,描述了这位当下炽手可热的英雄人物。

  主要讲述卢象升的过去,出生地,告诉大家从小咱们的卢军帅就表现出了与常人不同的地方,再叙述了他在大名府当知府的过往,随后才开始大篇幅写天雄军。

  当然,绝对少不了在神圣仁德的皇帝陛下的英明指导下,卢军帅才成长为一位绝世名将。

  总之,满版的赞美之词,全部送出去了。

  一时间,卢象升在京师,无论是上流圈子,还是在民间,都收获了太多声望。

  这就是崇祯要的效果。

  对国家有功劳的人,就应该大肆的表彰,给所有人立榜样,就像他当时表彰李自成在湖广省反腐一样。

  有表彰,当然就离不开处罚。



  七月二十五日,身在南京的温体仁,送来了一份奏疏。

  是关于《金陵日报》的。

  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温体仁,那就是阴险。

  如果要用两个词语来形容他,那就是阴险、心狠手辣。

  温体仁在南京到底干了什么?

  当然是与醉花楼的小红……啊呸!当然是派人去贿赂了一个叫张德才的年轻人。

  张德才是谁?

  他是《金陵日报》的主编,也是李元起亲手提拔的,相当于李元起的学生。

  李元起因为和驸马冉兴让勾结东窗事发后入狱,现在还在刑部核审,张德才是不太愿意和这位老师再有什么联系的。

  不过,南京城内有不少读书人都认为李元起是冤枉的。



  据说东林书院那边也来人了,也在说李元起的冤枉的。

  这就给温体仁钻了一个空子。

  贿赂张德才的人叫田佑铭,贿赂张德才不准确,应该说用钱来怂恿他写一篇文章。

  写什么文章呢?

  替李元起鸣冤的文章,发布到《金陵日报》上。

  贿赂的金额还不少,有500两(32.5万元)。

  张德才一看到这么多钱,又想起现在有那么多人都在为老师伸冤,听说有不少官员都递奏疏上去说情了。

  如此看来,在《金陵日报》上发一篇倒也没有多大问题,说不定还能博一个清流,给自己攒足一些声望。

  这样一想啊,张德才就在《金陵日报》上发了一篇文章,叫大明第一冤案!

  于是,第二天,锦衣卫就登门了,然后《金陵日报》就关门了,再然后张德才就进了南京的昭狱。



  在张德才踏进昭狱的那一刻,贿赂他的田佑铭被温体仁私下买道上的人给做掉了。

  这下张德才喊冤都喊不了了。

  转眼,温体仁立刻就写了一份奏疏,八百里加急送到北京。

  奏疏内容很简单:东南报纸众多,口舌混乱,流言蜚语,不辨是非,儒以文乱法,妖言惑众,朝廷当严查东南报纸!

  没错,温体仁的玩法就是在南京立典型。

  为什么《金陵日报》这篇文章可以立典型?

  丫的李元起私通建奴,已经铁证如山。

  不信?

  现在南京刑部尚书冯英为了自保,已经把李元起案的定了一个罪名了。

  接下来李元起就是押送到北京去审问,按照他这种级别,就是三法司会审。



  既然刑部都定了罪名,而且铁证如山,一个小小的报纸在那里嚼舌头,当然要查!

  结果这一查,好家伙,《金陵日报》背后的资助人就是李元起。

  那还能怎么处理?

  永久性关闭,凡是有关的人,全部抓起来一一盘问。

  这是《金陵日报》案,这个案子看起来其实是个小案子,是李元起案的延伸。

  但如果你真以为它的小案子,就大错特错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已经说了,它只是一个典型,温体仁的玩法就是抓住这个典型,来把民间报纸的危害扩大化。

  崇祯查封民间报纸,是需要一个理由的,温体仁给的这个理由就十分充足。

  这份奏疏一到北京,朝中某些人就完全坐不住了。



  例如皇帝最忠诚的那条狗,杨所修杨大人,立刻就站出来,把民间的报纸喷得一无是处,啥也不是!

  只要接下来谁敢为民间的报纸说话,都察院就盯上谁,就是那种派一个人整天用死鱼眼盯着的那种。

  看得人毛骨悚然。

  而且崇祯已经罚了所有未李元起说话的官员俸禄。

  现在辽东大捷,政治风向陡转,攻击李元起自然成了政治正确了。

  于是,一大堆人拿着《金陵日报》这件事开始说事了。

  接下来,就是崇祯开始在朝堂上尽兴表演了。

  唉,朕是非常鼓励民间自由言论的,朕是一个开明的君主,可惜啊,这民间有些人居心不良,竟然利用报纸,来扭曲事实,颠倒黑白!

  在“征求”了所有大臣建议之后,崇祯立刻圣旨一封,自今日起,民间所有报纸一律查封。

  由《金陵日报》引起的“报纸案”正式登场。



  在这道圣旨发出的同时,崇祯立刻又宣布,召兵部侍郎韩爌入阁辅政。

  还没完,立刻派韩爌前去南京主持“报纸案”。

  正在家里吃肉的张维贤不由得感慨:陛下这手段,非常人能及啊!

  这两套组合拳,打得是相当漂亮。

  一是借机迅速查封报纸,这必然引起东南不满;二是立刻让在东南素有威望的韩爌入阁并前往督办,以服众人心。

  如此,朝堂上下、里外的重大危机,已经解除了不少。

  至少现在京师的官员已经安分很多。

  而民间报纸,也终于开始关门。

  为什么崇祯一定要关闭民间报纸?

  报纸不是普通的东西,它是舆论阵地。



  大明朝的现有国情是内部极度撕裂、扭曲,贫富差距极大,地方放飞自我。

  都是因为中央朝廷不管事的结果。

  那么,要推行改制,是要从上到下推行,就必须以朝廷为中心,使用强势手腕来全面执行下去。

  这个时候,民间的报纸,朝廷是无法管控的,必然就会沦为某些人反抗朝廷的武器。

  那么是不是以后民间都不能办报纸了呢?

  也不是。

  要等朝廷对地方的行政掌握加强后,再慢慢放开,至少现在是不行的。

  报纸案后就结束了么?

  还没有,东南的事,才刚刚开始。


  https://www.biqivge.com/book/75928897/11993240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