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第13章 黑土地上的红色血迹2
身在上海的马占山仍关注北方的抗日形势。当东北义勇军英勇抗敌,华北出现严重危机的消息不断传来时,他坐不住了,立即前往庐山向蒋介石请战。一见蒋介石的面,马占山劈头就说:“我这次找蒋委员长是来要碗饭吃的……”蒋介石对马的请求不以为然,他不愿意看到马破坏他的“和谈”局面,于是便给了马一个空头职务——军事委员会委员,并答应给予每月五百大洋的薪俸。马占山请战不就,便回到天津家里。
日本的特务机关侦知马占山到达天津后,便不断采取跟踪暗杀手段,企图置马于死地。当时担任何北省长的是东北军将领于学思,他对马占山采取了特别保护措施,把其安置在英租界内,并派人严密保护。
1933年初,天津特务机关掌握了马占山的行踪后,制定了一个暗杀计划。准备派出四男一女的暗杀小组,趁马占山在公馆打牌之机用手榴弹炸杀。但这一计划很快被暗杀小组成员之一的马跛子向天津警察局告了密,于学忠立即将其他四人逮捕,就地枪决。这样的暗杀行动还有多次,并没有吓倒马占山,他仍然大声呼吁国民党军各部,积极投入抗战。
1936年12月,马占山到达西安。他竭立赞成张学良、杨虎诚与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参予了著名的“西安事变”,在“八项主张”上签了名,张学良任命他为骑兵总指挥。“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蒋介石扣留,马占山又回到天津。
1937年全面抗战暴发,马占山前往南京再次向蒋介石请战。8月21日,蒋介石任命他为东北挺进军司令。他受命后异常兴奋,对部下说:“你们今天也要杀敌,明天也要杀敌,这回敌人杀到我们头上来了,赶快收拾,随同我到前线杀敌吧!”24日,他到达大同,着手编组挺进军,成立了挺进军司令部。
挺进军成立之初,在马占山的率领下转战绥远地区。1937年9月29日,日军进攻绥远,马占山奋起抵抗,他将烟队布置于绥远城东大黑河一线。 日军酒井机横化旅团,在伪蒙第一、第二军的配合下,在飞机大炮的支援下,向大黑河一线发起进攻。马率部顽强阻击,给敌人以重大杀伤。战斗从10月6日持续到13日,日军不断增兵,将挺进军三面包围,马部苦战至下午6时,被迫放弃阵地,退往包头。在包头一带,马占山的骑兵对日军不断袭击,拖住了大批日军,延缓了日军进攻的速度。此后,这种袭击从未间断过。这些勇敢的骑兵闯入包头和归化,夺取了日军的补给品和大炮,使日本在内蒙古的先头部队长期无法进一步前进。从1938年开始,马部又转入阴山进行抗战。
阴山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呈东西北走向,它西为狼山、乌拉山,中为大青山、灰腾梁山,南为凉城山、桦山。日军要侵入大西北,必须横跨阴山。马占山自知这一带必有日军重兵来袭,便率军布防于此。
1938年3月初,日军一部向阴山进发,马占山率部采取内线作战与外线作战相结合的战略战术,沿黄河一线与敌展开运动战。17日,马部攻克托克县城,乘胜追击三路敌军。4月1日,挺进敌后方的归化、武川和百灵庙。10日,夜袭平绥线察素齐车站,俘虏大批伪蒙官兵。15日,向日军老巢张北进发,与敌在阴山山脉中段激战7昼夜,后失利退往同阳一带遭日军包围,马占山抱病率军突围,经重大伤亡后突出重围,进入青山。
5月初,他率军经五原渡过黄河,抵达陕西谷县哈拉寨镇。此后,马占山在此战斗了七年,在这期间,他多次与日军作战,直到抗日战争结束。
1938年8月下旬的一天,马占山想到挺进军的作战曾多次得到延安八路军的援助,因而决定到延安拜会中共领导人毛泽东。一路上他的心情兴奋异常,当行至距延安五十里的稻草铺附近时,忽见路旁有许多野鸭,兴致顿起,拿起猎枪便射。第一枪打响后,野鸭应声落地。在打第二枪时,枪筒突然爆炸,马占山的右手三个手指被炸断,随后他被送进延安医院。
