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覆清1796 > 第二百六十八章 喜事连连

第二百六十八章 喜事连连


  “回大帅,据杨遇春将军传回的军报来看,我军、清军以及白莲教在陕甘地区针对依兰教的战事已经进入了尾声了,杨将军他们已经和白莲教冉文俦、徐天德等人暗中达成了共识,等对依兰教的战事结束,也就是预计在九月初,将会共同发起对清军的围攻。”

  顾德全当然明白黎汉明问的不光是陕甘的战事,所以他便接着道:“与此同时,孙永元也已经率军进驻了青海,西康那边,兰师信也已率军在昆仑山下进行着适应性训练,预计在这个月低,会兵分两路率先进入叶尔羌以及和阗的阿克赛钦地区。”

  说着,顾德全连忙找来西北方面的战报递给了黎汉明后接着道:“按照兰师信的部署,等大军大部分适应了气疫后,便兵分两路北上进入新江,一路穿越喀喇昆仑山口,走叶尔羌之路;一路则从后藏经克里雅山口,走克里雅古道。”

  黎汉明接过来仔细看了看,又在面前的地图上查找比划了一下。

  在如今这个时代,没有后世的新藏公路,而新江与西康两地人民需要贸易,这就有了许多连接两地之间的秘道,分别是叶尔羌之路既克里阳古道、桑株古道和克里雅古道。

  前两条经过赛图拉,可以通过喀喇昆仑山山口中国故土拉达克,然后到达南亚次大陆,是丝绸之路的南方交通线;后一条不用通过赛图拉可进入藏北高原。

  克里阳古道和桑株古道都属于叶尔羌之路,这两条道在赛图拉汇合后,穿越喀喇昆仑山口后就到达了拉达克。

  克里雅古道是三条古道中最为难走的一条,但同样也是现如今两地走的最为频繁的一条路,从克里雅山口北上,便可沿克勒底雅河直达和阗的克勒底雅县。

  不过,黎汉明也知道,后世因为是丢失了拉达克地区才迫不得已走克里雅古道北上进入新江的,而如今的清朝,也因为对拉达克地区的控制不够稳定才使得最难走的克里雅古道使用得最为频繁。

  但现在又不一样了,拉达克已经被讨虏军牢牢控制在手中了不说,兰师信在昆仑山下练兵之余,顺便把国境线已经推进到了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去了。

  按照兰师信的汇报,黎汉明估计他们已经推进到了后世的***堡地区去了。

  至于具体是什么地方,黎汉明也不清楚,毕竟,他能记得古代国内城市的名字就不错了,古代国外的名字鬼知道在哪儿。

  想到这儿,黎汉明忽然对刘阿蛮问道:“对了,和拉达克接壤的都有哪些国度?南亚那里的情况可打探清楚了?”

  刘阿蛮闻言连忙回道:“回大帅,属下已经派人通过拉达克人打探清楚了,现如今同拉达克接壤的有两个国家,一个是叫般遮罗的小王国,一个则是杜兰尼王朝。”

  “般遮罗王国又叫罗希尔坎德,是莫卧儿帝国分裂后独立出来的一个小王国,那里如今正面临着其周边的莫卧儿残余势力、拉吉普特人、奥德以及杜兰尼王朝四国的袭扰,加上那里在大山之下,所以对我们来说构不成威胁。”

  “杜兰尼王朝那里虽然看似势力强大,但据我们派人打探得知,他们已经是日落下山了,加上他们对其东北部的山区控制力也不强,所以对我们来说也构不成威胁。”

  “不过,据我们探查得知,如今的杜兰尼王朝和满清是处于敌对状态。”

  乾隆二十三年,既1758年,乾隆发下圣旨,派兵征讨杀死清军都统、起兵叛乱的大小和卓,清军进驻库车、叶尔羌等地,大小和卓被驱逐到了西方,经过葱岭进入了中亚国家巴达克山,在此地被巴达克山的首领素勒坦沙擒。

  这也就意味着,困扰了康雍乾三朝的西北战事,总算能够告一段落,而在时隔将近千年之后,中原王朝的势力,再次覆盖到了中亚的范围,素勒坦沙也表示,愿意成为清军的藩属国。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边境就此宁静下来,正当清廷对西北用兵的时候,几乎是在同一时间,阿富汗历史上第一个独立政权,杜兰尼帝国也在1747年建立于坎大哈,并且开始了自己的扩张之路,领土覆盖到了后世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和伊朗东北部等地区,而它因此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亚霸主。

