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官企 > 第332章 找上门去

第332章 找上门去


  上班后,远峰去销售一线。
目标,长江三角带的一家电动自行车公司,以前,这家公司就是一家自行车厂。
这也是一家国企。之前就是生产脚踏自行车。
这家公司把握了市场机遇,只是至今,没有多大突破,提供给市场的自行车,并不受欢迎。现在,也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
远峰要调研。他要找出问题所在,要摸清消费者对电动自行车的反映。
这个时候,电动自行车,正处于初创阶段,虽然已有产品问世,也只是实验性阶段,生产的量,有限。
后来这方面的理论研究把这个时间段,定在九十年代的后半程。
这个阶段,生产厂家,处在技术研究,以及生产的探索中。
生产厂家,主要的精力,在做这方面的信息汇集,技术方面的市场跟踪,批量比较小的试用。
即便是这样,这种产品,已经进入到消费者的视野里。
远峰手头上,已经搜集到一些资料。
第一款电动自行车,是沿海的自行车厂试制的,那是一款DX-130型号的车。
这一款车,一九八四年试生产,到了一九九一年,只生产四万多辆。使用的,是24V轿车用铅酸蓄电池,电机是150W柱式。
前天的日报上有消息,一所高等学府,已经研制出轮毂电机的车。
头一批敢于试用的消费者,可以说是试吃螃蟹的人。
问题随之而来。即便是新的电池,充满电后,最多也就是行驶不到三十公里。
电池的使用时间短,成了这种产品被诟病的主要话题。
当然还有其它方面的问题,零件磨损,爬坡时,要骑行者用脚蹬地助力。甚至要下车推着车子上坡。
来到这座城市后,远峰有些吃惊。这座城市里,到处可见电动自行车。
而在远峰居住的城市里,很难看见有人骑电动自行车。
从柏坚强同学处了解到的信息,远峰现在来到的这座城市,财政上对这个项目的推进,给予了很大的支持。
听说,在这座城市里,每一辆电动自行车的售出,会有百分之二十的财政补贴。每个购买这种车子的消费者也会在赎买时拿到百分之十的反扣。
可见,财政上推动这个项目的力度不小。
坐在出租车里的远峰,看着来来去去的电动自行车,是有些激动。
如果,每座城市,都有这么多的电动自行车,甚至,乡镇上也这样的话,这个市场的潜力该有多大。
坐在车里的远峰,情不自禁地搓了搓手。他可是要跃跃欲试了。
前面是一座桥。上去,有坡度。这个坡度有二十几近三十度吧。
出租车前方,有一个人骑这种电动自行车。开始的速度还正常,离到桥上还有百米时,车速慢下来,到最后,车子停下。
骑车人只好下车。
出租车到了这个推车人旁边时,远峰看清楚,这个骑车的人,有六十岁上下吧。
出租车到了桥上,远峰叫停出租车。他推开车门,要下去。
“你想干什么?”出租车司机不解了。
远峰指向还没有到桥上来的电动自行车,说:“我去帮一帮这个老人家。”
“你先把车钱付了吧。”
远峰把车钱付了。
他往桥下去。因为这个老人推车时,挺费劲。
迎着这个老人走下去的远峰,帮助把这辆车推到桥上。
车子推着上到桥上后,这个老人,可是累到不行,要缓一口气。
老人谢了远峰后,也就有了话。
“这种车子,骑在平坦路上,挺好。遇上这样的坡度,就要人命了。”
远峰要问:“那,你为什么还要买这种车子?”
“不是我要买。是女儿给我买的。女儿也是好心,说我骑自行车累,就买来这种车。唉。骑这种车,就怕上坡。推脚踏的自行车上坡,可没有这样累。”
和这个老人聊了一会,老人要走了。
远峰跟着,往桥下走去。
走了一会,有一辆空载的出租车路过,远峰招停了。
开车的师傅是个健谈的人。远峰上车后,他问去哪。远峰告诉去电动自行车公司。
师傅告诉,那个厂子之前快不行了。自从上了电动自行车后,又活了过来。但看情况,活下来很困难。
“为什么?”远峰是要问的。
师傅告诉,他有一个亲戚,就在这个厂子里工作。
“如果财政上不补贴,这个厂子肯定倒闭。财政上,现在扶持。要是没有扶持,凭厂子自身的财力,撑不了多久。”
远峰问:“师傅可知道,这个厂子,现在招人吗?”
师傅由内视镜中看了远峰,说:“你年纪也不小了。进这个厂子,拿不到多少钱的。我劝你,换一个厂子,生产冰箱的,肯定比进这个厂子的好。”
“哦。我只是问问。”
“这个厂子,据我亲戚说,上上个月吧,裁了一批人。听说,分流出去,做了三产。”
远峰问:“这种车子,在这里,好卖吗?”
“不好卖。要是没有财政上的补贴,估计买的人,就更少。骑着骑着,就没电了。只能推着走。我帮人推过这种车。特费劲。就这一年,我的车,就带过这种车。”
远峰没有听懂,问:“你带这种车?”
“车子没电了,推着费劲。只好用我们出租车。要不然啊,把没电的这种车子推回家,肯定会累怂了。”
远峰被师傅的这个说法逗笑了。
“你不要笑啊。说实话。这种车子,送给我,都不要。”
远峰说:“你当然不会要。你手上有这车。”
“即便没有这种车,我也不会买电动自行车。我宁可买脚踏的。你不知道。我亲戚,在自行车厂上班,生产出来的车子不好卖,就强迫本厂的职工买。”
“哦。这样。”
“买就买吧。问题是我亲戚住五楼,这种车子,没办法搬上楼。每天呢,只好把电瓶卸下来,提回家。用车时,再由五楼上提下来。活受罪。”
“有这么多问题。”远峰自言自语。
师傅又说:“充电也是一个问题。两天充一次电。听亲戚说,出门前,要算计好,跑多远的路。最怕跑不到目的地,就没了电。”
出租车到了电动自行车公司门口停下。
远峰付了车费后,站在那,犹豫不决。
他原本是想到这里来应聘的。刚才听开车的师傅说,这个厂上上个月,又裁员一批。显然,应聘这条路不通了。


  https://www.biqivge.cc/book/72194158/4853923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