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后宫锦桦 > 第34章皇帝的儿子们

第34章皇帝的儿子们


自皇帝继位后,就没有庆贺过生辰。据说,只有到了六十岁,皇帝才能过生辰。毕竟六十年一甲子,过六十岁真是大事,也预示着皇帝的年年有生辰,是长寿的好兆头。毕竟,晋安朝,真还没有两个庆贺过生辰的皇帝。

        自太后返京启程的消息抵达后宫,赵诚德觉得,好像皇帝也和后宫的女人们一样,都一样的慢慢收敛了笑容。

        晋安的皇子们十五岁就娶妻开府另住,自从皇长子良誉殁了,良贤和良阔就一下子不再轻易入宫请安了。除了固定的日子入宫和皇帝用饭,皇帝几乎觉得自己和这两个高大的儿子越来越疏远了。

        而良恒,良和,良逸,良辉,良安这五个儿子,总能让皇帝想起自己还是一个父亲。

        皇帝有时候也会看着这几个小儿子们,就想起那两个宫外的儿子,感叹“是不是儿子们成家了,就忘记了他们还有个父亲了呢”!

        赵诚德总是哑巴一样弓着腰,不知道是真聋还是假聋。

        他们心里都明白,良誉就是那两个孩子心里的一根刺。如同,皇帝因为良誉,对太后也是同样的戒备和提防。

        皇帝如今七个儿子了,他心里也有点不愿意见到良贤和良阔。皇帝也是十五岁出宫开府,迎娶太子妃,侧妃。五年里,顾不上体会做父亲的感受,就开始频繁入宫侍疾。二十岁自己做了皇帝,又开始小心谨慎的和自己的母亲博弈,为了能把皇权牢牢把控在自己这个帝王的手里,他也是殚精竭虑。

        他最终还是决定在太后回宫前,好好和这两个儿子聊一聊。

        良贤身材高挑,和故太子良誉长得极为相像。而良阔,行走间的神态,细看之下,还是和皇帝最是相像。

        良贤带着弟弟,跪下来给皇帝请安磕头,没有那几个小弟弟对皇帝的亲昵,只有臣子对君王的谨慎和小心。

        皇帝看着良贤的脸,想起大儿子从前略有点腼腆的模样,心里痛楚,却又生出不放心来。太后容不下良誉,难保不是因为良誉容貌随了荣妃太多的缘故。

        他询问良贤读书写字,府里的一些琐事。良贤客气又礼节周全的一一回禀。

        良阔坐在那里却心事重重,几次欲言又止。

        皇帝示意赵诚德带着随侍的人都下去,看着良阔说“没有外人了,你有什么话就直说。”

        良贤几次给良阔眼色,良阔只做不知。他还是站起来,跪下说“儿臣就想问问父皇,是不是厌弃了儿臣的母妃?”

        皇帝没有生气,只是平静的说“你心里有气,只管说出来就好”。

        良阔眼中有泪,声音响亮的说“这次皇后娘娘大封后宫,除了母妃,都晋了位分。儿臣知道,父皇从来不喜欢母妃,儿臣就是不明白,难道父皇就不疼爱二哥和儿臣吗?都说母以子贵,难道做儿子的就不能让父皇看在儿子们的份上,顾全母妃的体面?好歹,母妃还生了我们兄弟们”。

        皇帝看着他,耐着心说“你母妃也是生了你们三个,朕才能看着儿子们的份上,不去和她计较。她如今还是四妃之首,今后只要安分,朕不会让她没了这份体面的”。

        良阔争辩了一句“父皇,母妃已经没了一个儿子了,您和她还有什么要计较的呢?”

        良贤脸色一变,起来也跪下说“父皇息怒,良阔只是一时口不遮拦”。

        皇帝看着两个伏地不起的儿子,声音低沉的说“良誉也是朕的儿子,朕的长子。你们都是朕的儿子,难道朕就不心疼?”他冷冷的说“如今,朕有七个儿子,如果淑贵妃再生一子,朕就有八个儿子了”。他接着说了一句话,让两个儿子都吓了一跳。他冷笑着说“皇位只有一个,你们说,怎么办”?

        底下跪着的两个儿子,哪里敢说话?

        皇帝冷笑着说“你们皇祖父在的时候,只有三个儿子。只有三个儿子,却还是只有一个皇位。你们也知道,如今晋安只有一位雍王了。而韩王,因为谋逆,被太后下旨处死了。”他又冷笑数声,直笑得两个儿子心有怯意才说“朕这几日总是想,三个儿子就有一个谋逆的,朕如今这些儿子,是不是都等不急朕百年以后,都惦记这个皇位,都想着争一争,抢一抢?”

