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朕这大明还有的救 > 第226章 改革廷推(求订阅)

第226章 改革廷推(求订阅)


第226章  改革廷推(求订阅)

        在明代,任命内阁大学士的方式一般有两种。

        一种叫做特简,另一种则是廷推。

        所谓特简就是阁臣密荐,即阁臣向皇帝上书推荐人选,由皇帝决定是否任用,或者由皇帝亲自选人入内阁。

        这种方式自明孝宗以后,就没再沿用了,自此以后一般都用廷推的方式选取阁臣。

        所谓廷推又称为会推,就是当出现重要人士任免的时候,会召集吏部,九卿,六科一起参加的廷推大典,推举出几个名额,然后交由皇帝选择。

        这种方式虽然看起来很民主,但朱由校心里清楚,最后选谁还是由自己这个皇帝来定。

        “既然是国朝惯例,那就进行廷推推行吧,只是神宗朝关于廷推的规则屡次有所更易,朕看也可以改改了。”

        朱由校之前一直在日讲课程中,跟随孙承宗与丁绍轼了解过明朝典章规则,因此对廷推有所了解。

        只是他发现一个关于廷推很严重的问题。

        在神宗朝,内阁辅臣也是通过廷推产生的,而最开始廷推的候选名单也是由吏部确定的。

        只是神宗皇帝对于当时的吏部极其不信任,于是下诏不允许吏部参与确定候选名单。而是下令让九卿跟科道言官的主事者各推选一人,并且科道言官还可以随时对候选人查纠弹劾。

        这一做法瞬间遭到了内阁跟吏部的反对,但是神宗心意已决,死活不改,他们再怎么上书都无济于事。

        明朝言官的权力本来就大,对朝中事物都可以弹劾问询,现在又被神宗赋予了推选、弹劾内阁大学士的特属权力,这下让科道言官的权力急剧膨胀。

        也默许科道言官开始肆无忌惮使用手中权力,经常借机宣称拥有廷推时的人选否决权,屡屡事先弹劾不为己所喜的官员,阻止其入阁,破坏廷推,但内阁对此毫无办法,神宗对此也无动于衷。

        朱由校看到这个情况后也无可奈何,心想这可能就是神宗的目的吧,就是让朝臣内斗他却稳坐钓鱼台。

        神宗想这般摆烂任其互咬,但他朱由校不想如此,他本就对言官没有啥好感,好好的朝堂被他们肆意攻讦,让许多朝臣疲于反驳,啥事都做不了,跟懒政怠政有何区别?他记得去年熊廷弼上书就向他抱怨,说他之前一天大部分时间都要写辩罪题本,以驳斥对他的攻讦。

        所以他即位后一直在削弱言官的权力,先是行考成法,让言官找事做,最后不断罢黜他们,让他们少说话多做事,现在就是要把他们的推举阁臣的权力削掉,让他们把精力都放在有用的地方上吧。

        刘、沈二人一听皇帝说要修改廷推规则,心想皇帝是不是揣测到他们的意思了,他们原本也是想建言更改廷推规则的。

        “不知陛下想如何改易,还请陛下示下。”

        沈灌见状立刻俯首躬身询问起来。

        朱由校点点头,道出了早就想好的说辞。

        “神宗皇帝有诏,着遵祖制,廷推大臣要九卿、科道掌印官各举所知一员,开送吏部类奏。这虽然是神宗皇帝所定,但朕觉得甚是不妥。

        我朝以往选任阁臣,都是由吏部亲自抡才推举,但现在阁臣推免都跟吏部无关,这明显是有违祖制,再说科道本就是言官,有纠察风纪之权,现在又有了推免阁臣之权,怕有违太祖重用科道言官之本意。

        因此朕觉得以后廷推内阁辅臣的候选名单,还是由吏部天官负责拟定为好,六部九卿掌印官都可建言,最后吏部再跟内阁商议拟定,至于科道言官只可纠察弹劾,不可参与推免,也不可肆意攻讦。”

        刘一燝闻言,心想皇帝跟自己真的是想到一处了,他其实早就想增加阁臣,但就是碍于自己不能完全掌控科道言官,到时廷推的时候,这些言官为了对付自己,肯定会专门争锋相对,肆意攻讦。

        因此他忍耐了这么久,终于把叶向高按了下去,都御史冯从吾也弄下去了。这个时候他才敢建言增加阁臣,没想到皇帝也跟自己心意相通,真是一拍即合呀,早就想削弱言官这个权力了。

        于是刘一燝立马拱手称赞起皇帝来了。

        “吏部本就是负责铨选,对于百官行迹、考评都有了解,因此选人会更加合理。这次归权吏部,相信百官均会夸赞陛下圣明。”

