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风云录 > 第六章 忠臣赴死

第六章 忠臣赴死


朱棣大封功臣之时又下令逮捕诛杀建文朝那些誓死不肯归顺的逆臣,这期间有很多的建文朝旧臣不甘受辱,在狱中自行了断。

        朱棣见到这些建文朝旧臣宁死也不屈服,是又敬又恨,心道:“允炆这小子竟有这么多人效忠赴死,他死了也算值了。哼,敢不服从朕者,杀无赦,朕要灭了这些人九族,看看天下还有谁敢不服朕,谁敢对朕不忠心?”

        朱棣又想,“如今朕手握神器,当选个吉日召告天下,正式登基为帝,但该由谁来起草诏书为好呢?”当下朱棣宣道衍和尚入殿,将此事问之于他。

        道貌岸然的道衍和尚笑道:“请问皇上,当今天下谁是读书人的表率?”

        朱棣道:“你难道说的是方孝孺,叫他来起草诏书?”

        道衍和尚道:“方孝孺乃当世第一大儒,得要皇上亲自去请他才显得皇上有诚心。”

        朱棣笑道:“对,对。理当朕亲自去请。”

        道衍和尚方告退离去。

        朱棣迫不及待的赶去了关押方孝孺的牢房,见到了方孝孺,命人赶快打开他身上的枷锁,对着牢房狱卒骂道:“大胆,怎可如此对待先生?”

        方孝孺冷冷道:“朱棣,你少假惺惺,要杀便杀,少给老夫来这一套。”

        朱棣道:“先生说的甚么话,朕又岂舍得杀你,那不叫天下读书人寒心?”

        方孝孺道:“朕?看来你燕庶人的阴谋果然得逞了。”

        朱棣道:“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承蒙朝中大臣们和各地的藩王们共同拥戴朕登基为帝,朕惟有勉为其难了。”

        方孝孺道:“好一个勉为其难,你如今既已得偿所愿,还来找老夫作甚?”

        朱棣道:“朕此来实是有一事相求于先生。”

        方孝孺道:“你已然篡位成功,还会有事相求于老夫这阶下之囚?”

        朱棣道:“先生文章冠绝天下,又是天下士子的表率,朕想求先生为朕写一道继位诏书,诏告天下,正式登基为帝,年号就叫永乐。”

        方孝孺听罢仰天大笑不止。

        朱棣道:“先生为何发笑?”

        方孝孺道:“往日我骂你是乱臣贼子,今日却要我对你歌功颂德,岂不好笑?”

        朱棣强忍怒火道:“此一时,彼一时也。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先生更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方孝孺想了想道:“好,我写。”

        朱棣大喜道:“来人,快准备笔墨。朕要亲自为先生磨墨。”笔、墨、砚台奉上,朱棣果然亲自磨墨,心中暗喜:“方孝孺这老学究终于开窍了。”

        方孝孺挥笔在黄绢上写了四个大字,朱棣看到这四个字终于压不住了心中怒火,大吼道:“岂有此理,方孝孺,你不想活了?”

        他愤怒之下一拳打向牢房墙壁,那墙壁竟破了一个大洞。整个牢房都在颤动。好重的一拳,这一拳得有多大的力量?朱棣果然不愧为燕军中第一高手,也难怪他身经百战,每次都能死里逃生,成就今日之帝王霸业。

        方孝孺毫不畏惧,凛然道:“忠臣不侍二主,老夫早就抱定必死决心,又岂会向你这乱臣贼子屈服低头?乱臣贼子,哈,哈。”原来那四个大字正是“乱臣贼子”四字。

        朱棣再次强压下怒火,道:“先生为何如此仇恨我朱棣?朱棣不过是顺应天意,无奈之下才发动了靖难之役,实则是为皇上清君侧,诛奸臣小人,然而建文皇帝竟误解了我朱棣,竟然焚火自尽。国不可一日无君,朱棣只能受命于危难继承大统,以告慰我皇考在天之灵。”

        方孝孺道:“好个虚伪令人恶心的小人!朱棣,燕庶人,你听着,你篡夺神器,千古罪人,老夫死便死罢,诏不可草!”

        朱棣怒目圆睁,喝道:“你死便死罢,朕又岂能让你速死?便是死,就不怕朕株连你九族?”

        方孝孺大笑道:“株连九族?哈,哈,便是十族,又如何?”

        朱棣气得是六窍生烟,怒指着方孝孺道:“好,好,朕便如你所愿,诛你十族。”

        方孝孺大笑道:“你这奸贼,必遭雷击,你败于我也!”

        朱棣气得连连喘气,喝道:“来人,将方孝孺即刻押往刑场,给他凌迟处死,朕要看着他慢慢的受尽折磨而死,另外将他十族之内的亲属好友和学生,只要是跟他方孝孺有一点点关系的统统给朕杀了!”

