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红楼从辽东开始 > 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死无疑

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死无疑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小黑山顶。

  不知何人,在何时搭建了一座亭子。

  唐清安没有问,因为他猜到,估计是自己的原因。

  金州没有名山,小黑山略显低矮。

  只不过古人说的好,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鸣,他唐清安经常来此,此山就成为了名山。

  所以就有了这座供他落脚的亭子。

  “将军心系天下百姓,实乃百姓之幸也。”

  林如海感叹道。

  没有一处是天堂。

  对于林如海的话,唐清安置若未闻。

  他希望百姓安家乐业,自己治下为人间天堂,见过了真正的安居乐业,他无法自欺欺人。

  生产力就限制了他。

  小冰河时期,对历史上所处的任何朝代,都是致命的危险。

  例如历史中的吐蕃。

  当时的气温高,产量高,高原估计有千万人口,而哪怕到了后世,高原也才数百万人口。

  天气,才是高原只出了一个吐蕃的原因。

  而随着气温的变化,高原再也供养不出吐蕃这种存在,正是生产力的根本表现。

  国内水旱不收,鼠盗蜂起,无非抢粮夺食,鼠窃狗偷,民不安生,因此官兵剿捕,连甄士隐这等乡绅都难以安身,最后避免不了破家的结局,更何况小民小姓。

  辽东也避免不了天时。

  但是辽东地大物博,人口稀少,加上金江镇政兴人和,上下一心发展,才能让百姓们吃饱肚子,不至于饿死。

  但更多的需求,则是无法保证的。

  在山顶上,金州城一览无余。

  望不到头的民舍,犹如灰色的乌云一般,哪怕是新修的房子,也称不上好看。

  更有不少的角落,疙瘩里会有些简陋的木头屋子,不知道这个冬日,该怎么熬过去。

  辽东的天气。

  冬天里人在户外,是可以把鼻子,耳朵,脚指头冻掉的,时间久了,还会冻死人。

  只有严实的房子,准备丰后的柴火,把炕烧起来,才是唯一让人熬过冬天的手段。

  “北镇要借粮,草原遭受大灾,不可计数的牧民投奔,朝鲜也遭了灾。”

  唐清安看着金州城,心里只觉得悲痛。

  他本不是圣人。

  但是当人在吃饱了肚子后,就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正是因为这股基因的存在,人类的文明才不停的发展。

  红旗下长大的中国人,不会有低的觉悟。

  只要是脱离了温饱的生命需求,就会追求达则兼济天下的精神目标,没有人能摆脱这股宿命。

  五千年的历史,已经烙入了基因。

  “听水师传来的消息,福建广东移民数不胜数,收拢不过来,登莱两地的码头,更是无边无际的流民。”

  听到将军的声音,林如海情不自禁的低下头。

  作为一名科道出生的官员,他不是书呆子,更不是庸官,反而是个追求实际的务实官员。

  正如他倾向国内的新学,但深知国内的风气,是容纳不下新学的,所以从来没有表露,但是实际中却在按照新学做事。

  例如为小女请先生教她读书,这是很多大户家中不可能的事情。

  “常听人言,唐朝人不干正事。”

  唐清安认真的看着林如海。

  林如海是他为金州请的舵手,金江镇左支使,处理金江镇所有的政务,犹如宰相一般的存在。

  虽无宰相之名,却有宰相之实。

  但是林如海来金州才几年,无论是资格还是功劳,都远远不能让所有人服气。

  比起冯胜之治理金江镇手到擒来的顺利,林如海略显拘谨,因为他没有冯胜之的威望。

  所以唐清安专门邀请了林如海来游历小黑山,不只是为了闲聊,更多的是做给其他人看。

  林如海,是他唐清安支持的人。

  将军的心意,林如海早就领会了,作为一名儒者,对儒家的认知,不是一般人可比。

  平辽侯的举动,无法不让他感动至极。

  无论是对他在金州推行新学的支持,还是在政务上的鼓励,都让林如海升起一股士为知己者死的感动。

  将军虽然从不对人言,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将军最爱慕唐朝,竟然说出这等话,必定有他的意图,因此竖耳以听。

  “什么叫正事呢?开疆拓土。开疆拓土好不好?这不是劳民伤财吗?”