  “对于这个新崛起的势力,清军多少也有所耳闻,因为巴达克山既臣服于清朝,同时对接壤的杜兰尼帝国,也是采取了顺从态度,清廷如果想要在西北发展,和杜兰尼帝国的碰撞自然也是早晚的事情。”

  “两国首次直接的交锋,发生在乾隆二十七年,杜兰尼帝国派遣使节进入中原,前往北京觐见。”

  “当西安将军将这个消息快马汇报给乾隆,乾隆十分的高兴,他认为,杜兰尼帝国此行的目的,是为了称臣纳贡,再不济也是为了表达臣服,因此他赶紧要求沿途使节必须盛情款待。”

  “但是和乾隆料想截然不同的是,杜兰尼一方的使节,展现了另外一种态度,他们拒绝向皇帝跪拜,态度倨傲,使节们还带来了关于杜兰尼帝国最新的战事消息,他们的军队进入南亚,并且击溃了北印度的势力。”

  顿了顿,刘阿蛮喝了一口茶后接着道:“这让乾隆十分不悦,但是考虑到清廷西北兵力空虚,不应该直接发生冲突,他转而命人带着使节,前往八旗驻军处观摩军事操练,以彰显清朝武功,随后送使节返回。”

  “那一次出访,也就以双方谁也不服谁,各秀一次肌肉作为结束。”

  “事后,乾隆批评杜兰尼“并非明理之部落,非安分守己之辈”,开始增兵西北边疆,从某种意义上来看,那次清廷似乎还是吃了一个暗亏,因为在此之后,乾隆就停止了对西北的探索,除去巴达克山之外,不再接受其他藩属国。”

  听到这儿,黎汉明顿时有些好奇了:“事情应该还没有完吧?”

  说实话,这些历史要不是专门研究这一时期历史的,其他人恐怕还真不知道有这么一出。

  “清朝毕竟天高皇帝远,就在阿富汗使节回去后不久,杜兰尼帝国随后就展开了对巴达克山的袭扰,巴达克山的首领素勒坦沙赶紧向清军求援。”

  “而乾隆的态度,却让人感到奇怪,面对藩属国巴达克山的求救,他却采取了事不关己的态度,要求叶尔羌办事大臣禁止介入巴达克山和杜兰尼帝国的军事冲突。”

  “没过多久,在素勒坦沙的死守之下,阿富汗人总算退兵,巴达克山依然试图通过清军施加杜兰尼压力,依然受到乾隆拒绝,他甚至颁布下圣旨:“阿富汗之兵既退,即可完局,不必遣人探问”。对巴达克山似乎完全不管不顾。”

  说着,刘阿蛮连忙找出相关资料递给黎汉明后接着道:“二十多年前,杜兰尼帝国再次卷土重来,巴达克山没有那么幸运了,在清军隔岸观火之下,随后被吞并,此地也沦为了杜兰尼帝国的范围。”

  听到这儿,黎汉明还没什么,但顾德全却不免有些唏嘘:“这难免让人好奇,以天朝自居的乾隆,为何对藩属国见死不救呢?”

  黎汉明闻言笑了笑,道:“实际上,清廷与巴达克山首领素勒坦沙的关系,始终谈不上好,自从平定大小和卓之后,素勒坦沙便以向清军献出其尸体为功,发展势力,并且不听劝阻调解,吞并了周围几个同样是清廷藩属的部落或者政权,而且他还多次向清廷借兵,试图在中亚展开扩张,恐怕这引发了乾隆的疑心。”

  “从军事地理上来说,乾隆也认为:“回疆兵力不足,草率出击,以薄兵进剿,反遭人藐视”,清军根基不深,如果率军轻入,受到大败,自身的威信反而会更加受到藐视。”

  这点黎汉明还是当初在看到葱岭这个地名时,出于好奇查看了相关的资料,顺便也看到了巴达克山这个国家与清朝的关系。

  毕竟,巴达克山算得上是清朝在中亚地区唯一的一个藩属国了。

  刘阿蛮闻言笑着点了点头道:“正如大帅所言,最终乾隆也就默认了丢掉巴达克山的事实,而清廷因此和杜兰尼帝国交恶,并且陷入了敌对状态,暂停了来往,时至今日。”

  黎汉明闻言顿时一笑,道:“如此说来,我们趁机攻占大山南麓也就顺理成章了?”

