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国公夫人日常 > 第54章 第 54 章

第54章 第 54 章


第54章

        两人坐下各自喝了口茶后,  六夫人方说明来意:“我想要让二嫂帮我写封举荐信。”

        魏若便问是怎么回事。

        六夫人向魏若说起了原因。

        原来六夫人的舅家表妹之前考了女子中医院,结果因为一些事出了岔子。

        六夫人知道后打算把她接到京城来,但因为京城的女子中医院已经过了考试的日子,  且录取名单都已经下来了,  六夫人就想起了魏若。

        因为女子中医院有一条规定,  如果能得到京中三位公爵之家当家夫人的推荐信,可破格再次参加入院考试,  考试通过后便可进院读书。

        这规定看着简单实则也不简单,  公爵之家夫人们的推荐信好要,  但要集齐三位当家夫人的推荐信可就难了。

        魏若自然知道这个规定,她就问六夫人:“令妹怎么想要去女子中医院读书?”

        也不怪魏若惊讶。

        本朝专为女子设立的书院分为初级书院、女子高等书院和女子中医院。

        女子们会先去初级书院学上几年,之后再参加分级升等考试,  由女子自己决定是考女子高等书院还是女子中医院。

        从女子高等书院毕业的女孩可以参加后宫女官选拔,继而留在宫妃或是公主们身边做事。

        本朝后宫的女官名额稀少且竞争激烈,绝大部分人都是选不上的,  因此只有一般的读书人家或者商人才会送女孩子去女子书院。

        若是能选上,那也算是给家中带来了助力,若是选不上也能给女孩子身上贴金,  帮她们说个好亲事。

        但是但凡那女孩子家中有个人做官,  长辈们都不允许她们去女子书院的,因为后宫的女官对于一般人可能算是光宗耀祖了,  但对官宦之家来说却也不算什么。

        女子中医院就更不用说了,不仅学起来辛苦,  而且出路也有限。

        从女子中医院毕业了若是能通过宫内考试就能进入太医院的女医局。但只有地位低下的嫔妃才会宣那些女医去看诊,  宫妃们本能觉得女医的水平不如那些太医们。

        至于那些没有通过宫内考试的人要么嫁人了,  要么进了王府做女医,  要么被那官宦之家或者大富之家聘了去做女大夫。

        这些去处对于一般人家来说算是好去处了,  但对于六夫人的表妹来说却不算多好。

        六夫人的舅父虽早早去了但外祖父也官居五品,给孙女儿说门不错的亲事还是没问题的,况且她又有六夫人这个表姐在,又何愁前程?

        六夫人闻言苦笑,她想了想还是将外祖家发生的事情告诉了魏若。

        夫人也叹气:“我那舅舅早早的就去了,只留下她一滴血脉。原本我舅母是打算在家中守节的,但我家中当家的是继外祖母母,对舅母并不是很好,我那时还没出阁也帮不上舅母。舅母便决定带着表妹回来南平娘家居住。我们本以为舅母家中父母还在,纵使她弟妹有些意见,也没什么。哪知道倩姐儿的外祖父母和舅父都被儿媳妇拿捏住了。”

        在六夫人的讲述中,魏若知道了倩姐儿的事情。

        原来倩姐儿一向喜欢读书,六夫人的舅舅还活着的时候就请了夫子上门为女儿启蒙。后来她父亲去了,这事便也没人再提了。

        哪知道倩姐儿回了外祖家后也没放弃读书,她白日要帮着照顾外祖父母便在晚间熬夜读书。

        后来女子书院招生,倩姐儿瞒着家人去考了女子书院并且被女子书院录取。

        她母亲和外祖母知道消息后原本很高兴,觉得若是倩姐儿的父亲还活着的话自是不用去考女子书院,但她父亲既已去世,家中又是继祖母当家,将来的亲事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如果能在书院读上几年将来也好说亲。

