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四章: 吃的文化
这里有一句话叫做:四六分水、二八排沙。四六分水指的是:外江的河道宽阔但河床较浅,内江的河道较窄但河床较深。当枯水期水面较低的时候,河床较深的内江便分得六分江水,保证流向成都平原的水量不减。当汛期到来时,水面上涨,河道宽阔的外江水量快速上升到六成,而河道狭窄的内江则上升不多,使得流向成都平原的水量不会造成洪涝。而二八排沙指的是:鱼嘴的低堰挡住了含沙量较高的底层水,使泥沙主要存在于外江,而含沙量较少的上层水则漫过低堰流进内江。
沿着鱼嘴顺江而下便来到都江堰工程的另一处主体工程:宝瓶口、飞沙堰。都江堰建设以前,玉垒山挡住了岷江,使得玉垒山以东的地区缺水干旱、而岷江流过的地区洪水泛滥。李冰父子邀集了许多有治水经验的农民,对地形和水情作了实地勘察,决心凿穿玉垒山引水。由于当时还未发明火药,李冰便以火烧石,再浇以冰水,使岩石因热胀冷缩而爆裂,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公尺,高40公尺,长80公尺的山口。因形状酷似瓶口,故取名“宝瓶口”,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则取名为“离堆”。为了进一步起到分洪和减灾的作用,人们在分水堰与离堆之间又修建了一条长200公尺的溢洪道流入外江,以保证内江无灾害。溢洪道前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夹带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故取名“飞沙堰”。
为了观测和控制内江水量,李冰又雕刻了三个石桩人像,放于水中,以“枯水不淹足,洪水不过肩”来确定水位。还凿制石马置于江心,以此作为每年最小水量时淘滩的标准。这便是:深淘滩、低作堰。
如今的离堆已开辟为离堆公园。相传当年李冰修筑都江堰时,曾降伏了一条孽龙,将其压制在离堆之下。后人修建观庙于离堆之上,取名“伏龙观”。观内存有从河道中打捞上来的李冰石像、飞龙铁鼎等文物。
出伏龙观,沿着一条漂亮的龙嘴喷泉花道,便能离开离堆,进入都江堰市区。
成都人好吃、好耍、好安逸。夏日炎炎自然得找个清凉的乐法。以往大家会跑到大街小巷的茶馆里纳纳凉、摆摆龙门阵、搓搓小麻将,但在休闲上舍得下功夫的成都人自然不会满足于老祖宗传下的老一套,于是各种翻新的玩法层出不穷。
从都江堰市区向北往山里盘行不过二十分钟,一条清澈明亮的河水便在身边呈现。河中成片的阳伞依次铺开,那股气氛霎时间便把每个人都感染了,这里便是虹口,著名的水上麻将聚集地。不过麻将可不是我们的目的,解决饥肠辘辘的肚子才是此行的关键。
一直沿着河水上行,在一处不起眼的路口,大家下车了,空气多么清新、河水多么动听、风光多么美丽!走过一座桥,前面那片围着铁网、一层层阶梯状的池塘是什么?原来这就是美味鱼肉的“养殖基地”。三文鱼等鳟类喜欢激烈的水流,所以基地的池塘建成阶梯状,从山里引来的清泉像瀑布一样一级一级地冲下来,鳟鱼们便在池子的水流中快活地生长。
https://www.biqivge.cc/book/60601/6072079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