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 > 125 新稿

125 新稿


  看着城门处正在排队的人龙以及负责检查的守门官兵,池非不禁头痛该怎么进城。

  因为他身上并没有路引。

  古代对于户籍管理是很严的,对外来流动人口的监管更是如此。

  朝廷规定,假如有人要远离所居地百里之外,都需由当地府州县发放路引。

  要进入任何县城,都需要查验路引,确认无误后方可放行。

  魏律规定:“凡无文引,私度关津者杖八十,若关不由门,津不由渡,而越度者,杖九十。若越度缘边关塞者,杖一百徒三年。因而外出境者绞,守把之人,知而故纵者,同罪。失去盘诘者,各减三等,罪止杖一百。若有文引,冒名度关津者,杖八十。家人相冒者,罪坐家长。守把之人知情与同罪。不知者不坐。其将马骡私度关津者,杖六十,越度,杖七十。”

  也就是说,路引相当于出门凭证,没有路引之人很难进入县城。被捉到的话,轻则杖刑,重则监禁。

  因此在城外的流民只能在路边乞讨,而无法进入城内谋生。

  如果在京城有亲友的流民,倒是可以在亲友的担保下,去户籍司申请办理“白籍”,也就是临时居住证。

  每张“白籍”期限只有一年,到期后需要续办,否则一旦抓到就按无路引者处理。

  另外“白籍”者如若在当地购有房产,就可以申请“黄籍”,即永久居住证,正式落户本地。

  这房产不单指城内,城外碑界内有屋有田的农户也是有“黄籍”的合法居民。

  至于那些在京城没有亲友,却有一门手艺或一身力气的流民,想在京城谋生的话倒也有办法。

  那就是找中间人买一户“假亲戚”。

  只要有需要,自然就会有市场。

  有些人专做这门生意,帮无亲无故的外地人办理“白籍”。

  简单来说,就是中间人会先记下雇主的所有信息,包括出生地、父母叫什么名字、名下有无子女等等。

  然后去找一家有“黄籍”的本地人,让他冒充雇主的亲戚,为其作担保,帮雇主申请“白籍”。

  既然是担保,自然是有风险的。

  一旦这位雇主在京城犯法,身为“亲戚”的这家本地人自然会受到牵连,就连中间人也难逃责任。

  然而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虽然有风险,但因为其中利润大,所以做的人还不少。

  有的本地人一个人名下就有十几户这样的“亲戚”,分到的钱即使什么也不干也能过得很好。

  其实这行刚出现的时候,中间人赚的是大头,负责冒充亲戚的本地人那边拿的是小头。

  但做这行的人多了以后,时间一长,负责冒充亲戚那边的本地人也自然知道内幕了。

  谁也不是傻子,凭什么我担最大的风险拿的却是最少钱?

  于是行情逐渐发生了改变,中间人想再用以前的价钱来忽悠本地人就没人干了。

  想干也可以,加钱吧。

  到后来,这“办理费”的大头逐渐落到了本地人那边,因为担的风险最大,小头则是中间人那边,并慢慢成了行规。

  苏真一个身无分文的小乞丐当然没钱搞这套,但不进城的话他也没什么活路,只能冒险进去。

  由于流民潮刚过没多久,城外还有一些流民没走,负责守门的官兵对每个进来的人都查得很严,没有身份凭证的人根本无法进城。

  苏真年纪小,如果穿着好一点的话,只要跟着某个大人身边冒充别人家孩子,倒是有机会进去。

  但他一身破衣烂衫的,一看就是个小乞丐,守门的官兵又不是瞎子,会放他进去才怪。

  观察了好久,池非忽然眼睛一亮,他想到办法了。

  在排队的人龙中,还夹杂着一些牛车和马车,池非瞄中的就是一辆载着两头大肥猪的牛车。

  他偷偷走到牛车附近,只见牛车的车主是一个穿着布衣和草鞋的中年人,一看就是在附近养猪种田的农家汉子。

  牛车上面除了两头被绑住四肢不能动弹的大肥猪外,还有几箩框稻谷、花生、红豆等作物,应该是想进城一起卖掉的。

  那中年汉子正跟一个排队的大叔在聊天,显然是老相识了,聊得正起劲。

  苏真退后几步突然大声叫道:“你们看后面,有人在打架!”

