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启程
燕王一系开始了年后的启程准备,凤阳,新组建的燕山卫接到命令后,士气高昂,整装待发。然而,在这群士兵中,有一部分军户却心怀犹豫,他们对于即将的迁徙感到不安。这部分军户与朱棣当初初入百户时的情境颇为相似,他们渴望的不过是稳定的土地,安逸的农耕生活,远离战争的纷扰。
在朱棣推行改革之时,这些人中有的选择了退出战兵序列,转为预备役,他们的收成被分配为三成在百户所,七成属于自己。虽然这样的生活相对安稳,但当迁徙的命令下达时,他们仍然感到犹豫。他们担心离开熟悉的土地,担心未来的生活无法保障,担心家人的安危。
而那些家中仍有亲属在战兵队伍的军户,他们的担忧更甚。他们害怕此次迁徙会影响到家人的生活,也害怕自己会因为离开而失去在军队中的地位和待遇。这些担忧和顾虑,使得他们在面对启程的命令时,显得犹豫不决。
朱棣深知这批军户的重要性,也理解他们的担忧。他明白,要让这些军户心甘情愿地跟随自己迁徙,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命令和强迫,更需要的是沟通和理解。因此,他和徐妙云再次亲赴凤阳开始了一系列的安抚工作,亲自走访各个军户,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需求,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消除他们的顾虑。
在朱棣和徐妙云的耐心沟通和细心安抚下,大部分军户开始逐渐放下心中的担忧,他们开始理解朱棣的意图和决心,也愿意为了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最终,燕山卫在朱棣的带领下,顺利地完成了年后启程的准备,开始了他们的新征程。
随着年后的启程准备完毕,燕山卫共计1650余名士兵,手持兵部的路引,踏上了远赴北方的征程。他们肩负着保卫国家边疆的重任,心怀坚定的信念和决心,踏上了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
在这批士兵中,朱棣原来担任教导员的护卫们也纷纷回归他的身边,他们忠诚可靠,是朱棣的得力助手。与此同时,北方也已经有了新的教导员人选,许松在那里已经培养了自己的班底,等待着这批军队的入驻,以便正式上任。
燕山卫的士兵们虽然面临着未知的挑战和困难,但他们坚信在朱棣的领导下,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完成使命。他们心怀国家的利益,愿意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次远赴北方的征程,对于燕山卫的士兵们来说,不仅是一次考验,更是一次成长的机会。他们将在北方的土地上扎根生长,为保卫国家的边疆安全而努力奋斗。而朱棣也将带领着他们,共同书写属于他们的辉煌篇章。
朱棣站在高处,目光深远地望着逐渐远去的部队,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不舍。他知道,这支部队将是他未来在北方的重要力量,也是他实现抱负的坚实后盾。随着部队消失在视线之中,朱棣转过身来,准备和徐妙云一同返回京城。
在京城,朱棣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处理。他需要收拾行装,准备年后就前往北平就藩。这不仅是他个人生活的转变,更是他政治生涯的重要一步。朱棣深知,这次迁徙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大明的未来和国家的稳定。
与此同时,来福也已经先行前往了北平。他将在那里开设分部,为朱棣的到来做好充分的准备。来福是朱棣的得力助手,他的到来将为北平带来新的活力和希望。
