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发光的时刻
第324章 发光的时刻
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
洪武六谕。
刻在一块石头上,立在中华重工工人子弟学校大门口。
中华重工工人子弟学校。
目前是最大的学校。
原来的一座教学楼的隔壁,正在兴起又一座教学楼。
当新的教学楼建成后,二十二间教室就会扩张到五十三间。
每间教室的学生越来越多,已经有四十余名。
长条的木桌,两人一排。
全年制的学生,目前才读到小学三年级,明年读完后才会毕业,升入三楼的中学学堂。
中学堂现在的学生,属于特学班。
课程很紧。
虽然学校规定一旬两日假,其实学校没有认真施行,学校的学生,这个月只放过一天假。
以唐宋书籍为主,秦汉书籍为辅,这些知识已经够学生们学的了,其实七年制都装不下。
何况这些特学班的学生们。
有底子的还好,勉强跟得上课程,那些只上过乡间社学,认得些字的孩子就很痛苦了。
他们的根基太差,哪怕每日认真读书,一时间也很难接受这么多的知识。
不过学校的户外课是他们最喜欢的。
天微微亮。
周围的孩子们就已经抵达了学校,在操场上排队,离早操的时间还有一刻钟。
学校的钟楼上,不灭灯灯光的照亮下,孩子们都可以看到时间。
学校的校园里,有黑色的路灯。
路灯上装的煤油灯。
玻璃的罩子,在夜晚时,学校的工作人员,会在孩子们没有抵达学校的时候,提前把路灯一盏盏点燃。
为进入学校的孩子们照明。
那些年龄小的孩子,就像白纸一样,在学校的环境下,其实比高年级的孩子们学的知识要更密。
射科和御科的先生,主要来源于卫所将领的子弟,舍人。
不要小看舍人。
未来鼎鼎大名的戚继光和张居正,都算是舍人。
“校长好。”
孩子们进入学校大门,看到门口的年轻人,弯腰行礼的喊道。
这座当下规模最大的学校的校长。
竟然是位年轻人。
卫所舍人。
燕山左护卫张玉之子,现二十几岁的张辅。
未来大明最高世袭国公。
四平安南,三伐大漠,抚定汉王,战无不胜威名赫赫的名臣良帅,最后却遭大明“战神皇帝”牵连,憋屈的死在沙场。
改变世界最伟大的力量多来自年轻人。
张辅。
受朱高炽的委派,建立中华重工工人子弟学校以来,一直做的战战业业。
而中华重工工人子弟学校,也是北平最大最好的学校。
所有的先生都是张辅亲自去请的。
张辅虽然年轻,但是见识谋略卓然老成,因此才有历史中的良好评价。
不但朱棣说张辅才备智勇,论靖难功当第一。
原来的朱高炽也说张辅识见谋略,卓然老成,非诸侯所及,且端方有匡直之益,诚难得也。
因此张辅不但没有年轻人的气盛,反而在最顽固的老先生面前都努力保持恭敬。
他的态度,获得了全校先生的赞誉。
常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一个学校学习的知识,离不开校风。
只有校风优良的学校,才能培育出优秀的学生。
虽然中华重工工人子弟学校才起步几年,但是有最好的校长,最好的师资力量,最好的资源投入,以及周遭良好的社会风气。
学校之品德风气,已经冠绝北平。
“当……当……当……”
学校早操铃声响起。
此时。
射科的年轻老师们,操练着以班级为单位,排着阵列的学生们,按照军事口号开始跑步。
低年级的孩子先跑,然后是中年级,最后是特高年级。
因为历史原因。
中学的老师都是特高级先生。
他们需要用不一般的手段,把本应全年制的知识,短短的时间灌输给特学生们,所以就不能按照正常的课程来教。
低年级的孩子们很听话。
乖乖的跑步。
特高年级的学生压力大,也很安静。
唯独中年级的学生。
他们要更活泼些,队伍中时不时传来嬉笑声,只有射科的老师瞪了过来,才会让嬉笑声安静一会。
长达半个时辰,也就是一个小时的操练。
除了跑步,还会整理队伍,练习军阵等简单的军中条例。
“当……当……当……”
再一次铃声响起。
此时东方已经大白,太阳浮在朝阳里。
温度也逐渐上升。
各个班级为单位,排队前往食堂。
食堂的早上。
有馒头,有面条。
每组一桌,一桌一叠咸菜,一叠茴香豆,一盆豆腐蛋花汤,一人一块熏鱼干。
熏鱼干来自金州。
金州渔业发达。
为北平提供了海量的鱼类蛋白质,每天都有大船从旅顺口出发,抵达天津码头。
冰块冷藏的鲜鱼,腌制后的咸鱼干,以及烟熏后的熏鱼干。
所以有人笑说。
金州是北平的蒸汽机。
因为金州向北平提供的木料,渔源,海盐,粮食,豆料等丰富的物资,保障了北平的生产和生活物资。
“神奇的金州。”
先生们也在食堂吃饭。
他们不用和学生们一起吃,他们有单独的伙食,而且有宽松的就餐环境。
百姓们并不觉得奇怪。
因为学校没有把学生当做物资,更没有从学生身上打主意挣钱,教书育人的理念深入人心,也就没有了矛盾。
所以百姓们信任学校,尊敬学校。
先生们的地位在百姓们心中更是很高的位置。
先生们怎么能和学生一样呢。
“神奇什么?”
