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146章 上书房临时工贾琏的内阁会议之旅

第146章 上书房临时工贾琏的内阁会议之旅


内阁会议相当于大周朝最高的权利机构,能在这个场合里旁听,意味着获得第一手大周帝国最新最重要的信息。

    贾琏的位置算是个角落,也不算角落,坐的太远了,听不清楚,太近了也不合适。

    一张书桌,笔墨纸砚备好,承辉帝与诸位重臣次第入座之前,孔照领着诸位大臣,先行拜见皇帝之礼,这里的礼不是叩拜,而是站着四十五度作揖,皇帝也同样回礼,显示出君臣之间在这一刻的礼节上是平等的。

    作为旁观者的贾琏,此刻还是很震撼的,这个流程自然是本朝太祖留下的。有别于前朝的老朱与后来的辫子朝,这是皇帝对大臣的尊重。实际上这种礼节是一种复古!

    “今日之会,朝中要事有二,一者西域战事基本平息,论后事如何收尾。二者,郧阳民变自去年五月起,至今一年却迟迟不能平定,后续如何,今日需议定。”

    起身主持会议的自然是右首位的首辅孔照,抛出今日的主要议题后,孔照坐下了。

    贾琏飞快的提笔记录,进入状态非常的顺滑。丝毫没有紧张和局促的表现,落入了众人的眼中。居中的承辉帝在心里不禁默默的称赞:【有的东西是天生的!】

    孔照倒是没在意贾琏,毕竟两人差距太大了,倒是梁道远这个次辅,有点尴尬。

    因为尴尬,往日发言积极的梁道远扭了扭身子又坐稳,决定缓一缓,看看风声再说。如同是商量好的一样,孙化贞微微皱眉,李清若有所思。

    张廷恩则是在等,毕竟排名最后一个,讲话的次序还是要维护的。

    孔照一看大家不约而同的沉默,开口道:“陛下,看来诸位同仁没想好。”

    承辉帝接过话:“既然如此,朕也只好点名了。梁卿先说说,西域之事,该如何收尾?”

    梁道远没法子,皇帝点名无法逃避,只能起身冲皇帝抱手作揖后,开口道:“西域战事基本结束,王太尉三辞帅位的同时,提到了西域设行省一事。臣以为此策大善,西北稳不稳,西域说了算。王太尉有退休荣养之心,朝廷应成全。郧阳民变,臣不善军事,不敢妄言。”

    梁道远坐下后,都不用等承辉帝点名,孙化贞站起来作揖行礼:“陛下,诸位同仁,西域之事,王太尉思虑周全,老成谋国,在下无异议。郧阳之乱,看似军事,实则为民政。民乱始于去年青黄不接之时,各位皆有州县履历,不难想到百姓不到活不下去,不会铤而走险。臣以为,当先整顿湖广吏治,好好查一查地方官员如何官逼民反。否则,日后还会有更多类似的事情发生。军事上,周边各州县,当前应以稳守为主,稳住局面,限制民变范围,处置地方官员,给百姓一个交代后,再行招抚可事半功倍,而不该像去年那样,直接派兵镇压,军心民心不在,自然是连战连败。”

    孙化贞这一大串的话说的非常流利,明显是早有准备,尤其是郧阳民变的事情,他肯定是想过很多次,才会有这么一番说辞。

    孙化贞之后是李清开口:“西域贼首远遁安息,朝廷应遣使臣要人。不给交代过不去!王太尉用兵狠辣不假,然则蛮夷畏威而不怀德,臣以为他并无错处。今王太尉三辞帅印,臣以为可以缓一缓,待安西土酋明确答复再论王太尉去留。御史台有的臣子,总想搞个大的,也不看看时候。将士们在外作战,风餐露宿,为国卖命已经很辛苦了,还要忧谗畏讥,能不寒心么?陛下应斥责督察御史,令其管束下属。”

    承辉帝似乎不想听这个,敲了敲桌子:“说说郧阳!”

