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第80章
徐小民原计划等大哥结婚之后,就开始准备筹办自己的婚事,因为要跟父母住在一起,他的女朋友不同意,并不是对他的父母有抵触情绪,而是想有一个自己的独立空间,年青人与老一辈代沟的现象会影响到新婚夫妻之间的情趣,现代人不像老一辈想的那样,讲的是四世、五世同堂,更何况条件也不允许,那是大宅门富豪家庭的生活方式。徐小民自己不好向母亲开口说,怕还没有结婚就把家里闹起矛盾,于是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檀妈。檀妈答应,只要老大结婚,就能对他母亲说,而且肯定他母亲能同意分开来住,生活在一起并不一定要住在一起。
檀妈在老大结婚的酒席上,正想和刘老师说,听刘老师说,老三的女朋友被派到德国去训练了,没有一年时间肯定不能回国,原来老三的婚期就往后推迟了,计划跟不上变化,檀妈原来想好的办法也不用跟刘老师说了。
馒头巷已经列入的拆迁的范围,徐家的房屋的墙上也画了一个大圈,中间一个醒目的大字“拆”,由房地产开发商原拆原建,原来的住有优先挑选房的楼层和户型。因为城市中间形成不了小区,就把这个楼盘取名为龙池苑,中国银行的宿舍占去了几栋楼,剩余的都由原住户先挑,挑剩下的推向市场。
房屋已经开始拆迁了,徐家的住房成了问题,徐家坞房屋已经卖出去了,徐利明想把父母接到西区去住一段时间,等新楼造好就搬回来,反正黄小娟要到福建去工作了,难得回来挤挤也过去了。刘老师不同意,没有说什么,就是不想离开中河沿,这不是理由,是编出来的,还不得不相信。老二的房子还是毛坯房,刚刚开始装修,住是不可能了,于是想在中河沿一带找个临时过度的房屋租下来。
檀妈知道刘老师有这个想法,就对刘老师说“我楼上有两户人家已经搬到西区新房子里去住了,老房子想拿出来出租,如果你认为可以,我帮你去问问。”
刘老师到了楼上一看,这两户门对门,本来就是一户人家,两户中间打开了一个小门,可以相互串通起来成了一个四室两厅两卫的大户,就答应了下来,由檀妈去问问价格合算不合算。檀妈一问价格,刘老师认为虽然贵了点,押一付三,就这么定了下来,距离最后搬迁还有几天时间,老二顾了几个朋友用了三天时间就搬到了中河沿十二幢楼住了下来,反正是过度性的,一住进来就倒计时。
馒头巷里龙池苑的地基很快就上来了,到了一层就开盘了,徐老师夫妻俩挑来挑去都找不到四室两厅两卫的户型,按原来拆迁的面积可以选两套三室两厅两卫的房子,但要门对门,户对户的房了都没有,三室两厅两卫对面都是小户型,那能怎么样,没的选,也就选择了不同楼的两户三室两厅两卫的房子。老三原来的顾虑消除了,托檀妈的事情也不用去对刘老师说了,他女朋友回来再说吧。
徐老师一家人住到了中河沿十二幢楼里来,嗨,怪了,原来相互不打招呼的老木成了徐老师家里的常客,没过几天又跟黄瑞一家扯上了,三个人三天两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黄瑞用自己家里的古字画去交换老木的作品,徐老师经常作诗请老木提款,一个月下来到童刚家里作客成了平常事,老年人也有老年人的童趣,老顽童一通百通,很自然地走到了一起。
其实本来就没有什么过不去的事情,文化人喜欢钻牛角尖,一丁点的小事,都要固执已见,对事对物稍有点不同的看法,就非得争出个是是非非,还没完没了了。几十年生活在一条街上,形同陌路,然而,真正化解起来也就是几天的时间。老木平时太孤单了,子女都不在身边,看着一家家团聚心里总有思念熬难的时候,太需要同龄人的为伴了,共同的语言,找共同的话题,也感悟到人生并不复杂,这就是归宿,没有什么了。
刚开始三个人到春江花园并不是去会童刚的,童刚也有很长时间没有到过中河沿来了。春江花园到公共汽车站的专车还没有开通,必须要走一段路才能到浮石路站台,童刚又不想打车,这一懒就有理由了。春江花园在衢江的北面,过了衢江就是乡下了,乡下人进城在以前是很荣耀的事。
