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少帝成长计划 > 第0358章 战役预案

第0358章 战役预案


  刘弘一语,顿时让柴武陷入了深深地思考当中。

  ——韩王部内附?

  此事,说来早在去年年中,长安就有所风闻。

  据说当时刚成立不久,且一直披着神秘面纱的省御卫,就曾借着那次流言蜚语,在长安城揪出了好些匈奴细作。

  但在如今节制羽林都尉,彼时尚为卫尉丞的卫尉卿秦牧回到长安后,这个说法就逐渐消失在了长安舆论当中。

  对此,长安百姓大都认为,或许又是以讹传讹演化而来的留言罢了。

  但作为军方首屈一指的人物,柴武对此事的了解,无疑比长安街头巷尾的闲人懒汉多一些。

  韩王部是否确定回归汉室,柴武不清楚;但柴武知道的是:在去年的齐悼惠王诸子之乱爆发初期,秦牧‘假死’,实则前往代北接手代国边防军时,确实曾与韩王部有过接洽!

  只不过最终,不知是哪一部分没谈拢,韩王部便没再传来消息。

  现如今,刘弘再次提起此事,显然不可能是刘弘一厢情愿的认为,韩王部必定会回归。

  ——空穴未必无风!

  带着这样的猜测,柴武稍稍按捺住激动之情,以尽量淡然的口吻道:“韩王部重归之事,臣去岁确有耳闻。”

  “然自去岁,韩王部便再无消息传回?”

  以一个十分不确定的语调说出这句话,柴武便困惑的摇了摇头,便略带些试探道:“可是韩王部密奏陛下,言及此事?”

  诚然,如今的柴武,是以‘大将军’这个军方二号人物的官职,充当着汉室军方一号人物的角色。

  但大将军毕竟不是太尉,在很多事情上,都无法做到如太尉那般名正言顺的插手。

  别的不用多说,光一点,就足以道明大将军和太尉之间的差距。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皇帝出了什么差错,亦或是失去意识,无法下达指令的时候,太尉是能凭借自己‘掌天下兵马’的权力,主观做出反应的!

  一旦太尉表示自己要‘主掌大局’,那包括郎中令、卫尉、中尉,乃至于长安附近的所有武装力量,都会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服从太尉的直接指挥!

  至于诏书+虎符的双保险,对太尉也没有太大的限制作用——太尉掌天下兵马,天生具备日常持有一块调兵虎符的资格。

  至于调兵诏书,更是可以按‘特事特办’处理,只要事儿办妥了,事后补上流程就是。

  当初周勃几次三番策反北军,实际上钻的就是这个空子——虎符我有,诏书得陛下颁布,但如今陛下有难,将士们,冲进宫里救陛下!

  相较于太尉‘几乎不受节制’的兵权,大将军显然就低配的不能再低配了。

  还是拿‘皇帝无法正常颁布命令’为例子,同样的状况下,太尉能主官做出反应,而大将军,却是要在第一时间关自己的紧闭,以表自己‘绝无二心’。

  即便是在证明自己‘是自己人’后,大将军也不具备调兵遣将的主观能动权,而是要等。

  如果运气好,那大将军或许会等来太后的召见,那样一来,大将军就可以就目前的状况,给出一个稳妥的解决办法,作为参考意见。

  运气再好点,太后认可这个方案,大将军才有可能由于‘人手不足’的原因,得到掌握兵权的机会。

  如果没等来太后召见,那大将军在整个事件当中,都只有一个看上去光鲜亮丽,实则毫无操作可能性的职责。

  ——监督太尉!

  但想想就知道:太尉手里兵权无穷大,大将军还得忙着‘自证清白’,如何能监督的了太尉?