        可她舅母却跟舅父闹了起来,说倩姐儿为什么不告诉她们自己偷偷去考试,难道是防着她这个当舅母的。

        她那舅父也是个有些古怪的性子,被妻子说了一通后竟也觉得倩姐儿做的不对,还在倩姐儿母亲身边说倩姐儿不懂事。

        说到这里,六夫人又气了起来:“二嫂,不是我说,若是她那舅母是个好的,我那表妹怎么会瞒着她偷偷去考试。她之前只要一看到倩姐儿看书就说读书没用,不是横鼻子就是竖眼的,也是因为这样倩姐儿才会在晚间偷偷读书的。”

        魏若也觉得这对夫妻有些不通情理,但她不好评价她们便对她夸起了倩姐儿:“她倒是个有志气的孩子。”

        六夫人闻言欣慰了起来:“是呀,她进了书院后读书十分的用功,纵然她舅母时不时的指使她做事,她还是门门功课都得了甲等。后来还得了她们书院夫子的喜欢,推荐她去考取女子中医院。她考虑后觉得学习中医虽苦,但若是学成了将来到哪里都不愁吃不上饭了。”

        魏若闻言就道:“哪里就艰难到如此地步了?”

        六夫人闻言略有心酸的道:“她之前跟我写信的时候我也劝过她,可她却说自己真的很想学习医术,也想能做些事帮助别人。并且她说靠人不如靠己,有本事在身比什么都重要。”

        魏若听的心中一动,她由衷的对六夫人道:“令妹真是个好孩子,纵然经历了这样的事情仍然不放弃,并且还心存善念。”

        六夫人闻言也道:“是呀,她之前跟我来信的时候,从来不说在舅家的遭遇,我就一直以为她在那里过的很好,也是这次,她那舅母唆使她舅舅抢了倩姐儿的名额,倩姐儿才跟我写信来说的。我接到信后连忙派人过去这才知道了她舅家做的那些事情。”

        “抢倩姐儿的名额是怎么回事?”魏若吃惊的问六夫人。

        六夫人就道:“倩姐儿得了先生的举荐后便去参加了女子中医院的考试,她从先生那里得知自己通过考试之后便告诉了我那舅母,我那舅母就告诉了倩姐儿的外祖母。然后倩姐儿的舅母就知道了,知道了之后她就动起了歪心思。她那外甥女今年也参加了升等考试,不过她考的还是女子高等书院且成绩并不好只能上次一等的女子高等书院。”

        “她舅母便起了替换的心思,恰好她外甥女的父亲就在书院教书,虽不在女子书院但也是认识几个人的,于是她们就做了手脚。倩姐儿久等不到录取的消息便去问先生,先生支支吾吾的只说今年女子中医院缩招了。”

        “倩姐儿只以为自己考试没考好,心情低落了许久,可到秋日开学的时候,却发现她那舅母的外甥女去女子中医院读书了。倩姐儿说当时去女子中医院考试的人并没有很多,这其中并没有她舅母的外甥女这是其一。其二就是她考试前她舅母常在她面前炫耀说自己外甥女成绩好要去考高等书院,她既去考高等书院又怎会被中医院录取。倩姐儿起了疑心后就给我写信。我派人过去打听了一番方才知道果真是她们动了手脚。”

        魏若听六夫人说完不由得摇头道:“这一家子人也太欺负人了。”

        “是啊,最可恨的是她那舅父不仅不帮着倩姐儿,还帮着瞒着倩姐儿。”六夫人恨恨的道。

        “她舅父到底是为什么啊?”魏若十分的不解:“倩姐儿才是她的亲外甥女啊。”

        六夫人闻言冷哼道:“我之前也觉得不解,就出重金收买了她舅母身边的婆子。原来一开始她舅父也是不愿意的,但是她舅母却说倩姐儿的外祖父和外祖母年纪都大了,纵然有婆子们照顾也不贴心。”

        “况且他们的儿子将来要读书娶媳,样样都需要钱。与其这样,不如在家中为倩姐儿招赘,这样倩姐儿就能帮着照顾外祖父母了,他们不仅不用担心下人照顾不周还省了请婆子的钱。可要是让倩姐儿继续读书的话,不仅要给她出学费,将来她们也做不了倩姐儿的主了。她舅父听了就同意了。”