        就这样方孝孺所有的亲人好友和他的学生全都被押往刑场受死。刑场上几百口性命背缚着,跪在刑场上,等着行刑。方孝孺望着弟弟方孝友老泪横流,哭着道:“兄弟,是做哥哥的连累了你啊!”

        方孝友道:“兄长不必难过自责,为国而死,弟弟死得其所,能够与兄长一同赴死是弟弟的福份。临行之际就让为弟为你做一首绝别诗:阿兄何必泪潸潸,取义成仁在此间。华表柱头千载后,旅魂依旧到家山。”

        方孝孺听罢更是泪如泉涌,道:“好,好,哥哥以你为傲。朱棣,你这乱臣贼子,你不得好死!”随着行刑号角响起,监斩官下令行刑,方孝孺受尽千刀致死,惨状实不忍睹,那几百口性命也在倾刻间魂归地府。

        应天城破,建文朝廷灭亡,朱棣如愿得登大位,而身在军营之中的铁铉将军亦不幸被叛徒出卖,为燕军所俘。

        说到铁铉,堪是朱棣的宿敌,永乐皇帝朱棣生平最为痛恨、害怕又最是敬佩之人便是铁铉,当今天下也唯有铁铉能与朱棣在战场上一较雌雄。

        铁铉,用兵如神,靖难之役四年来,铁铉与朱棣数次在战场上正面交锋都大败朱棣,有好几次更是差点就要了朱棣的性命。若不是建文帝听信了他人之言,中途撤换掉铁铉,改任李景隆为帅,朱棣不见得能够篡位成功。

        铁铉被燕军押至金銮宝殿内,朱棣见到这位宿敌,决定亲自会会他。他虽然痛恨惧怕铁铉,但更爱其才,很希望铁铉能为己用。朱棣高坐在龙椅上,看着阶下的铁铉背对着自己,不免心有怒气,道:“铁铉,你也有今日?”

        铁铉恨恨道:“只恨战场之上没能杀了你这奸贼,数次都让你逃了。”

        朱棣道:“你可知道你数次差点都置朕于死地,而朕为何都能化险为夷吗?那是因为朕乃是天命所归,上天都在助朕,我皇考在天之灵也在庇佑朕。朕今日能得登大保,实乃顺应天意,谁都不能逆天行事,你铁铉也不能。所以朕劝你还是归降于朕,朕保证绝不计前嫌,加封你为我朝兵部尚书。只要你肯向朕屈服,正对着朕磕三个响头,高呼三声万岁。一切的荣华富贵和功名利禄就全是你的。”

        铁铉大笑道:“铁某人岂是贪图荣华富贵之人?朱棣,你太小看铁某了,也看低了你自己。”

        朱棣无奈道:“你是不打算正面看朕一眼了?”话中尽是威胁。

        铁铉凛然道:“你便是割下我的耳鼻我也不会正面看你。”

        朱棣怒道:“这可是你自己说的,来人,割下他的耳鼻,放入炉火中烧烤,朕要看看你铁铉敢不敢吃下自己的肉。”

        锦衣卫指挥使纪纲亲自动刀,铁铉瞬间满脸血肉模糊,惨不忍睹,但铁铉却没有发出痛叫声。不久,耳鼻即在炉火中烤熟,闻到一股香味。

        纪纲亲自端到铁铉面前,铁铉赞道:“好香。”张开嘴一口气吃下自己的耳鼻。

        朱棣问道:“好吃吗?”

        铁铉道:“忠臣之肉当然好吃。”

        朱棣道:“你还是不肯正面看着朕?”

        铁铉道:“若是正面看着你这奸贼,岂不要脏了铁某人的双眼?”

        朱棣气得从龙椅上跳起,道:“好,来人,挖去他的双眼。”

        纪纲动作利索,一下子就挖出了铁铉的双眼。

        铁铉大笑道:“朱棣,你终究还是败于我手,铁某人是永远不会正面看你的了。”

        朱棣道:“朕自有办法让你正面对着朕。来人,将他投入油锅内给炸了。”

        油锅抬到了大殿之上,很快便生了火,不久锅内的油便滚滚翻腾。两名锦衣卫将铁铉整个人抬起投入油锅内,铁铉很快被生生炸熟,奇怪的是屁股朝着上面,他至死也不正面看着朱棣。

        朱棣下了龙椅亲自过来看,命人将铁铉翻过身来,奇怪的是锦衣卫一放手,那铁铉的身子竟又自动翻回去屁股朝着朱棣,始终不正面见朱棣,朱棣仰天大叫:“天意,天意!”