    李清抱手作揖,以示歉意,继续:“臣看过去年郧阳地方上的奏折,春季多有洪涝灾害,百姓本就民生艰难,朝廷也下旨免了郧阳及周边数州一年的税收。为何还出现民变呢?原因不外有二,一为地方官员赈济不力,甚至毫无作为,二则可能是朝廷免了地方一年的税,地方上的官员却没有执行,而是继续收税,进了官员的口袋。又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贾琏头一次听到内阁会议里的内容,没想到这几位大臣说话真的猛啊。尤其是孙化贞和李清,真是什么话都敢说。贾琏想说的是,孙化贞和李清都在刻意回避一个问题,那就是官绅勾结,借天灾侵吞百姓土地。这才是最要命的问题。

    等到张廷恩的时候,站起来非常的直接:“西域,郧阳,都离不来钱粮的支撑。眼前最要紧的是搞钱,没有足够的钱粮,一切都是空话,无法落到实处。就目前局面而言,两江积欠的税银四百余万,必须尽快启动清算。不要总说什么士绅的体面,朝廷的体面不要么?御史台那些御史们,为何不盯着这个事情弹劾?非要盯着在外作战的将领?不知所谓……。”

    承辉帝听到这里,连连咳嗽,打断了张廷恩的喷子。

    张廷恩悻悻的抱手致歉后,继续开喷:“两江地方上动辄以税收比例说事,只想着享受朝廷给的便利,不愿意负担应有的责任。依我看,两江地方的士绅所为,形同自立。”

    一顶巨大的黑锅扣两江地方的士绅脑袋上,【形同自立】,这是要压死人的帽子。

    孔照一听继续讲要出事,赶紧站起来说话:“各位说的都有道理,总结各位的观点,不外做事先用人,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湖广总督江朝宗称病,那便安心养病好了。两江总督韩宗,资历威望足够,可调任湖广,主持大局。两江官员务虚有余,务实不足,孙相乃事功之首,还请辛苦一番,兼任两江,督促地方尽快清欠。”

    孙化贞短暂的诧异之后,并没有开口反驳,而是耐心的等待承辉帝的决断。

    承辉帝在决断之前,特意问一句:“孙卿,如卿往两江,欲如何行事?”

    孙化贞起身抱手:“如臣往两江,先行整顿两江驻军,再查地方官员,肃清吏治,稳定地方之后,召集地方士绅有名望者商议,如何尽快的清理积欠的税收。如还不能见效,臣只好整顿地方治安,打击不法,还两江百姓一片安宁。”

    话说的很平和,实则在平和的话语下面,刀光剑影,杀气腾腾。

    一切都要从整顿驻军开始,然后是整顿吏治,第三步是谈判,先礼后兵。

    如果三步走没效果,那就不要怪孙化贞心狠手辣了。实际上孙化贞的话里透着对和平解决问题的极为不乐观态度。

    承辉帝也好,几位阁臣也好,边上的贾琏也罢,此刻看着孙化贞的眼神,只有尊敬。

    两江地面上,一百年来出了多少进士举人,如今在朝为官的又有多少人?

    孙化贞即将面临的阻力有多大不知道,但真的如同计划那么去做了,未来受到的打击报复烈度可想而知,真的就是遗祸子孙。

    我弄不了你孙化贞,还弄不了你的儿子、孙子?还有族人!

    承辉帝沉默良久,迟迟没有开口,他真的有点为孙化贞担心,同时也知道,孙化贞说的都是真心话,也知道他说的很可能就是未来的现实。

    把问题搁置,留下后人处理么?这很明显不符合承辉帝的性格。

    思之再三,承辉帝终于下了决心:“拟旨!”

    承辉帝口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赐尚方宝剑,准便宜行事……钦此。”

    这道圣旨里头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赐尚方宝剑,准便宜行事。】

    尤其是准【便宜行事】意味着两江治下,三品以下(不含三品)官员,孙化贞可以先处理了再上奏理由,四品以下,可以先斩后奏。这权利就大的不得了!

    下了决心的承辉帝,果断的连续拟旨,礼部尚书李清分别给孙化贞和韩宗的圣旨后,双手递给孔照等人审阅,无异议之后,孔照用印,表示该重大调整内阁集体通过,最后交给承辉帝用玺印。

    至于孙化贞空出来的位置,那就空着好了。

    会议继续,西域方面的事情,反倒是落到了后面出决议。王子腾的请辞留中,待西域之事彻底结束,再行议论。西域设省一事,由内阁着手准备,走完流程后计划出台,皇帝批准那一刻起,从省到府、县,开始安排人选。

    改土归流知道吧?这个说法的另外一个解释,编户齐民!