  “回大帅,确实如此。”刘阿蛮闻言连忙拱手应道:“另外,我们还打探到一个消息,这个杜兰尼王朝对我们华夏一直怀有深重的敌意,他们这些年一直在与浩罕、布哈拉、哈萨克等这些政权之间进行通信联络,颇有共同对付我们华夏、入侵新江的意思。”

  “既然如此,我们反过来去攻占他们也就没什么心理负担了。”对于西部的国境线,黎汉明的打算是把整个喜马拉雅山脉和帕米尔高原都纳入进来。

  如今既然有机会,他肯定不会轻易放过。

  说完了战事后,黎汉明才放松的坐了下来。

  顾德全见状,笑了笑说道:“如今我们讨虏军的战事可谓是节节顺利,连带着,商业上也引来了好消息。”

  “哦?军师都说是好消息了,那看来这个消息一定很好。”黎汉明闻言顿时好奇了,一边抿着茶一边说道。

  “不瞒大帅,得益于我们在战场上连战连胜,最近有很多商号主动找上门来求合作了。”顾德全见状笑了笑说道:“其中不乏有好几家大有名头的商号,甚至是北方的大商号都找了过来。”

  “具体的都有哪些?”不得不说,商人的嗅觉向来很灵敏,如今讨虏军虽然还没有完全光复南方,但如今的形势已经是越来越明朗了,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满清被推翻,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

  “回大帅,找上门来求合作的大小商号不下数十家,但规模最大的就只有大盛魁和佳珀隆两家。”

  “大盛魁?”听到顾德全的话,黎汉明顿时心中一动,得益于后世的一部同名电视剧,这大盛魁他可太熟悉了。

  见黎汉明对大盛魁感兴趣,顾德全便连忙介绍道:“在从康熙二十七年开始,持续七十余年,历经康雍乾三朝的清准战争中,清军经常需要进入蒙古高原作战。这样,随军的军需供应就相当棘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康熙下诏允许汉族商人参与随军贸易。”

  “当时,在于蒙古地区的贸易还是以物物交换为主,对汉商来说,利润相当可观,于是被称为“旅蒙商”的商人们就迅速发展起来。”

  “大盛魁的创始人们,正是随军进行贸易的旅蒙商人中的一员。”

  “起初,大盛魁还不叫大盛魁。它是由三个山西商人:王相卿、史大学、张杰开设的商号,名字叫做吉盛堂,总号设在乌里雅苏台的清军前营,并在归化城和科布多各有一个分号。”

  “他们三人虽然资本少,业务不大,但买卖公道,服务周到,生意十分兴隆。”

  “康熙末年,吉盛堂改名为大盛魁,并把总号也迁到了归化城,大盛魁的牌子开始打响。”

  “到了乾隆时期,准噶尔已经被打回了老家,无力再出兵进攻清朝。朝廷不再需要商人随军供应军需,但并没有将其禁绝,反而逐渐放开限制。”

  “这主要是满清为了对抗进入蒙古地区的俄国势力,允许蒙古部族与商人交易,显然有利于边关地区的民心稳定;而且,民间的贸易早已成为惯例,无法杜绝,同时朝廷也可以从中收取交易税。”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盛魁得以发展。山西商人凭借灵活的手腕和经济头脑,以买卖公道、注重信誉、服务周到著称,大盛魁逐渐发展成一个举足轻重的大商号。”

  “它的生意,无所不包,从砖茶、绸缎、药材、生烟、糖到牲畜、皮毛应有尽有,号称“集二十二省之奇货”,极盛时,在蒙古牧区市场占据垄断地位,据说大盛魁三年分红一次,每股分红可达一万余两白银。”

  听到顾德全这么一说,黎汉明顿时有些明白了:“看来,他们主要还是为了茶叶和丝绸啊!”

  “不瞒大帅,属下也是这么认为的。”顾德全见状笑了笑,道:“这大盛魁所贩卖的砖茶主要产地是湖南,丝绸、糖等大多都产自南方,而这些又是他们需要的主要货物。”

  “呵呵,这就叫无利不起早,咱们坐拥货物产地,他们再怎么样,恐怕也只得捏着鼻子来找我们合作了。”顿了顿,黎汉明接着道:“说说佳珀隆?”


  https://www.biqivge.cc/book/68731208/72459828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