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东宫兵马
随着运河解冻,囤积在山东的一批漕粮运往北京。随着这批漕粮抵达,北京连着宣大、蓟辽各边入冬后走高的粮价将回落不少。
跟随首批入京的船帮,这回入京的不止有徐樾,还有招远矿监杨承恩,就连因奉夏言的心意撕咬陆炳而赋闲在家陈其学也得到了吏部公函,令其赴京待职。
山东巡抚骆颙在没有干满三年的基础上,也得到交接政务、准备入京述职的命令。
首批船帮后面,跟着的这是一串串各地商船,他们将给冰雪初融的北京城带去大量的奢侈品以及各种新鲜的水果蔬菜。
其实,今年的北京城……北直隶……北方一带降雪太少,并没有什么积雪需要融化,更没有什么春雨落下。
天不下雨这么大的事情必然是有原因的,是首辅严嵩持政不公还是皇帝失德?不论是哪种可笑的原因,朝廷都要面对这即将大旱或歉收的又一年。
自正月十五之后各部开始运行起,就断断续续有奏折摆到嘉靖面前,陈述这缺水即将闹旱灾的一年。
二月中旬已开始春耕,不见丝毫雨滴,大量的折子堆到嘉靖面前:你不是信道么?来,给朝野万民祈祷一场大雨!
西苑,新建的草庐道观中,蓝道行、嘉靖面对面而坐,两人面前都摆着《上清黄庭内景经》这一养生道经。
而草庐外,黄锦捧着奏折诵念,庐中嘉靖垂首看着道经,嘴唇轻轻张合,也在低声诵自己的经。
突然,嘉靖两行泪水淌下,抬手轻敲面前地板,庐外黄锦噗通跪地,脑袋死死顶在石板上。谁惹怒现在的嘉靖,被株连九族都是可能的!
“劳烦道长去一趟东宫。”
嘉靖掏出手绢擦拭泪痕,神情渐渐严肃如常:“问一问还有什么未了心愿,能达成尽量达成。”
蓝道行缓缓点头,合好面前经书后起身,稽首行礼默然无声中退了出去。
求雨?天灾?九边边情?各地不稳?朝中党争?
这些,对于一个即将痛失爱子的父亲来说,都是那么的无关紧要!
长子出生几个月就夭折,次子聪慧机敏能贴着自己的心做事,实在是太得嘉靖的喜欢了,封为太子后日常行为更是令嘉靖满意,不跟朝臣往来,不沉湎女色,每日求学之外,还会在京城周边游历以了解民间疾苦,这样的继承人是多么的完美?
更令嘉靖满意的是太子的聪慧,太子的聪慧不在他之下。这种皇帝眼中的聪慧翻译过来就是会演戏,太子演的戏能让他这个当皇帝的满意,这已经是最大的成功了。
就举一个例子,太子日常行为中从来不会把手朝天举起来,引起嘉靖注意,询问后太子的回答是这样的:‘儿不敢时时举手者,以天在上也’。
天是谁?
嘉靖自然满意儿子的回答,更满意太子的政治态度。
宫城东中部的慈庆宫是太子东宫所在,慈庆宫南边就是内阁所在文华殿、内阁,再东就是东华门。
慈庆宫中,十四岁的太子朱载壡(睿)面容清瘦,脸上敷着一层脂粉,盘坐在侧殿读书。
在一班大汉将军护卫下,蓝道行来到偏殿,稽首:“奉万寿帝君钧旨,贫道前来慰问太子。”
太子放下手中书本,微微俯身问:“帝君安康否?”
“帝,安康。”
蓝道行板着脸回答后露笑,对着太子微微颔首:“帝君也关怀太子,却不能身至,甚憾。特差贫道前来,询问太子心愿。”
嘴角缓缓翘起,太子朱载壡扭头看着窗外悠悠湛蓝,眯眼微笑着:“心愿……劳烦道长回复,就说儿子知足。”
蓝道行面上微笑不改丝毫:“太子,帝君亦是人父,能让帝君尽尽人父之力,对太子还是帝君来说,也是父子情谊所在。”
展开双臂轻轻抖抖袍袖,太子低头左右看看,也是微笑不减:“京中内外十户人家,有三户人家的孩子新年穿不上新衣裳,有两户人家的孩子时常吃不饱肚子,算来算去,只有不足一户的人家子弟能衣着鲜亮,能进学读书的,十户之中至多两户。”
“这还是繁茂京中,天下各处想来必然大不如京师。道长,比之庶民,小道生于天家已是滔天大幸。后位列太子之尊,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一切都是帝君所予。今日帝君想问儿子有什么心愿,儿子真没有。”
蓝道行听了忍不住一叹,皇帝是个千年难遇的人精,儿子也是个人精,真不知道这个小人精死了之后,对天下是福是祸。
仰望幽蓝的天,太子缓缓道:“是儿子辜负了父亲厚爱。”
蓝道行想起了另一个小人精,便稽首:“太子,贫道师侄虚灵年岁与太子一般大小,却是屡经生死。对于生死自有看法,太子不妨招入京中见一见。依贫道想来,太子不见虚灵,可能心中也有憾意。”
“他呀……”
太子扭头看过来,斜头歪歪看着蓝道行一笑:“他是个做实事的人,喜欢得罪人。跟本宫染在一起,会影响前程。”
蓝道行微笑:“太子多虑了,帝君本就是为太子着想,这才培养虚灵。依贫道看,虚灵一身富贵源于太子,交还太子也是本份所在。”
沉吟片刻,太子缓缓点头:“劳烦道长了,如果帝君许可,就说儿子想看看山东兵马。儿子想知道,山东与各地兵马有何不同之处。”
蓝道行退出偏殿,就看到屋檐下待命的太医。
西苑草庐中,嘉靖听着蓝道行讲述过程,低头露笑:“还以为他不喜欢刀枪剑弩,喜欢就好。”
扭头向外:“火速通告山东,为东宫兵马入京做准备。内阁、兵部调兵公函抵达时,东宫兵马即刻出发!”
