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汉中
栈道前延了五里,就来到褒水的一个源头。大家在这里就地取材,又在褒水边的山坡上修补起栈道。
和斜谷不同,褒谷更长,两岸悬崖峭壁更多,石质更坚硬。如果没有以前穿凿的石洞,要现在石壁上穿洞,十分困难。斜谷内隔几里还有一处平缓处可以歇脚,进入褒谷,既有宽阔的谷地,也有绵延数十里陡峭的崖壁,到了这种地方,几乎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每天回来休息,消耗在道上的时间比施工的时间还长。最为困难的是,沿途沓无人烟,只有野兽出没,所有的补给都必须从斜谷,沿修好的栈道送进来。
张禄搅尽了脑汁也没有想到能够让消耗在路上的时间缩短的办法,第二个月就结束了。刑徒们沿着修好的栈道回来,一万人的队伍一道纵列排开,从队首到队尾就长约十里,走了三天,才走出斜谷,坐上船返回咸阳。而上个月施工的第一批刑徒,在补充了缺额后,重新出现在斜谷口。张禄他们虽然没有想出更好的办法,也只得带着他们走了三天,重返工地。
这还没修出多远呢!要是修到五百里之外,那要如何才能完成轮换?如何才能维持补给?如何才能维持与基地的交通?
这天,郑安平忍不住问道:“主公何思,而眉不展?”
张禄道:“军入重地,后援难继,奈何?”
郑安平发现这完全不是自己擅长的,只得谢道:“此非臣所能知也。然主公何谓也?”
张禄道:“道之前也,如军之前也。师老兵疲,而粮秣在后,进则无力,退则无路,奈何?“
郑安平道:”非所谓也。前路坦坦,后援不绝,岂是进退无路?“
张禄道:”褒斜道五百里,今犹未百里,所过皆崖壁,若屯坚城之下,进则无路,退则无功。“
郑安平道:”屯兵坚城之下,时时攻之,必得破也。“
张禄道:”今者百里,后援犹继。若行五百里至褒谷,后援何继?“
郑安平道:”主公何计之失也。五百里而至褒谷,何劳斜谷运粮,自从褒谷运之!“
张禄眼前一亮,道:”褒谷之出也何地?可得其粮乎?“
郑安平道:”臣不谙地理。以情度之,费民力,耗臣财,凿五百里之栈道者,必有重利在其中也。其所利者,不过通褒斜二谷。斜谷得通咸阳,褒谷通于蜀,其富与庶亦与咸阳匹,乃得其利!“
张禄道:”安平之言,开吾智也。愿安平请右先生至。“
车右先生是郑安平认识的,也知道他是芒卯的门客,到了秦国,隐姓埋名,改称右先生,也告诉了郑安平。郑安平立即找来了车右先生。张禄问道:”先生知褒谷通于何处?能为大军资乎?“
车右先生道:”闻褒斜通秦蜀,斜谷在秦,无足论也,褒谷必通于蜀。于蜀何处,实未知也。“
张禄道:”从斜谷至褒谷五百余里,人烟罕至,运输为难。若只赖斜谷以通粮秣,必有所难。以臣之见,若得褒斜两头并进,则事济矣!“
车右先生盘算一番,道:”事有可为!公乘司马靳,秦人也,或知褒谷之事,君其咨之!“
现在刑徒的营地就设在一片空旷的河谷旁边,距离施工地点已经有十里之遥,从这里向前数十里,都是悬崖绝壁,难得安营之所。万人安了二十个营寨,张禄的大营正在中央。司马靳有自己的亲营五百人,自立一营,就在旁边。郑安平至营帐相请,司马靳正与盖聂斗剑正欢。见郑安平来请,赶紧结束斗剑,更了衣,带着盖聂,和郑安平一起回来。路上司马靳问道:”客卿相召,所为何事?“
郑安平道:”主公不谙褒斜地理,愿咨之以公乘!“
司马靳笑道:”若论他者,臣或不知;若褒斜道地理,臣与祖、父数出入之,或有所知也。“
到了张禄帐中,郑安平于外通报,张禄和车右先生一起迎出来,接入帐中,叙礼过,宾主相对而坐,郑安平坐在下首。
张禄道:”栈道而前也,渐离斜谷,而粮道渐远,后援难继。公乘久在营中,必有以教我。“
司马靳道:”区区百里,负粮而行,非其劳也。惟沿途人烟罕至,设营为难,如遇雨雪,必有疾病亡者。“
张禄道:”褒斜道五百里。千里运粮,廿则一至,事难济也。且五百里,一月且难至,而况修筑焉!“
司马靳不知张禄所意,道:”张卿勿忧!张卿但有所令,臣必频率士卒,竭力效之,除死方休!“
