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桥遗梦:中国性爱启示录 1
现在,我读完了它。读得很认真。有些段落读两遍。有些句子或划了红线。我如此认真地读这一本美国人写的,译成中文只八万字的异形三十二开的畅销书,由于受到两方面影响——媒介的宣传和读过这一本书的人们的推荐。
通常,我是一个不容易受媒介宣传影响的人。我知道,这一种宣传,背后往往是一次精心的纯粹商业营销性质的策划。它出版前,曾在某报连载。我读了几章,既没被故事所吸引,也没觉文字闪烁特殊的魅力,便未再读下去。
相对而言,我较容易受读过某一本书的人们的口头推荐之影响。道理是那么的简单——一个人如果阅读旨趣不俗,读一本书,之后推荐给朋友,一定有些值得推荐的方面。在出版业,我还未闻有“连锁直销”的手段被运用。那么一个人推荐某一本书给朋友读,除了希望共同分享阅读的愉悦,和自己的金钱利益是不发生丝毫关系的。何况每每不是怂恿你去买,而是主动将自己买了的书借给你,只希望你无偿地读。和媒介的宣传相比,当然是无私可言的。
于是我手中竟有了三本。都是外国文学出版社出的。其中一位朋友告诉我:“我妻子一边看一边哭!”我说:“是么?”——不禁地有些“友邦惊诧”。并问:“你呢?”他耸耸肩:“我又不是女人,没她那么容易受感动。”——随即补充,“是她催促我快给你送这本书来。不是我对你有这份儿热忱。”另一位朋友送书来时说:“你认真看看,看看美国女人的性观念!”送第三本书来的朋友年长我不少,五十多岁了。他说:“唉,当儿女的,都像这本书里的儿女们那么理解父母多好!”——欲走不走的,似乎还有满肚子话要往外倾诉。见我正写作,最后留下一句话——“读了这本书,更他妈使人感到压抑了!”
我知道他在闹离婚。离婚后想和一个比自己小十七八的女人再婚。而他的儿女们威胁他:“老东西,如果胆敢颠覆我们这个好端端的家庭,非打残废你不可!”
他的处境好比幻想黄连变甘蔗,却两头儿都苦。
当晚,中央电视台某节目的某位女主持人,深情地说:“我把活的生命给了我的家庭,我把剩下的遗体给罗伯特•金凯——《廊桥遗梦》女主人公的这一句话,将使我们长久地感慨万千……”
于是电视屏幕上出现了那一句话的字幕。
背景是池水。两只鸭结伴而游。我看得很清楚,的确是两只鸭,非是两只天鹅,也非是一对鸳鸯。但似乎是野鸭,不是家鸭。因为它们将身体完全潜在清澈的水波下游。家鸭一般没这能耐……
那节目片断做得不错。很浪漫。很柔情。很有意境和意味儿。尽管象征男女主人公的是两只野鸭,而非两只天鹅,或一对鸳鸯。我却觉得是两只野鸭似乎更好,更对头。若是两只天鹅,未免格调太高贵。一个流浪汉和一个农妇的婚外恋,象征高贵了反而就显得矫情了不是?一对鸳鸯呢,象征又未免太中国化也太甜腻了……
我就是从那一天晚上开始细读《廊桥遗梦》……
一个老故事,一本畅销书
爱是文学艺术中老得不能再老的主题,却永远的老而不死。真真是一个“老不死的东西”。我想这大概由于读者们总是一代一代老得很快,总是一代一代相继死去的原因吧?好比服装,对于这一代人过时了,对于下一代也许恰恰又流行,又时髦。这一代人悄悄退出服装消费者群体,下一代人又成长起来了。丢弃了童装,集结为新的一批成人服装消费群体。所以除了饮食业,服装业最为经久不衰。各个国家都是这样。如果一个服装设计者,不经款式的改造,一厢情愿地便将十八、十七世纪,甚至更老世纪的服装向当代人兜售,那么大多数当代人一定不太买他的账。酒是“跨世纪”的最好,服装往往是刚上市的最畅销。“名牌”而老,实际上买了穿着已不再是内心里的喜欢,仅仅是某种可以示人的骄傲。对于当代人,服装的魅力是传统中有当代性。没有就会使当代人敬而远之。对于当代人,小说的魅力也许恰恰反过来,恰恰需要在当代性中有传统。没有当代人也是会敬而远之的。大多数当代人既不愿执拗地生活在传统观念中,其实也不愿非常激进地生活在种种时代的“先锋”观念中,往往习惯于生活在传统与“先锋”之间的“过渡带”。所以“当代”一词之于当代人,细细想来,必然是一个含糊的、暧昧的、定义不甚明确的词。
《少年维特之烦恼》不能不算一个好的爱情故事。《罗密欧与朱丽叶》尤其是经典。与《廊桥遗梦》相比起码毫不逊色。还有中国的《红楼梦》《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但是大多数当代人绝对地再不打算为它们唏嘘落泪了。尽管爱是一个“老不死”的主题,但是关于爱的小说、戏剧、诗和歌,也像它的读者、观众和听众一样,一批又一批地老了、旧了、死了。没死的,也不过象征性地“活”在文学史中、戏剧史中、老唱片店里。当代人不但要读关于爱的故事,更要读当代人创作的,尤其要读当代人反映当代人的。在这一点上,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前世纪的文学大师们,永远竞争不过后来的当代的小说家们。如果后者们水准并不太低的话,哪怕他们永远成不了大师。
这便是《廊桥遗梦》在美国畅销的前提吧?也是在中国畅销的前提吧?何况,《廊桥遗梦》讲了一个够水准的爱情故事,一对儿当代美国男女的爱情故事,一个既迎合当代人的当代**观念又兼顾当代人对传统家庭观念依依不舍之心理的爱情故事。
老故事和畅销书之间的关系,其实正意味着当代人和爱、和性、和家庭观念之间的尴尬——不求全新,亦不甘守旧。全新太耗精力,守旧太委屈自己。
罗伯特•詹姆斯•沃勒相当谨慎又相当自信地把握了当代美国人的这一种心理分寸。这乃是《廊桥遗梦》在美国畅销的第二个前提。我认为他的社会心理分析和判断方面的能力,显然高出他写小说方面的才华。而他的分析和判断在美国首先应验了。其次在中国也应验了。
https://www.biqivge.cc/book/61905763/5745745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