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嫡子 > 第489章 谁是大明的金主

第489章 谁是大明的金主


第489章  谁是大明的金主

        “留守司封锁凤阳城九门十八水关,不可能擅自做出此等决定。”

        “尤其是在太孙殿下就在城中的时候。”

        “所以此事必是殿下之令。”

        “……”

        “如果是这样,殿下为的是什么?杀人?杀谁?”

        “中都皇城那张太监和吴太监都被杀了,皇城里头还有多少人受到牵连被杀?”

        满是素缟的信国公府,灵前的偏厅里,信国夫人胡氏坐在上手,汤燮、汤醴以及公府的嫡庶男丁,尽数在场。

        凤阳城里的消息来的很散乱,各处消息一并送回来,这让汤家众人不免需要抽丝剥茧,将事情一样样的梳理清楚。

        汤醴看了眼上方的信国夫人胡氏,又看了看汤燮。

        最后看向门外,见不着还有人回来送信。

        他沉声开口道:“中都皇城有情蔽,必然时日不断。今日殿下入居皇城之内,想必是有所发现,所以才会严惩那些太监内侍。

        如此,自是会要求中都各司衙门,封锁凤阳城,清查各处藏匿着的宵小之徒。

        若是孩儿揣测无错,接下来殿下就会遣人,示意我等人家稍安勿躁,莫要紧张。一切,皆有朝廷秉公执法。”

        汤醴久在应天,如今又是五军都督府的都督,深受皇室信赖,与朝堂之上的众多功勋共同执掌京军。

        虽然他只是汤家庶子,亦没有机会袭爵,但他的话早就早汤家有着一席之地了。

        信国夫人胡氏看了过来,没有说话。

        汤燮就坐在汤醴上手位置,当即开口道:“如此,信国公府便什么都不需要做?”

        汤醴点点头,又摇摇头。

        在汤燮不解和急切的目光指示下。

        他开口道:“按照殿下的性格,我等人家自是不动就好。但为臣者,却要忠心,我等乃是武勋传家,闻听此事,秉承本能去做便好。”

        汤醴没有说该怎么去做,只是目光看向了汤燮。

        胡氏望向门外。

        只见有汤府在外面的管事赶了回来。

        汤家有部分管事,早些年都是随着汤和上阵杀敌的,只是这些年老了,便留在府上做起了管事的事情。

        这管事想来也是如此。

        从府外赶回,径直就入了偏厅:“老夫人。”

        信国夫人胡氏点点头:“外头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管事也不拖沓卖关子,言简意赅的便将先前所发生的事情依着顺序一一道来。

        厅内众人不禁沉默了片刻。

        汤醴说的没有错。

        信国夫人胡氏看向汤醴,脸上露出笑容:“老五,你说说,我们家如今应该怎么做。”

        汤醴却是推辞道:“想来四哥也是有了定计的,不如便叫四哥来说吧。”

        将汤燮推到了前头,汤醴便不再说话。

        凤阳汤和应天汤,往后恐怕还是要有区分的。

        信国夫人有些迟疑,却还是顺从的看向了汤燮:“老四,你想好该如何做了?”

        汤燮先前被汤醴的话提醒,这时候便当即顺势开口:“我家这时候取一个忠字即可。想来这个时候,城中其他家也是如此想的。

        既然要尽忠,儿子便与老五点齐家中仆役家丁,往皇城外过去,护卫太孙殿下与宫墙之外便是。”

        在汤燮嘴里所谓的家中仆役家丁,那都是当年在军中追随汤和,因为种种缘由退下来的老卒。

        这些人大多在军中有伤,有无去处,便都落在信国公府。

        大明朝往后战功赫赫的家将,便是如此来的。

        汤醴在汤燮的下手默默的点了点头,这亦是自己所想的,此刻汤家该做的事情。

        不论今日凤阳城生了什么样的事情,淮右功勋里的各家,都该旗帜鲜明的站出来,站在皇太孙的身边。

        哪怕这是毫无作用的举动。

        信国夫人胡氏目光有些凝重,看向在场的汤家儿郎们。

        最后,胡氏还是将目光看向汤燮和汤醴两人。

        “去吧。”

        “莫要丢了信国公府的脸面。”

        不管同不同意,随着汤和的薨逝,信国公府一系如今已经是到了二代,说话的人也该是二代的儿郎们。

        汤燮和汤醴当即起身,看向厅里成年了的家中兄弟们。

        汤燮眼神示意汤醴开口说话。

        而汤醴这时候也不推辞,看向在场的兄弟们,沉声道:“十四以上的,随我与四哥出府。余下的,在家中守着。”

        等汤醴说完话,汤燮方才开口:“出发!”

