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覆清1796 > 第二百九十六章 英国人的反应

第二百九十六章 英国人的反应


  为了研究实验蒸汽机,黎汉明特意在工坊区内建了一个蒸汽工坊,相当于一个实验,一来是为了其他人的安全,再一个也算是为了保密。

  “怎么回事儿?”一到蒸汽机工坊,袁迟便顾不上朱珪径直向人群密集的地方跑去,拉住一个人问道:“有人受伤吗?”

  被袁迟拉着的人叫毛昭忠,也是蒸汽机研究小组的成员:“袁兄,我们今日在测试压力,没成想一不注意就这样了,好在测试时我们都在实验舱外记录,只有鲁元方、桂洲和杨园三人被蒸汽烫伤,其他都无碍!”

  正在这时,王贞仪双手揣在胸前的口袋里,挺着一个大肚子晃晃悠悠的走了过来。

  在王阿从怀孕没多久,避开了原本历史上死亡的王贞仪也怀上了。

  见王贞仪到来,袁迟连忙上前拱手行了一礼后问道:“王先生,鲁元方他们无碍吧?”

  “没什么大事儿,轻伤,敷药休息几天就好了。”说罢,王贞仪便踢踏踢踏的走进了实验舱。

  见状,袁迟等人也连忙跟了上去。

  此时的实验室里到处是水,在中间的位置一个变形的锅炉躺在地上,出气口被炸开了花。

  其实说是实验室,不过就是一个简单的屋子,专门用来做试验而已,与后世的实验室完全是两码事。

  检查了一番后,王贞仪便紧皱着眉头不解的问道:“怎么回事?不是已经定型了吗?怎么?压力阀出问题了?”

  嗯,在怀孕前,蒸汽机研究是王贞仪在主导,嗯,她可以说是一个全能型的人才,不管医学、天文、数学、化学、物理等,几乎都能看到她的身影。

  也就是在王贞仪怀孕后,为了她的安全,黎汉明才让詹枚管住她,不让参与实验了。

  毛昭忠闻言连忙回道:“回先生,我们在做最后的压力测试,只要压力测试过关,便离实用不远了。”

  “太急了。”王贞仪闻言摇了摇头说道:“没有学爬就想学走,哪有那么容易?先从简单的应用开始吧!”

  说着,王贞仪不由得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肚子叹了一口气,一想到至少还有五个多月才能动手实验,她顿时感觉人生了无生趣,留下一句话后便恹恹的离去了:“都小心些,别再炸了,今天蒸汽爆炸,明天化学爆炸的,再炸下去,你们不累,那些医生也得累着了。”

  见没事后,袁迟这才想起朱珪来,连忙跑了出去。

  “袁公子,你能给我说说这蒸汽机吗?”见到他们这么重视,朱珪也起了好奇心。

  “没什么不好说的。”袁迟闻言笑了笑解释道:“这蒸汽机其实就是煮水的陶罐,这蒸汽在陶罐里不断产生,陶罐内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大到一定程度,这蒸汽就会把陶罐的盖子顶开,如果使劲按住这个盖子不松开,当压力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陶罐就会被蒸汽炸开,这次的爆炸就是这个原理。”

  “如果在陶罐中加入一个活塞,蒸汽就会推着活塞向外运动,释放一部分蒸汽之后,活塞就会回落,在蒸汽的压力足够的时候就会再次推着活塞向外运动,如此反复,如果在活塞的杆上加上各种装置,蒸汽机就能做出直线运动,旋转运动等。”

  不管朱珪听没听懂,袁迟也只能大体的这么给他讲解。

  这些东西黎汉明也不担心朱珪会告诉清廷,在没有看到实际应用前,黎汉明不相信清廷会投入研究。

  蒸汽机原理确实容易理解,但要做出实用级的机器还是非常难的,纽科门型蒸汽机一用就是七十多年,瓦特改进了近二十年才成型。

  不过好在黎汉明有成型的蒸汽机结构图,只要能让这个时代的人把原理搞懂后,再花个两三年,蒸汽机慢慢的是能做出来的。

  实在不行,黎汉明就只能把主意打到国外了。

  见天色不早了,此时去其他地方参观已经来不及了,袁迟便对朱珪说道:“先生,此时天色已晚,明日我再带先生去农业区去看看那里的粮食培育,您看如何?”