        “倩姐儿她舅母算的可真精。”魏若闻言摇了摇头。

        六夫人闻言愤愤的道:“是啊,且不说我那舅母归家时把嫁妆都带了回去,我舅父留下的那些财产我外祖父也分给了她,我嫂嫂这些年吃用都没用她们家的,还倒贴了不少钱。她竟还有脸说什么给倩姐儿出学费。”

        魏若见一向文静的六夫人气的脸有脸这样的话都说了出来,忍不住笑了起来。

        六夫人脸色一红,她喃喃的对魏若道:“我也是气的狠了。”

        魏若理解的道:“我明白,这事换我我也气。那你接下来打算怎么办呢?”

        六夫人闻言就道:“我跟婆母商量后写信去问了舅母和倩姐儿的意见,倩姐儿说她还想继续读下去,我们商量着把倩姐儿接过来,让她去咱们这里的女子中医院读书。至于舅母的话,她说她想留在娘家照顾父母,倩姐儿就交给我们了。”

        魏若闻言就叹:“你舅母其实也是个可怜人。”

        六夫人就道:“是呀,她虽有些糊涂,可心是好的。我让嬷嬷劝了她好几次,可她担心她一走她弟妹会对她父母不好,所以执意不肯走。也是因为这样,她那弟妹才会辖制她到如此地步。”

        魏若便道:“你舅母顾念着父母也是人之常情了,等将来倩姐儿出嫁了,再提把她接过来的事吧。”

        六夫人也点头:“是啊,所以我也就不劝了,我现在就只管把倩姐儿安置好就行了。”

        魏若既已知始末自然不会吝啬写这封推荐信,六夫人十分的感激。

        她们说完话后便回了老君堂,老太君等人此时也听三老夫人说完了倩姐儿的事情。

        看到六夫人进来,老太君就道:“你婆母刚刚已经跟我说了你表妹的事情,她是个好孩子,等她过来了,你把她带过来给我看看吧。”

        六夫人忙答应了。

        老夫人便问她倩姐儿过来的时间。

        六夫人忙道:“她在那边正在收拾,估摸着这两天就可以到了。”

        老夫人闻言便对六夫人说若是她那里缺些什么便过来找她要。

        六夫人又是一阵感激,等倩姐儿过来后专门带着她来了一趟国公府。

        老太君和老夫人没想到倩姐儿竟生的这样好,忍不住面露惊讶。

        老太君就对六夫人道:“你这妹妹倒比你生的好。”

        六夫人就笑:“她像我舅父,我舅父生的就好。”

        老太君和老夫人又拉着倩姐儿的手说了一会儿话,并让人给了倩姐儿见面礼。

        余下二老夫人和三老夫人及魏若等妯娌也有礼物送上。

        六夫人见她们和倩姐儿说完话,又领着她过来和清姐儿等女孩以及八爷、九爷这几个未成亲的男孩见礼。

        八爷抬头看见倩姐儿那明媚的眼眸,忽然之间红了脸颊。

        六夫人带着倩姐儿和众人见过面后便让六爷带着家人去女子中医院替她报名。

        这中间八爷和九爷也闹着要过去说是在家里太闷了。

        九爷是六爷的亲弟弟,六爷随便就把她带过去了,但八爷是二老夫人的儿子,二老夫人又一向看他看的紧,六爷就不想带他过去。

        八爷见状就跑去找老太君,说六哥只带九弟出去,不带他去。

        老太君就笑骂了六爷几句,让他带上八爷一起去。

        有了老太君开口,六爷方肯带了他一起过去。

        报完名后又过了两天,总算把倩姐儿的事情安排妥当了。

        ————————————————————————————

        举办完春兰的婚礼后,京城的谨习书院忽然发生了一件大事。

        事情的起因是一位在谨习书院读书的幼童回家后上吐下泻,幼童的祖父正是大夫,他把脉后发现孙子是吃坏了东西,但那时这位大夫并没有多想只以为他是随便拿了哪里的东西吃了进去。

