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在中唐当皇帝 > 第037章 杜佑献书二百卷

第037章 杜佑献书二百卷


  李纪书谱成为了大唐最大的书籍作坊,还开拓了印制诗集的业务,一些名儒大家也纷纷来为其好友印制书本,或赠或送,使其诗文广泛流传于世。

  李宁成功地带起了一波著书立说之潮。

  这年十月初,淮南节度使杜佑向朝廷进献一本名叫《通典》之书,一共有九大门类,共计两百卷。

  此时与吐蕃的战争出现重大转机,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已大破西南吐蕃各路。现又得杜佑献鸿篇巨著,皇帝李适龙颜大悦,大力嘉奖了杜佑一番,将他所献的《通典》收进国家藏书馆——集贤殿。

  《通典》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备,专叙历代典章制度沿革变迁的政书。《通典》中涉及历代政治、经济、礼法、兵刑、地志等内容,是十大典书之首。

  作为我国第一部典章制度的百科全书,其内容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九典,有一百七十万字之巨。

  《通典》的作者,现淮南节度使杜佑出身京兆杜家。民间有句俗语“城南韦杜,去天尺五。”韦杜两家是长安城的顶级世家,一点不必“五姓七望”差。

  杜家藏书巨多,开元末时,曾得刘佚所著三十五卷《政书》。于是杜佑在《政书》的基础上,广搜历代政令典章,增入唐朝政令礼乐,耗时三十六年,方编撰而成《通典》一书。

  杜佑于贞元五年(公元789年),升任淮南节度使,至今已有十三载。杜佑喜诗好文,政绩出色,江南的文人士子都争相投靠于他。不少名儒大家如张登、顾况、窦常,也一同参与编撰了这一鸿篇巨著。

  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刘禹锡丁父忧时,李宁就曾指点他,守孝后可去淮南当杜佑的幕僚。刘禹锡丁忧结束后果然去找了杜佑,不久后因杜佑兼领徐泗濠节度使,他也当了徐泗濠节度使掌书记。

  李宁知道,杜佑有一个孙子十分出名,乃晚唐著名诗人杜牧。

  《通典》一书问世后,李宁就想把它刻印出来。奈何《通典》藏进了皇家图书馆——集贤院。

  李宁于是找到太子李诵苦求:“阿翁,崇文馆藏书甚少,大半已印成书本,空旷不已。听闻杜仆射献了一套巨书,填充空隙可好?阿翁,好不好啊!”

  李诵答应李宁后派身边的宦官李忠言前去大明宫集贤殿。

  集贤殿在大明宫光顺门之外的外朝,是唐朝最高等级的藏书之地。

  李宁虽进过几次大明宫,但都是去的后宫内苑,还从未去过前朝。于是,他悄悄找了常跟在李忠言身后的一位小宦官,给了一些银钱,换上他的衣服,并威胁另一位小宦官不许多言。

  幸好,李宁和那小宦官年龄差不多,同行的另一位小宦官也不敢吱声,所以直到李忠言出了东宫北门玄德门后才发现一丝不对劲。平日里他干儿子李义祥能言善道、极为活泼,今日倒颇为稳重。

  李忠言问向李义祥:“义祥,今日办完差事,随我去趟东市买些东西吧。”

  李宁听后细声道:“我···我。”

  旁边的李义庆赶紧补充道:“义父,祥哥身体不适,不如我陪你去吧。”

  李忠言道:“可是着凉,如今已入冬,极易风寒,可不能传给宫中主子们。你即身体不适便回去歇息吧。”

  李宁不知如何回答才能继续跟着:“那个···不···不碍事。”

  李忠言发现不对,拉住李宁细看吓了一跳:“荒唐,你怎跟来了,还···还穿成这模样。”,

  李宁只好道:“李力士,我听闻集贤殿藏书颇丰,特来一观。”

  此时已快走到了东营门,李忠言只好带着李宁去了大明宫集贤殿。

  李宁跟在李忠言身后从右银台门进入内苑,又经光顺门来到了集贤殿。

  集贤殿倒是挺大的,正殿两层,偏殿挺多都是一层。

  不过集贤殿的大门倒是关了个严实,李义庆推开门后,李宁和李忠言便进去了去。只见四周摆放的都是藏书,当真是浩如烟海。

  李义庆问道:“何人当值?何人当值?”