        不大的功夫,信国公府外就已经集结了近百名手持刀枪的家丁仆役。

        朝廷禁武,但刀枪却从来就不在此列。

        当刀枪握入手中,信国公府里,往日那些对谁都和颜悦色的仆役,人人眼色大变,露出生人勿近的清冷和萧杀。

        汤燮和汤醴两人,带着家中十四岁以上的兄弟,朝着这帮追随汤和一辈子的老卒拱了拱手,随后方才带领着整支队伍往中都皇城外赶去。

        而于此同时。

        整个凤阳城里还屹立未倒的淮右功勋人家,亦是纷纷出动人马。

        几十人,上百人。

        每家几乎都是尽数出动,在当家男丁的带领下往皇城而去。

        而在城中,由锦衣卫和暗卫主导的清剿和厮杀,还在继续。

        得益于锦衣卫诏狱百户张辉的培养,锦衣卫如今有着一支掌握最成熟的拷问技巧的队伍。

        每当凤阳城中一处暗桩被敲起,这些人就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将上上下下涉及的人给揪出来,如同藤蔓一样向着四周张开,令凤阳城内潜藏着的那群硕鼠无路可逃。

        城中各司衙门,人人惊叹于锦衣卫的效率,更是对中都城内潜藏如此多的硕鼠歹人而感到后怕。

        今日所幸是太孙殿下揪出此事,方才有如此雷霆清扫中都。若是长此以往不曾被纠察出来,谁也不知道日后中都凤阳城会发生什么样的动乱。

        皇城内的清查和杀戮,已经渐渐地停了下来。

        右顺门后的殿前广场上,即便此时秋高气爽,但凤阳知府丘凤珍早已是汗流浃背。

        那帮锦衣卫没有说半句罪名,凡是被捉拿的皇城内侍,在核对过身份之后,便是引颈一刀,血撒当场。

        广场上的尸骸越来越多,活着的人越来越少。

        丘凤珍浑身冒着冷汗,一阵阵的胆颤着。

        终于。

        有人为太孙搬来了桌椅,撑起了遮盖。

        朱允熥坐定,转动着拇指上的白玉扳指,目光淡淡的望着跪在地上的凤阳知府。

        “丘知府,知道这些人做错什么了吗?”

        丘凤珍一抖,双手在地上扒拉着转动脑袋,朝向太孙:“微臣……微臣……”

        朱允熥呵呵冷笑一声:“丘知府在凤阳履任多年,身为地方官,尽然能让中都皇城被贼子如此蚕食,难道还要等那些人将我朱家的祖宅给搬空吗?”

        “微臣不敢!”

        丘凤珍五体投地,莫敢为自己开释。

        远处,一名官兵挥舞着手中的绣春刀,将最后一名清查出来的皇城内侍送走。

        朱允熥叹息一声,向后靠在椅背上,眼神下沉俯视着丘凤珍:“孤有一样东西,今日方才得到,还未曾打开来看,不知丘知府可否代劳,为孤看一看那些东西都是个什么?”

        他说完话,孙成已经叫人抬着从炆废人那里搬来的木箱子,落在了丘凤珍的面前。

        箱子落子,哐当一声。

        丘凤珍的肩头又是一抖。

        他缓缓的抬起头,望着眼前这只漆面大红的木箱子,就好似是看见了一口能够吞人的深渊一般,眼睛里充满了畏惧。

        丘凤珍抬头,看向坐在椅子上的朱允熥,又看向一旁的高阁老和那位年轻的白主事。

        朱允熥没有说话,他只是在静静的等待着这位凤阳知府的选择。

        而白玉秀却是有些好奇,他同样想知道,炆废人拿出来的这口箱子里,究竟都藏了什么秘密。

        高仰止轻咳一声,眼睑下沉:“丘知府,太孙当前,何以迟疑?”

        帝国最年轻的内阁大臣也发话了。

        丘凤珍心中愈发惶恐起来。

        “臣领命!”