        恰巧这位大夫坐诊的药堂在城西开的有分店,他去分店坐诊的时候发现城西也有幼童上吐下泻且这幼童也在谨习书院读书。

        这大夫见状就疑心谨习书院提供给幼童们的午膳有猫腻,起初他并没有声张而是偷偷告诉了孙子同窗的父亲胡永,两人商议着买通了书院的洒扫。

        那洒扫拿了钱自然什么都肯说了。

        这大夫这才知道原来谨习书院的采办以次充好,专拣那烂了甚至发了霉的菜做给幼童们吃。

        大夫和那位叫胡永的男子顿时怒火中烧,两人便将这消息告诉了其余的家长。

        其余的家长们也有孩子吃出病的,知道真相后自然大为光火。

        一群人闹到了谨习书院门口,让谨习书院的院长给他们个交代。

        因着谨习书院在天子脚下的缘故,满朝官员都知道了这件事情。

        起初京兆尹的人听说谨习书院门口聚集了一帮人担心事刁民闹事,很快赶到了这里。

        待到听到谨习书院给在这里上学的幼童们吃坏了的食材惹得幼童们上吐下泻。

        这些人顿觉事情棘手,他们派人去通知长官。

        父亲们见官府来人了便向京兆尹的人控诉书院的种,还有人扬言要告到衙门去。

        那些人一边安抚这些幼童的家人,一边等着长官的指令。

        哪知道等到的却是将这些幼童家长全部抓到牢里的指令,这些官兵们面面相觑,却也不敢违抗命令。

        官兵们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自有围观群众在一旁看,这些人虽不敢出面阻止却将这事告诉了亲友们。

        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这样一点一点的传下去,不过几日京城的百姓就都知道了这件事。

        一时间京城内流言喧嚣甚上。

        那些高等书院的学子们自然也知道了这件事,他们读书多年本就十分的具有正义感又是正值年少冲动的时候,不知道是谁提议了一句要到京兆尹外游行抗议。

        一群人就聚集着去了京兆尹外,他们的人数可比那些幼童的家长们多了不知道多少倍,又都是学子,自然引得众人关注。

        启和帝自然也知道了这件事情,当他听说京兆尹已经将那些闹事的家长们抓进去了好几日后,气的指着内阁的王明珠等人道:“朕视你为心腹才选你入阁为朕处理国事,哪知出了这等事你们竟然一个个竟瞒着朕。堂堂天子脚下竟有不分青红皂白就抓了人去牢里,这事竟然还闹到了学子们游行的地步,你们好的很啊。”

        王明珠等闻言立马跪了下来,连忙告罪。

        启和帝见状坐在那里运了运气,半响他才道:“这件事情一定要好好查,看看是谁给了京兆尹的胆子敢背着朕胡乱抓人。”

        王明珠等闻言心中一紧。

        有了启和帝的指示,事情的调查进展的很快。

        这事确实是谨习书院的采办贪了家长们的伙食费以次充好导致的。

        启和帝知道后冷哼道:“朕记得□□时就曾颁布过律令,书院必须保证学子的饮食,否则依律处理。怎么这书院的院长竟视律令如儿戏?”

        内阁的王阳明等人都不说话只看着大理寺卿胡厚远。

        胡厚远也是个老狐狸了,他把球踢给了大理寺少卿南大人。

        他们明显是想让他出头。

        南大人见状急的脑门子都出汗了,可这事是他负责调查的,按理也该由他负责回话。

        他只好道:“这书院的院长也是失察。”

        启和帝闻言冷哼了一声,他问了南大人一个问题:“京兆尹的人为什么不问青红皂白就抓了这些人?”

        南大人想到自己查到的事情,冷汗都留下了了。

        他沉默了片刻。

        启和帝眼睛眨都不眨的看着他,在这样的目光下,南大人咬了咬牙道:“谨习书院的院长和承恩公府的二少爷关系很好。”

        承恩公府的二少爷是现任承恩公的嫡二子,也是陛下的表弟。

        原本呆立在一旁的王明珠等人瞳孔一震,皆是不敢相信的看着南大人。

        他不知道承恩公府是太后的娘家吗?

