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带着农场下凡尘 > 116 暗斗(求订阅)

116 暗斗(求订阅)


  “行了”,石仲魁打断两人说道,“二哥那两成份子里,半成是给迎春的,免得还没娶进门,就闹出事端来。
  而且宝钗虽然是正房,但贾薛两家毕竟是亲戚,  我这个一家之主,也不好厚此薄彼。”
  话是这么说,但对比一下宝钗一年不到,手里就有2万两银子。
  迎春这边虽然占着半成酒楼个股份,一年顶多也就一两千两而已。
  要是贾赦这个亲爹再算计迎春手里的酒楼股份,迎春今后有了孩子后,铁定不会再理会贾赦。
  贾琏大喜,  薛蟠一开始还想吵吵,可看到石仲魁严肃的表情,立马就怂了。
  贾琏眼珠子一转,拉着薛蟠到一旁嘀咕几句。
  薛蟠一开始不仅脸色僵硬,还露出后悔的表情。
  但贾琏接下来没几句话,又让他高兴的起来。
  石仲魁都不用猜,就知道贾琏肯定在说,谁让你薛大傻子炫耀,逼的妹夫不得不为后宅考虑。
  薛蟠这才露出后悔表情。
  随后贾琏肯定又说,既然迎春得了好处,那就没资格再要其他的,所以大头肯定还是宝钗掌握着。
  石仲魁笑着摇摇头,真说起来贾家比薛家的地位,那是高了不止一个级别。
  甚至可以说,薛家很大程度上,  就是个商人而已。
  给贾家个面子,  不仅能更好的利用他家的关系网,还能稳住后宅的安稳。
  薛蟠笑呵呵的走回来说道,  “就按哥哥的意思来办。不过,哥哥今后入朝为官,  那银钱上的事,是不是就需要我妹子来帮忙打理?”
  贾琏顿时愕然,没想到你薛大傻子还有这心机?
  石仲魁笑着摇摇头,“行了,这事你们哥俩回去和宝钗商量吧,我只管出钱就是。”
  薛蟠狂喜,再次嘚瑟的看了看贾琏。
  贾琏则白了薛蟠一眼,在心里叹息一声。
  不过,迎春但凡聪明点,就不会起其他心思。
  毕竟石仲魁此举在理教社会,说一句有违常理都算轻的了。
  迎春心里更多的必然是感动。
  这女人一感动,对男人就会死心塌地,更别说古代的女子了。
  同时也认清未来管家的只能是宝钗。
  但每年要是能有一两千两银子藏着,十多年下来也是笔不小的数额。
  迎春就不会担心自己的孩子未来会过的不好,这矛盾一下子就减少了至少7层。
  贾琏一开始倒是皱眉,可他其实也不蠢,稍微想想就明白,  这其实是最好的结局。
  自己也得了好处,  只是这一万五千两本钱,该找谁要,  又是个麻烦。
  看向石仲魁,见他把目光放在了薛蟠身上。
  贾琏心里一动,笑嘻嘻的拉着薛蟠道,“兄弟说的对,这每家就得先立规矩,才能家宅安宁,”
  薛大傻子果然被这马屁拍的很高兴,再被贾琏三言两语,就豪爽的说缺钱兄弟先帮着垫付了。
  蠢货。
  石仲魁无奈的摇摇头,但内心深处其实更愿意和他这种二傻子打交道。
  ------
  既然确定了要开酒楼,随后商量大厨人选时,找来贾家后厨退下来的一个老人。
  贾琏再三保证做出来的菜品,绝不比任何酒楼差。
  薛蟠大概是知道这人,也在一旁点头。
  这事就这样确定了下来。
  两个大舅子离开时,手里还各自提着好两大盒子蛋挞、菠萝包和一盒奶油冰淇淋。
  石仲魁也不管他们,但看着贾琏的背影,脸上却笑了起来。
  上次坑了贾赦、贾珍不少宝贝,这次坑他们多数银子才好?
