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 第503章 杜威的哲学思想

第503章 杜威的哲学思想


  杜威本人的基本哲学观点与他对近代哲学的批判态度是一致的。其中最突出之点就是他明确肯定了被他当作实践的人的生活、行动、行为在整个哲学中的决定性意义。杜威哲学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称号。杜威本人也曾分别称其理论为实验主义(Experi-mentalis.m)、工具主义(Instrumental-is.m)和经验自然主义(Empirical  Natu-ralis.m)。
杜威哲学的这些不同名称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对近代哲学的超越,特别是对经验和自然、精神和物质、经验和理性、思想和行动、认识和实践、知识和价值等的二元分裂的超越,对独断论、怀疑论和思辨形而上学的超越。而所有这些超越都是通过作为有机体的人与其所面对的环境的交互作用实现的,也就是通过生活、行为、实践而实现的。如何通过人本身的行为、行动、实践(即杜威所谓以生活和历史为双重内容的经验)来妥善处理人与其所面对的现实世界(自然和社会环境),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杜威哲学最为关注的根本问题。
杜威把人和自然、经验和理性等的相互作用看作是一个不断发生和发展的无尽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正是人的生活和实践的过程。人们不应为实践而实践,实践的目的是改善经验、即改善人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关系,改善人的生活和生存条件。哲学的对象既不是与人无关的自在的世界,也不是纯粹而绝对的观念世界,而是现实的人的生活、行动、实践所牵涉的世界。哲学的问题就是人的问题。
杜威说:如果哲学不弄那些“哲学家的问题”了,如果哲学变成解决“人的问题”的哲学方法了,那时候便是哲学光复的日子到了。
杜威对实践的解释或许有片面性。例如他没有看到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在人的实践中的基础作用,更没有科学地说明实践的社会性。但他明确地把实践看作是全部哲学研究的核心,认为存在论、认识论、方法.论等问题的研究都不能脱离实践,都具有实践的意义,这在现代西方哲学家中是最为突出的。
杜威超越其他现代西方哲学家之处不仅在于他揭示和强调了实践在整个哲学中的核心作用,而且将其扩及社会历史和思想化的各个方面。这种扩及不只是将学的一般理论应用于各个具体领域而且是将它们与哲学融合为一个统一整体。哲学不是处于特殊学科、或者说人类活动(经验)的特殊领域之外的抽象和思辨的形而上学,而是与这些学科结合在一起的关于现实的、及其生活和历史的学科。反过来说各门特殊学科作为人类活动、行为实践的某种特殊形态,都是特定的人与特定的环境的相互作用的形态和过程,都具有哲学的意义。
杜威也特别重视对社会、政治、道德、宗教等方面的问题的研究并提出了许多著名理论。它们的共同之处也正在通过人与这些方面相应的特殊环境的相互作用,既不断促进这些方面的特殊环境的改善,也不断促进人在这些方面的成长和发展。杜威是西方启蒙运动以来的民主、自由的倡导者。他强调社会应当尊重每一个人的民主自由权利,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也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他又认为个人应当善于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私利应当服从公益。个人的全面发展应当适应和促进社会整体的发展。
杜威哲学在体现西方哲学的现代转型上也比其他任何现代西方哲学家都更为突出。这一转型虽然有各种不同方式和内容,但最重要的是在不同程度上,从抽象化的自在的自然界或绝对化的观念世界返回到人的现实生活世界,以此摆脱近代哲学因思辨形而上学、绝对理性主义、独断论、怀疑论等局限性而陷入的困境,为哲学的进一步发展开辟新的道路;指出返回到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的根本道路是实践。
如果说西方近代哲学是以认识论为中心,那么西方现代哲学归根到底是以实践为中心。从  19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哲学家们的具体的理论观点虽然形形色色,但大多具有某些肯定、甚至强调实践的含义。叔本华、尼采、柏格森等人强调的意志、生命具有反对思辨形而上学和绝对理性主义的意义,而这往往与强调行动、能动性相关,它们也由此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实践的意义;孔德、密尔以来的实证主义哲学家,对实证经验的强调与近代经验主义的区别主要也在于赋予经验以与实践相关的意义。
20  世纪以来的分析哲学运动和现象学运动也都有轻实体、重过程和活动的意义,这同样在不同程度上通向实践。总的说来,西方哲学从近代到现代的转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实践的转向。而对这种转向提出得最明确、论证得最具体的是杜威哲学。杜威哲学可以说是这种转向的典型。
杜威在哲学见解上,早期虽然承袭了黑格尔的部分思想,但是由于生物学及生物学上的进化理论,对他早期思想的一番冲击,在他的《从绝对主义(Absolutis.m)到实验主义》的论文中,已经剖析地叙述了他思想改变的来龙去脉,说明他何以舍弃了十九世纪德国黑格尔派的绝对主义。在杜威的哲学思想中,他并不赞成观念完全是一个固定不变的静态的说法;观念自身并不是绝对的,杜威把观念视之为一可易的、动态的、具有工具性的指导效能,而使吾人更能适应外在的环境。