  现如今,太尉一职被无限期罢设,大将军职务水涨船高,但也就是过去的大将军和太尉折中一下。

  作为军方一号人物,大将军不再具有无条件、无时限军队指挥权,相应的,也不再需要在危急时刻‘自证清白’。

  总的来说,如今的大将军,柴武做的还是比较舒心的。

  ——别说柴武了,换了任何一个没有多余想法的武将,都会对如今的大将军一职感到安心。

  至于柴武为何会断言‘韩王部明明没再传回消息’,自然是因为去年,柴武还不是大将军。

  当是时,周勃尚为太尉,灌婴骑墙观望,头顶大将军之职;柴武则被刘弘加晋车骑将军衔,统领北墙战务。

  既然是全权掌控对匈战事的车骑将军,那柴武对于匈奴方面的消息,自然是无所不知。

  从这一点,柴武就可以断定:在自己担任车骑将军期间,草原确实没传回任何一条关于韩王部的消息。

  即便是在自己卸任之后,接受飞狐军的,也是柴武亲手提拔培养起来的新一代车骑将军:令勉。

  如果令勉接到了匈奴方面的消息,那即便不顾知遇之恩,也必然会在将消息汇报给刘弘的同时,顺带汇报给柴武。

  ——作为如今汉室军方的一号人物,对匈战略相关的事务,柴武还是有知情权的。

  而现在的状况,是柴武自己做车骑将军时没收到消息,卸任之后,接任者令勉也没传回消息。

  这意味着,‘韩王部很有可能回归’的情报,很有可能是刘弘通过另外的、独立于整个北方防线系统的渠道得知!

  也只有这样,才能解释的通为什么现在刘弘如此笃定,长安城内却连风论都没有;自己这个大将军,也是一点风声都没听到。

  很显然,刘弘清楚的听出了柴武话中的深意。

  对于自己的军方最高司令,刘弘也没有在这种事情上隐瞒的打算。

  就见刘弘淡而一笑,毫不犹豫,便小声的将此间之事一一道来。

  “去岁,卫尉奉朕诏谕,赶赴代北,接替今梁王所留之防务;恰得韩王信之庶子亲至马邑,同卫尉言及部众归汉事。”

  “卫尉不敢自作主张,遂八百里加急,以事问朕:今之韩王,乃故韩王信之士子昭;其欲归汉,然所求乃复为韩王。”

  说着,刘弘目光坦然的望向柴武:“大将军知,今汉家异姓诸侯之事早已绝,故朕以此为由,未允韩王之求。”

  听刘弘说起此事的具体内由,柴武下意识忽略了‘长沙王’这个漏洞,将注意力放到了刘弘的后半句话上。

  ——以‘不能异姓为王’为由,拒绝了韩王的提议?

  对于柴武而言,这个信息可谓至关重要!

  道理再简单不过:如果刘弘是想要把韩王信的后人骗回汉室,来一出关门打狗的话,根本不需要具体考虑韩王的请求过不过分。

  ——反正没打算兑现,直接答应就是了!

  而刘弘却是在认真考虑之后,结合汉室如今的客观状况,合情合理的拒绝了韩昭‘异姓为王’的请求。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刘弘根本不是想拿韩王部开涮,而是真真切切的希望韩王部回归汉室!

  说白了:韩王部回不回归,重点根本不在韩王信的子孙们是何意愿——韩王部远居幕北,与位于幕南的东胡部毫无可比性,对匈奴而言,几乎是毫无价值。

  在这种情况下,过十几二十年苦日子,逐渐被匈奴人不重视甚至欺负,韩王部就必然会决定回归汉室。

  问题的关键,还是眼前这位小祖宗!

  ——刘弘说能回,那无论如何,韩王部都能从长城的某一处缺口,再次踏上神州故土。

  可若是刘弘不愿意,那即便冒顿把整个韩王部空头进长城以南,那刘弘也必然会把韩王部扔回长城的另一侧!

  从现在的状况来看,刘弘似乎并没有‘杀光韩王信的后人,为爷爷刘邦报仇’的觉悟。

  如此一来,韩王部的回归,那就真的只是时间问题了。

  柴武暗自思虑思虑着,就听刘弘那淡然到几乎听不出感情的声音,再次从御阶上传下。

  “朕允韩王昭、韩信子颓当彻侯之爵,便再无韩王部音讯。”

  “逢悼惠诸子之乱起,匈奴使恰于长安,朕不得已,只得复起和亲之策以安匈奴,欲以举国之力,平息悼惠诸子之乱!”

  说到这里,刘弘话头稍一滞,略有深意的一笑。

  “奸宦田丹之事,大将军可有耳闻?”

  见刘弘这般面色,柴武面色陡然一滞,满是不敢置信道:“莫非···”

  “陛下行此反间之计,实可谓慧眼如炬,明见万里!”