    什么意思呢?取消地方土司的羁縻统治,改由朝廷派官员治理,建立户籍制度,入籍之后的地方百姓,是要交税的。有了户籍,意味着个体百姓拥有了国民身份,有权利和义务。

    有个问题承辉帝和阁臣们不是没想过,就是一旦改土归流编户齐民,西域边远地方的土司们,会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我土皇帝当的好好的,头上多了个爹,多半是要闹事甚至反叛。

    这就是王子腾的三辞得不到准许的原因了,你还要留在西域,安定地方。

    眼前的情况是西域方面,敢于反叛者,无论是贵贱,杀的差不多了。剩下的不敢反抗,自然就只能乖乖的就范,所以王子腾才上奏称,错过这个时机,再想改土归流编户齐民,建立行省,难度会无限放大。

    …………

    实际上内阁会议讨论的时候,王子腾旗下的使臣已经翻过葱岭,进入安息。

    当地大酋长被王子腾的刀锋吓的瑟瑟发抖,亲帅群臣出城五十里迎接。

    马背上的周林远远的看见迎接队伍,并不下马,斜着眼睛看着步行上前的大酋长,开口喝问:“天朝使臣在此,为何不跪迎,欺我腰间宝剑不快乎?”

    话音刚落,身后五十随员,纷纷兵刃出鞘一截,做好了厮杀的准备。

    大酋长顿时两腿一软,跪地拜服:“上国使臣息怒,下国小王不知上国礼数,恕罪恕罪!”

    大酋长一跪,余者陆陆续续的也都跪于道旁!

    反抗?安息才多少人口,没见隔着一个葱岭,几百万人头滚滚么?

    直接弄死周林不难,全灭这股使团也不难,后果是赶紧收拾东西,安息国上下集体跑路。

    西域于安息方面,顶层之间都沾亲带故的,没少联姻。王子腾在西域大开杀戒,真就是给安息以及更北面的各部落的酋长们吓坏了。即便是一直致力于煽动叛乱的罗斯帝国,也被吓着了。罗斯帝国南下的爪子,不是第一次被斩断了。

    只不过上一次在东边,罗斯帝国的损失不大,放弃东进的原因更多因为太过遥远,怎么打都是必输的结果,被打疼之后,无奈的接受。

    这一次王子腾的屠刀举起来,再次让罗斯帝国与安息各部看到了,天朝上国的刀锋上落下的是两千年来,为了安定边疆所饮的胡人血。

    数百安息贵族,跪于道路两侧,使臣周林不紧不慢的策马往前,他的脑海中浮现出很多历史上的名字,有汉有唐,今后他的名字,也会进入史书。

    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斗争,在农耕时期无法根绝的原因是自然造成的。

    每一次中原王朝的衰弱期,都是北方游牧民族的短暂狂欢。之后便是来自中原王朝的刀锋,再次另北方跪伏,那是另一个轮回了。

    东方这片土地上无论如何轮回,中原王朝始终屹立不倒,文脉不断,精神不断。

    所以,两千年后,人们冠以【复兴】之名。

    她一直都在,只不过有时候生病了,等病好了,又回到名为世界的棋盘前。

    这份底蕴,全世界独一份!

    ………………

    贾琏的上书房观政,本质上就是给皇帝当秘书,只不过这个秘书的权利比较大而已。

    各地上来的奏折,内阁看完后,给了建议,能处理的都处理了,需要皇帝处理的,送到上书房。以前是皇帝亲自全部看完,如今多了个上书房的临时工贾琏,由他先过一遍,判断事情的轻重缓急,决定上呈君前的先后次序。

    令群臣关注的点,则是以前并没有这么一个临时工的岗位,贾琏的岗位是完全生造的!

    这次是贾琏,下一个会是谁,是临时工,还是正式编制?

    这个位置的重要性,是个官员都能一眼看的到。

    (本章完)


  https://www.biqivge.com/book/68078506/3030288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