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中河沿十二幢 > 第32章 第32章

第32章 第32章


桥头表妹和她们说完王麻子和草姑的事情,中饭已经做好,玩也玩了,看也看了,听也听了,吃也吃了,从中也感悟到九华山的灵秀。告别了王麻子和草姑往山北走去。桥头表妹带着她们就从九华山北面下山,山背的山路比南面陡,一路上的山民反而多了起来,从山腰开始到山底,零零星星交替有些户落,丝丝炊烟交细细薄云在山间飘拽。

        从九华山北峰下了山就到了洞口乡村,洞口往里深处进去通向常山的桃花源,那都是山区,越往里走越是深山老林,人烟越稀少。九华山下的洞口正是金衢盆地的边缘,山区与盆地的交接处。桥头的表妹带着她们到了洞口村的时候,见路边的山坡上有一个山洞,见那山洞里喷出白雾茫茫的水雾。山洞离地面不高,几个人就走了上去,一到山洞口,水雾忽然没有了。原来一路上山下山走的满身都是汗水,紧粘住的衣服,此时微微地飘荡起来,满身的汗水也随之消失了,一股寒风拂面而来,顿时感到有些阴冷,大家都赶忙用双臂抱在胸前。

        进了山洞,看见洞内有一个很宽大的平台,平台有一边是深不见底,在边缘有一级级石头台阶向下延伸黑暗之中。看看洞口有几个人在闲聊。就在他们旁边找了一块石头坐了下来,稍稍歇会。桥头表妹上前向一位年纪稍大的中老年人说“大叔,今天没有进山去采果,打野鸡,坎柴,这么好的天气怎么就竭了,多可惜。”

        “那里是什么好天气,你看这里天气很好,进了这座山,到里面去,就不行了,那座山顶冒着浓浓的雾气,肯定在下大雨。香珠,你今天怎么有空到太真洞来,九华山上的草药已经采好了,和你一起来的这几位是你的亲戚吧,是带她们到太真洞来玩的吗?”那中年人说。

        听口头好象是本地洞口村人,梅先随便地向他请教“大叔,这里就是太真洞的洞口吗?这洞底下面的水会很深吗?”反正没有什么急的事情,以前听说过太真洞有一个山洞,没有来过,不由就问了起来。

        那中老年人面朝洞外,手上坎柴刀点在地上,脚边放着一条扃担,眼望着对面的山路,是个樵夫。听和香珠一起来的人向他问,就应了一声:“这就是太真洞的洞口,洞底很深的,下面都是水,一年到头都不干,也没有人到过下面水里去过,有人经常在下面的水边抓到一些鱼。传说洞底下可以与外面相通,没有试过,其他情况我也不知道。”这樵夫是九华山下洞口村人,对洞口的情况知道一些,见有人问就随意地回答了直来。桥头的表妹在太真乡有远房的亲戚,所以认识他。

        城里人第一次到太真洞来玩,好奇地走到洞壁旁边看了起来,见洞壁上有很多的划痕,看看有几行断断续续,模糊不清的字,出于好奇,杜梅先就向那中老年人问了起来“看这洞壁上有几行模糊不清的字,是以前人留下的,还是现在的人雕刻上去的?”看不懂就问。

        那人说:“应该是以前的人留下的,我的祖上就见过了,可能是那位修行的人留下的。以前这里是不通路的,深山幽谷,太真洞与世隔绝,到了一千多年前的时候,太真山上才有少数的山民在这里居住。”

        几个人站起来看看,延着台阶,向下走了下去,从上面看去下面黑糊糊,黑不见底,到了洞中,走到了洞底的水塘边时,顿时亮了起来,也不觉得冷了。洞底下水塘面积很小,但水波荡漾,缓缓地流动着,水面上还冒着不多的几个随处可见的水泡。看看这洞底下与外面是相通的。再看就没有什么稀奇的了,夏天乘凉却是一个好去处。

        刚从洞底走到平台上,就听鸣在下面叫“妈,我已经到了,就在下面等你,想玩就多陪外婆玩一下,老板坐飞机到海南去出差了,这几天我都有空,公司里也没有其他的事情让我做,慢慢玩就是了。”

        “娘,我们下山吧,太真洞没有传说的那么好玩,香珠,干脆你到城里去玩,陪我娘在城里住一段时间,等你想回桥头的时候,就把你送回去。”香珠的母亲是梅先妈的姑姑,按辈分要比杜梅先高出一辈,但年龄要比杜梅先小了太多了,直接以长辈的称呼有点叫不出口,在外人听起来有点不伦不类,所以两人都是直接称呼起名字。