        启和帝闻言却笑了起来,他对南大人道:“你很好,知道跟朕说实话。”

        这下该王大人等人流冷汗了。

        启和帝拿起桌子上的几张纸,示意何福将此物递给王阳明等人传阅。

        一向和蔼的何福面容严肃的将它递给了王阳明等人。

        众人看完倒吸了一口凉气。

        原来这纸上记着此事的前因后果,包括承恩公府的二爷派了谁去京兆府打点这种细节都写了上去。

        南大人敢说陛下调查到的事情比他的还要详细,他不由得庆幸自己说了实话,不然的话

        想到这个可能,南大人缩了缩脖子。

        王明珠等人却为陛下对京城的掌控力感到心惊。

        启和帝见这些人一脸害怕就知自己敲山震虎的行为有了效果。

        他对南大人道:“既然知道了事实那就该抓的抓,该定罪的定罪吧。”

        听到启和帝这么说,南大人瞳孔紧缩。

        陛下的意思是让他去捉拿承恩公府的二爷吗?

        想到宫里的太后,他一阵心慌。

        魏若知道这件事的时候,南大人已经将承恩公府的二少爷抓了起来。

        承恩公夫人立马进宫去找太后,太后知道后气的浑身发抖,让人去找启和帝。

        启和帝却推说自己头疼不愿见她。

        太后更气了,她拿启和帝没办法便将南夫人叫进来骂了一通。

        太后的行为惹的御史们十分的不满,他们觉得太后身为陛下的母亲,不说体恤臣妇反而因为朝事上的纠葛去辱骂无辜的妇人。

        御史们纷纷上书,他们不敢直接参太后,就参起了承恩公,各式的各样折子如雪花一般飞向皇城。

        太后被气的心口疼。不知是谁给她出了主意,她也称起了病。

        见太后病了,启和帝便将御史的折子留中不发。

        御史们气的跳脚但启和帝要将此事冷处理,他们也无可奈何。

        原本事态已经渐渐平息下来,启和帝也让皇后以太后的名义赏赐了南夫人东西以安抚她。

        哪知道过了两天又传出太后幼子成王的嫡幼子带人堵到了南大人下朝的路上将南大人打了一通,据说南大人被打的已经下不了床了。

        消息传出后,满朝哗然。

        南大人可是朝廷命官,即便承恩公府后有太后撑腰,可他抓捕承恩公府的二少爷也是奉旨办事,成王幼子这样是在干扰朝政。

        御史们再也坐不住了,有几个御史脱了官帽,让家人把棺材抬到了午门前,几位御史陈列了承恩公和成王的几大罪状,希望启和帝能秉公处理。

        这下启和帝再也坐不住了。

        如果在他在位的时候出现御史死谏的事情,那么后人会如何评价他?

        启和帝立志要做个明君,必定不会要这样的事情发生。

        可就这么妥协也不行,之前御史们的上书他一直留中不发,若是这次这些御史们一以死相逼他就妥协了,那以后那些御史一遇到事情就要死谏怎么办?