大汉将军统率、驸马都尉田诏与黄锦互看一眼,齐齐跪拜领旨。
黄锦去内阁,田诏则差人通告兵部、东西两官厅以及附属的五军都督府为调兵做准备。
调地方军入京要走的程序不少,只能两头进行,先让地方军做好入京准备,等做好准备时,中枢正式的调兵文书也就刚好抵达。
内阁,严嵩、吕本如往常那样办公,翻开奏折阅读,在纸条小票上书写处理意见;如果不熟悉奏折中的事情,则喊来研究相关问题的行人、中书舍人,再不行就找各部相关的官员过来问清楚后再给出处理意见。
就在严嵩、吕本对面,司礼监三位秉笔太监也是一字摆开,相互低声讨论着奏折和内阁的票拟。
黄锦进入后,习惯性拿起批红后的几封奏折随手翻阅,看着眼皮子一抖,第一封奏折就犯了忌讳‘给昌平客军拨付太仓银三万两充作军资’。
昌平这地方多山,是历代帝陵所在,昌平这地方除了正常的关隘守军外,还有守卫各陵的陵军,以及轮番调到昌平开挖、修筑帝陵的班军。
太子病重无药可救,若皇帝看到‘昌平’这两个字眼,逮到谁谁倒霉。
反正跟他黄锦没关系,原封不动放下奏折,一旁陈洪笑问:“黄爷,怎么今儿这么早就退了值?”
黄锦回头笑笑,抖抖袍袖轻咳两声,左右看看放下笔的内阁、司礼监秉笔、御笔:“奉万岁爷口谕。”
严嵩颤巍巍起身,在一旁吕本搀扶下出列,跟着其他人跪下:“臣在(奴婢在)。”
“即刻调派山东赵期昌部入京,编在东宫由太子检阅。各部不得推诿,速行。”
黄锦说完,半响没人接旨,黄锦轻嗯一声:“严阁老,您老听清楚了吗?”
严嵩稍稍一愣,抬头:“听清楚了,臣接旨。”
一帮人站起来,严嵩问:“黄爷,这东宫哪来的兵马编制?”
给现在的太子弄一支军队玩玩儿没问题,玩够了收走就对了。如果给东宫设立一支常备军队,这问题可就大了!
军队、皇家搅合在一起,历来都是敏感话题。
严嵩怕的不是现在这位即将病死的太子有军队,而是东宫设立常备军成为定制,导致后来太子握有兵权。
这意味什么?意味着国君更替时,极有可能爆发流血冲突;更大的问题在于太子身边会多很多武人,这不仅仅意味着国君更替后会有大批元从武臣争宠争权,也会打破现在的军队的内部更替规律!
军队腐朽一点没关系,最怕的就是改动军队时出现不可控制的因素。
黄锦板着脸看严嵩:“万岁爷说东宫该有一支兵马,那就该有。难道严阁老有不同意见?”
严嵩可不是软蛋,神情严肃:“黄爷,东宫建制兵马影响深远,岂能如此仓促筹建?”
“仓促么?小黄可不这么认为,打二十六年起,万岁爷就腾出手给太子爷筹建东宫兵马,就连严阁老的两位乖孙也跟着东宫兵马立下功勋,如今都位列锦衣千户。眼前,万岁爷只是提前将东宫兵马召回而已,何来仓促之谈?”
严嵩低声:“黄爷,东宫兵马是隐患。”
黄锦也低声:“严阁老,今后东宫无主,东宫兵马也是万岁爷的。”
“东宫无主?”
严嵩双眸微缩,便不再阻拦,今后京里可就热闹了。太子之位空悬,三皇子跟四皇子就差一个月时间!这两个皇子争太子之位,足以搅得大内不得安稳。
黄锦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东宫兵马今后没有太子作为效忠对象,他们效忠的就是皇帝。可以理解为,是皇帝需要这支军队,既然如此,严嵩还敢阻拦?
历来的王朝军队性质就那么几种:边军、内地守军、中央禁军,可能会有一支专属于太子的东宫兵马。
明朝军队比较复杂,以卫所军为主,分为上二十六卫亲军组成的天子亲军;九镇边军;土司兵;内地守军、漕运军几类。
没有专门设立的太子专属兵马,只有皇帝拨付给太子的仪仗、护卫兵马。
东宫兵马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支军队只效忠于太子,跟皇帝的亲军性质一样,独立于两官厅、五军都督府以及兵部管辖之外。
皇帝的上二十六卫亲军如今烂的只剩下一个骨架子,唯一能用的就剩下一个锦衣卫,其他金吾卫、羽林卫之类的亲军卫都被吃光了。
而现在,一支筹建好的满编制军队编入东宫体系,脱离正常的督管范围……一支完完整整拥有战斗力的军队出现在京城,其影响力是致命的!
不论这支军队是效忠太子还是效忠皇帝,只要脱离朝廷正常的监管范围,那这就是一支危险的军队!
https://www.biqivge.cc/book/70063146/770759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