        香珠说“那也好,反正我在家里也没有什么事情,过几天锡昌要到城里来卖山货,等锡昌到城里来的时候,我随他一起回去。”香珠的老公锡昌平时都在各个村里帮人家做红白喜事,在家里也是有一日,没一日的,香珠很多的时间都在桥头娘家生活,小孩子还很小,娘家人帮衬着带,也帮着父母料理一些家务事,帮着养鸽子。

        三个人离开太真洞,下山上了车就往双桥开去。几年前到国炎家里住过一段时间,对双桥的风情也略知一、二,双桥在太真洞的东面,从太真洞到双桥都是山路,虽说不是很远,但这地山路不好走,还有翻几座高高的山岭,就到了双桥,就能看见已经有人工修的,坡度不大的山路。双桥村中间有条溪流,山溪从村中间穿过,溪面较宽,最宽处十多米,溪中有大小不等石头挡住了溪中正常的流水,大的如同小屋,一般的也有一个立方米大小,七横八竖趟在溪流中间,不知是猴年马月山洪爆发,山体滑坡遗留下来的。原本流量不大的溪水,在夜间听起来好象是万马奔腾,排山倒海一般。过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得有桥。双桥,那肯定有桥,不然怎么会称桥呢,现时看到的是一座桥,那为何称之双桥呢?这里面有故事。在明代万历年间,在溪上建有两座桥,均是木结构的拱桥,没有桥墩,桥面靠两边的大柱子撑着,两座建筑风格一样,都是由五个廊亭组建而成,廊亭边有栏杆、坐凳。廊亭设计巧妙,五个廊亭紧接串连,建筑精湛。只是这木建筑的桥经不起风雨,经年失修就不见了。人们有个习惯,岁月留下的苦难早已被人忘记,记忆总是美好的,双桥之称就这样一代代传了下来。

        过了双桥,还是山路,虽然从双桥开始向东的路都是经过人工修建起来的,但还都是翻山越岭,在山岭中零零星星座落一些山民的毛房,少的地方有三,五家,多的地方有十多家,基本上都是在山岭与山岭之间的山谷中。就这样翻山越岭继续向东开去,很快就来到了车塘,到了车塘就没有了山岭,到了金衢盆地中,一路平地,农田,水渠交错在平地上。从山里出来,车塘村就明显地显的比较富饶了,山区与平原的交接处,自然而然地出现了一些物资贸易的场所,在车塘村庄就更显的重要了,走到了车塘村边,就看见丰富的农村物资集散中心,店铺,地摊错落在农户之间,商业气氛十分地活跃,长期的农耕生活和民间习俗中形成的娱乐,每逢春节、庙会、婚嫁丧娶等,就会组织演奏。村中间有片微波荡漾的荷塘,水中成片的芦苇,伴以莲藕、菱角等水生植物,满塘碧色。在池塘的南岸,各行商贩,摊档排列,叫卖声此起彼落。在水塘北岸建有几座古宅,穿过古宅间曲折蜿蜒的弄堂,有一座矗立砖砌浮雕,纹饰精美的牌坊,很有一种古典农村生活的气氛,同时也可见在车塘村曾经出现过富贵人家,在整个村的座落和布局都是很有讲究,透出一种浙西古道民间特有的文化风格,古风气息扑面而来,民风淳朴,经过近年来的修复味道更浓了。

        经过车塘,几里地就到了塔山。塔山是真正的平原了,也是个交通要道,从衢州的西边山区通向东面的南山,龙游,从衢州城里通向杜泽,上方,都要从这里经过。塔山是一个不是很高的黄土山坡,土坡上遍地都是茶地,不是什么茗茶,衢州没有出产过有名的茗茶,但普通的茶树也很多,而且茶叶的产量很高,以塔山为中心,周边出现了许多的茶农,此时正是采茶的盛季,很多的茶农在茶地里忙碌着,采茶的采茶,修剪的修剪,整地的整地,茶地中间还有几间茶房。

        经过塔山这片黄土山坡,梅先妈突然想到下余村去看看小时候住过的老房屋。这栋老旧的老房屋随着两位老人的离逝,也渐渐地败落了下来,黄牛已经在下余村的南面建新屋了,以后这老房屋肯定不会有人去住,遗弃也就是这几年的事。经过了塔山,到下余村就是几步的路程,又想起了老父母,想到老父母墓地上烧香祭拜一下,于是就让鸣开车往白水乡下余村开去。到了村头,村里的道路已经被砖头占去了一大半,小车已经开不进去了。


  https://www.biqivge.cc/book/55979672/2348020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