  --------
  薛蟠和贾琏两人回到荣国府后,贾琏直接让小厮把东西分成了五份。
  贾母、贾赦、贾政当然少不了,宁国府贾珍也少不了,最后一份则让人送去了迎春那里。
  而还冒着热气的蛋挞、菠萝包果然受到贾府老老少少的喜爱。
  反倒是冰淇淋和冰淇淋蛋糕,这年头除了少年郎和成年男丁外,女眷和孩子再喜欢,都会被告知不能多吃。
  实在是胃病和风寒的威力太大,没人敢在吃的东西上让孩子、老人冒险。
  从贾母那里出来后,贾宝玉、林黛玉、惜春和探春,甚至王熙凤和李纨都笑嘻嘻的拉着迎春去她的屋子。
  明面上是为了吃的,但王熙凤和李纨的心思就难说了。
  不过李纨的想法倒是很简单,之前就听下人说过,贾政不止一次念叨过,想让贾宝玉和贾兰跟着石仲魁读书。
  但这事一直被石仲魁的举业耽搁了,而且之前大家只是隔着薛家的亲戚,没道理直接上门去求。
  可现在既然会试都考完了,迎春又必然要嫁过去,李纨当然想重提这事。
  当然,找迎春或者宝钗都行。
  但论起亲疏远近,迎春更合适,却很可能不会答应。
  毕竟名义上是平妻,但大家都明白,这是顾忌面子而已。
  迎春确实很可能不敢答应,也没做主的道理。
  但这不影响李纨亲近迎春。
  要是贾兰读书的事情真成了,让她这个嫂子讨好迎春都没为题。
  等让人用炉子热了热甜点,一众姊妹笑嘻嘻的吃过之后,贾宝玉忽然沉默起来。
  “这呆子”,王熙凤和李纨一看就明白了,贾宝玉这是伤心为何贾琏、迎春都有,石仲魁却没让人送自己一份。
  但当着迎春的面,有些话就不好说了。
  至于薛家那边,薛姨妈和宝钗听完薛蟠说酒楼的事,仔细想了好一会,这才放心了下来。
  确实如石仲魁想的一样,贾家的地位远高于薛家,宝钗既然一开始就通过薛蟠劝他一并娶了迎春。
  就说明她心里早就明白,即便自己当家做正房太太,对待迎春也只能以姐妹相对待。
  送走高高兴兴的贾琏,薛姨妈和宝钗对于先借贾琏8千两银子的事,倒没这么放在心上。
  却对石仲魁轻易拿出1万两银子的事更加关心。
  “蟠儿,姑爷真能拿出那么一大笔钱?”
  薛蟠大大咧咧的靠在椅子上,“这合伙做生意,得真金白银的先拿出来,这事还能有假?
  再说妹妹手里已经有近两万两,西红花赚来的银子了,妹夫犯的着骗我嘛。”
  薛姨妈看了宝钗一眼,见女儿点头,知道宝钗也同意薛蟠的说法。
  脸上的笑容顿时更加灿烂了起来,抱着宝钗说道,“姑爷确实好本事,只是娘一边希望他能再夺会元、状元,一边又、、、。”
  “母亲。”
  宝钗一听就明白薛姨妈还是对迎春的事有心结。
  可要是薛姨妈不希望姑爷中会元和状元的话被人听到,又传了出去,那后果不是一般的严重。
  而且宝钗这次却想的很简单,自己得拿出正房太太的气度,才能更加得石仲魁喜爱,外界对自己的评价也会更高。
  这反而能稳固自己在石家的地位。
  抱着薛姨妈小声嘀咕几句,薛姨妈果然笑了起来。
  -------
  说到科举,会试结束后,贡院里十几个主副考官第二天一早拜过夫子后,就开始紧张的批改着由专门的眷抄官眷抄下来的卷子。
  而且不管外界发生了什么事,基本上都影响不到贡院里。
  当然,不管什么规矩和防范措施,都能找到漏洞。
  好在石仲魁对付甄老太妃和甄家,还有后面一连串的事,按照时间来算,那是七八天后的事。
  而且为了防止甄家和一些勋贵坏自己的事。
  自从知道有人拿自己为甄老太妃冲喜后,石仲魁不仅锦毛鼠守在贡院外。
  就连日夜游神和手下兵丁,都守在那边。
  但凡发现鬼鬼祟祟,通风报信的人,立马通知锦毛鼠。
  扔纸条,直接被锦毛鼠给叼走。
  想深夜在贡院围墙外说话,锦毛鼠就会过去咬人。
  而且黑灯瞎火下,连被什么东西咬了都不知道。
  但要是这人发出痛呼声,肯定会被护卫在贡院内外的绣衣卫,闻声赶过来查看。
  所以,石仲魁在会试之前做的那些算计,此时还是很有效果的。
  -----
  安静的批卷房里,忽然传来一声惊呼声,“好诗,好诗。”