  爱看热闹是人的天性,这一声大喝顿时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不少人开始习惯性地往后面看去。

  人是有从众心理的,当有人这样做的时候,会引起更多人的跟风。

  于是很快地,越来越多人好奇地看向后方,想看看究竟发生什么事。就连那两个原本正聊得起劲的农家汉子也不由得伸颈去看。

  早就做好准备的池非立刻弯腰钻到车底,然后寻找可以抓手的地方。

  还好他运气不错,车辕那里正好可以抓手,他仗着身材瘦小让自己的身体尽量攀住车辕不至于掉下来,成功躲进了车底。

  因为并没有人真的打架,骚动很快就平息了。所有人都以为是谁在恶作剧,于是聊天的聊天,抽水烟的抽水烟,继续排队等入城。

  等了足足十来分钟,终于轮到池非所在的牛车接受盘查。

  由于两头大肥猪身上散发着难闻的尿糞味,守门的官兵捂着鼻子随便看了看农家汉子手上的“黄籍”就让他进去了,连问都懒得问一句,只让他赶紧走。

  这也是池非选择这辆牛车的原因所在,他知道一般人多半不想仔细盘查这种载有牲畜散发着气味的车子。

  于是,这中年汉子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就这样带着池非进了城。

  中年汉子把车推到一家酒楼的后门,然后用绳子把牛车紧紧绑在一边的栏杆上,这才敲门去找里面的人。

  趁着他进去的时候,池非立刻从牛车底下爬出来溜了。

  他一边走一边看着四周的环境,只见到处都是只在古装电视电影里才能看到的古代楼房,大部分由青砖黑瓦建成。

  檐梁高挂,围墙高耸,有着一股隔绝外人的气势。

  其中以四合院居多,有大有小,错致分布。

  行人全都穿着类似于汉服的服装,池非也不知道那叫什么。

  大多数人以布衣长袖为主,只是款式和颜色各不相同,腰间一般束有腰带和各式吊坠。

  偶尔会看到一些穿着短衣短挂、系着毛巾的人挑着箩框经过,那都是一些专门做苦力的人。

  沿街到处可见酒楼、食肆、米铺、布庄、青楼等典型场所,人流密集,热闹非凡。

  置身其中,犹如置身于清明上河图中一样,自己也变成了某个图中的小人物,这让池非更深切地感觉到自己的确来到了古代。

  这里还只是京城当中平民比较集中的外围区域中的一部分,不知道皇宫以及达官贵人所住的城中区又是怎样一番繁华光景。

  池非没有再看下去,因为昨晚只吃了半个馒头的肚子又开始叫了,他必须赶紧找到能吃饭的路子。

  他开始沿着街道一家店铺一家店铺地寻找有没有招人的告示。

  他还去过码头,发现那里是最多人的。数不清的汉子在那里等着船主雇他们到船上卸货。

  然而正所谓僧多粥少,能够被船家选中的并不多,价钱也被一压再压。

  听说以前搬一麻袋是两文钱,现在是一文钱一袋,足足少了一半。

  即使是这样,还有大把人抢着做。

  池非看了看自己的短胳膊短腿,直接走人了。

  那可不是一般的麻袋,随便一个都有上百斤重。

  以他的身形和力气,估计累死了也搬不动一个,还是找别的活干吧。

  走了足足六条街,他才终于在一家规模颇大的米铺门口看到招帐房先生的告示。

  池非想了想,直接走了进去。

  店里有五个伙计,其中三个给客人称米,一个负责记数,有个一个长得比较斯文白净的站在门口迎客。

  看到池非进来,站门口那个白净伙记立刻冷着脸喝道:“出去,这里不是你讨饭的地方。”

  “我不是来讨饭的,我是来应聘帐房先生的。”

  “你来应聘帐房先生?开什么玩笑!滚,马上滚,再不走就揍你。”如果不是怕池非身上脏,那个伙记早就动手赶人了。

  池非不想跟这种人吵浪费时间,忽然身子一低从他旁边钻了过去,然后往坐在里面的掌柜跑去。

  “你这小畜牲竟然敢跑,快抓住他!抓住他!”那伙计一边追一边喊人帮忙。

  这一叫,顿时引起了其他伙计和客人的注意。

  “发生了什么事?”原本正在看帐本的掌柜被吵到,有些不悦地抬起头。

  结果刚一抬头,就看到一个穿得破破烂烂的小乞丐刚好跑到自己面前。

  还没等掌柜发火,池非先是抱拳行了一礼,然后双眼直视对方以十分镇定的声音说:“掌柜有礼了,小子并非乞丐,只是暂时落难京城而已。看到贵店在门口张贴了聘请帐房先生的告示,正好小子对算术略有天赋,故前来应聘。如有惊扰,请掌柜见谅。”

