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章 瓦片
“你们会烧制瓦片吗?”何彦昌一脸惊喜。
毕竟普通人家的房子,基本是木屋和草房,只有那些有钱人才能用得上青砖绿瓦。
“嗯,不会,但可以试试。”李雪梅如实回话。
事实也是如此,她们只在网上见过别人烧制瓦片,根本没实践过。
但这座岛屿位于大海深处,常有狂风肆虐,不管是泥砖还是棕榈树皮,都不适合用来盖房顶。
虽然瓦片的重量远远不如泥砖,但最起码比棕榈树皮强。加上她们的房子盖得不是特别高,一般的狂风不会把瓦片给卷走。
反正不管行不行得通,她们都得试一下。实在不行的话,再想想别的法子。
说干就干,几人立马去收集泥土。具体弄回来的,有赤红土、黄泥土、灰土和比较松软的黑壤。
当然,这瓦片可不是直接用手捏出来的,而是用模具做出来的。要不然,瓦片的长度和宽度肯定不一致。
陆乔乔找来一根长长的树枝,首先量好尺寸,然后折成一个长方形。当然,这根树枝不能完全折断,否则会前功尽弃。
为了保证这个长方形不变形,还可以用细藤条在折角处缠绕几圈,接着便可以制瓦片了。
那边的李雪梅已经将黄泥土和少量细沙搅拌均匀,将它们和水混合成大泥团。
陆乔乔把模具做出来后,便将其放在一块十分平整的大石头上。
李雪梅立刻揪了一小坨泥巴,放入模具中间,并稍微用力按压了几下,让泥巴能完全充满模具,不留一点缝隙。
将模具揭开后,这块大石头上便多了一块黄色的长方形泥片。它的厚度大约在一厘米左右,整体重量不算太重。
这刚刚做出来的泥片,质地有点软,特别容易变形,倘若直接放入窑里烧制,损坏率肯定不小。
所以李雪梅小心翼翼地将其揭开,并用双手托起来,放置在平整处,等它微微风干变硬一些,才可入窑。
就像制作泥砖一样,瓦片的制作也没有太大的技巧,只要多做几遍,便会得心应手,完全不在话下。
由于瓦片比较薄,对土壤的需求量不如泥砖多,陆乔乔干脆又做了个等尺寸的模具。这样一来,能加快生产进程。
这是她们第一回制作瓦片,也不知道哪种泥土更为适合,所以每种泥土都有尝试。
反正泥土和柴火都不用花钱,多试试也无妨,就算失败了也不打紧。
五人一块动手,有人负责和泥巴,有人负责把泥巴按压在模具中间,还有人负责把做好的湿瓦片拿去干燥处晒干。
半小时不到,他们就做了将近两百块湿瓦片。这些瓦片的颜色花花绿绿,有黄的、有红的,还有灰色的。
就是不知道,在炉子里烧上一天后,它们的颜色会不会发生改变,是不是还像湿土状态一样。
由于时间有限,所以在那些湿瓦片的稍微变得硬一些后,陆福生他们便将这些五颜六色的瓦片放入之前烧制瓦具的两个土窑中。
因为数量太大,加上担心瓦片会被破坏,他们没有一次性将这些瓦片塞入两个土窑中,准备分两回进行。
听李雪梅说,瓦片虽然比泥砖薄得多,但烧制的时间反而需要更多,差不多得要一整天,陆福生几人干脆又匆忙打造了一口新土窑。
忙完之后,众人皆累得直叫唤。这会儿已经临近傍晚了,加上土窑有限,就算做再多的瓦片出来也没地方烧,大家干脆收工。
不过,刚把制作瓦片的模具和其他工具洗干净,陆乔乔又发现了一个特别严重的大问题。
她也是刚刚才发现,她们房子的四扇墙,居然高度一致,没有任何起伏。
但印象中,农村的大多数小土房,形状都是“㕣”形,典型的屋顶中间高、两边向下斜。
如此一来,即便雨水降在屋顶上,也能顺着两边的屋檐流入地上,不会停留在屋顶。
她立马把这个问题告知给李雪梅,李雪梅听了她的描述后,这才后知后觉,她们居然连这么重要的细节也忽略了。
如果是铺水泥楼板,楼顶当然要绝对平整。但如果是上梁盖瓦片,屋脊必须是弯的,并安排两个斜坡。
心急火燎的李雪梅,当即又催着已经洗干净手、准备休息的陆福生几人,要他们立马去收集比碗口大一点、大约四五米长的竹子。
“娘,你要竹子做什么?”陆福生问。
李雪梅当即娓娓道来:“我们得用竹子当梁,横放在屋顶上,以支撑瓦片。当然,这竹子不能直接放上去,我们还需要用泥砖把左右两扇墙的顶垒成梯形……”
听李雪梅说了一大通,陆福生却什么也没听明白,但还是认真地点了点头。
“行吧,我们这就去。”反正现在还没天黑,他们三个卖力点,应该也能收获不少竹子。
钻进厨房里,陆乔乔又抱了一大摞的干柴出来。虽然她们之前便囤积了不少干柴,但这些天烧制泥砖耗费了不少,今明两天又要烧瓦片,这柴火很快便会所剩无几。
不仅仅是干柴,她们之前弄的地瓜粉条、蘑菇干和生蚝干之类的,也吃得七七八八了,没多少剩。
等房子盖好后,她们还得再忙上几天,重新囤一批货,以备不时之需。
洗了几个大地瓜,李雪梅将它们扔进装了水的瓦锅里,并往炉灶里添了几根细柴。
接着,她从土窑里抽出一根燃烧着的大柴,塞入炉灶里。很快,炉灶里的那些细柴也跟着燃烧起来。
…….
https://www.biqivge.cc/book/69456667/11048030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