张禄道:”非所谓也。吾思得一计,惟不知地理,故请教也也。“
司马靳道:”卿但有所问,臣所知者,不敢隐也。“
张禄道:”褒谷所出,乃蜀何处,岂有秦官?“
司马靳闻言笑了,道:”褒谷所通,自然秦地,若其不然,修褒斜何为?“
张禄道:”所通何处?“
司马靳道:”其所通也,名南郑,汉中所治也。“
张禄道:”公乘请言汉中、南郑之事。“
司马靳理了理思路,道:”失南郑者,或云郑人失国,南奔于此,故名也。厉共公二十六年,秦城南郑,垂二百年矣。惟南郑、咸阳,山川修阻,旋服旋叛。先惠文王更元九年,臣祖错引兵伐蜀,南郑复归。十三年,秦败楚丹阳,斩首八万,而得楚汉中,乃合南郑及汉中为汉中郡,治南郑。出褒谷,即入南郑,汉中郡守在焉。道南郑,出金牛道,即蜀郡也。“
张禄闻言大喜,道:”微公乘,臣焉知!令祖下南郑及蜀,而其道通。今公乘能行祖道,亦孝也!“
司马靳道:”张卿既知汉中地理,复当何策以通其道?“
张禄道:”臣愿发南郑之徒,自南而北,与吾相会于道,可乎?“
司马靳道:”若得秦王兵符,自无虑也。“
张禄敬礼道:”劳累公乘,心何忍焉!臣当请于王,或当再扰公乘,愿勿辞焉!“
司马靳道:”若有教令,焉敢辞!两相礼敬而退。走时,司马靳还不忘带着盖聂耍剑。
张禄不敢怠慢,就篝火边,加上些柴,借着闪烁的火光,写了一封书牍,加印封好,交给郑安平,让他明日尽快出谷,交给在郿县留守的王稽。郑安平就留在郿县,协助王稽办事;王稽若有所需,立即归告。
郑安平知道自己的建议得到采纳,自然兴高采烈,夜间几乎失眠。天亮后,匆匆吃过早饭,立即踏上栈道,飞奔回斜谷。百里栈道,郑安平用了半天时间跑完,出谷口后稍歇一刻,即往郿县城而来,在馆驿中找到了王稽。
王稽听说张禄要调用南郑的刑徒从南往北对修栈道,虽然也知道是个好办法,不过涉及的手续繁杂,需要惊动太多的人;弄不好,这边栈道都快修到了,那边手续还没办下来。他向郑安平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如果不是十分必要,最好维持现有的计划,不要更改。一旦更改,涉及边远郡县,诸多掣肘!
郑安平鼓励他道,若非别无良策,张禄也不敢惊动谒君;今情急事迫,正要谒君一展襟怀!王稽也不知是被这几顶高帽子戴的,还是本来就想通了,踌躇了片刻,制定了一个通关方案。他对郑安平道:”今者,臣往见秦王,王议之于相,相议之于郡守,非计之上者。以臣之见,司马靳,武安君之所近也,别书一简,备言其策;汉中守,司马错之旧也,靳自往说之,令其自效。臣于王暗通其意,则事必谐矣!“
得了王稽的指导,郑安平只在馆驿中吃了晚餐,就又匆匆赶回工地,到达时,已经深夜。郑安平叫醒了寐中的张禄,向他报告了王稽出的主意。张禄心中盘算了一番,觉得有些道理。第二天点军后,就留下司马靳,请他分别给白起和汉中郡守写信,告知此事。司马靳并不推辞,找张禄讨要了简牍,立即和张禄商量着写了两封书信,用自己的印鉴封了,分遣二名妥当之人,分别给白起和汉中送信。
给咸阳白起送信还好说,道路百里,虽远而易通。往汉中送信就难了,这四五百里的路程,正常走,至少也得十天;而且路途过于遥远,一个人很不安全,还给他配属了五十名卫兵。此人与汉中郡守有旧,但不善言谈,请张禄派一能言之士辅佐。要说能言,其余谁也比不上张禄,但张禄不可能离开。车右先生经不得路途劳累,也不考虑,想了想,只得请芒未出马。芒未经常在芒卯身边处理一些行政事务,纵算不得能言善辩,也算伶牙俐齿。张禄和司马靳把两人叫到帐中,仔细地向他们介绍了目前的困难和解决之策,让他们务要说服郡守同意从南郑开工修路。直到两人都表示理解才罢。
隅中时分,两批信使出发上路。往咸阳的走的是新修好的栈道;往汉中的,只能沿残破的栈道,小心而行。
https://www.biqivge.com/book/72095983/4315624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