住院期间,马占山得到延安人民无微不至的关怀。出院后,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召开了热烈的欢迎会,毛泽东主席亲自致欢迎词,欢迎马占山将军到延安访问,并对马占山的抗日行动给予很高的评价。马占山在延安整整呆了一个月,他进一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了解了抗日根据地人民的革命斗争,这对以后他的政治态度的转变起了很大的作用。9月下旬,他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延安,回到了哈拉据。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马占山不畏强敌,坚决抵制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克服重重困难和压力,率先打响了抗击日本侵略的第一枪,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不屈性格和铮铮傲骨。在作家刘国林的笔下,那一段段英雄的历史,那一个个不朽的英名,尽情地铺展在白山黑水之间,雄浑壮丽,可歌可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面对日寇的铁蹄,面对坚苦卓绝的环境,坚持战斗,顽强奋争,英勇不屈,更是谱写了一曲曲悲壮豪迈的颂歌。
“九·一八”事变后,杨靖宇被党组织派到哈尔滨从事抗日斗争,化名张贯一。他先后担任东北反日总会长、中共哈尔滨道外区委书记,哈尔滨市委书记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省委委员等重要职务。他积极深入工厂、学校、街道、铁路、郊区、农村,发动群众,整顿党团组织,开展抗日救国运动。
1932年4月初,在安顺街七十七号共青团员姜椿芳家里,召开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哈尔滨市委成立会议,杨靖宇以党的市委书记身份参加了会议。他根据中共中央发表的《为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宣言》的精神,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明确提出共青团的任务,要积极扩大团的组织,动员各界青年群众参加反日斗争。会后,他又约新当选团市委宣传部长的姜椿芳,在道里松花江边谈工作。当时刚开江,巨大的冰排不断从上游漂浮下来,相互挤碰、叠压,发出,“咔咔”的响声,其景甚是壮观。此时姜椿芳的心也像刚开江的江水一样,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一浪高过一浪。他暗暗地下定决心,决不辜负党组织的期望,在抗日斗争中打头阵、当尖兵……。他和杨靖宇一面装作观冰,一面谈着怎样开展宣传工作。谈着谈着,突然,杨靖宇哈哈大笑,接着又捡起一颗石子,向江里扔去。姜椿芳觉得很奇怪,不知怎么回事。过了一会儿,杨靖宇才对他解释说:“刚才发现一个可疑的人,站在我们身后的堤岸上向这里张望。我们板着脸说话会引起他的怀疑,你以后也要注意,不论在什么地方,都要留心周围的情况,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发现问题要善于应付,这是我多年搞白区工作的经验。”姜椿芳满怀敬慕地望着这位比自己大七岁,却比自己政治上成熟、经验丰富的市委领导人。
夜幕下的哈尔滨危机四伏,就像一个张着大嘴的猛兽,随时都想蚕食哈尔滨抗日志士的生命,扑灭抗日斗争的火种。然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哈尔滨的抗日志士对敌斗争的胆略和斗争艺术,是敌人做梦也想不到的胆大心细,智慧过人,沉着冷静。以不变应万变,转危为安,出奇制胜。
1932年夏天的一个中午,突然一阵警笛尖叫,鬼子兵和伪警察如狼似虎,封锁了西大桥路口,对行人挨个进行搜查。当时杨靖宇和另外一位党的负责人杨德如,从西郊沙曼屯开会回来。他俩刚好走到桥头,他穿的灰哔叽大衫底襟里还藏着一份重要文件,敌人已看到他俩,想退回去已来不及了。鬼子兵和警察不住地喝叫行人解开衣裳检查,越是害怕畏缩的人,敌人就越疑心,搜查得越仔细,有的已被看押在旁。杨靖宇看在眼里,想好了对策。
这时杨德如用肩膀轻轻碰了一下杨靖宇,小声问:“怎么办?”杨靖宇冷静地回答:“敞开衣裳,大胆地走!”说完就毫不在意地大步向桥上走去。桥上已挤满了人,他解开衣扣,昂首阔步走到鬼子面前,“唿啦”一下敞开大衫,顺手把藏有文件的衣襟握在手里,叫鬼子检查。
那个胖得像猪似的鬼子,正忙得满头大汗,见来人神色泰然,自动敞开了衣服,只往腰里摸了两把,又叫摘下帽子脱了鞋看看,没发现什么可疑的,就把手一摆:“开路,开路的!”
他俩从容地过了卡子,杨德如抹了一把头上的冷汗,低声问:“老张,文件呢?”杨靖宇笑着说:“在手里呀!”杨靖宇把握在手里的衣襟松开了,又一抖,杨德如会意地一笑,高兴地撞了他一下说:“好家伙,你的胆子可真有斗大!”