  “好,你看着安排便是!”正好,朱珪自己今日也被震撼得不轻,是该缓一缓了。

  .......

  孟加拉,加尔各答,英国东印度公司大本营。

  就在黎汉明安排人带着朱珪在遵义参观震慑时,英国印度总督约翰.肖也在是在忍受不了犹太商贩们愚蠢逼迫的情况下,不得不带他们到北方防线来看了看。

  印度总督是英国在印度地区的管理首脑,直到1858年,总督一般由东印度公司的主管选择,并对他负责。

  自从讨虏军在虎门销烟后,看着被销毁的鸦片,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人还好,犹太商贩们却心疼不已,更心疼的是以后不能继续贩卖鸦片,于是以威尔·哈同为主的犹太家族,出钱出力游说英国东印度公司替他们出头,以挽回经济损失。

  历史上,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前,林则徐给英国女皇写过一封信,信中说:“查该国距内地六七万里,而夷船争来贸易者,为获利之厚故耳。以中国之利利外夷,是夷人所获之厚利,皆从华民分去。岂有反以毒物害华民之理。即夷人未必有心为害,而贪利之极,不顾害人,试问天良安在?闻该国禁食甚严,是固明知之为害也。既不使为害于该国,则他国尚不可移害,况中国乎?”

  这封信的核心意思是,你们英国人不吸鸦片,却拿鸦片来害我们,这太无耻了!

  可惜,林则徐的看法其实并不完全正确。

  彼时的中国,通常把吸食鸦片叫做抽大烟。在雍正年间,清政府已经意识到鸦片带来的危害,并时常施行禁烟措施,但是由于民间一直把鸦片当成一种灵丹妙药,这些禁烟措施往往收效甚微。

  鸦片战争当然不仅仅是独品贸易的问题,中国战败也是多方面的原因,但是不管何种原因,通过鸦片战争,英国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也使得中国人民身体素质急剧下降,从那时候开始中国成为了东亚病夫,国家和人民的经济水平也急剧下降。

  因此多年以来,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当年的英国政府是在英国本土禁鸦片的,而那些鸦片是英国政府专门拿到中国来害人,这个说法其实错了两个地方。

  首先,当时最大的鸦片贩子是一群犹太人,这群犹太人的国籍是英国,但是直接贩卖鸦片的不是英国政府,而是向英国政府缴纳了大量税的东印度公司以及后来的家族式的犹太毒贩。

  当然,英国政府有没有责任?肯定有!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东印度公司卖鸦片的比例可以忽略不计,当时英国政府已经把鸦片经营权从东印度公司让渡给了犹太鸦片贩子。

  因此向中国直接贩卖鸦片的不是英国政府,也不是东印度公司,而是向英国政府缴纳了大量税金的家族式塞法迪犹太人贩毒集团,不过这些犹太家族都是英国国籍,说英国人向中国输入鸦片毒品也没有错。

  其次,英国本土并未禁止鸦片的种植与销售它限制的是犹太毒贩不能成箱成箱的把鸦片从印度运往英伦本岛,其种植不广是因为英国本土不适合种鸦片,并且在这帮犹太毒贩的推广下,英国本土的吸食鸦片之风也非常广泛,不过,英国及欧洲吸食鸦片的主要方式跟中国不同。

  中国吸食鸦片叫抽大烟,是用抽的方式,这点跟当时的土鸡国有点类似,但是吸食的道具有点不同,中国主要是用烟枪,而土鸡国则用玻璃器皿的方式。

  而欧洲,是用鸦片酊混合在酒里,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鸦片酒,鸦片酊这种吸食方式很流行,不单是英国,整个欧洲都流行“喝”。

  曾经派使者见乾隆皇帝的英王乔治三世就是一个鸦片酒鬼,乔治三世发疯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后来的继任者乔治四世同样喜欢喝鸦片酒。

  另外,在欧洲街头贩卖鸦片酒的商贩大都是犹太人。

  犹太民族是一个流浪的民族,所以现在以色列的犹太人肤色各异,有黑皮肤的,也有及其少量的来自开封黄皮肤的犹太人。

  犹太民族流浪了几千年,根据流浪的位置主要存在德系犹太人、西班牙系犹太人、阿拉伯系犹太人、非洲系犹太人等。

  贩卖鸦片的犹太人主要是西班牙系塞法迪犹太人,历史上长期生活在伊比利亚半岛上。

  塞法迪犹太人往中国贩卖鸦片历史,要上溯到葡萄牙占据澳门,在明朝那会澳门还不叫“澳门”,而是叫濠镜澳、香山澳、豪海、濠镜、镜海等名。

  葡萄牙人开始想用强硬的手段占据澳门,被明朝硬刚了几次,失利后,他们用贿赂与巴结地方官员的办法,终于在1553年在澳门定居下来,从那时候开始,就有犹太人开始向中国贩卖鸦片。