        他低呼了一声,缓缓的挺起胸膛,双手颤颤的伸出,靠近那口藏着大秘密的木箱子。

        箱子上的锁早就被人打开,只是箱子一直都未曾被打开。

        丘凤珍的手已经捏在了木箱上沿上。

        他深吸了一口气,双臂高高托着木箱盖。

        咯吱一声。

        木箱终于被打开。

        一旁的白玉秀当即默默的伸长了脖子,踮脚看向箱内。

        周围众人的视线,也都投向了箱子上。

        丘凤珍处于正中,跪在地上的双膝向前挪动了几下,到了箱子边上,低头看向箱子里。

        引入眼帘的,是一锭锭的金砖,以及放出去便是价值连城的珠宝奇物。

        然而在这成堆的珍宝上面,却是一叠叠纹样复杂,上面清晰标注着,最低都是千两纹银的青墨纸张。

        仅仅只是粗看了一眼,丘凤珍估算着,这一叠纸张便价值远超十万两白银。

        然而,这些却非是最让他惊讶的。

        在这些东西的最上面,还有一直小木匣子,吸引着丘凤珍的注意。

        他抬头看了眼四周,见无人开口,嘴巴小心的吞咽了一下,捏着手将那木匣子打开。

        一封封的书信,顿时暴露在众人眼前。

        敬大明广陵郡王书!

        丘凤珍双手一颤,急忙将那一封封书信摊开。

        入目,书信题名皆为广陵郡王。

        这些都是写给炆废人的书信!

        一瞬间,丘凤珍终于明白为何今日凤阳城会有如此动荡了。

        只是,炆废人现在如何?

        丘凤珍心中划过一缕猜想,但很快便将其压下。

        “丘知府可为我等审阅一番这些书信。”

        一直不曾开口的朱允熥淡淡发话,目光幽幽的盯着那些书信。

        白玉扳指已经是悄然的藏在了袖中。

        有关于大明国号的由来,这些年一直有着不同的争议流传于民间。

        以朝廷公开的表明而言。

        明之国号,自然是源自于《易经》。

        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此乃《易经》乾卦中文,以此对应元朝国号,同为乾卦的‘大哉乾元’,寓意大明取而代之的意思。

        而在此基础之上,还有取自‘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明大宋天’的含义在其中,表明了大明乃是中原正统血脉的含义。

        而在这样的官方解释之外,却还充斥着另一种充满戏剧性,更引人注目和热议的说法。

        明教。

        明教自域外而来,唐代之后被迫转为地下教社,随后在漫长的时间里与中原本土地下教社融合,成为了地方上长期制造起义、造反的动乱根源。

        国初,前元暴行,天下大乱。

        人人皆知,大明开国洪武皇帝,初年乃是投奔郭子兴名下的红巾军。

        而红巾军又是出自何处?

        有记:杀白马黑牛,誓告天地,谋起兵,以红巾为号。

        这便是红巾军的由来,说的是韩林儿的事情。

        而韩林儿当初手底下的兵马又是从何而来?

        要知道这韩林儿乃是造反世家出身,他家干的就是造反的事情。

        韩林儿的父亲韩山童,一面务农,一面在河南及江淮一带散布‘天下当大乱,弥勒佛降生,明王出世’的传言。

        当时元朝上下腐败,朝堂动荡,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韩山童放出的传言,自然是一时间引得百姓欢迎。

        再随后,刘福通、罗文素等人聚集在韩山童身边,伺机谋划发送起义。一时间各地起义军云起响应。

        诸如徐寿辉、郭子兴、孙德崖、张士诚等人,便都是那时候兴起的。

        但是众多的起义军,皆以明王出世为大义,聚集百姓,组建军马,对抗元朝。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明教在一定程度上制造了群众基础。

        于是,百姓们更愿意相信,大明是有着明教这个金主的支持,才能够打下中原江山,建立一个新的王朝。

        只是当大明创立之后,似乎朝廷对明教这个昔日的金主,做出了过河拆桥的举动。

        洪武初年,朝廷便下诏禁止一切地下教社。

        尤其是明教下的白莲教、大明教、弥勒教,甚至是以律法禁令的形式确定。

        朝廷数年之年,颁布有《大明律·礼律》、《昭代王章条例》、《招判枢机定师巫邪术罪款》等诸多律法,打击禁止明教及其相关地下教社的存在。

        总之,大明的国号到底如何而来,大明和明教又有何关系,除了皇帝自己能解释,没人能说的清。

        只是如今不可改变的是,朝廷对白莲教等存在的严厉打击。

        丘凤珍拆开了一封封的书信,不断地翻阅着书信中的内容,额头上的汗水如雨一般的渗出滴下。

        半响之后,丘凤珍只觉得自己口干舌燥,喉咙好似是着火了一般。

        他心惊胆战的抬起头,看向脸色莫名的皇太孙。

        “殿下……”

        “这些……这些……都是白莲教贼子写的!”

        “不!”

        “不至白莲教乱贼!”

        ………………

        月票推荐票


  https://www.biqivge.com/book/67880355/9576997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