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豪贾 > 第八十三章:借书

第八十三章:借书


  “你想借阅”

  国子监祭酒李时勉看了看刘建后,问道。

  “禀祭酒,今日晚生在书馆之内读了一天,只觉得意犹未尽,故而想请祭酒准许晚生将书籍借回家中细细研读,晚生保证,此书绝不会有损,且最多数日,便会还回”

  刘建向李时勉拜道。



  “恩,刘郎好学,我心甚慰,此事到不无不可,只是不知刘郎今日所观何书”

  李时勉捋了捋胡须,看着刘建,笑道。

  “禀祭酒,乃西洋地理志也,为三宝太监七下西洋的记述,另外四院,五院之内的书籍晚生颇有兴趣,想一一研读”

  刘建拜道。

  李时勉听后,心中一紧,皱了皱眉。

  “刘郎明年八月便会乡试,后年二月会试,三月殿试,如今对刘郎来说最关键的是儒学典籍,经义,最多加一些算学,农学知识,四院与五院所记述知识,刘郎暂时无需用工研习,待以后慢慢研读不迟”

  李时勉打量了一番刘建,说道。

  “禀李师,所谓典籍,经义实则万变不离其宗,晚生有自信,不会误了乡试,会试,故而如今晚生想多学一些杂学,以扩宽视野,增广见识”

  刘建再拜道。

  李时勉听后,心中有些微怒。

  这刘建的才学可谓罕见,哪怕被李时勉寄予厚望的彭时,也略有不足。

  而且蒋群益曾也书信李时勉,信中大赞刘建,再加上最近刘建所为和李时勉几日的观察。

  李时勉对于刘建不仅大加赞赏,寄予厚望,且常将其和古贤比较,可谓前途无量。

  未来说不定可成为我大明擎天一柱,支撑大明天下之人。

  所以刘建要借书回去研习,李时勉并无反对之意。

  要是其他人李时勉早就驳斥了。

  何况刘建也是嗜书如命之人,借回去后,必然爱惜有加。

  故而刘建借书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只是听刘建所言,似乎刘建对真正需要的儒学经义,典籍视若无睹,反而对那些没用的杂学颇为上心。

  这让李时勉心中颇为失望。

  “非也,非也,自古君子立世,当谨言慎行,上对天地,下对黎庶,所谓立言立行,皆在于此,岂不闻君子修身养德,洁身自爱,躬身谏言,此立世之道也,学海无涯,哪怕八旬老翁,亦以经义为先,清流之士,闻达天下,些许杂学,只做爱好可也,岂能占据主流,刘郎可不要误入歧途啊”

  李时勉瞪了刘建一眼,挥手说道。

  “李师所言,晚生必谨记在心,然明年乡试在八月,距今尚有一年,时间充裕,并不冲突啊”

  刘建再拜道。

  李时勉所言,刘建可大大的不认同。

  想我华夏并不是创造不出科学和技术,只是正是有士子们这样的思想存在,故而最后只能黯然神伤。

  书馆里的那些书籍,要是放在国子监中。

  最后估计难逃付之一炬的厄运。

  哪怕大明不烧,后来的满清也会烧之。

  所以还不如让自己带走,拿去发光发热呢。

  刘建心中想着。

  “看可以,然不能将其作为主业,而且四院之内藏书五十八万五千六百八十五本,五院之内藏书四十五万七千二百九十三本,这百来万本书籍,哪怕一天一本,你也看不完吧,还是多学学经义,典籍更好”

  李时勉点头笑道。

  刘建听后大惊。

  原来有这么多的书籍啊。

  把这些书籍放在书馆里蓬灰,真是可惜了了。

  如何才能全部带走呢。

  明年八月九日便开始乡试。

  而如今已是八月五日。

  也就是只有一年的时间而已。

  一天一本也不过三百多本。

  哪怕一天十本,也就是三千多本。

  百万本书,刘建一天要借个两三千本才能全部带走。

  不过这李时勉想也不可能同意刘建一天借几千本书吧。

  当然这之中这些书籍有大有小,大的数万字,小的数千字,甚至数百字。

  要是刘建,一天看个几百,甚至近千本几百字,几千字的书应没多少问题。

  但是能记住多少,刘建就不清楚的。

  看来这挑战不小啊。

  要不专门借那几万字的厚书,几千,几百字的薄书就自己记忆,能记多少记多少。

  反正后世高考,考研,考博等不也要学,要记很多很多书吗。

  刘建心中暗思着。

  “国子监不是上午教学吗,下午晚生便在书馆中读书,晚上借几本书籍回去研习,如此也不冲突,无论是杂书还是典籍,晚生都能学到”

  刘建拜道。

  “恩,如此也好,不过这样你岂不是休息不足了吗,再读书也要注意休息吧”

  李时勉问道。

  “不瞒李师,晚生一天最少四个时辰的睡觉时间还是有的,如晚生安排,四个时辰在国子监教习,研习,四个时辰在家的研习,再四个时辰睡觉,休息,如此刻苦一年,也无不可啊”

  刘建笑道。

  “学海无涯,寒窗苦读,确也无不可,好吧,我会给你一个木牌,有此木牌,国子监内的书籍任你借阅研习,但是我还是说你当多休息,也别太劳累,还有就是多读读典籍,经义,经典,杂学只能爱好,但绝不能为正途也”

  李时勉也笑道。

  刘建听后大喜。

  如此以后自己拿书岂不是更方便了。

  字少的自己就反复研习记忆,回家默写,印制。

  字多的就借回家中印制,之后再通过船运回舟山新家中安置。

  以后慢慢研读,教授众人学习也无不可啊。

  只是靠我一个人,估计未来一年要累死了吧。

  要是多几个人帮助就好了。

  或者要是国子监遭窃,书籍被盗。

  刘建忽然想到了什么,心中暗暗窃喜,但仍面色不改。

  “多谢李师,晚生必谨记教诲”

  刘建一拜后,便告辞李时勉,出了国子监向西,往家中而去。

  一路步行,刘建暗暗思索着。

  国子监位于太平门和神策门之间,背靠内城墙,城墙以外就是玄武湖。

  太平门南便是南京皇城,神策门内又有军营,武库。

  要想组织劫掠国子监,那可比登天还难啊。

  只是想着国子监内的那些书籍,刘建就心痒难耐,巴不得全部带回舟山。

  可是要怎么操作才能顺利完成呢。

  刘建脑海里将南京内城,外城的地图过了一遍。

  要想完成这个看似天马行空的操作。

  首先就要从国子监顺利拿出那四百多万部书籍。

  混入国子监问题到不大,然搬运这些书籍就有些麻烦了。

  那可是书籍啊,这得要多少马车,牛车来搬运啊。

  时间又得花多久啊。

  书籍运出后,还得来到岸边装船运走。

  这之中又得花多久呢?

  国子监西北部的神策门内便是军营,之中最少有三万驻军。

  要是有人敢劫掠国子监。

  这些驻军在没用,也能迅速反应抵抗吧。

  走长江也会遇到明军水师挡道,何况大明会允许你顺利离开吗。

  所以刘建很快便抛弃了从国子监盗书的想法。

  除非占领南京,否则这根本就是不可能办到的事。

  算了,还是能拿多少拿多少吧,先把主要的书籍弄出印刷复制。

  之后再慢慢弄其他书,弄不完就算了,以后有机会再说。

  刘建一边想一边走着。

  就在刘建入读国子监,刘信准备代理商竞价时。

  南洋吕宋岛新杭州城内。

  西洋和大明来的海商正在城内云集。

  下一步行动,即将来临。

  


  https://www.biqivge.cc/book/68133907/61527528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