咆哮的松花江是哈尔滨人抗日斗争汇成的洪流,是饱受磨难的亡国奴发出的愤怒吼声。而中国共产党就是这场前仆后继伟大斗争航船的舵手,指引着前进的方向,引领哈尔滨人在对敌斗争中,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这年8月,哈尔滨遭受了特大水灾,道里道外全部被淹,一片汪洋。房屋倒塌,几万难民无家可归,都逃到地势高的南岗一带。马路旁、公园里、广场上,到处支起了破烂的窝棚。日伪统治当局为了掩饰他们不修江堤、残酷压榨人民的罪恶,防止难民起来闹事,就利用宗教迷信宣传,胡说老百姓不安分,惹怒了神灵,才发洪水进行惩罚,要难民们烧香念佛,祈求神佛保佑。
中共满洲省委及时揭穿敌人的诡计,发表《告满洲灾民书》,指出这次水灾是日本侵略者和伪满洲傀儡政府残酷统治压榨人民,不修江堤造成的,号召灾民向日伪军当局要救济金,要饭吃,要房住。杨靖宇积极组织党团员和反日会员到难民中散发传单,揭露日寇的侵略罪行,发动难民开展反饥饿、反迫害斗争。杨靖宇也经常来到难民中间。他穿着一套破旧的黑布裤褂,头发很长,如同难民一样,只是浓眉下两只大眼炯炯有神。他环顾四周,见没有特务警察监视,就向难民们宣传说:“乡亲们,我们不能做无知的愚民,大家要想想,是谁不修江堤,不顾我们的死活?是谁在敲诈勒索?……”他的话打动了人们的心,开始觉醒,纷纷起来请愿,要求救济,迫使日伪当局不得不在文庙、极乐寺和马家沟等地设立“粥锅”,给难民发放一点儿熟食。
一天,杨靖宇来到极乐寺附近的一个难民所,难民们正在排长队领饭。原来规定每人每顿给两个苞米面窝头,现在都改成只给一个,有些人一个也未领到,只给一碗高粱米稀粥。难民们怨气冲天,骂声不止。杨靖宇当即鼓励大家提出抗议,保证每人每顿给两个窝头;不许打骂难民;发给药物治病;搭建席棚;让难民有住处。难民们纷纷举行集会,指责当局迫害难民的丑恶行径,要求答复提出的条件。日伪当局怕激起民变,只得答应难民的要求。
杨靖宇发动灾民的斗争再次取得胜利。
在日寇铁蹄践踏下的哈尔滨横尸遍野,民不聊生。这一切,都被杨靖宇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哈尔滨人永远不会忘记,“九·一八”事变后,哈尔滨来了个一米八的关内汉子。他经常穿的就是那个灰哔叽大衫,一双旧布鞋已经破得张开了嘴,行李也只有一套单薄的被褥。他在哈尔滨工作期间生活很艰苦,经常一顿饭只吃一个窝头就着咸菜条下肚,有时还不得不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这个浓眉大眼的汉子不是别人,就是令日寇闻风丧胆的杨靖宇将军。
这年的十一月间,满洲省委派杨靖宇去吉林省磐石县巡视整顿游击队和党的组织。临走时缺少路费,他不愿意向组织伸手,就把自己穿用的大衫和裤子送进“当铺”押了几个钱做路费。他把“当票”交给姜老大娘保存。后来“当票”到期了,杨靖宇没有回来,姜大娘就花钱把两件衣服赎出来保存着。谁知,杨靖宇这次离哈竟成永别。姜大娘一直珍重地保存着杨靖宇的衣物,直到建国后,老人家得知杨靖宇已经牺牲,非常难过。她把烈士的两件珍贵衣物找出来,那条旧褥子已破得无法用线缝补,老人家含着热泪,用浆糊一点一点把破的地方粘补上,做为烈士的遗物,献给东北烈士纪念馆。
山林队司令杨玉红知道杨靖宇将军壮烈殉国的确切消息,已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了。杨靖宇牺牲的准确时间是:1940年2月23日下午4时30分,也就是杨玉红赶到遇难现场的前一天。