        两个儿子异口同声的说“儿臣不敢”。

        皇帝平静的说“你们心里糊涂,就先跪着吧,跪着才能听进去朕的话。回去好好想想朕说的话,有什么想法什么心思,可以写个折子给朕。折子不要交给旁人,直接给赵诚德就好”。

        他低声说“你母妃,也是因为有了你们三个儿子,才想着去争一争,去想一想这个皇位。她心里难道不知道,自己儿子的平安才是大事吗?从前,她待皇后也很是恭敬,后来,屡次顶撞皇后,还做出一副委屈的样子给朕看。朕想着大概是你们越来越大了,她又是三个皇子的生母,她有了这些想法,也没有什么奇怪。至于,至于后来良誉不在了,朕也心痛。朕是没有想过把天下交给他,但是,朕从来都没有想过要自己的儿子去死!”他叹了一口气说“你们可以去问问你们的舅舅,她是不是递了信出去,想让你们的舅舅提立太子的事。”

        良贤抬起头说“父皇,儿臣从来没有觊觎太子之位”!

        良阔也抬头说“儿臣也没有”!

        皇帝淡淡的说“都是朕的儿子,凭什么他做太子,别人不能做呢?是不是?”他接着说“可是,朕还真是没有想过,让你们兄弟中的一个去做太子。”他看着良贤,眼神中是鼓励的说“你来说,为什么”?

        良贤看着皇帝说“因为舅舅已经是父皇的肱股之臣了,如今位高权重。如果荣家出了太子,外戚权重,难保日后晋安朝没有动荡”。

        皇帝笑着说“说的有理,只是还有你母妃的缘故。”他平静的说“荣妃从前还好,生了你们三个以后,整整十多年,朕真的以为,朕不会再有子嗣了。也是你们都长大了,也许刚出生的孩子也不会威胁你们了,朕才又有了这几个顽劣的小皇子”。

        他看着自己这两个儿子,慈爱的说“朕也在想,怎么保全自己每一个儿子。朕的哪一个儿子坐了皇位,能够给这些兄弟一条活路?”

        他看着良贤,问了一句“先文帝时,子嗣最多。你熟读旧史,可知道后来先文帝崩了,他那些儿子们都怎么样了”?

        良贤挺直腰板说“先文帝时,共有三十多个皇子,二十多位公主。文帝崩于文宗二十六年,只得四十二岁寿。文宗后,太子继位。”他声音低下来说“太子继位,就大肆残害自己的兄弟,姐妹。以至于,先文帝最后的皇子,几尽杀戮殆尽。而公主,也都多数凋零。他自号定宗,但史称哀宗……”。

        他说不下去了,脸色苍白。

        皇帝平静的说“哀宗幼年,就嫉恨兄弟姐妹得到父亲疼爱,他是文帝刘皇后所生嫡子,得以早封太子,那又怎么样?没有骨肉亲情的人坐上这个皇位,就会变得残暴不仁。他最后被自己的儿子所鸩杀,崩时七窍流血,令人不敢一视。”

        他看着眼前两个儿子,年轻的脸庞,挺拔的身姿。接着说“先文帝纵有三十七子,最后居然差点断绝了咱们晋安国的国本。幸亏最小的儿子活下来了,得继大位。否则,国无本,晋安自亡矣!”

        他喝了一口茶,淡淡的说“如今,朕知道,早立太子是大事。但是,作为一个父亲,朕是想着怎样才能保全自己这些个儿子?”

        他笑着说“起来吧,回去想想朕的话。你们若是有了好的想法能解了朕的心病,也是你们对朕的孝顺。”他又对着柱子后面的人笑着说“你们出来,朕刚瞧见,胆子还真是不小!让朕瞧瞧,是朕哪个儿子这样沉得住气。”

        良贤,良阔顺着皇帝的目光,也没看见什么人。

        只听柱子后面一个孩子的声音说“父皇得先说不会惩治儿臣,儿臣们就出来”。

        皇帝笑着说“好好好,朕说了,不会惩治你们。”

        大柱子后面两个孩子一前一后走出来,给皇帝磕头,又给两个兄长见礼。

        正是淑贵妃郑锦桦所生的四皇子良恒和宝春堂刘贵人所生的五皇子良和。

        两个年纪最相近的小皇子,都是六岁年纪,只是良恒略高一些,而良和看起来更壮实一些。

        皇帝摆手让他们上前,良恒笑着说“刚听父皇讲了先哀宗的故事,儿臣心里还想呢,都是父皇的儿子们,兄弟们之间怎么会有嫉恨呢。现在父皇刚罚跪了儿臣的两个哥哥,看见儿臣又这样疼爱让儿臣坐在父皇身边。儿臣不去,儿臣就坐在两位皇兄哥身边,轻易皇兄们不陪着儿臣玩耍,儿臣也想多和皇兄们坐坐。”

        皇帝大笑,又觉得小小人儿心思不少。便笑着问他,“你们听了这些,有什么想法说出去让朕听听。”

        良和只是愁眉苦脸的看着良恒说“儿臣只听四哥的,四哥什么都知道。”

        良恒瞪了他一眼,吓得他一下子躲在良阔身后。

        良恒笑着说“母妃整日里也会和儿臣几个讲过去的旧史,当时儿臣说,为什么先祖文帝不早早把儿子们分封为王,到封地去呢?”

