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9【顺民】
威宁营的主将,叫做韩云。
他既不是汉人出身,也不是女真出身,而是……朝鲜人!
这么说吧,在满清兴起之前,根本没有所谓的满族。纯粹就是辽东各部落和民族,强行被糅合在一起的产物,其中就包括许多朝鲜族裔。
满清正红旗第一参领第十四佐领,这支部队的创建者,便是朝鲜人韩云,麾下士卒也多为朝鲜人。
历史上,韩云参加过萨尔浒之战,参加过松锦之战,参加过山海关之战,参加过征服朝鲜的战斗。从黄台吉继位之初,韩云就一直在打仗。特别是几次征讨朝鲜,韩云一直都是先锋向导。这货甚至伪装成朝鲜官员,亲身潜入朝鲜的义州城,放火作乱把清军给引进去。。。
如今韩云的爵位,已是一等轻车都尉(正三品)。
眼见护城河渐渐被民夫填平,城内的八旗兵惊惶不安,韩云召集将士训话:“你们当中,跟我一样,多为朝鲜人出身。可现在没有朝鲜人,只有满洲人。皇恩浩荡,大清两代皇帝,都对咱们恩重如山。城外那些南蛮子,不知道归顺我大清,竟然还敢带兵杀来这里。诸位将士,我们立功的机会来了,就算是死,也要为陛下守住威宁营,为礼亲王(代善)守住威宁营!誓死守城,大清万岁!”
“誓死守城,大清万岁!”众人跟着高呼。
这些家伙,完全被洗脑了。
又或者说,他们在满清的生活,远比留在朝鲜要好得多。满清是他们的恩人,朝鲜国王才是压迫他们的坏蛋。
在待遇上,他们已经被视为满人,男子全都被划为旗丁。
他们属于正红旗高丽裔!
在满清的朝鲜人当中,有两大朝鲜家族,一为金氏,一为韩氏。
特别是金氏,甚至连姓都没有,只是个叫做新达理的包衣。这货屡立战功,已经做到正黄旗佐领,兼内务府三旗火器营总管,负责掌管满清皇帝的火器营,驻扎在沈阳拱卫皇宫大内。
至于韩云,还有个弟弟叫韩尼,同样是正三品的一等轻车都尉,目前跟在多尔衮身边打仗。
“父亲,威宁营和百户城,两城之中都多汉人,”韩基提醒道,“当谨防汉人做内应!”
韩云头疼说:“确实得防着汉人。”
威宁营和百户城,都有太多的汉人工匠。
大同军杀来的时候,被韩云探知到消息,于是提前做好守城准备。明山沟和蚂蚁沟的冶铁匠,全都被迅速迁回城内。此外,辽南大山里的山货,大部分都会运来此地,由汉人工匠进行处理。
汉人工匠、平民、商贾,再加上他们的家人,占到两座城中人口的40%——这还是郊外的旗丁,全部撤进城后的数据。
韩基说道:“要不,把汉人都……杀了?”
“不可!”
韩云立即驳回。
倒不是他善待汉人,而是这些工匠太重要。他韩家父子,敢把汉人工匠全杀了,代善就敢把他们全杀了。
韩云仔细思索之后,说道:“收缴城内汉人的铁器,就连菜刀都不准留下。那些工匠的锤子、剥刀,只要是带铁的,一律在两日内上交。若有私藏,再杀不迟!”
“轰轰轰!”
城外炮声轰鸣,城头也开炮对射。
而在城里,守城的清军全体出动,挨家挨户搜查一切铁器。
这些当兵的可不会客气,当然要趁机敲诈抢劫。我说你家里有铁器,就肯定还藏着铁器,不给足财货就等着杀头吧!
“军爷,我家真没钱了。这两年粮价、盐价暴涨,小本买卖糊口都难,哪里还拿得出钱啊?”
百户城内,汉人店主跪地哀求。
一个清兵皱眉道:“再找找,再找找,总能凑些钱出来。实在不行,找左邻右舍借几个。咱也是老相识,不想为难你们。”
店主犹豫道:“要不,把军爷以前记的账都抹平了?”
那清兵顿时大怒:“混账,我什么时候欠过你的账?”
“对,没有欠,没有欠!”店主连连磕头,回屋翻出碎银子,大概有半两的样子。
清兵立即拿着钱离开,他们常驻此地,知道能敲诈出多少。
店主瘫倒在地,嚎啕大哭:“今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
韩云也是久经沙场之辈,他不知道会闹出乱子吗?
当然知道,但收缴汉民的铁器,能有效降低暴乱几率。就算不这么做,如果有内应的话,该放火还是会放火。
至于汉民的死活,关韩云屁事啊?
