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聊斋狐婿 > 第357章 风骨初成

第357章 风骨初成


  “世才既已得‘风骨’,可否指教‘风骨为何物’?”

  ……

  东湖,万亩升烟,天水朦胧。

  轻风细雨,船只往来,庙山下东湖集市,远望如蜃楼景象。

  一艘渔家小船上,刘彦、陆侯船房对坐饮酒,刘平在旁摆菜设宴,沈炼掌渡当艄公,在船头划桨。

  一口甘甜入腹,陆侯与君请教起‘风骨’。

  他不是不知‘风骨’,而是不明‘其理与其妙’。

  刘彦把盏,笑颜反问:“不知子洵眼中风骨为何物?”

  陆侯沉思少许,回答说:“我没见过风骨,只是听人言说,也从书中典故一窥风骨之士。”

  “我曾听老师说风骨。”

  “师言,风骨脱胎于君子品德,乃精神骨气。”

  “欲养正气,先养风骨。而欲养风骨,需先立品德。”

  “当君子正直光明的品性入到骨髓里,白骨便成了‘风骨’。”

  “风骨成后,身性入骨,内生‘正气风’。”

  “适时,君子将精神寄托于天地,便可得一匹‘正气白锦’!”

  “此锦,乃正直品德精神所化,熠熠生辉,刀剑不破!”

  “老师说,诸子之中,孟子浩然之气最胜,他的正气可显化日月山河,万里锦绣,震撼天地,神鬼敬畏。”

  “但我读《诸子列传》,未见其中提到‘孟子风骨’。”

  “《大夫列传》中只赞赏‘屈原、伍子胥有风骨’。”

  “而《君子列传》中,又说某君子自幼便有风骨。”

  “却不知,风骨究竟是形貌、气度、精神、还是品性?”

  说到这,陆侯拱手请教:“世才是否能解?”

  刘彦饮下盏中酒,说:“子洵其实已知‘风骨为何物’,只是没有理清楚‘风骨之表里’。”

  “令师杨公所言风骨,是说内在之骨。”

  “列传中所言风骨,乃指精神气节。”

  “子洵可读过《相骨认尸》的典故?”

  说着,与其讲起这篇典故。

  故事说的是‘郓城县有一仵作,能够‘相骨认尸’,通过死者尸骨就能认出他生前是什么人’。

  一日县里乡绅公子犯了人命案。

  为逃过死罪,他家从郊外盗来一具刚下葬的男尸,搬入公子厢房引火焚烧。

  对官家声称‘昨夜厢房失火,公子已死于火灾……’

  县官让仵作验尸,那仵作相骨辨认后,心知死者并非乡绅公子,而是一位品行端正的读书人,暗中告知官家:“此乃‘李代桃僵’。”

  县官不动声色,让乡绅为子置办丧礼,看这家人为别人发丧。

  到夜里,他领着公人仵作来到坟前祭祀,香火问鬼。

  从尸身主人口中,得知那公子藏身之处。

  三日便抓获,带回县衙审问,乡绅父子及家仆皆遭问罪。

  事后有人问仵作‘如何以骨辨人’。

  仵作说:“面有面相,骨有骨相。面为表相,骨为内相。”

  “内相承载人的精神气度,品性德行。”

  “它们如水如墨,能浸入骨髓,使骨发生变化,透出身骨而显‘气相’。”

  “正直之人,骨骼端正。洒脱之人,骨相磊落。”

  “阴险之人,豺形狼步。好色之人,缩头娄腰。”

  “君子堂堂正正,小人沐猴而冠。”

  “只要能认清楚骨之‘气相’,便通过骨相辨别他属那类人,从而推断其身份。”

  话到此处,刘彦该篇典故讲完,解道:“所谓‘风骨’,也是一种‘骨之气相’。”

  “有道是‘美人在骨不在皮,腹有诗书气自华’。”

  “人,好比带壳的稻米,外貌为糠,内相为米。身体为糠,精神为米。”

  “骨在皮肉之内,精气、品性、德行乃至法术、身学皆可入骨。”

  “骨犹如山石,血肉是泥土,发肤是草木,人就如一座山。”

  “试问子洵,观山除了能看见‘山之俊秀’,还能看见何物?”

  陆侯闻问,陡然通透,答道:“还可见‘山之气’‘山之势’!”

  “不错。”

  刘彦饮一口酒,看船外烟雨,远处青山,说:“山高未必灵秀,山低未必无势。”

  “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人的精神品性,就如自身神灵。”

  “品性入骨,骨就有了品性,使人形象气貌变化,显于外在,肉眼可辨。”

  “天下骨相众多,有恶人骨、将军骨、侠士骨、奸人骨、仁人骨,人人皆不同,皆看其性。”

  “积养风骨,先养身性。即杨公所言‘先立品德’。”

  “而后再将身学筑入骨中,即是‘筑文骨’。”

  “文骨铸成,将精神气与骨合为一体,心体如一,【风骨】便成。”

  “这便是我积养风骨之法。”

  说话间,刘彦展臂活动身骨,全身骨骼随筋肉牵动,发出咔咔声响。

  其头顶一丈浩然正气蓦然飞出,似白龙出山涧,穿过船房顶棚,如一匹白锦虚空展开。

  刘彦精气神随之而上,寄托于正气白锦中,沐浴烟雨湖风,与天地相合。

  不知过了多久。

  他精气神归落,头顶白锦依然飞悬虚空,不断地增长着。

  由一丈三尺,长到一丈六尺。

  其人盘坐低眉,周身正气似山岚,向头顶聚拢,融入那匹白锦。

  数息后,刘彦低语道:“一丈六尺有七,筑文骨果能滋长正气。”

  话落他念头一动,虚空那匹白锦‘龙归山涧’。

  正气回身刹那,其身骨架像是锦布裹住,越勒越紧,使他整个人都动弹不得,其身性、心体、精神也都被裹入其中。

  受正气束缚,慢慢与骨相合……

  此时看他,上下无气显露,但一股山势却在眼前清晰。

  陆侯心涌明光,盯着刘彦骨相彰显,一念浮现:“世才正在立风骨。”

  思量着,恍惚有清风拂面。

  此风不是湖风灌入,而是眼前人周身发出!

  他观君子,君子观自身。

  刘彦精神内观文骨,看到束缚它的正气一点点崩散,散气沿着文骨流淌,流全身三百六十骨骼。

  每循环一次,气的流动都在加快,逐渐的化为【正气风】。

  风起于足部,经双腿、双肋、后脊,过双肩脖颈,分流两臂双手,聚于头顶、脑后、面门。

  片刻,周身气爽!

  周身上下得一快哉通透!

  且,清风常驻身骨六处,川流不息。

  刘彦抬头显笑颜,面带风气,端起酒盏说:“风骨相合,确是畅快,此时当饮一盏。请。”

  ……


  https://www.biqivge.cc/book/55252605/70044268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