        永乐皇帝朱棣登基后,并没有从此高枕无忧的坐拥江山,他始终害怕自己的帝位不过是一场梦而已,而建文帝朱允炆根本就没有被火烧死。

        他怀疑建文帝尚在人间是有他的理由的,一是民间各地都传来发现建文帝的踪迹,虽多是捕风捉影,却令朱棣相信建文帝的确还活着;二是宫内所谓建文帝的那具烧焦了的尸体经太医查验实为一具女尸,非是建文帝的遗骸,尽管吕太后一口咬定那就是她儿子的尸身,但朱棣更愿意相信太医精准的查验结果;三是朱元璋在位之时曾留有十七块宝玺,但朱棣只得到了当中十六块宝玺,而最为重要的一块传国玉玺却不知所踪,他怀疑是建文帝朱允炆带走了。

        如果朱允炆真的尚在人间,而这第十七块传国玉玺又真的在允炆身上,那他朱棣的这个龙位便坐得不得安稳。传国玉玺所带表的正是皇权,有了它便可以号令天下,统领天下兵马,它若是在建文帝朱允炆的身上,那他朱棣的这个皇帝便名不正言不不顺,允炆复辟便可能成功。

        登基这多日来,每每睡下,朱棣便总是做着同样的恶梦,梦见朱允炆一手托着宝玺,一手持着宝剑,冷冷的笑道:“朱棣,你这篡国的逆贼,你看看这是什么?”

        朱棣惊道:“传国玉玺?”

        建文帝朱允炆道:“不错,这正是传国玉玺,你手中的十六块宝玺全是假的,你是阴谋篡位的逆贼,全天下的人都容不得你。朱棣,你纳命来罢!”朱允炆手中的宝剑直刺向朱棣的脑袋。

        朱棣每每这时惊醒,吓得全身是冷汗。

        为免夜长梦多,朱棣密召锦衣卫指挥使纪纲,令他暗中寻查这第十七块宝玺的下落。

        纪纲道:“皇上,据微臣派去的密探查知,黄子澄和姚善在南方正在大力募兵,企图对抗朝廷,又闻他二人正准备航海乞兵,臣在想,这第十七块宝玺很有可能就在黄子澄身上。”

        朱棣道:“好,你务必将黄子澄这老匹夫活捉回京。一定要得到这第十七块宝玺,要不惜一切代价。”纪纲领命而去。

        十多天后,黄子澄便被逮捕入京,然而他身上却并没有传国宝玺,最终黄子澄落得慷慨成仁。

        朱棣杀黄子澄而不得宝玺,心中闷闷难安,苦思宝玺下落:“黄子澄身上没有,那又会在谁身上?黄子澄为何要航海乞兵?难道允炆这小子逃到了海外不成,黄子澄是要去与他会合?那么第十七块宝玺便也随他允炆到了海外?当务之急须命人奔赴海外去查找允炆小儿子的踪迹,此事事关机密,又该派谁去好?”思前想后,朱棣决定派亲信贴身太监三保儿完成这个使命。

        当晚,朱棣密召三保太监,朱棣道:“保儿,你可知道朕深夜单独召你为何事?”

        三保太监跪地磕头道:“奴才愚笨,还请皇上明示。”

        朱棣道:“保儿,你自幼随朕左右,这几年来为朕立下不少战功,说心里话,这个世上只有几个人是朕能够信任,放心的,你就是其中的一个。”

        三保太监连连磕头:“皇上信得过保儿,保儿为皇上赴汤蹈火,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

        朱棣道:“严重了,朕怎么舍得你为朕去死。保儿呀,你立下赫赫战功,朕决定赐你一个姓名,以后你便叫郑和吧。”

        三保太监又连连磕头谢恩,道:“谢皇上为奴才赐名,从此以后我就叫郑和了,我终于有了自己的姓名了。”

        朱棣扶起郑和,道:“郑和,朕有一事要你去办,朕才能放心。”

        郑和道:“皇上只管吩咐,郑和一定尽心尽力办到。”

        朱棣道:“民间有谣传说建文帝尚在人间,朕虽然是不信,但为了确认此事,朕决定派你去查访,据传闻建文帝极有可能远赴海外。明日朕便亲自为你送行,以通商贸易为名下西洋,实则暗中查寻建文帝的踪迹,倘若建文帝果然如传闻真的在世上,你若有幸找到他,务必将他当场杀之,夺得他身上的第十七块传国宝玺。”

        郑和道:“皇上英明,建文帝不死我朝终不得安宁,郑和此番下西洋必不辱圣命。”

        第二日,永乐皇帝朱棣亲率文武百官为郑和送行。郑和率兵五千,远航大型船舰十数艘,从此开启了漫长的航行。郑和一生共七次下西洋,与西洋多国通商贸易,让世界知道了东方的大国我大明朝,更使永乐皇帝朱棣的威名远播,他此行打通了与外国的贸易,促进了大明朝经济的快速发展,乃是载入史册的一大壮举,郑和的姓名也永远的载入了史册。

        朱棣派郑和下西洋的同时,又命纪纲通令全国,守好严查各处关口,绝不允许放过任何可疑之人。纪纲果真是“尽忠尽职”,秉承着“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枉纵一人”的精神,在大明各地肆意抓捕杀戮建文朝旧臣,又牵连到许多无辜百姓,闹得是鸡犬不宁,民怨四起。


  https://www.biqivge.cc/book/68594213/2520145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