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空悬的储君之位
德宗十八年的年底,崇华宫的冯贵嫔有了身孕。
太后欢喜的不得了,不准年节里大庆,只说是后宫两位妃嫔有孕,怕惊了胎气。一面太后这里流水一样的赏赐送到崇华宫,一面皇帝这里倒没有了什么动静。毕竟,冯贵嫔是太后侄女,自然太后看重。而皇帝,子嗣充盈,已经不在意自己多个儿子还是女儿了。
朝堂上,皇帝高高在上的看着下面两排官员。一旁的良贤坐在小桌旁,面无表情的旁观着。
左边一侧为首的是左相莫宇慎,右边一侧为首的是右相荣杬永。
皇帝好像根本听不见下面都在争论什么,一副无关紧要的模样。
两位相爷今天上奏的基本一致,只是,方向相悖了。
莫相几乎快要声泪俱下了,他看着皇帝,阐述着久不立储的危害,又一一列举因为没有立储而出现的过去的种种祸患。
而莫相则直接上奏,立储当立长,自然是二皇子良贤。
莫相忍不住质问“可曾见过有做过史官的太子”?
荣相反驳说“因为明史而明理,国家需要明君,谁又说过做过史官的皇子不能做太子”?
郑锦安面无表情,他知道身边的同僚们都偷眼看他,毕竟,朝堂上争论最凶的这两个人谁敢说没有私心呢?
莫相的女儿不仅是嫔位的娘娘,而且生育了皇八子良安。只是,这个小皇子才三岁。
荣相的妹妹是后宫唯一妃位娘娘,生育了三个皇子。皇长子虽然殁了,但是,其他两个皇子都已经成年。如今看着大殿上面色沉稳的二皇子良贤,谁又能说他就不行呢?三皇子良阔更不用说,在北威镇北大将军账下做了先锋。谁又敢说这不是皇帝的意思,让未来的储君掌握兵权呢?
而最应该也去争的,应该是郑锦安郑大人。他的妹妹可是晋安朝最年轻的贵妃娘娘啊,肚子也争气,连生了三个皇子,如今还有着身孕。而且贵妃娘娘的第一个儿子,据说深得太后宠爱。
郑锦安自己都觉得自己像一只狐狸,一只木头狐狸。他沉默着,等待着时机。毕竟,他需要猜测皇帝的意图。
朝廷缺少沙场猛将,三皇子去历练,也无可厚非。毕竟,于帝王之位无缘,做一代名将也是名垂青史的好事。至于朝堂一侧那位皇子史官,他觉得不可能。很多时候,他观察到皇帝对这个儿子,还真是当个史官来对待的。毕竟,豢养门生,随时出入帝王的书库,可不就是史官的权利嘛。荣相位高权重,难道皇帝不忌讳这个?他是不信的。
至于莫相,难道真要立一个三岁的孩子做储君?就不怕引起皇帝的猜忌,立时三刻就是大祸临头?莫相虽然反对荣相的两个外甥做储君,但是,他也没有说他支持谁啊。
这两个人要么是试探皇帝的心意,想知道皇心在哪位皇子身上。要么就是在做戏,这个戏是给谁看呢?应该不是朝堂上这位无动于衷的皇子史官。也不应该是哑巴一样的这群人,毕竟,谁现在也不敢站出来支持任何一个相爷,后果太可怕。这个戏会不会做给自己看?锦桦如今是唯一一个有子嗣的贵妃,三个儿子的依仗,父亲又是北威大将,自己又是朝廷的正四品内阁大学士。如果是这样,他就更不能张嘴说话。一个字都不能说。
皇帝觉得有意思,这个郑锦安还真是沉得住气啊。他有心想捣乱,又担心坏了自己这一盘算计。只能心里痒痒,放他今天这一码了。
当他看到太后威仪的迈进朝堂,他心里又是失望又是兴奋。太后还是来了,她还是放不下皇权的荣耀,皇权的诱惑。他的母亲,就这样惦记着晋安的天下?她不来,他也会暗自窃喜,母亲最终还是放手了。但是,她不会不来,冯锦绣的身孕,就是她这个太后最大的希望。
当太后慈母一样看着皇帝说,正当壮年,不宜立储过早的话。
荣相立刻反驳说“祖制不许后宫干政。”他倔强的跪下,直呼请太后回长乐宫歇息。一声一声,请太后长乐宫歇息,直让太后变了脸色。
莫相委婉的表示“历来帝王,从没有立储这样晚的。”
太后再没有说话的机会了,因为,容相一遍又一遍的高喊请太后回长乐宫歇息,直惹得太后盛怒之下,要皇帝惩治对太后无礼的两位朝廷一品大员。
郑锦安终于明白了,今天这场戏,目的在太后。既然皇帝心里有“仁敬之祸”的猜忌,今天,可见,这个猜忌已经注定是真实存在的现实了。因为太后的侄女也有了身孕,如果今日储君昭示天下,今后想要再立新的储君,只怕满朝官员没有一个会支持的。那太后,就再没有机会插手皇权了。
皇帝绝不会因为两个一品大员顶撞太后而真要了他们的脑袋。
皇帝为难的看着自己的臣子,和自己的母亲。他皱着眉头说“荣相多年没有回乡祭祖了,朕准你三个月的假,回去也好看看亲朋好友。”皇帝看着莫相,终究没有再说什么。
郑锦安知道,自己可以动弹一下了。但是,他还没来得及出手,就出来了一个最末流的小官,他赶紧拉住荣相跪下谢恩,再给太后赔罪。
郑锦安看到这个人,一下子明白了。今天这个大戏,目的是太后。而每一个角色都恰到好处,绝不可以没有,出场也不会让人太过于疑心。
这个人其貌不扬,正是荣相手下,御史台周绍志。他出来,才真是高明!