  怎料叫了一会也没人回应,过了半刻钟才有一老一少两位官员赶来。年老的官员对李忠言道:“李力士前来,不知有何吩咐”

  李忠言回:“太子殿下听闻杜仆射所献《通典》博大精深,欲借来一观。”

  年老官员一脸苦涩道:“这···非是下官不借于太子,杜仆射前日才献上此书,本院实在尚未抄录而成。”

  旁边那位年轻的官员也怒道:“此书尚有小半仍在陛下手中,想看就去找陛下讨要,如论如何我们院是没有。”

  那年老官员听了年轻官员的话立刻责备道:“不得无礼,还不快去盯着书历们抄书。”

  那年轻官员不满道:“才两天,贾相来讨、崔相来借、齐相欲观、高公欲看,如今太子殿下又来讨要,我们集贤殿这么些人长八只手都抄不完。”说后就气哄哄地走了,留下年老的官员在那赔不是。

  年老的官员问李忠言:“不知,太子殿下欲看何典何册?”

  李忠言倒是被问懵了只道:“太子殿下欲···欲看西北州郡,对西北朔方州郡。如今,西北战时吃紧。”

  那年老官员委婉回道:“西北朔方州郡尚在陛下手中。”

  李忠言又道:“那借西南两川州郡即可。”

  那年老官员又道:“西南两川州郡已被贾相借走。”

  李忠言道:“拿些礼乐典章吧。”

  那年老官员又道:“礼乐典章已被高公借去。”

  李忠言尴尬一笑道:“学士随意拿些抄好之策吧。”

  那年老官员松了口气笑道:“太子仁厚,体恤我等,稍后便送已抄录之卷到东宫。”

  那年老官员随后便去偏殿找那年轻官员了,还在门外就听到他那同僚下属怒道:“十天之内你尚不能抄完,还想京中五品以上官员人手一份。你这小寺,尽说慌话,我可没空理你。”

  李宁这暴脾气听了还真忍不了心道:“虽然你是大名鼎鼎的柳宗元吧,小爷我非要打你的脸,还是啪啪响的那种。”

  原来在李忠言和那官员谈话之际,李宁好奇心渐起,偷偷溜走四处参观。他在偏殿听到刚才让位年轻的官员正训斥众多抄书的经生们:“看甚看,速去抄写,未抄习合格之人不得用饭。”

  李宁想着雕版印刷和新式书籍已经发展了一年之久,怎么唐朝最大的藏书之地还坚持手抄呢。

  李宁在那年轻官员看不到的地方,小声询问一经生道:“尔等这般耗时费力,为何手抄?”

  那经生轻声回:“不少大官俱赶着讨要,我乃中书省书令史,亦被贾相派来抄书。”

  李宁想来也是,杜仆射献此巨书,定有不少人欲一睹为快。于是李宁就大着胆子找柳宗元,提出帮他快速抄书。李宁想来也是,杜仆射献此巨书,定有不少人欲一睹为快。他又指了指那年轻官员问那书令史:“他乃何人?”

  “此乃柳正字,河东柳氏人,深得郑侍郎信任。”

  李宁一听他是河东柳氏人,便问道:“此人可是柳宗元?”

  “正是,正是。”

  李宁所料不差,有名的韩愈、刘禹锡、白居易都已见过,就是不见柳宗元,原来已在集贤殿修书呢。于是李宁就大着胆子找柳宗元,提出帮他快速抄书。


  https://www.biqivge.com/book/6440/60680535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