        启和帝皱了皱眉头,觉得事情有些难办。

        其实一开始他示意南大人捉走他那个表弟只是为了敲打一下他那个舅舅的,他那个舅舅现在也太不像话了,不但派人到湖广大肆圈地,还和杨南的那些富商们搅在一起了。

        其他的暂且不说,可圈地这件事可是触碰到他的底线了,那些良民没了土地会变成流民。

        流民若是多了聚集起来会闹出怎样的后果,他比谁都清楚。

        所以在得知承恩公圈地的消息后,他就开始暗中调查。

        哪知道谨习书院的事情忽然闹了起来,又恰好承恩公府和谨习书院渊源颇深,他就打算将他那表弟抓起来敲打一下他那个舅舅,之后再和他谈圈地的事情。

        哪想到成王的那个小儿子竟直接跑去殴打朝廷命官。

        他这一闹倒把启和帝的算盘全都打乱了。

        启和帝气的不行却又只能先解决眼前这个乱摊子。

        他先让人去内阁叫来了王明珠等人让他们去劝一劝那些御史,哪知这些大人们却一个个左推右推的,说是那些御史们抱了必死的决心,他们劝也劝不住。

        启和帝眯着眼睛看了一眼王明珠。

        之前因为前线战事的缘故,武官势大,他为了抑制那些武官的势力便任由王明珠这样的文官做大以压制那些武官。

        哪知道现在那些武官们倒是老实了,王明珠倒也开始心大了。

        他这是想要借势压他了?说不得这几个御史闹事也是他挑起来的?

        想到这个可能,启和帝的心中一警。

        王明珠能稳居内阁首位多年,自然也不是省油的灯,他察觉到启和帝看他的眼神后在心内暗道一声糟糕。

        之前他只想着若是能借着御史死谏这件事压一下陛下的权威,这样以后他在朝政上会更有发言权,所以启和帝刚刚命令他的时候,他才会推来推去。

        可看陛下这个样子倒像是怀疑起他和那些御史有了勾连似的,这怎么能行呢?

        他只是想顺水推舟,可不想把火烧到自己身上啊。

        王明珠当机立断的跪下道:“陛下,臣这就去劝一劝那些御史们,不过他们毕竟下了必死的决心,这件事情还是要给他们一个交代才是。”

        启和帝见状眯了眯眼就道:“朕知道,你先去拖一拖他们。”

        王明珠连连应是。

        启和帝让王明珠等人去拖住那些御史后便让人宣承恩公、成王和李浩淼入宫。

        他先是将御史写的那些罪状甩到了承恩公和成王面前。

        承恩公和成王看了之后自然不肯认账,启和帝就冷笑,他又将另外两份文件甩到了两人面前。

        承恩公和成王看完之后冷汗都出来了,两人自以为自己逼走良民,圈地一事做的隐秘,哪里知道陛下竟调查的一清二楚。

        这里面尤以成王最为恐惧,他平日里虽说仗着太后的势在京中横行霸道,甚至偶尔在陛下这个皇兄面前都有些不恭敬,可他知道那些都是小事,皇兄看在太后的面上也不会和他计较。

        可这次的事闹的这般大,皇兄连罪证都调查好了,这些可不是一天两天都能搜集到的,难道皇兄早就想收拾我了?之前的忍着只是隐忍不发?

        想到这个可能,成王开始发抖了起来。

        启和帝见他知道怕了才觉得气消了一点。

        承恩公见他似是消气了忙道:“陛下,臣愿意交出那些田地。”

        成王闻言也跟着道:“臣弟也愿意交出来。”

        启和帝闻言冷哼道:“你们以为只交出了田地就可以了?”他话虽这么说语气却缓和了一些。

        承恩公和成王便知他就算要罚也不会罚的太重。

        启和帝对承恩公道:“谨习书院的事还是要给那些人一个交代的,该赔的钱你让人赔给他们。还有,书院出了这样的事,人家以后还敢不敢让孩子在书院读书吃饭,你要想想这件事情该怎么办?这些事情处理好了你们家就从谨习书院退出来吧。”

        承恩公被捉住了把柄哪里敢反驳他,自然连连应是。

        启和帝又看向成王。

        成王便道:“我这就让人去南大人家里陪礼。”

        启和帝皱眉道:“让人?出了这种事情不应该你自己去吗?”