  唐清安问向林如海。

  不过他没有准备让林如海回答,因为这是对林如海的为难。

  秦朝统一六国,劳民伤财。

  大汉远征匈奴,劳民伤财。

  大唐威服周边,劳民伤财。

  大元征服欧亚,劳民伤财。

  大明远征大漠,劳民伤财。

  ……

  如今轮到了金州。

  开疆拓土,劳民伤财。

  对不对呢。

  很多官员的言论,是有道理的,因为的确劳民伤财。

  “劳民伤财的确不对,因为每一次作战,都是对百姓的苦难,绝对不是好事,只晓得战争,是没有良知的。”

  寒风瑟瑟。

  大雪不知道还有几天就会落下,等下雪的时候,就是万物寂静的时候。

  金州的护城河。

  已经两年没有组织百姓去修葺,反而沿河搭建了不少的棚子,显得碍眼。

  有官员提议清理,毕竟影响军事。

  不过被唐清安拒绝了。

  敌人不在金州,金州也不会出现敌人,这是唐清安的自信。

  “古人有言,好战必亡,忘战必危。将军曾说凡事有度,可见其道理。”

  林如海跟着说道。

  什么都说了,又好像什么都没说。

  唐清安看向林如海,林如海不是不敢担责的人,如果是怕事的性子,也不可能坐稳巡盐御史多年。

  林如海抬起头,将军的心意他已经明白,所以有些话,该他说了。

  “金州积蓄不广,只接收难民一事,今年一年,各方收拢难民合计三十余万。

  奴儿干司一战,草原一战,还有海外琉球国一战,包括近在咫尺的日本之战。

  谁也无法预料的国内的威胁,林丹汗的威胁,所以很多人担忧,害怕金州的民生,会被战争拖入深渊。”

  将军是伟岸之人,十年中立下如此基业,谁也不会否认将军,但是人们害怕。

  担忧正是将军的功业,会遮住将军的眼睛,让他失去理智。

  将军又年富力强,所以很多人反对。

  只不过没人敢当着将军的面反对,而是私底下表露出各种的担忧,这些话不可能不传到将军的耳朵。

  算是变相的劝诫。

  例如日本。

  很多官员就认为日本是不征之国,而且日本国并不弱,会不会导致金州陷入泥潭,反而造成倾覆的危机呢。

  历史中强大的隋,就是栽了大跟头,以至于亡国。

  唐清安听完林如海的话,只能心中感叹。

  人们固有的印象。

  如果是统一中原,人们会乐于接受,反倒是去陌生的土地,会引起人们的担忧。

  因为一方起,一方落。

  金州的强大,也是建立在大周的衰败上。

  大周的积弊,人们都看在眼里。

  但是唐清安不得不压服这股思想。

  历史上八国联军,哪一国不比文明古国过得好呢。

  大航海时代,想要征服新大陆,必然要有开疆扩土的精神。

  无论是西班牙还是英国,他们在征服新大陆之初,都不是百姓们乐于见的事物。

  反而是强迫把百姓送到新大陆,多少的百姓,死在了新大陆。

  今年送一批,明年再送来新的一批时,发现原来送的一批百姓死绝了,连尸骨都找不到。

  要问这些百姓,开疆拓土好不好?

  他们定然说不好。

  正是因为中国的历史太久,太多的朝代因为开疆扩土而导致败亡,导致很多官员们以史为鉴,认为与其开疆拓土,不如让百姓们安居乐业,才是治国之道。

  大争之世啊。

  “宁背一世之开疆拓土的骂名,也要让子孙万代享福。这叫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唐清安冷冷的说道。

  这句话很冷血。

  以金江镇现在的天时地利人和,如果只顾内政,可以让百姓们温饱,但是选择开疆拓土,那么必然让无数的百姓们牺牲。

  但是唐清安决定。

  宁愿让后世的子弟们,为祖先在开疆拓土中消灭的敌人,留下懊悔的眼泪,也不愿意让后世的子弟们,在无法足够生养的土地上,痛苦的自我阉割。

  打仗就要死人。

  开疆拓土就要从百姓家中拿出积累下来的粮食。

  无论什么也是弥补不了的。

  遍观数千年的历史,只有秦才有奋六世,唐清安改变不了太多,也不敢信任自己的继承者。

  只争朝夕,是唐清安对自己的鞭策。

  无论后世如何骂他暴君,只要能打下偌大的疆土,唐清安愿意背负这个骂名。

  而不是望着地图,悲叹故土不在。

  林如海惊呆了。

  将军的话让他毛骨悚然。

  一将功成万骨枯。

  从将军的志向中,林如海仿佛看到了血流成河。

  这让林如海有些错愕。

  因为将军一直以来的言语,让人们都认为将军是个爱民如子的人,林如海也是如此认为。

  情不自禁的睁大眼,林如海仔细的看着将军。

  难道一直以来,仁爱只是将军的伪装吗?