  看这小乞丐说话条理清晰,用词文雅,显然是读过书的样子,掌柜不禁觉得十分惊讶,于是制止了想将池非强行带走的看门伙记。

  重新打量了一下眼前的少年,只见对方虽然衣衫褴褛,脸黄肌瘦,但脸跟手脚却洗得很干净,而且双眼有神,看人毫不却怯,的确不像是普通的乞丐。

  “你真的会算术?”掌柜一边问一边仔细观察对方的表情,想看他有没有撒谎。

  池非微笑道:“假如我说会,掌柜您也不定相信。不如让我直接一试好了。”

  “你想怎么试?”

  “如果方便的话,掌柜你把这几天的营收帐本给我算一下就一清二楚了。”

  掌柜想了一下,终于同意了。叫人把前天记数的帐本和算盘拿过来。

  帐本和算盘送过来后,掌柜说:“开始吧,时间是一柱香之内。”

  “谢掌柜。”池非拿起帐本直接翻了起来。

  看他只是一页一页地翻帐本,却完全没动过算盘,掌柜不禁问:“为何不用算盘?难道你不会用?”

  “不需要算盘,小子心算就可以了。”

  “呲,吹牛也不打草稿。”那个站门口的伙计冷笑出来。

  池非没有理会,继续一页一页地翻着帐本。

  掌柜一言不发地观察着他。

  不到五分钟,帐本很快就翻完了。

  翻完后,池非又从第一页开始重新翻页。

  这次翻得比第一次更快,不到三分钟就翻完了。

  第二次翻完后,他把帐本放下,然后对掌柜说:“一共是一百零六两七钱五十三文,请掌柜验证。”

  掌柜把原本贴在帐本最后一页,但被他提前撕下来写有总金额的白纸从袖子里翻出看了起来。

  在看清楚纸上的金额后,他不禁脸色一变,露出了十分震惊的表情。

  竟然一字不差。

  此时,离一柱香时间(三十分钟)还有大把时间。

  更关键的是,这小子刚刚翻第二遍的时候明显是在验算结果。也就是说,他可以更早算出答案。

  这样惊人的心算能力简直就是神童。这怎能不让掌柜感到震惊。

  如果池非知道他的想法,只能表示呵呵了。

  他算哪门子神童,他只不过从小学过珠心算而已。

  他这种水准,在现代真正的心算高手眼中别说葱了,毛都不算。

  不过掌柜有一点倒是猜对了,他翻第二遍的时候的确是在验算结果。

  因为机会只有一次,他不敢大意,必须要保证金额没有一丝错误,所以他又重新验算了一次。

  学过珠心算的都知道,其实原理很简单,就是想象心中有一把算盘,然后用这个想象出来的算盘进行加减乘除的计算。

  珠心算学得一般的人在算数的时候还需要用手指模拟打算盘的动作来辅助计算。

  而真正学得好的人,一切动作都在脑中完成,已经不需要手指配合。池非就属于这类人。

  由于完全省略了用手指拨算盘的动作,所以自然比真正用算盘的人要快许多。

  虽然原理听起来很简单,使用起来也快捷方便,但珠心算就跟钢琴一样,需要从小练习,成年人想练非常难,算得上是童子功。

  没学过珠心算或其他速算方法的古人,看到有人能够一下子从这么大量的数据中提取结果,而且对方还只是个十来岁的少年,自然会感到震惊。

  看到掌柜瞪大眼睛看着自己,池非知道自己赌对了,于是故意道:“如果掌柜还有怀疑的话,可以再考一下小子。”

  掌柜摇摇头说:“不必了,小兄弟的心算能力神乎其神,老夫佩服,佩服。”

  算术跟诗词文章不一样,错一个数也是错,根本没有蒙混的余地。更何况他全程盯着,不可能有假。

  此言一出,其他伙计和看热闹的客人都不敢相信地看着这个衣衫褴褛的少年。


  https://www.biqivge.cc/book/55126/50952006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