        成王闻言目瞪口呆:“让我亲自去,我可是王爷。”

        启和帝见他这时候还端着王爷的架子火气立马上来了,他随手拿起茶杯甩向了成王。

        成王吓的一哆嗦。

        启和帝就道:“你给朕惹麻烦的时候怎么没想到你是王爷了?因为你们做出来的那些事情,御史们带着棺材要来死谏,他们要真撞下去了,朕在史书上可是要留下重重的一笔了。”

        他一提起御史死谏的事情,承恩公和成王的气势就又弱了一番。

        成王再也不敢跟启和帝犟嘴了。

        骂完成王后,启和帝的心情略好了一些,他让人下了两道圣旨。

        承恩公府的二少爷被贬到了宁北,承恩公则因为教子不严在家中思过一年。

        至于成王的话,陛下命令他带着儿子去南大人家陪礼道歉,同时在家中思过一年。

        成王接了旨后就说跟带着儿子跟南大人道歉后就要打儿子板子。

        那几位要死谏的御史对承恩公的处理没有意见,却觉得陛下对成王及其子的处理过轻了。

        几位老大人们就在那里和稀泥劝他们回去,这几位御史却不愿意,他们见这次死谏终于逼的启和帝开始处置承恩公和成王了,便想要再接再厉。

        众人就在这里推拉了起来。

        就在这时,李浩淼和御林军首领一起过来了。

        几位老大人上前和他们行礼,几位御史仍旧跪在那里。

        李浩淼和老大人们说完话后抬眼看向几位御史,他的目光充满了肃杀之气,几位御史先是被吓的一抖,稍后他们像是想起了自己是来做什么的似的,挺了挺胸膛。

        李浩淼对御史们冷哼道:“几位大人们还是见好就收吧。”

        王明珠一见他过来便知道陛下的意思了。

        他先是让他们这些文臣过来安抚御史们,然后再处置了承恩公和成王,到最后又怕李浩淼这个上了战场的人镇场子。

        陛下是想告诉他们这些文臣,他可以对他们妥协,但他的妥协也是有限度的。

        王明珠知道不能再逼陛下了,他见状便使出浑身解数劝说那些御史们。

        他低声对那些御史们道:“之前你们就算撞死了,可因为你们占理所以会在士子间得个好名声。但现在陛下既已处置了承恩公和成王,你们却仍旧在这里相逼,只怕那些士子们会笑你们迂腐。”

        御史们闻言瞬间变了脸色。

        李浩淼见御史们总算被王明珠等人劝走了便回去复命。

        哪知道还未走到乾清宫便见一个小太监拦住了他。

        李浩淼知道他是贵妃身边的内侍便问他怎么了。

        那内侍着急的道:“太后娘娘带人去了我们娘娘那里,想要抢走五皇子。”

        李浩淼闻言皱了皱眉道:“陛下知道吗?”

        “知道。”小太监忙不迭地道:“娘娘也派人通知陛下了,陛下正在和成王说话,听说后便撂下成王走了。”

        李浩淼想了想道:“你先别急,去跟娘娘说我都知道了。成王现在还在乾清宫?”

        小太监连连点头。

        李浩淼迈步去了乾清宫。

        成王正略带忐忑的坐在乾清宫侧殿,他见李浩淼来了,像是要和他说些什么,但想想还是忍住了。

        李浩淼却直接对成王道:“王爷还是赶紧去后宫劝一劝太后吧。”

        “本王?”成王自然听到了太后带人抢五皇子的事情,他深知太后和陛下都不是省油的灯,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道:“那是后宫,本王可不好进去。”

        李浩淼闻言,一语道破成王的心思:“王爷以为此时能置身事外吗?”

        “什么置身事外?”成王闻言立马否认道:“本王可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李浩淼皱眉道:“太后娘娘之所以去贵妃娘娘那里抢五皇子,皆因今日陛下处置了承恩公和成王。若是真让太后娘娘把五皇子抢走了,承恩公到底是长辈,陛下不好对他说些什么,但您可就不一定了?”

        成王虽觉李浩淼这话说的有道理,可他觉得大不了就被皇兄骂一顿,因此仍是不肯。

        李浩淼就道:“五皇子出生后,陛下对五皇子是如何的喜欢,王爷应当比我们更清楚。若是您不在宫中也就罢了,但是您就在宫中,听说太后娘娘和陛下的争执后还不过去相劝,只怕会寒了陛下的心。”

        他说完这话后,成王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连忙去了后宫。

        还未走进景和宫,成王就听到了幼童的哭声,以及他亲娘说话的声音。


  https://www.biqivge.cc/book/69685651/2587267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