  当时的中国人可不是把鸦片当成毒品,而是把鸦片当成一种及其珍贵和神奇的药。能享用鸦片的可不是平头百姓,都是非富即贵的人物。鸦片在达官贵人,乃至皇帝体验到的功效与作用远高于现在的什么人参、冬虫夏草、燕窝、鹿茸、虎鞭等名贵中药材。

  福寿膏就是从三十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那里来的,万历沉迷于炼丹,把鸦片当春药跟补药用,吃多了鸦片(是吃,不是抽),觉得鸦片能壮阳且能延年益寿,然后就取了福寿膏的名字。

  不过,葡萄牙人当时有更赚钱的的生意,如:白银、香料等,鸦片的比重并不高。

  而犹太人由于不受待见,且在14世纪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就大规模的驱赶犹太人,因此留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犹太人并不多,自然而然向中国贩卖鸦片的犹太人也不多。

  从已有的资料来看,明朝那会一年进口的鸦片也就100来箱的样子。而这100箱鸦片里犹太人占据的比例也就5-6箱的样子。

  如果单纯以贩毒数量作为衡量标准,大卫·沙逊可谓是史上最大的毒品贩子,后世的任何毒枭、毒品贩子都无法与其相提并论。他和其他毒枭最大的区别在于,他的罪行没有人记得。

  好在如今大卫·沙逊家族还没起家,现在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只是一些小犹太家族。

  但与百余年前的来往中国的犹太商人不同的是,如今印度的犹太商人主要的贸易货物便是鸦片,所以在中国的黎汉明宣布全面销烟禁烟后,他们的财源便断了。

  于是万般无奈之下,以威尔·哈同为主的犹太商贩便联合向大不列颠印度总督约翰.肖施压,请求东印度公司派兵武力征讨中国。

  但约翰.肖也不傻,以公司现在的实力能不能打得过中国另说,恐怕就是国会现在也不敢向中国开战。

  再有一点,如今中国的大军已经陈兵在公司的北方,约翰.肖相信,只要公司稍有异动,那十多万大军便会挥师南下,那时恐怕就连公司也保不住了。

  “先生们,看到了吧,对面就是中国人的防线,至于原本的不丹和尼泊尔、阿索姆等国,如今都已经被中国人灭亡了,他们的大军已经陈兵在我们的边境了。”

  为了增加自己所说的话的真实性,约翰.肖带着一应商贩来到吉瓦哈提边境指着对面讨虏军布置的炮台说道:“据公司的情报显示,他们在我们的北方布置了不下二十万的兵力,现在,如你们所见,如果我们真的对中国开战,后果会是怎么样我想你们应该清楚。”

  “此外,因为你们的关系,公司在缅甸的布置也已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公司再想殖民缅甸将会变得更加艰难。”

  缅甸因为在北方和讨虏军战败讲和,加上有南濮国对暹罗的牵制,使得缅甸得以腾出手手来全面面对英国人的侵犯。

  不管是阿拉干地区的叛乱还是对丹那沙林地区的侵袭,英国人都败在了得到了中国支持的缅甸手中。

  “另外,先生们,据我所知,如今奥德、马拉塔和冈德瓦纳等王国也已经和中国结盟,以后公司面临的处境会越来越艰难,过去的已经过去,你们还是好好想想怎么面对将来的局势吧!”

  说罢,约翰.肖叹了一口气后便把目光看向了阿索姆的方向,在那里,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代表艾曼纽·乔治和阿瑟·韦尔斯利上校正在与中国将军宁培忠就双方军事问题进行谈判。

  约翰.肖担心,如果谈判不利,和中国开启了战端,自己这个印度总督恐怕就做到头了.......

  ------题外话------

  感谢“北烟寒”、“凌空绝影”、“谷动”、“計緣”、“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书友13110721333207”、“Norikas”各位书友的两张月票,谢谢支持!


  https://www.biqivge.cc/book/68731208/71766151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