  众主副考官抬头看过来,就见出声的副考官高声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此诗以竹石自寓,风骨极佳,当为今科会试诗词第一。”
  其他人一听,心里也觉得这诗极好的同时,瞬间就想到了石中魁。
  但这诗其实是锦毛鼠说给一个叫范道的举人写的。
  而且这家伙的策论和他的性格一样,不仅激进,还有些不切实际。
  否则石仲魁也不敢选他当替死鬼。
  而且范道再怎么说也是一路考上来,甚至举人那一关就考了9年,性格再偏激,不会、也不敢在会试策论上犯忌讳。
  部分考官脸上笑呵呵,心里却冰冷了起来。
  不用说,这些人肯定是带着任务的。
  甚至主考官也暗自叹息一声。
  按说自己是皇帝亲自选出来的会试主考,在不影响自己的前程,还有心中道义的前提下。
  石中魁要是考的确实好,选他做会元也无不可。
  不说稻田养鱼,算是为天下士绅,多了一条从农田上增加财富的路子。
  石中魁本身也因为连中四元,加上几首诗,已经算是名传南北的大才子了。
  既然文章确实好,士林也没法指责自己这个主考。
  可惜谁让自己老家的长辈,还有亲儿子侵占他人田亩,甚至打死人的事情被人抓到了把柄。
  不按照对方说的做,自己的名声全毁了不说。
  亲儿子即便不用坐牢,今后想考科举就难了。
  不过,主考官心里虽然有这么多顾忌。
  却也不能真的无视极好的文章和诗词。
  毕竟有了这《竹石》,要是文章也不错。
  那不取石仲魁的话,不是摆明了告诉外界和皇帝,自己在舞弊和是叛徒了嘛?
  到时候威胁自己的人,还有王法没弄死自己,皇帝也绝不会放过自己。
  皇帝只需要派绣衣卫查一查,老家长辈和大儿子的事照样会被查出来,那就是全家都得流放的结局。
  只要打破了石中魁连中六元的路,也算一定程度上完成了那些人的要求。
  到那时大不了称病辞官归家,再做其他打算。
  随后几天,一份份被副考官们确定为优等的卷子被选了出来后。
  有人认定那首《竹石》就是石仲魁写的,所以要选那位范道做今科会元。
  但也有人拿范道的策论过于激进和不切实际,满纸都是空谈为由,而不同意。
  还拿出一篇写的那叫一个花团锦绣的文章来做对比。
  而这片文章,不用说肯定是石仲魁写的。
  之前去文昌帝君庙,付出了那么多,回报可不小。
  除了和天庭的星君拉近了关系外,会试时即便再三忍受着毒气的轰炸,但文章还是写的极好。
  更别说他之前就提前知道了出题的大致范围。
  事先准备了好几天。
  这下想选石仲魁的副主考官们,仔细读了几遍,一时间甚至觉得自己当年要是能写出这种文章,被皇帝点为状元都不为过。
  最后只能用这篇文章在诗词上面,只能算不错来反对。
  但这话其实是站不住脚的,不管是前朝还是大周,乡试和会试一向更重策论。
  甚至在场进士出身,而且还基本上都是二甲头十几名进士出身的主副考官心里都明白,真做官后,诗词确实是小道。
  靠着诗词在朝廷里做官的人,说的好听一点叫词臣。
  难听点的话,会被大部分同僚说成是媚上。
  但不管是好听还是难听,这种人一旦得到皇帝的喜欢,升官会很快。
  可反过来说,嫉妒他的官员也更多。
  所以官场上从前朝、甚至南宋开始,进士科策论的比重大于诗词。
  以至于后来的考官们,慢慢形成了尽量不选最擅诗词者为会元的潜规则。
  因为要是诗词好,名次又好,对本来就和皇帝在争夺权力的整个文官集团来说,并不一定是好事。
  当然,你要是在诗词上狗屁不通,又说明这人没真才实学。
  所以说科举的路上,运气确实很重要,因为主考的主管思维往往会占据绝对作用。
  ------
  这天甄老太妃病重的事,早已经传遍京畿。
  时间也到了会试快要公布成绩的时候。
  PS:一万两千字发完,求首订、求订阅、求月票啊,各位大大们。


  https://www.biqivge.cc/book/69103479/71255888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