  不。

  林如海从将军红通通的眼神中,感受到了将军的胸怀。

  正是因为太爱,所以将军要做出此等决定。

  从古至今。

  中国太多深爱这片大地的仁者。

  唐清安想到了张居正。

  要论明朝,唐清安最佩服的官员是谁?那就是张居正。

  张居正改革前,就和友人商谈过,关于自己的身后事,清楚的预料到,自己必定不会有好下场。

  因为他的改革,不是流于形式,更不是抓几个贪官,得个清名而已。

  以他获得的地位和权利,本可以轻易的功成身退,获得身前身后名,为家族获得巨大的前途,但是他偏偏选择了得罪天下所有的地主。

  果不其然。

  东林书院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可谓千古名句。

  正是应对张居正生前的行为。

  为了改革,张居正禁止天下私人书院,禁止生员们在地方用舆论反对改革。

  张居正不是不让地主们出声反对吗。

  地主的子孙们,则告诉张居正遗留下来的政治局面,他们可以说,而且正大光明的说。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大周周边的国家太多了,那些国家的人口也太多了。

  需要清净一些,吸收一些,干净一些。

  清理了周边,才能一心图谋新大陆。

  唐清安拿出一封信筏,递给了林如海。

  林如海接过一看,大惊失色。

  “这?”

  林如海说不出话来。

  五十名精锐老兵,他们被蒙蔽了,他们将走上绝路,因为柳湘莲的主意。

  整个金州。

  最支持将军的就是士兵。

  林如海震惊的看向将军,不知道将军会否同意。

  “开疆拓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谁也无法改变,谁反对开疆拓土,哪怕再多的理由,也是我的敌人。”

  唐清安落寞的说道。

  “至于骂名,让后人去骂吧。”

  ~~~~~~

  琉球国。

  柳湘莲仔细的打量眼前的哨官。

  这名彭大海亲自推荐的武官,柳湘莲不知道能不能信任他。

  但是。

  他的真实目的,必定要有人配合,所以一定需要一个知情的人,并且瞒住所有人,付出性命去完成。

  江恒安静的站着,抬头挺胸。

  此人和一般的军官不同。

  从对方的身上,柳湘莲感受到了一股复杂的气质,不像普通金江军那般的单纯,也不像国内勋贵那般的自傲。

  “听说你学习了不少西方国家的知识?”

  柳湘莲笑着问道。

  “是的,前些年,我被安排护送王丰素等外国教士,他们教导了我很多知识。”

  “你怎么看待他们?”

  “他们是具有开拓精神的人,值得我们学习。”

  江恒认真的说道。

  当年他刚从军校毕业,只是一名伍长,在王丰素等人的教导中,知道他们十万里之遥的故事。

  对于十万里之遥远的故事,他没有全信,但是十万里路做不得假,这股精神让他佩服。

  人心难测。

  柳湘莲无法判断对方真实的为人,但是目前的表现,让柳湘莲点头,也只能信任对方。

  “你们去刺杀是假,但是此去必死无疑。”

  柳湘莲突然说道。

  江恒迟疑了。

  刺杀。

  不一定死,有人掩护。

  但是现在的有人告诉他,此去必死,年轻的江恒,不知道还如何回答。

  自己怕不怕死?

  江恒问自己。

  最后一脸的颓然,他还是怕死的。

  自己还年轻,是军校出生,已经是哨官,再进一步就是把总了,前途不可限量。

  突然有人说自己必死。

  他满脸的纠结。

  “为何?”

  他不甘的问道。

  柳湘莲叹了一声。

  因为既要刺杀德川家光,但又不能杀死他。

  刺杀只是个幌子。

  是揭开日本国内各方势力虚以为蛇的手段,让他们再也无法缓和局势,只能动用战争。

  而他们现在和德川忠长是盟友,但是关于刺杀德川家光一事上,柳湘莲决定要背刺盟友。


  https://www.biqivge.cc/book/63651787/74457761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