  见柴武郑重其事的一拱手,刘弘却是苦笑着摆了摆手。

  “大将军误解朕了。”

  “田丹此人,非为朕之所遣;其所为,亦确奸妄之所行也。”

  见自己的猜测被刘弘否定,柴武只能是暗地里失望的摇了摇头,却也明白了刘弘话中深意。

  ——田丹不是刘弘派去匈奴打探消息的奸细,而是确确实实认贼作父了。

  但除了田丹,和亲队伍当中,还有数以百计的奴仆、卫队,以及宦官、侍女。

  韩王部第二次请求回归汉室的消息,应该就是通过这个渠道,直接送到了刘弘手中。

  嗯,位于汉室北墙和幕北之间的东胡王部,应该也扮演了一手‘二道情报贩子’的角色。

  听到这里,柴武的注意力,就已经从消息来源之事上移开,而是转移到了此事可能引发的后果之上。

  “陛下,臣以为,韩王请归汉室之事,还当慎之。”

  稍一思虑,柴武便提出了自己所想到的第一种可能性:韩王部假降!

  毕竟这种事,韩王信当年也不是没做过——著名的白登之役,就是韩王信先叛逃,后投降,而后再叛逃路上发生的故事。

  而柴武得出这个可能性的理由,也是十分充足。

  “陛下当知,今岁初,草原暴雪漫天;具商贾之报,匈奴各部损失皆甚重。”

  “然去岁,陛下以和亲安胡,胡纵拮据,亦不便和亲旬月便复起战端。”

  “故臣以为,韩王请归汉者,或乃匈奴欲复侵北墙,以韩王部归汉为引,置吾汉室与不义。”

  听着柴武专业性的分析,刘弘先是认可的点了点头,之后又轻笑着摇了摇头。

  “棘蒲侯所言有理;然韩王部此番归汉,恐非为诈欺。”

  “岁初草原暴雪,匈奴各部人畜多有饥寒至亡;及至开春,幕北各部多掠韩王之部众,以补冬雪之失。”

  说到这里,刘弘眼睛稍稍眯起,将声线稍稍压低。

  “此事,乃馆陶翁主亲笔所书,奏于朕前!”

  听刘弘提起‘馆陶翁主’这四个字,柴武本欲再言的面色顿时一变,不由暗自点了点头。

  此时,虽然也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说法,但具体到汉室与匈奴的和亲之事,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对于汉室送去的刘氏女,匈奴必然会百般警惕,不会允许情报流入汉室;但再怎么说,嫁过去的公主,姓刘。

  可以这么说:如果一个消息没有得到在匈奴的刘姓公主确认,那或许是这位刘氏女无法送信至汉室,亦或是没有那个打算。

  但如果得到了确认,那就几乎是板上钉钉!

  除非匈奴人心机深沉,连那位刘氏女也成了对汉室战略欺骗的棋子。

  在柴武暗地里基本确定,韩王部的回归已经进入倒计时的时候,刘弘的一句补充,彻底让柴武笃定了这种可能。

  “韩王信世子韩昭,以幕北诸部征掠韩王部一事问于冒顿,无果,后抑郁而终。”

  “今韩王部,乃韩王信之长孙韩婴、庶子韩颓当,及王太后主事。”

  “据馆陶主言,今韩王部部众不足万,牛羊牧畜不过数千,归汉之心已定!”

  “朕亦已会书于馆陶主:今岁冬十月,朕当遣北墙军一万,于云中、马邑迎归韩王及部众。”

  说到这里,刘弘的面色当中,早已不见先前的淡然,转而呈现出了一丝自然地庄严。

  “如此,大将军以为明岁初冬,汉匈当有战否?”

  “若战而不胜、攻而不克,胡或遁否?”

  听到这里,柴武思虑许久,终是肯定的摇了摇头。

  “若韩王部举族南归,恐匈奴当云集其精锐,以吾汉家不义之名攻掠北墙。”

  “再者,匈奴今岁遭灾,明岁初冬,必重兵攻掠吾汉家北墙,以补粮辎。”

  见柴武终于得出和自己一样的结论,刘弘终是站起身,轻轻派了两下手掌。

  “如此,大将军便可试言:吾汉家之材官弓弩,当如何以逸待劳,痛击意欲抢掠北墙的胡也!”

  


  https://www.biqivge.com/book/69782853/65180060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