朱棣和徐妙云返回京城的路上,两人的心情都有些复杂。他们知道,这次迁徙意味着他们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但他们也坚信,在彼此的陪伴和支持下,他们一定能够度过一切难关,共同迎接未来的辉煌。
随着京城的渐行渐近,朱棣和徐妙云的心中也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他们知道,新的一年将有新的征程等待着他们,他们将携手并进,共同书写属于他们自己的传奇故事。
在京城去往燕王府邸的一个分路处,朱棣与凤阳留守司派出的秦书吏进行了简短的辞别。秦书吏此次前来,是为了向朱棣辞行,并前往兵部和户部核销朱棣在凤阳练兵期间的钱粮。因为燕山卫的部队已经离开了凤阳,他们的钱粮供应自然也就不再属于凤阳留守司的管辖范围,需要进行报账和封存。
朱棣对秦书吏的到来表示了感谢,他客气地说道:“麻烦你了,秦书吏。本王在凤阳时给你们添加了麻烦。”秦书吏听到朱棣如此客气,心中也不禁感到有些感动。他知道,朱棣作为一位王爷,本不需要如此低声下气,但他却如此谦逊有礼,这让他对朱棣产生了更多的敬意。
秦书吏在辞别前,还特意提到秦、晋二王都没有像朱棣这样客气过。这也暗示了朱棣与其他王爷的不同之处,他的谦逊和礼貌让人难以忽视。
最终,双方互相道别,秦书吏离开了京城,继续他的报账工作。而朱棣则返回了府邸,开始为即将到来的北平就藩做最后的准备。
福记钱庄内,姚广孝带着一位小沙弥走了进来。他身后的天界寺,作为金陵的大寺庙,每日香火鼎盛,香油钱也是络绎不绝。姚广孝自从来到天界寺后,便一直在为寺庙的未来发展筹谋。他深知,这些香油钱虽然多,但如果不加以合理利用,很容易就会流失掉。因此,他特意前来福记钱庄,希望能够将多余的钱存起来,产生更多的利息,为寺庙的未来发展积累更多的资金。
在姚广孝的游说下,天界寺的住持最终同意了他的提议,将多余的香油钱存入福记钱庄。为了执行这一决定,住持特意委托姚广孝代为执行。于是,每隔一段时间,朱棣和姚广孝就会在福记钱庄见面,商讨寺庙的财务事宜。
这次见面,姚广孝带来了天界寺最新的一笔存款。他仔细地将存款手续交给钱庄的负责人,并详细地询问了存款的利率和期限等相关事宜。在确认一切无误后,他才放心地离开了福记钱庄。
对于姚广孝来说,这次存款不仅仅是为了天界寺的未来发展,更是他对朱棣的一种信任和支持。他相信,在朱棣的领导下,福记钱庄一定能够稳健发展,为寺庙带来更多的收益。同时,他也期待着与朱棣在未来的合作中,共同为金陵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
姚广孝此次前来福记钱庄,并未多做停留,只是留下了一些重要的信息,随后便匆匆离开了。他深知频繁的见面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注意,对朱棣和自己都不利。因此,他选择用这种方式与朱棣保持联系,既能够传达重要信息,又能够避免引起他人的猜疑。
朱棣回到福记钱庄后,自然有人将姚广孝留下的信息呈上供他审阅。他打开信纸,仔细阅读着上面的内容。当他看到姚广孝为他推荐了一个名叫袁珙的谋士时,不禁眼前一亮。他知道姚广孝的眼光一向独到,能够被他看中的人必定有过人之处。
朱棣对袁珙的到来充满了期待。他知道袁珙将会是自己北平事业中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而袁珙也确实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在随来福启程前往北平的路上,袁珙一直在思考着如何在北平安顿下来后为朱棣效力。他深知北平作为边疆重镇,情报的收集和分析至关重要。因此,他决定在北平等候的这段时间里开始筹备北平的情报机构,以确保能够及时掌握朝廷的动向和意图。
朱棣的府内,聚集了一群他熟悉的佣人。他们与朱棣有着深厚的情感纽带,是他在南京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随着朱棣即将前往北平,他决定带着这些熟人一同前往,不仅是为了维持他们之间的情感联系,更是为了确保自己在北平的生活能够顺利进行。