黄瑞与徐老师成亲家了之后,老家老二就给他们找到了浮石桥下一处钓鱼的好地方,那是个旋涡,鱼线一放下去就咬钩,什么鱼都有,只要你有这个本领钓得上来。钓鱼是老年人的乐趣,空手回来也是高兴的。
这老木看着徐老师每天拿着鱼杆进进出出,基本上没有空手回来的,这就吊起了老木的兴趣,天天在家里那有灵感,灵感是要经常到外面去采风景的。
徐老师看自己每天回来的时候,老木都要看一看,问一问,于是,徐老师就把老木约上了,即使他钓不上鱼心里也高兴,透透城外的新鲜空气。
还别说,老木以前钓过鱼,用是还是串钩夜钓,手杆也很熟练,多年没有钓过鱼了,刚开始手气不是很好,过了一个星期,钓的鱼比徐老师,黄瑞还要多,最大钓过十五斤量的罗丝青。三个人情投意合凑在一起享受钓鱼的乐趣,钓鱼的工具越来越精细,也越来越多,黄瑞想天天这么带来带去多麻烦,就打电话让童刚也来钓,电话一打,发现童刚就在附近,隔了一条土坡挡住了视线。
在自己别墅旁边遇到了,童刚还能让他们走吗,见今天大家的收获都不是很好,就叫他们三个到家里去坐坐,渔具都放到了别墅下的地下室里,还专门有鱼池,氧气泵,放下了渔具就到了别墅里去坐了。
童刚家里顾了个保姆,专门负责别墅的清理,他那位九华乡退休的老师一见到老木,就喊了起来“木老师,我怎么也想不到你今天会到学生家里来。老童,这就是我经常跟你提起的木端大师,我能担任九华中学里美术老师全靠木瑞大师的教导。”这对于老木来说并不稀奇,当年衢州开始复课的时候,很缺少美术老师,衢州市教育局联系了文化馆,让木瑞出面办一个美术培训班,专门针对中小学教师的美术最基础的教程,因为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而且当时授课的学员又多,对教过的学生已经没有太多的映象了。
“老木,真不好意思了,想不到木瑞就是你,没有把老木与木瑞联系起来,以后到浮石桥下钓鱼就经常到我家里来坐,我看你们钓鱼的工具也不少,以后都放到我的地下室里,省得每天带来带去,多麻烦。今天我们鱼也不钓了,大家都第一次到我家里来,让老太婆炒几个好菜,我们一起喝酒,晚上让楼下的驾驶员送你们回去。”也不知道童刚在装不知道,还是真不知道,衢州城里也没有几个姓木的画家。大家都知道童刚是在装,难得糊涂,也不去追问。
大家也不客气,坐在顶楼的晒台上看着衢江奔腾的江水,由西南常山港,江山港在双港口汇合成一条宽阔的江面,缓缓地沿着小西门、水亭门,穿过西安门大桥,绕城到了衢州二中的西北角打了个旋涡,向城北而过,到了浮石桥向东流奔腾而去,又在高家转了个弯流向钱塘江,归入大海,可想还真是个好风水宝地,聚财又聚人气。
老木在想,为什么以前这个地方就没有大面积的村落,有可能因为是江边不宜住人,只有一些零零散散的渔民住在江边。
老木对童刚说“衢州史话里说,江中的那块浮石始终浮在水面上,发大水还是干旱的季节,不沉也不浮,你住在这里已经有些日子了,真有这样的事吗,有没有看见过浮石沉下去的时候吗?”
“那是传说中的事,今年雨季的时候,水稍微涨了一点,那块浮石就看不见了,到了旱季浮石的底部都露了出来,干旱的时候有人都爬到浮石上去玩过。现在塔底的橡皮坝建起来了之后,这块浮石这才稳稳地停在了江面上。衢州城里很多的传说,完全是凭想象描写出来,什么衢州三怪,钟楼上的大头鬼,县学塘的白布鬼,蛟池塘的鸭怪天王塔上的定风珠,那都是迷信,都是对衢州城里的景物加以点缀,把衢州古城神化了。九楼八阁十三厅这都是人工建筑,这些都是现实存在的,没有什么质疑,有些到现在为止还完好无损,有些虽然已经不存在了,但遗址还保留着,估计待衢州经济条件允许的时候要进行修复,天王塔也要重建,只是衢州城里的内城河无法进行恢复,中河沿和东西河沿有名无实。”童刚曾经修编过衢州地名记,对衢州古城进行过考证,而且要对古城进行修复。
https://www.biqivge.cc/book/55979672/2347997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