跟传统的经验论相比,杜威对“经验”一字的涵义之解释亦有不同,显见杜威所谓经验,并不完全像一般经验主义者所强调的“纯粹是指个人的认知”。从杜威的观点,经验的内涵,除了认知的意义以外,尚有其它的性质在内,诸如吾人感受到的喜悦、苦痛、作为等。经验是个表现在环境中,对某一情境的整体反应;故杜威在经验的解释上,抛弃了一般哲学家之误认经验是认知的形式。就如同我们送一个至亲好友离国远行,我们对此一情境的经验感受,不仅仅止于认知到好友的远行,我们的经验里,还包括了诸多的感受与情愫,以及送行过程中的种种行为;这些经验特质,不为一般哲学家注意。杜威的经验的涵义,因为附上了生物与环境的彩色,故其立论至为显著而特殊。
对“经验”的概念加以辨识,是了解杜威哲学理论的一个必经门路。照杜威的看法,经验是一个单一、动态、而为完整的有机整体。经验并不是可以割裂的,经验是相关的,不仅与产生经验的情境相关,而且,经验自身就是一个绵延不绝的发展历程。经验在发生的先后顺序上是相关的,不仅是相关,而且是继续不断地成长。这种经验的涵义,乃是因为杜威认为个体是存在于环境之中,是对环境加以作为(Doing);而环境对于个体所加之作为,定会有所反应,此一反应,杜威称之为“施为”(Undergoing)。人类在改造环境,或者主动地适应环境时,如筑堤开渠,人类不仅对环境有所作为,同时环境对人类亦提供了可耕之田,或增加了收获等,这就是环境对吾人的一种施为。此种作为与施为之间的交互活动,就是吾人经验所由产生的来源。
经验不只是纵横相关,绵延发展,而且经验自身是有机性的。经验是具有扩张性、生长性、相关性与预测性的。吾人对“水”的经验,是随着吾人接触水的各种情境而不同。水的概念,是从与水的各种交互行动中得知,这些交互行动,有的是直接的参与其中,有的是直接的获得,这说明了经验的变动性。
杜威的经验涵义,不完全是从哲学的观点来给予界定;他也把生物学的涵义,掺入在经验里。从生物与环境的交互行动中,提示吾人:经验应该是多元性的,即产生经验的情境、内容、关系,都是来自生活。是个人经验生活的一个单元。其次,杜威把他工具哲学(Instrumentalis.m)的知识论看法,也带给经验一种新的理论,即经验是工具性的。经验自身并不就是价值的所在;经验之可贵,乃在于能够替吾人解决生活上的实际问题。从生活的本质上,来增进人类的生活经验,提供人类更进一步、更有效的与自然直接交往的凭借。
“历程”(Process)也是杜威哲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从生物的演变来看,个体是在一个发展的历程中,自发展本身来看,生物个体之发展就是它自身的目的。历程是发展的各个阶段之延续性的结合。生物自身发展以外,似乎是不应该再给它加上一个外在的目的。因为,由于不同的环境,而有不同的交互活动,经验与生长的发展,是不可能预立一个固定目的的。
杜威讨论到:传统上一般人说到一个名辞,往在误认名辞自身是固定的,殊不知从一个变动的历程上来看,实际上名辞是一种活动的过程。例如:“健康”并不是一个静态的、固定的名辞,而是具有发展与变动成分的名辞。要健康,就得从事各种的活动:健康检查,熟读有关健康的书籍,培养健康有关的各种习惯,实践各种健康的活动,摄取营养的食物,选购食物等等,这些都是活动,是一个历程,不只是一个静止的、认知的健康名词而已。它实际上是串连成一个发展的历程,吾人对健康的认知与理解,实应掌握其动的历程或各种活动,才更能落实而具体。
杜威以经验与历程作为他哲学思想的两个基本的概念,他对于知识的看法,自然就落在工具主义的解释上。他不赞成传统上对知识的“旁观论”(The  Spectator  Theory  of  Knowledge)的说法;也就是说,他不认为吾人之获取知识在于知识本身完全是客观性的外界存在物,从而误认知识可以脱离认知者;知识如果从这种“旁观论”的观点而论,就好像是置身于认知者之外,而知识本身是绝对地客观存在着;这种说法完全忽视了认知者与知识之关系的建立,罔视知识与认知者之间产生的相互作为。
若以生物的立场来说明知识之所由来,则更能贴切于真正的事实。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了冲突、疑虑、不安、不确定的情境。个体设身处地于这样的一个情境,自然有待于认知来袪除不安、疑虑、冲突,而欲使该一情境趋向于确定与和谐。这就是个体认知的所由来,及探究之所以产生。是故,知识仅是解决这些疑虑问题的一种工具而已。因而知识之发生,必定是个体对某一情境所引起的疑惑所使然,或者从实际的、偶然的作为中产生。若以逻辑过程而获得的知识来说,杜威以为是有几个步骤的。
知识──从逻辑思维过程而来的──是首先来自一个不确定的情境。个体内心能够感觉出一种迫待解答的困惑,心情紧张,亟欲知晓实际的情形。从困难情境的感受上,个体亟欲确定出此一困难的情境为何,以便厘清与该一困难问题不相连的各项事务,如此才能确立一个可资解释的假设来。根据此一假设,再拟订一个可能的解决途径,从此一可能的解决途径,决定可以采取的方法或步骤。最后试验这些方法或步骤之可行性及其预期的结果。
知识虽然是此一逻辑运思的预期结果,但不是运思探究的终极目的,也并不是说,在获得知识之后,探究就完全终止了。知识的工具效能,就在于显露知识是以后再获取进一步知识的一种工具。是故,知识是不能看作一个预先建立的绝对真理,因为知识是个体与环境的情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不同的情境会产生出不同的结果。因此,知识仅能作为一种参考,无法完全套在任何一种情境之内。所以,不论是在知识这一范畴之下的观念、规则、规范等,只能作为有限的、条件的确定,而不能视作是一成不变解决问题的固定方式。 


  https://www.biqivge.com/book/59954/4552305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