朱棣明白,如果在北平重新招聘人手,难免会有朝廷的探子混入其中,这对他的安全将构成极大的威胁。因此,他决定带上这些他信任的佣人,以确保自己的安全得到保障。
春梅和秋菊作为朱棣府中的侍女,自然也是朱棣要带走的熟人之一。他们的父母与自己并不亲热,留在南京对于她们来说并无太大的意义。因此,朱棣决定带上她们一同前往北平,继续为他服务。
在男仆方面,朱棣提出了一个条件:只要他们愿意带着家人一起走并加入燕王府,就可以与他们一同前往北平。这一提议得到了男仆们的积极响应。经过调查核实,这些男仆并没有任何问题,是朱棣可以信赖的人。
此外,朱棣的七名护卫也是他此次前往北平的重要力量。作为他的专职私人警卫,他们自然是朱棣走到哪里就跟到哪里。这七名护卫不仅忠诚可靠,而且武艺高强,能够在关键时刻保护朱棣的安全。
在朱棣的精心安排下,他的府内佣人和护卫们将与他一同前往北平。他们的到来不仅为朱棣在北平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和安全保障,也为他在新的环境中建立了稳定的人脉关系。
正月,朱棣和徐妙云一起与家人过了年,年后就要去北平了,这一去就不能日日再见,再相见又不知是什么时候了。
正月十七这天,朱棣与徐妙云一同进宫,向朱元璋和马秀英拜别。马秀英与徐妙云在一旁聊起了家常,而朱元璋则与朱棣谈起了他即将前往北平就藩的相关事宜。
朱元璋严肃地对朱棣说:“你去了北平,除了履行朝廷的职责外,还要更多地参与军务。特别是要跟你岳父深入学习军中事务,建立自己的威信,学习他的治军和打仗的本事。你要认真学,不要以为在凤阳的表现良好就可以目中无人。”朱棣恭敬地表示会谨遵教诲。
这时,太子朱标也来到了宫中。他手中拿着奏折,显然是刚从御书房办完公务。朱标一直疼爱这个弟弟,他特地嘱咐兵部发令让凤阳留守把朱棣在凤阳练兵剩余的钱粮押送往北平,以支持朱棣扩军。他还将手中的账本递给朱棣,让他核对数目是否与凤阳留守之前与他的对账相符。
朱棣接过账本仔细查看,发现虽然大方向没有出入,但在一些细节上似乎有所修改。他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惊讶,只是将账本递还给朱标,表示大数目应该没有问题,只是小的方面有些和他之前的印象不符。朱标解释说这是兵部刚呈递上来、等待他签批的账本。
朱棣感叹道:“这么快就修正了吗?年前留守司的书吏才和我一起进京,没有想到短短的时间就来回两次了。真的辛苦。”然而,他没有注意到朱元璋和朱标的脸色都变了。
朱元璋询问朱棣是否确定账册被修改过,以及那个书吏是否和他一起进京。朱棣点点头表示确定。朱元璋沉默片刻后觉得没有必要给朱棣细说此事,还需要进一步调查。他转而说:“该说的已经给你说了,今天中午就留下吃饭吧。明天你们就启程了,太子你也一起参加,相当于给你皇弟践行了。”
午餐过后,朱棣和徐妙云离开了皇宫,准备启程前往北平。他们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不安,但同时也深知自己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而朱元璋和朱标则留在宫中,继续处理朝廷的事务和调查账册的事情。
次日一早。朱标没有去上朝,特意在京城门口等着给朱棣送行。朱标显得有些疲惫,朱元璋逐渐的加强集权。把一些处理事务的权力从官僚手中收回,当然朱元璋有三头六臂也处理不完,于是就授权朱标全权负责,除军国大事总决外,一律交太子裁定后执行。丞相也有点被架空了。所以朱标压力有点增大。朱标拍了拍朱棣说,四弟,这一去如果不是大事可能就无法回来,再见也不知道是哪天,你要好好的。沙场上箭矢刀剑都不长眼。注意安全。说着朱标回想起以前。不由得红了眼睛。朱棣也是如此。但是终须一别。
朱棣完全没有想到自己下一次回京是为奔丧而来,而在他走后,京城中掀起了大案!这也为他插手中枢提供了机会!
https://www.biqivge.cc/book/68246683/3030296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