        “刘首辅此言甚是,只是六部九卿尚书、卿正都可推免,虽然选贤举能,但人数过多,怕会有徇私舞弊,结党营私的举措。”

        沈灌这话让朱由校直摇头,这个他完全不担心。

        “多虑了,这些人只是可以建言,给吏部提供参考,最终确定还是吏部跟内阁确定。”

        朱由校完全不怕什么徇私舞弊,因为这些名单跟最终人选,自己都有最终裁定权。

        <div  class="contentadv">        自己满意了就可以从中选,如果自己对里面的名单不满意,完全可以打回去让他们重新拟定名单,重新廷推。直到选出自己满意的人选为止。

        “那臣等就放心了,那臣回去后,就立刻拟下发六部九卿,让各部尚书、卿正向吏部建言内阁辅臣的人选,确定好以后再上报陛下定夺。”

        “好,那就这么定了,候选名单确定六人,廷推的时候选出四人即可。”

        朱由校闻言也点点头,随后把候选名单的人数也确定下来。

        这样内阁辅臣就是这般层层拟定最后选举而出的,可以说是很“民主”了,六部九卿的官员定会很满意,只是科道言官们怕又是要上书了,但到时候朱由校是不会看的。

        “那就好,还有关于恩科会试的规矩也早点公布,提前告知举子,不然定会引起举子的非议与猜想。”

        “臣明白。”

        刘一燝闻言立刻应了下来,科举的事情历来都是重中之重,他自然不会怠慢。

        “那行吧,朕也乏了,你们退下吧。”

        二人闻言就俯身拱手告退。

        看着缓步走出冬暖阁的二人,朱由校忍不住的沉思。

        刘一燝跟沈灌干的都还是不错的。

        并且他们两个现在相对于东林跟浙党来说都是被孤立或者打压的。刘一燝还好,在东林里面他还有邹元标、左光斗、杨涟等实干派作为应援,让他这个首辅能够干的下去。

        沈灌就比较惨了,他公然支持毕自严,可以说是自绝于浙党了。所以他们这两个以往的老对手,现在在内阁也是抱团取暖了,也算是世纪大和解了。

        但这种现象朱由校乐见其成,什么浙党、东林党他根本不关心,他只是想要一个能够忠于他,能够把他的意志推行下去的团体,这个团体可以说是改革派也好,也可以说是新党也好,都无所谓。

        目前来说刘一燝跟沈灌在这个方面就做的很好,所以朱由校也很乐意支持他们,甚至还会帮他们去扩充他们的力量,以打压、分化东林、齐楚浙党等等。

        那现在就从增补内阁辅臣开始吧。

        至于叶向高就他个机会,朱由校不仅仅是看中他的才能,还想用他牵制刘一燝。

        西南大捷的消息在京城中掀不起什么大风浪,在京城百姓看来,西南土司是什么边陲小官儿?他们根本不关心。

        最近他们关心的是马上开考的恩科会试,这种临时科举多少年没有了,天下举子也纷纷赶到了京城,在各地的会馆住下,日夜苦读准备来日的考试,暗暗发誓定要成为新皇的第一批进士。

        而对于朝臣来说,恩科科举是礼部的事情,他们现在最关心的却是内阁的变动,皇帝居然没有罢黜叶向高,反而又要把他留在内阁。

        这让他们心里起了异样心思,看来在皇帝心里,叶向高的分量确实很重。这让之前忙着跟叶向高撇清关系的朝官后悔不迭,觉得有些操之过急了,没成想先把人给得罪了,谁又能料到这叶向高还能入阁啊。

        于是许多东林内对刘一燝甚是不满的人,例如工科给事中魏大中、太寺卿钟羽正等人也献上拜帖,想要跟叶向高再次搭上线。

        只是叶向高这次学聪明了,以生病为由,拒不见客,看起来是要韬光养晦了。

        相比叶向高的门可罗雀,刘一燝和沈灌府上拜访的人川流不息。

        作为内阁大学士,哪怕他们都与东林党、齐楚浙党分割了,但政治派别的归属很多都不以地域,反而以利益为划分站队的,现在二人为内阁大学士,想要巴结的人多的是。

        但这时的二人更关心的是内阁的人选,这可是提高自己实力千载难逢的绝佳机会呀,只是选谁就是个大学问了。

        刘一燝回去后,就立刻叫来邹元标、孙承宗等人,一起商讨此事。

        沈灌也不例外,他虽与浙党分割,但毕竟是内阁辅臣,现在又碰到这种牵扯内阁人选的大事,还是有很多门生故吏追谁他的。

        而就在这时,重回内阁的叶向高怯怯地来到了冬暖阁,接受皇帝的召见。

        求订阅,求月票


  https://www.biqivge.cc/book/68597830/9478883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