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 第300章 汇总

第300章 汇总


“袁之望。”田蒙的嘴里吐出了一个名字。

听到这个名字,李恪微微顿了一下,这算是巧合吗“就按照他们说的做,这位袁大师是学农学的?”

“是的,袁大师的祖上据说是农家。”田蒙点了点头。

“不错,跟袁大师说,如果有什么需要的话,就尽管提,我们这里提供任何他们想要做实验的田地,以及工具等等。”李恪开口道,“对了,你交代下去,在岭南道,剑南道,淮南道分别购买一部分土地,分别进行培育种植像是胡椒等香料作物。”

“是,殿下,我已经叫人交代吩咐下去了。这部分的香料习性在我们这里种不出来,所以我已经差人在岭南道购置相关土地了。”田蒙开口道。

“做的不错。”李恪满意的点了点头,属下就得有这种主观能动性才行,否则的话,都要李恪自己来交代,那李恪每天什么事情都不要做了。

“汇报一下长安城的翻修进度。”李恪开口道。

“是殿下,目前长安城的翻修我们已经完成了六成,包括宫城在内的所有主要道路都已经完成了翻修,像是东西市等重要的坊市道路也都同样如此。”田蒙开口道,“可以说,目前我们已经宣布算是竣工了。”

“哦?这么快?”李恪有些惊讶。

“是的,殿下,因为剩下的四成目前是因为这些坊市的人口还没有居住满,所以都是一片田野,根本没有必要完成修路,等这部分区域有了百姓居住之后,再进行修路也可以,除此之外长安城的所有道路,排水渠等都已经完成了维修。”

“之所以速度这么快是因为殿下您临行之前交代,凡是有做工的百姓都不要拒绝,在殿下您离开的第二月,我们在长安城同时动工的百姓就已经超过了二万人!最巅峰的时候我们甚至达到了三万三千人,如此之多的人也是我们工程进度如此之快的原因。”田蒙解释了一下。

李恪恍惚了一下,怪不得古代的很多工程感觉效率其实不慢呢,在堆积工人的情况下,虽然工具原始,但是效率,还真不能说慢。

显然人多永远是力量大的,更重要的是,李恪这种人多跟徭役的人多是不一样的,做徭役,根本没有薪水不说,而且还都是免费的,甚至有时候徭役还需要自己准备食物。

在这种情况下,根本没几个人会全力的干活,但是李恪这是直接掏钱雇佣的人,所以他们的效率比徭役的效率要高的多。

这也是为什么长安城的翻修工程城远比李恪想象当中的要快的多。

“花了多少钱?”李恪有些好奇。

“实际成本花费二百二十万贯。”田蒙给出了一个不高的数字,“主要是粮食,和人员月钱等方面的支出。”

“才二百二十多万贯?”李恪有些无语,如果他没记错的话,当初算上捐助的钱总计是七百三十多万贯吧?也就是说,李恪好像还倒赚四百多万贯?

烦死了,这钱怎么花不完呢?

“其实……”田蒙犹豫了一下。

“什么?”李恪有些奇怪的看着田蒙。

“其实这二百二十多万贯里面的人员月钱支出,几乎我们赚回来了九成还多,因为这些人大部分都会选择在我们的铁匠铺购买铁器,或者在我们的布行购买相关的粗麻布,细麻布,绢帛等衣物,等后期的食盐开始加入售卖之后,这些百姓花钱的部分就更多了。”田蒙快速道。

李恪:“……”

“我们的支出主要是哪些?”李恪有些无语,手里面钱太多也不好,赶紧花出去,都扔给百姓的手里面。

“主要的支出就是蜀王庄的建设,总计花费接近三百万贯,这部分的资金也都是花费到了那些流民以及周围百姓的月钱上面。除此之外就是用来大量的购买粮食进行存储,但实际上,这些钱里面有相当一部分还是会回流到我们手里面。”田蒙看李恪的眼神就像是看一个神仙。

因为现在李恪手里面的钱,真的……比国库都多!大唐国库都没李恪有钱。

李恪挠了挠头,这些钱里面肯定还没算他在西洲的盈利,但是西洲目前全靠他的粮票在内部运转,但实际上粮票也是钱,因为李恪的声场规模和物资在扩大啊!

手里面攥着如此恐怖的资金,李恪这会儿都觉得这钱不能让他老爹知道,如果让他老爹知道了,估计李世民下巴都能摔一地,要不……自己再多做几套一模一样的衣服?继续装穷?

这些钱想要花出去倒是不难,但是用来屯什么呢?

想来想去,似乎只有屯粮食一条路走,因为粮食在古代无论如何都是硬通货。

大唐贞观三四年连年天灾,大唐饿死许多人,但实际上大唐的总体粮食却一点都不缺,造成这种怪异的情况主要就是两种原因,一就是大唐的门阀世家囤积了大量的粮食,而大唐初立,国库存粮却不多,无法有效的赈灾。

这是其一,其二就是商业贸易萎靡有很大的关系,不仅仅世家门阀手里面有粮,因为遭灾的缘故,很多并没有遭灾地区的百姓就开始屯粮,他们手里面的粮食也不少,但是却不卖,也没有人买,这就导致国家调控失效。

因为商业萎靡,在武德年间天下收获的粮食在商人手里面的很少,就算是朝廷有心想要购买粮食赈灾都没地方买,总不能跟农户里面去一户一户的收,等收上来再运输,黄花菜都凉了。

这就是有用的粮食卖不到急需的地方,所以无法度过难关。

其实整个唐朝的中前期算整体粮食的话,真的是不缺粮,哪怕遭天灾都是如此,就是因为大唐的人口少,而大唐又是按照每户100亩分配田地,人均耕地多,算上遭灾的都足以养活天下百姓。

但是缺少强有力的国家宏观调控措施,这就导致了粮食无法集中供给,然后遭灾地区惨到易子而食,未遭灾地区,百姓害怕出现灾难,囤积的粮食却很多有发霉的。

如果这笔钱用来在大唐各个道用来囤积粮食的话,那倒是一个好用处。不过李恪在沉思的是,囤积粮食,该怎么囤积,如何能做到百姓的利益最大化。


  https://www.biqivge.com/book/71868242/2978480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