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三国:辅佐刘备从徐州开始 > 第二十四章 钟繇离去

第二十四章 钟繇离去


  钟繇在徐州待了数十日,不顾刘备的竭力挽留,收拾行囊就准备从徐州离开了。

  “钟先生,你这就离开了?”糜良百忙中抽出空来送别钟繇。

  糜良对于钟繇最大的印象就是一名比较厉害的书法家,在书法中的成就与王羲之并称为钟王。再一个就是他有一个比较厉害的儿子叫钟会,历史上灭亡蜀国的最大功臣之一。

  自钟繇来了徐州之后,糜良都会每天挤出一点时间向钟繇请教书法,他的字虽然在拜师郑玄后每天都会练习,每两个休沐日都会拿着郑玄布置的课业以及每天练习的大字去给郑玄评阅。而后郑玄给出指导以及下次的课业之后糜良再下山,周而复始。

  但是郑玄对于书法的探究终究是不如钟繇。每次糜良拿过他的字来请教钟繇,钟繇也没有敝帚自珍,而是认真解答糜良的疑问并给出相应的指导。

  这一来二去两人也熟络了起来,糜良因钟繇授字之恩就一直称呼他为钟先生。

  但钟繇得知他是郑玄的弟子后,说什么也不肯应钟先生的称呼,直说要以平辈相交。

  最后糜良说:良向钟先生学字理应称呼先生为先生,夫子尚有七岁之师,良虽不敢与夫子等同,但也有与向夫子看齐之心。更何况学业本就是达者为师,先生的字隽秀典雅,良受益匪浅。况且良已问过郑师,郑师亦同意良向钟先生学习。

  钟繇见糜良说到如此的份上,也只能默认了。

  “繇的妻儿老小还在长安,这段时日传来的关中消息,真真假假,听不真切,让繇颇为忧心。我奉皇命出长安时,西凉诸将之间已经暗潮汹涌,矛盾重重了,到如今互相攻伐也不是不可能。”钟繇看向长安的方向颇为担心。

  糜良默然。

  他是知道这段历史的,李傕杀樊稠,与郭汜之间互相攻伐,张济出走,献帝东归。只是不知具体的年月,但结合收集到的消息想来也就是这段时间了。

  确实,李傕现在已经杀了樊稠,只是徐州距离关中甚远,消息还没有传递过来。

  “那良助先生一路顺风。”

  强扭的瓜不甜,糜良虽然知道钟繇的才能,但也知道钟繇是朝廷的使臣,不可能会留在徐州。

  刘备与他交谈了几次,也知道了他的才能,多次宴请他,面对刘备的示好,钟繇每次表现的都不咸不淡,可见他的心思并不在刘备的身上。

  想来也是,钟繇现在已经四十多岁,人生的一半已经过去了,宦海沉浮,到现在还只是秩六百石的黄门侍郎,却能游刃有余的盘桓在朝堂上的各方势力,保全自身,虽有自身的才能在里面,但不可否认此人已经做官做油了。

  “钟侍郎走了?”刘备见糜良回来,放下手中的公文问道。

  “嗯嗯,钟先生已经走了。”

  “钟侍郎有说什么吗?”刘备的心中还是有着一丝期盼。

  “没有。”糜良知道刘备期待着什么,可是没有就是没有。

  “哎,钟侍郎有俊才,为何就不提点提点备呢?”

  “钟先生虽没有说什么,但良通过与他随从的支离破碎的谈话中,可知陛下过的并不好啊。关中大饥,百姓饿死者十有八九。而现在又是李傕等西凉兵将当政,他们又素不敬陛下,陛下处境可想而知的艰难啊。”

  刘备沉默了,半响,“要不备再筹措一些粮草,派人追上钟侍郎,交给他。”

  “这是饮鸠止渴啊,再多的粮草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啊,何况钟先生既然说带这些粮草足够了,那便是足够了。”

  听到此刘备只是长叹一声,再不多言。

  “主公,长安我们还要多关注啊,按照这个趋势下去,陛下迟早会东归。”

  “何意?”

  “刚才听钟先生说他出长安时西凉诸将已经矛盾重重,照此趋势下去,彼此攻伐是迟早的事,对陛下的掌控也会消弱,那么陛下就可以寻到时机,趁机东归,只是东归也不见的是好事啊。”

  “因为粮草?”刘备能想到的是一旦刘协东归,一路上必然会缺衣少食。

  “那仅仅是一方面。”糜良脸上露出同情之色,是对这位历史上有名的傀儡皇帝汉献帝刘协的同情,从幼年即位伊始,从来就没有掌握过权力,一生流离于各大权臣之手。

  糜良也没有停顿多久,紧接着说道,“陛下东归,洛阳残破,必会征召兵马护驾,而一旦曹操或者袁绍出兵,不论这两人谁将陛下掌控在手里,都将是一个祸事,他们会挟天子以讨不臣。”

  说到这,刘备也是明白了,人类的欲望是无穷的,“子能是否想说,尽管这些人原本的出发点或许是好的,但如果长时间的掌管权力,人不可避免的会发生转变。”

  不待糜良开口,接着说道,“那就是曹操了,备曾经见过曹操和袁绍,只有曹操有如此大的魄力。”

  糜良张了张嘴,算是默认了。

  两人默契的没有谈其他人,因为知道其他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相比于袁绍,曹操的可能性又是最大。

  “好在还有时间供我们仔细谋划。”刘备最后也只能如此说了。

  徐州的事务百废待兴,他现在想管,也是鞭长莫及。

  “主公,谋部现在框架搭起来了,但是缺人。”糜良略过了这个话题不谈,说起了参谋部的相关事宜。

  “我手上也是缺人啊。”刘备苦笑的糜良说道。

  “主公,我们何不举办一场测试,选拔人才。”糜良向刘备如此建议道。

  “察举吗?”

  “不,不是察举,察举推荐为主,考试为辅,而这次测试不看德行,是任何人都可以报名,选择他们优秀中的人为官为吏。”

  “这样可是会得罪不少人啊。”刘备知道现在出仕为官要么有名之后有人举荐,要么有人可以提携。

  社会风气如此也不能苛求什么。

  “那如此可好,就说安东将军府缺少掾吏,而贤才却不显于外,埋藏在瓦砾中,现在安东将军府将举办一场测试,优秀者入安东将军府。”

  刘备笑了笑,就算这样的欲盖弥彰,反对的人估计也不少,但他也同意了糜良提出的方案,因为他也很不满徐州有很多庸才,处理实事不行,只光会耍嘴炮。

  徐州政令下达后处理的效率如此低下,陈群的忙碌就是手底下能干事的人少,会干事的人少。

  


  https://www.biqivge.cc/book/64254021/72712888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