        他这一说,几个儿子们都看着他,觉得他说的有道理。

        良恒笑着说“母妃就说儿臣笨。她拿出一个大玉果子对儿臣说,国家就好比这样的一个果子,一个人拿着,哪里有了磕磕碰碰只管叫人修复就是。若是把这样的东西一分数份,各自为王,皇帝就没有了土地和百姓,也管理不了整个国家了。”

        良贤看着身边这个孩子,心生惭愧。

        良恒看着皇帝,眼睛没有丝毫畏惧,笑着说“后来,母亲就告诉儿臣,先祖文帝也是很疼爱这些子女的,换做是儿臣,儿臣要如何打算呢?”

        皇帝笑着问他“是啊,朕也想知道你准备怎么打算呢。”

        良恒看着良贤,眼睛里光芒隐隐。他避而不谈自己的打算。只是看着良贤,口齿清晰的说“儿臣听太傅说,历朝历代都有刚直之大儒用不屈之德书写史传。而至先皇祖父圣宗皇帝至今两朝,未有如此有担当的大儒来做这样的大事!儿臣在太傅那里见过二皇兄的文笔,颇有风骨。”他笑着不再说下去了,眼睛里小小的狡黠让良贤很是感激。

        良贤站起来,对良恒深施一礼说“今日兄长受教了,听四弟今日一言,兄长茅塞顿开,醍醐灌顶。”

        良恒跳起来,躲开。红着脸说“当不得,当不得。母妃回去一定会罚我背书了。看起来多嘴不是好事情”!

        皇帝大笑,说“是该好好罚你,免得你出去又多嘴。”

        良和赶紧袒护说“四哥从没有说过一句不该说的话,四哥刚还说了,我们根本没有来过泰和殿,我们去御花园抓蟋蟀了呢!”

        皇帝唤来赵诚德,让把两个小儿子送到淑贵妃处。

        良贤红着脸说“四弟早慧,又得淑贵妃娘娘教导,也是四弟们的福分。可见儿臣两个远不如四弟这样的孩童。”

        皇帝微笑着说“朕从未听过淑贵妃讲过旧史,看来,朕和你们一样,没有良恒这样的福分了”!他打量着良贤,认真的说“如今你也不小了,整日里呆在府里有什么意思?明日,你跟着朕上朝,多听多看多想,有不明白的,准你五日入宫一次到勤政殿觐见。朕会耐心解答你的疑问,宫中那些藏书,准你随时入宫查阅,朕还会赐你豢养门客之权。”

        良贤跪地谢恩。

        良阔看着皇帝,终究还是忍不住的说“父皇,儿臣也不想整日呆在府里了”!

        皇帝笑着问“那你想干什么?”

        良阔大声说“儿臣一心疆场建功,做一代名将,为国尽忠!”

        皇帝大喜,站起来问他“打仗可是刀箭无眼,不是只靠为国尽忠就行的!”

        良贤笑着说“早些年他就想去边疆,他箭术不错,跃马疆场没有问题。就是想着怕太后多想,毕竟,……”

        皇帝点点头,也是,一个皇子想着建功立业,兵权是皇权的保障,这孩子想的周到。

        赵诚德小跑着进来,低声说“奴才把两位皇子送到瑶华宫了,淑贵妃什么也没问,就罚他们去院子里蹲马步了。”

        皇帝心里满意,脑子里却想着良阔的事,看见赵诚德,就说了一句“你,给镇北大将军郑先楚写信,就说,朕有心让皇三子沙场历练。”

        赵诚德惶恐的看了看良阔,再看了看皇帝,低声说“皇子尊贵,只怕……”

        皇帝肃声说“皇子尊贵?没有我晋安士卒浴血边疆,那里来得皇室尊贵?既然要建功立业,没有真本事就别滚回来丢人现眼!不准他,对良阔行关照之意,朕要的是一个身经百战的一代名将!”他看着良阔,眼睛里是疼爱。他又说了一句“刀箭无情,如有不测,朕只当自己的儿子为国捐躯了”!

        良阔大步而出,跪下朗声说“儿臣谢父皇成全!儿臣有马革裹尸的准备!”

        皇帝扶起他,低声慈爱的说“回去安置好府里诸事,带二百亲卫近日启程吧。”

        他又看着赵诚德,一脸嫌弃的说“朕让你去给郑先楚去信,你站在这里,这副样子看着朕,难道你也想跟着一起去北威?”

        赵诚德赶忙退下。

        皇帝又喝住他“命御膳房备酒菜,命四皇子良恒,五皇子良和,六皇子良逸,同席。为三皇子良阔送行”!

        赵诚德小心应了一声“是”。

        皇帝拍拍良阔的肩,欣慰的说“咱们晋安,没有几个能用的武将,朕自己,也做好了御驾亲征的准备。好小子,真是随了朕这点雄心了!说不准那一天,你就是朕的先锋!”

        他看着良贤,笑着说“把今天的事记下来,今日起,你就是晋安朝的史馆史官”!


  https://www.biqivge.cc/book/56743175/2558441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