事实证明,还能在辽东过日子的汉人,要么已经做了汉奸,要么已经变成顺民。被清军这么敲诈勒索,城外还有大同军,居然没人敢揭竿而起。
他们只是哭嚎,只是悲伤,只是担忧今后没钱买粮食。
第七日,云梯造好上百辆,卢象升终于下令攻城。
百户城很小,只有两道城门,是明代中期专门建来守护铁场的。大明在此城只有一百驻军,满清同样只有一百驻军,此刻城上大部分都是旗丁在守。
一辆辆云梯,缓缓推向城墙。
林之栋的龙骑兵,游弋在威宁营城和百户城之间,防备威宁营的守军杀过来捣乱。
威宁营城。
韩基站在城楼问道:“父亲,不出城去救吗?”
韩云说道:“救不了。咱们只能坚守威宁营,不可能守住百户城。这里有铁矿,向东150里还有金矿,礼亲王肯定会带兵来援的。只要坚守威宁营一个月,礼亲王的援兵就到了。至于百户城,丢了便丢了,今后夺回来就是。”
韩云早就放弃了百户城,甚至连百户城的火炮,都被他拆下来转移到威宁营城。
守军放出的箭矢,皆被云梯的挡板挡住。
这里的正规八旗兵太少,弓箭手只有五十,算上会射箭的旗丁,也就几百人而已。大同军却是上百架云梯出动,八旗守军射都射不过来!
而且,百户城的城墙太矮,正规云梯架设的角度不陡,守城用的滚油和金汁起不到什么效果。
依旧是张名振先登,身上插着三支箭矢,猛地翻身跳上城墙。
他的颈部被擦出一道伤口,是敌军的长枪所刺。胸口也中枪了,虽然有甲胄挡着,却差点被捅得掉下去。
这厮接连斩杀三个鞑子,后续士卒终于登城。在张名振的率领下,此处城墙迅速被抢占,一路所向披靡,将八旗兵和旗丁撵着追杀。
见到大同军占领城墙,鞑子狼狈逃进街巷,城中百姓依旧不敢反抗,全部瑟瑟发抖的躲在自己家里。
直到一个鞑子,逃进一家药店的后院,且翻墙时搞丢了兵器,这才有平民壮着胆子报仇。
药店老板带着学徒,手持木棍出来。
鞑子兵低声呵斥道:“滚回屋里,谁都不许作声!”
学徒吓得立即后退,居然真的丢掉木棍,闪身跑去屋里躲着。
药店老板豁出去了,大喊道:“老夫跟你们拼了,反正也被逼得没有活路!都出来拼命!”
学徒和老板的家人,终于拿着各种武器,有人甚至提着药柜的抽屉出来。
鞑子一脚将药店老板踹翻,却被学徒从身后抱住。他摆脱学徒之后,又被老板的儿子,用木棍砸中脑袋。
一番拼抖,终于将这鞑子打晕,拖去街上向大同军报功。
直到两个小时之后,才有越来越多的汉民,甚至是一些朝鲜、女真平民,陆陆续续走到街上查看。
因为他们发现,大同军进城之后,并没有烧杀抢掠,而是在努力维持治安。
这什么大同军,似乎真的不一样。
跟大明的官兵不同,跟满清的部队也不同。不管是大明还是满清,一旦破城,都是要大掠三日的。
上了年纪的百姓,对此记忆深刻。
正是源于这种记忆,百姓被逼得再惨,也不会帮着谁打仗,因为无论谁赢他们都要遭殃。
这里也有大同细作,传播大同朝廷的好处。
但是,没人相信!
甚至还有奸民告发,只为换几两赏银,导致大同细作牺牲。
到了第二天,城中百姓提心吊胆睡了一夜,发现大同军还是没有烧杀抢掠,他们终于彻底相信了大同军的军纪。
“师长,有本地青壮投军!”
“哦?象征性的选十个,协助驻守百户城,一个不要他们会瞎想。”
卢象升对这种现象非常满意,城中百姓主动投军,说明百姓认可了大同军。他们愿意在大同军的统治下,不想回到以前朝不保夕的状态。
而在隔壁的威宁营城,参商洪储秀的宅子里,洪一恭微笑道:“伯父,百户城已克,威宁营还远吗?该动手了。”
“万一……咋办?”洪储秀犹豫不决。
洪储秀是个汉奸,靠给鞑子传递消息,获得了附近山参的收货权。
而洪一恭,却是大同细作,专门跑来投奔自己的伯父,已经在威宁营蛰伏了两年。
洪一恭说道:“伯父,说句难听的,你当汉奸十多年,在大同新朝能讨得了好?伯父收留小侄,两年也没把小侄交出去给鞑子,不就是存着投靠大同朝廷的心思吗?此时不出手,等着被大同军抄家?”
洪储秀心烦意乱,在屋里走来走去。
洪一恭轻蔑嘲笑,起身说:“既然伯父举棋不定,那我就去鞑子那里自首,成全伯父对鞑子皇帝的忠心。”
“莫去!”
洪储秀大惊:“我都听你的!”
(本章完)
https://www.biqivge.cc/book/59392995/66703265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