周绍志,在御史台为官,御史台又是荣相的所管顾的部门。下属维护上级,正常。周绍志和荣相又同娶了宝春堂刘贵人的妹妹,这沾亲带故的,于公于私绝对合理。
郑锦安也不含糊,立刻带着同僚们,给太后请安,恭喜荣相得假回乡祭祖。然后,这就散朝了。
皇帝一副受了委屈的样子,被官员压制,又不能惩罚太过。母亲干政,又不能反对。在太后眼里的皇帝就是这个样子了,太后心里是满意的,表现的却是慈爱心疼儿子的母亲。
皇帝送太后回了长乐宫,这一天好像什么都没干,就是给荣相放了长假。
立储,不了了之了。
据说荣相回去之后又接二连三递上奏折,但是,皇帝看也不看就留中不发了。他郁郁寡欢,荣夫人担心他的身子,就操持着回乡事宜。毕竟,多年没有回去了,现在回去也算是奉旨回乡,足够光耀门楣的了。
当荣相携家带口出京的时候,太后还派了身边的刘公公去送行。
荣夫人满脸歉意,再三讨好着刘公公。毕竟,家里有个倔强的男人,就得有个委婉的女人。
最后荣相没好气的从马车上露出那张铁青的脸说“太后若是为了晋安的千秋万代,就不该干涉朝政。皇帝不立储,今后就是一场大大的祸事!微臣回来,自当亲见太后,劝谏太后还是长乐荣养为好,一介妇人干预朝政,是国家之祸事”!
刘公公一脸亲切的看着马车离开京城,方回来复命。
太后自然懒得和他一般见识,嘲讽的说“我儿正当壮年,立储过早,岂不是诅咒我的儿子?哀家是皇帝的母亲,一介深宫妇人,不懂朝政,只知道护着自己的儿子。”
刘公公笑着说“等荣相回来,奴才亲自去城门接他,也好让百官看看太后的气度”!
太后大笑。
荣相的马车里,良贤看着舅舅,百感交集。
荣相笑着说“皇帝让你多看多听多想,你如今看到什么了”?
良贤面色凝重的说“太后心里,为了立储,只怕已经有了决断。”
荣相冷笑着说“她心狠手辣,嘴里却念着菩萨,杀人的时候根本不会知道有忏悔两个字!我就一直疑心,是不是她,先帝才骤然驾崩。这样的女人,哪里有什么国之大业?哪里会顾及百姓生死?”
良贤忧心忡忡的说“舅父一旦离京,难保太后不能如愿?”
荣相伸了伸懒腰,慢慢倒了一杯茶,笑着说“朝中的那些狐狸,可不会让晋安的天下姓了冯!”
他看着良贤,认真的说“远离那把龙椅,才能保全性命。如今我离京要三个月之久,你出入要谨慎。皇帝不会无故召见你,太后若是召你入宫,你只管去见皇帝。现在冯贵嫔腹中还不知男女,料她还不能动手太早。只是,事有难料。到底自己要谨慎”。
良贤点头。
荣相尝了一口热茶,忍不住赞叹“好茶”!他看着坐相端正的良贤,笑着说“喝了这杯茶,你就回去吧。难不成你要送我回乡?”
他看着良贤不放心的模样,心有所动。低声说“千万别小看你父皇那些女人们,除了你母亲,她们都是一只一只的狐狸。朝堂上有狐狸,后宫中有狐狸,你父皇也不是个善茬!出不了什么大事”!
他扣动车板,慢悠悠的马车停下来。他喝着茶,平静的说“回去罢,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太后盼着我一去不复返,我还真是不能让她如意。我这,送你两个人,是咱们荣家的死士,可保你一时平安”。
车队中,一辆马车掉头过来,一个带着雪帽的车夫,露出一双没有半点锋芒的眼睛。他穿的平常,腰间一把剑,剑鞘普通,毫无装饰。
马车上有人掀开车帘,笑着说“二爷,有在下,一路不会寂寞。”那人文质彬彬,青衣无须,看起来摸约二十七,八。
良贤起身换了马车,一路车队向西,一辆马车向东而回。
那人微微一笑,喝了一口茶,说“在下略通诗书,杂闻旁说也略知一二。”
他指着车夫,笑着说“那是个天生的受累的人。我们二人可供二爷驱使十年”。
良贤很是欣赏他的气度,有点不舍的说“十年”?
那人笑着说“最多也是十年,晋安大定。”他的笑容很是舒坦,“在下荣书,他是荣客”。
https://www.biqivge.cc/book/56743175/2558440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