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章 宁安城
些许的灰尘飘散在空气中。
这是一方只有几平米大小的密室。两个人站在里面都有点转不开身。
就这么大点的地方,也不知道范僖是如何在里边摆上一个一人多高的大书架的。
刚从小门进来,起身看到书架上满满当当的卷宗时,夏清阳感到了一丝震撼。
“这些应该就是范僖留下的证据吧。”任怡用袖口捂着口鼻,以免吸入灰尘。
她另一手拿下其中一份竹简,还没打开,便给夏清阳介绍道:“先帝在任时,宣纸的使用还没有大范围普及,那时还只有京城的书卷能用纸张书写。像这种属于地方的官方文书,一般使用的都是竹简。”
夏清阳:“但我看,泉陵城现在好像也在用纸张做记录了。”
昨天晚上,泉陵城城主特地命人送来了官府的户籍记录总账。
夏清阳翻了大半宿,看得是头昏脑胀。
不过好在,是用她习惯的线装翻页书来书写的。要是竹简记录的,她可能通宵也看不完三四卷。
任怡:“对。后来陀川国发明了更廉价的造纸方法,这才让各国用上便宜的纸张。差不多就是在任傅上任那段时间吧,全国各城池的官方文书都重新归档了一遍。”
“这么说,这些就是旧的户籍记录了。”夏清阳上下看过整个书架,“怪不得有这么多。”
户籍记录不光是要记名字那么简单。
至少从夏清阳昨晚的检查来看,大淳国的户籍记录要包括籍贯、人口、田地、家中几人服兵役等等。户籍官每三年一统计收录,工作量还是很庞大的。
“呵,现在看来,什么统一记录,什么便于保存,都是借口,任傅根本就是要借重编户籍来掩藏他的罪行……”任怡打开来手中的竹简,说到一半的话蓦然顿住,“……清阳,你看。”
夏清阳扭过头,发现任怡展开来的那个竹简上,有些名字被拿朱砂标了红,上面用小字细细注上了“失踪”或“祭殁”。
又拿了几份竹简下来一一查看,每一个上面都有类似的标注。
夏清阳与任怡对视失语,心下都明白了,这应该是范僖做的记录。
失踪,就是指范僖也不确定去向的百姓。
祭殁,应该是说已经确定是因为献祭而死去的百姓。
……纵观摆在这里的逐渐数量,这份记录的工作量,一点也不比重新统计一遍人口户籍要少。
任怡轻出一口气:“这些,再加上现有的户籍记录,足以成为向天下昭告任傅罪行的书面证据了。”
“殿下,您再看这个。”
夏清阳蹲下身,在书架的最下面一层,找到了一本薄薄的册子。
也是这个书架上仅有的一本线装书。
翻开来一看,果然,这是关于救济粮案的线索。
看来是一年多以前,范僖以探亲为名回到这里时,放在这儿的。
明镜高悬。
范僖没有以身犯险,揭露真相的勇气。但他把这些真相,全部封存在先帝赐予的明镜之后。
将这东西放进来时,范僖也许是想着几十年、百年之后,能有人将它们揭晓出来。
好在,夏清阳他们来的没有那么晚。
册子没有将全部线索整理着写好。看上去是调查到一半就停了下来。想必就是在那时,范僖受到了右丞方面的压力。
但里面写了很多让任怡眼熟的官员名字。看来这些就是范僖查到的,和救济粮案有关的人员。
“有这份名单,再加上你父亲给出的线索,就可以更深入地调查了。”任怡合起册子,说,“线索已经充分,我会让人去查的。”
夏清阳点头:“等我们回京逼宫,若是右丞派敢出来抗议,这些东西也可以让他们闭嘴了。”
任怡稍稍露出笑容,伸手将夏清阳拉着站起来:“帮我把这些珍贵的证据全带出去?”
夏清阳了然地一挥手,便将所有竹简收进了随身空间里。
-
这样一来,他们出宫所为的最重要的两个事项都见了亮。
接下来,夏清阳他们在泉陵城又待了一段时间,为百姓施粥放粮。
这时,泉陵城城主也逐渐从和任怡他们的接触中,明白了任怡有篡位登基之想。
他意识到,从帮任怡他们的那一刻起,自己就已经上了贼船,没有回头路了,索性咬咬牙,隐晦地向任怡表示了效忠,以换取任怡松口,为早已支撑不住的泉陵城定期提供粮食。
在夏清阳看来,这应该是泉陵城城主此生做下的最有风险,也是最正确的决定了。
离开泉陵城后,一行人便直奔任怡的封地,宁安城。
宁安城的情况比前边这几个城池都要简单。
这一方面是因为,任怡本人就是宁安城的城主,下达行政命令很容易。
一方面还因为,宁安城真的穷到没什么可让人惦记的了。在宁安城长久生活的百姓都很少。
这边山多水少,交通极为不发达,方方面面都十分落后。
正是因此,夏清阳才打算主持修路。
任怡自然对夏清阳的决定是全力支持的。
于是,他们号召了宁安城及周边县镇的所有居民,一道修路——以粮食作为工钱,包吃包住,还日结。
“修路能有粮拿”的消息一传开,别说是宁安城的百姓大为震动了,就连泉陵城的百姓听说了,都有举家搬到宁安城的。
甚至到后来,来报名的百姓太多,一条路的工程安排不完,夏清阳索性熬了几个通宵,又开设了一条新路线。
修路一事就这样如火如荼地开展了。
-
在宁安城安定下来以后,夏清阳才发现,有一群好队友是何等轻松的事情。
他们有大淳国最好的女将军,来掌管兵事——
任怡计算了各方兵力,将他们杀回京城后种种可能性全都想到了,甚至可以用作为城防的小股兵力,在城外预演出来。夏清阳跟着任怡学到了不少领兵作战的知识,获益匪浅。
他们还有大淳国最好的丞相,来掌管政事——
宁安城过去被任怡放养,人口价值没有完全被挖掘出来。但殷左丞一来,顿时将城中的各种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他甚至在了解了宁安城的情况之后,为宁安城制定了一份长达二十年的发展方案。
https://www.biqivge.com/book/7508/4500612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