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完美暴君 > 第二百三十二章 时代局限

第二百三十二章 时代局限


  朱由校听取了大臣们的意见,将自己脑海中那一连串的想法和计划都暂且搁置了下来。

  为进一步向老奴施压,朱由校正式任命周兴武为山海关总兵官,引军驻守这个连接关内外的重要通道。

  既然以辽沈两城为战略中心的支撑点已经构成,那这后勤保障和交通信息自然是不能落后。

  这也是再一次加强朝廷对于关外的掌控,那些世代居住在辽东的地主豪强,身家没有一个是干净的,朱由校要慢慢的将他们全部清除。

  而且现在他还面临着一个大问题,那些从辽阳沈阳迁到广宁锦州等地都老百姓可是有数十万,朱由校要解决他们的生存问题才行啊。

  老是由朝廷来拨发粮食养着他们也不是个事啊。

  加上辽东天气如此恶劣,他们流离在外,连个安稳的居住地都没有,一两个月还好,可要是时间一长,难免不会生乱。

  这么多的人口在关外,对于现在的朱由校和大明朝来说,完全是一个拖油瓶。

  就算是没有建奴和蒙古入寇作乱,光凭老百姓自己耕种的粮食产量,根本不能自给自足,国库每年还要拨出一大批的物资进行救济。

  苦寒之地并非是危言耸听,关外的气候和环境根本不适合农耕文明的生存和发展。

  就算是那些生长于那片土地的异族,都忍受不了这种肉体和精神的双层折磨,更不用说没有历经过这些苦寒的汉人了。

  这也是历朝历代没有大肆往外扩张的原因,在这方面,还真的不能完全怪那些皇帝和当政者。

  对于农耕文明来说,打下来不能居住和种粮,根本就是鸡肋,一点用都没有。

  明朝为什么主动放弃关外的土地,除了自身的国力和军备下滑严重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能迁徙百姓前去耕种。

  当年填补个辽东,朱元璋就是各种政策优惠,可以说威逼利诱了,不知道花费了多少心思才勉强使辽东有了那么一点人气。

  就算你强如盛唐,打下了这么大一块国土疆域来,这些地方也还是无用之地,并没有多少汉人,反而是异族之人大批的涌入中原。

  唐朝和大明在这方面的国策在大体方面可以说是一致的,都是以夷狄来制夷狄,将那些异族部落进行分化打击,自己则来做这个棋手操盘。

  结果显而易见,盛唐和大明都玩脱了,盛唐养出了一个无解的藩镇制度,大明朝则是养出了后金这个强劲的对手。

  唐朝虽然打下了那些土地,但严格来讲,并没有实施完全的统治和掌控,而是将那些异族兼容到了己身,这也是致使藩镇造乱的根本原因。

  唐朝能够维持数十年的疆域版图,除了国朝富有以外,最大的倚仗就是能征善战的军队在提供支持。

  而等到中央政权势威以后,这些昔日在大唐庇护下茁壮成长的异族野心瞬间大增,要么就是想割据一方,要么就是想取而代之。

  安史之乱的爆发是必然的,这不是因为一个人造成的,而是由于制度所产生的弊端造成的。

  就算是李隆基早死二十年,没有杨贵妃,没有安禄山、史思明这些人,也会有其他人替代这些角色,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已。

  因为你不可能永远将自己保持在巅峰无敌的状态,你的盘子开的越大,关注着你的眼睛就越多,你就越不能出一丝一毫的差错。

  只要你的防备有稍稍的懈怠,你的实力有所下滑,那些心怀野心的藩镇大臣会立刻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无尽的包容和大度造就了盛唐,同时也毁灭了盛唐。

  唐朝还能维持一百多年,而大明朝呢,朱棣一死,奴儿干都司就日渐下滑,到了正统年间已经是名存实亡了。

  这没办法,两个朝代的国力相差太远了,在永乐年间时,朝政清明,国库充盈,军队又极其强悍,要威服镇压他们自然是不在话下。

  可越往后就越不行了,没有了强悍的军队和丰盈的国库作为支持,大明朝廷对他们已经渐渐失去了主导权,关外那些部落见状,心中那颗不安分的心又开始躁动了起来。

  而大明朝的君臣也并没有唐朝君臣那种对于异族的包容和信任度,大明朝的皇帝,除了朱棣和朱见深,其他皇帝都是极为提防,这可能也是因为有唐朝这个前车之鉴的原因。

  要想还处于农耕文明的老百姓可以在东北那种尚未开发的黑山白水间扎根,首先就得解决当地百姓粮食能自产自销的大问题。

  满清晚年时期,东北有过一次极大规模的迁移时期,称之为下关东。

  东北人口急剧暴增,一个只有几十万人口的地区,在短短的数十年间,达到上千万之数,不得不令人震惊。

  能够促使老百姓自发的去迁徙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有了一种耐寒的稻种,可以在东北那种飘忽不定的严寒天气当中生长。

  加上当时科技的发展,东北的矿产物资成为了极为重要和珍贵的资源,偌大的东北宝藏,被第一次发掘,自然是吸引了大批的人流量去闯关东。

  而这种耐寒的稻种,现在的大明并没有,它是从日本引进朝鲜后,经过朝鲜人数十年的耕种,才被当时的东北人民所得知并广泛运用。

  朱由校现在就急需这种耐寒的稻种,有了它,毫不夸张的说,基本可以解决关外百姓的粮食生产问题。

  现在还没到小冰河的鼎盛时期,大明朝的百姓还有几十年的苦日子要熬,朱由校不想以后的历史书上还记载着赤地千里、饿殍遍野这些词。

  只有关外能够实现粮食自产,那才能驻扎重兵向北扩张,东北的位置太关键了,而且它还有着整个世界都数一数二的资源财富。

  张作霖正是凭借着东北的战略位置和资源产量而屹立不倒,不管在关内败的多惨,他只要守住山海关,不用三五年时间,又能够满血复活。

  现在的他虽然没有这种耐寒的稻种,但他却有精通农业的大师宋应星,以宋应星的才能和知识储备,要研发出这种稻种,想来不会太难。

  


  https://www.biqivge.cc/book/71308528/64015603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