过了响午,杨玉红带着队伍赶到了三道崴子,原本以为在三道崴子会碰上日伪军呢,所以一路上走得很隐蔽也很小心,也做好了要打硬仗的准备,可他连日伪军的影子都没看着。三道崴子那个村庄也静得出奇,竟看不到一个村民,难道都被鬼子杀了?或者远远地看见他们躲了起来? 那当然是一场大战之后的平静。没看见有村民,杨玉红的队伍也就没进到村子里,他们毕竟还有抗联战士做向导。当杨玉红的队伍顺着山背走上去,就看见了日伪军的尸体,还有抗联战士的尸体,一具一具地横倒竖卧,分散在很多雪脚印中。他们就心惊肉跳地跨过那些尸体,沿着脚印向大山深处追踪。脚印中也会很长一段没有尸体或者是一具两具——那是一条由死亡延伸出来的路。
杨玉红不知道,他们是不是也正通向死亡。但他知道,只要沿着这一大趟雪脚印走下去,他就能找到杨靖宇,死的或者活的。所以他走得很急切,心想,如果杨靖宇还活着,他就是豁出命也要把他救出来。若是死了,他就是亲自来为大哥送行的。那些间断的或多或少的尸体,无声无息让杨玉红有些心慌,他真想让他们动起来,哪怕就是传说中的诈尸也好,好让他心中有些儿实实在在的着落。杨玉红终于看到动的了,不过不是人,是一只狼,是被他唤作“他娘”的那只狼。
“他娘”跑在杨玉红队伍的前头,在舔一个抗联战士尸体上的血,然后就要撕咬,杨玉红忙抬手一枪。那一枪当然不是打“他娘”,是打向空中的。他只不过想吓唬吓唬它。彭亮原本想阻拦那一枪,可他没来得及,所以等杨玉红把枪收回来,彭亮就埋怨起来:“老杨,你也太莽撞了,万一让鬼子听到,那就太危险了!”杨玉红自觉得理亏,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也没说什么。“他娘”确实被吓到了,跑得老远。不一会儿它又凑近了杨玉红的队伍,一会儿跑在队伍前,一会儿跟在队伍后跑,不过都不再碰那些尸体了。它好像明白了杨玉红不让它碰,也知道杨玉红不会杀了它。
越走越深,林子密起来,马匹穿行起来就很费劲。杨玉红便让弟兄们把马都拴在树上,然后让刘才带着十几个弟兄留下来看着。可刘才却说啥也不干,非要跟着一块去。杨玉红就只好让那十几个弟兄留下来,嘱咐他们,若遇到紧急情况,不必等队伍,不用顾惜,赶紧离开就是了。若是两天之内等不到队伍返回就一起回七星峰。就这样,杨玉红带着队伍循着脚印追赶,终于走到了抗联战士分散脱身的地方。只见那地方的雪脚印分了三个岔儿,带路的战士就对杨玉红说:“俺们就是在这儿分散开了,杨司令带着几个人就往那边去了!”战士说着,用手指了指其中一行脚印儿。杨玉红带着队伍就沿着那行脚印继续前进。
这时天色已擦黑了,杨玉红很奇怪,怎么连一点儿枪声都听不到呢?难道这场追逐与躲避结束了?当他们追到月亮升起,又看见两具抗联战士的尸体时,脚印却又分了岔儿。杨玉红、彭亮、潘大姑娘还有刘帮也都认识这两具尸体,他们都是杨靖宇身边的警卫员。大家就更焦急了,可一时不知道该走哪行雪脚印。杨玉红想把队伍分成两伙儿,尽管他知道分散力量,会很危险。他正犹豫着,就看见远处的“他娘”跑到一行脚印上,闻了闻,还抬头看了看他,就沿着那行脚印往前走。
杨玉红看着“他娘”的身影说:“走,跟着它走!”
杨玉红刚要走,彭亮就说:“老杨,它能行吗?”
杨玉红侧过脸来看着他:“那你说走哪儿?”
彭亮就无话了,是呀,他也说不准走哪儿。杨玉红相信“他娘”,因为他小时候养过狗,狗鼻子都很灵敏。他就觉得狼在山里专靠鼻子活着,应该比狗更灵敏,它应该知道他在找什么人,所以才帮忙。
可杨玉红还是错了,那条路“他娘”选错了。半夜时分,他们追到一个山坳时,又看到了几具鬼子兵的尸体,还有一具抗联战士的尸体。大家的心里都不禁一紧,他是杨靖宇最贴身的小警卫员。他也死了,那杨靖宇呢?
https://www.biqivge.cc/book/56097506/2388225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