在小食堂。
文先生们笑谈着。
虽然有食不语之说,可环境不一样了。
他们这些文人出身的学校老师,不知道是谁最先说出来的,他们这些是文先生。
射和御的先生是武先生。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文先生们一般不和武先生一起吃饭,他们分成了两个圈子。
舍人们还看不起文先生。
他们世袭的职官,从小就读书,能文能武,比乡间读书人出身的文人,更加的傲气。
当然。
世袭的压力小。
百年后的舍人多数会腐化,哪里还会辛苦成才,热心于享受贪婪,不过他们的人数太多了,仍然能出一些伟岸之才,例如张居正戚继光等。
“如今北平大街小巷的餐桌上都有金州鱼,而那里几年前还是蛮荒之地。”
文先生感慨。
“听说那里被中华重工包了,以中华重工的发展本事,有如今的现象倒也不足为奇。”
“我倒是觉得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另外一位文先生摇头说道,“中华重工在北平也是全力发展,但也没有说像金州变得这么快速,其实诸位细究,会感觉太不合常理了。”
“我听说啊。”
有文先生小声说道,“那里使用奴隶工,我认为原因在这。”
“如此之道,恐有伤天和。”
“金州发展这么快,是你顽固了。”
文先生们待遇高,社会风气好,学校环境有助于人性单纯,几名文先生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
“你只看到现在,可百年后呢?两百年后呢?”
“算了算了,金州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都没有亲眼见过,岂不是盲人摸象,等会要上课,还是回归正题吧。”
有人出言劝阻。
早上操练半个时辰,上午是精神最饱满的时候,孩子们读书记忆最深。
所以文课多在上午,户外课主在下午。
几名文先生吃饭完,离开了餐桌,缚手身后昂头挺胸的往教学楼行去。
等先生们吃完饭后,食堂的工作人员们会来收拾,可见先生们的地位之高。
大食堂就不同了。
一排的水管,这个时间段会开放。
水塔上的水流下来。
铁管有数十个开口,不断的流出清水。
无论大小的孩子们,自己带着餐具来这里清洗,清洗干净后交回去食堂的叔叔阿姨们。
早餐的餐具容易清洗,中午的餐具因为油水倒不好清洗。
孩子们很聪明。
不知道是谁带的头,把地面的沙子擦拭餐具,然后在用水清洗,很快就洗的干干净净。
所以食堂外的沙地每过几个月就要换一遍。
不换不行。
因为时间太久,这里的沙子就太脏了。
每个年级学的课程都不一样,但是同年级的课程是一样的,因为严格的考级制度,让先生们必须要遵守学校的规定。
充分的优越环境,不代表先生们可以随心所欲的乱来。
在三年级的课堂。
第一节课是历史课。
“忘记历史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所以历史课是最重要的课程,你们每个人都要认真听讲历史课。”
文先生一脸的严肃。
从先民的历史讲起。
伟大的民族,创造了哪些丰功伟绩。
伟大的民族,又遭受了哪些失败和侮辱。
伟大的民族,将永远复兴。
伟大的民族,是最伟大的民族。
“你们所学的礼仪,理数,天文,地理,计量单位,工具,乐理所有课程,都是我们先民著作下来的书籍。”
“三十年,我们复兴民族文明,薪火代代相传,你们要高举祖宗的薪火。”
“未来很长,谁也不知变化。”
文先生是童生。
连秀才都不是。
所以他很勤勉,努力学习符合学校的要求,考级也是优秀的。
三年级的孩子,明年会升到四年级,也就是小学课程最后一年,他考级通过,明年继续带这个班级,成为四年级的老师。
“但未来无论我们民族是富裕,还是贫穷;是先进,还是落后,你们永远不要忘记遗传薪火,永远不要忘记我们的文明。”
“文明的发展掌握在你们的手中,你们强,则文明强,你们弱,则文明弱。”
十一二岁的孩子们。
该懂的其实都懂了,欠缺的不过是人情事故和社会经验,需要经历时间的沉淀。
有些年代,这么大的孩子都上战场了。
他们听着先生的教育。
什么样的教育,就会培育出什么样的学生。
当一个铭记历史,以民族富强为己任的学生们离开校园,就是这个民族发光的时刻。
https://www.biqivge.cc/book/57390346/9687332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