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宋混世魔王 > 第三百八十九章 去宁边建设纺织厂

第三百八十九章 去宁边建设纺织厂


  完颜阿骨打,他死了!

哈哈,完颜阿骨打死了,真是天大的好消息呀!

赵佶兴奋的从床上一下蹦起来,满屋子转悠。

这么厉害的一个狠人,竟然死了。死的好,死的妙!

自从金国打下幽州之后,赵佶对金国的忌惮日益加深。连强大的辽国都扛不住金国的进攻。

辽国人就是牲口一样了,金国人连辽国都能轻松打败,那金国人岂不是牲口中的牲口,这不就是畜生吗。

人怎么能打得过畜生。就看金国人连老虎都能赤手空拳的打死,还是当着自己的面,这让赵佶实打实的感受到了金国人的凶残。

幸亏有武松呀,还给朕,给大宋挽回了一点颜面。

想到这里,赵佶又拿起一份奏折。

这是韩世忠上的。

韩世忠把江宁的战事讲了一遍,当然,喷火铁甲舰的事,他就不提了。

这等功劳,既然折可存不提,自己为什么要提呢?

他直接说自己威猛无比,率领禁军一举击溃天师军的进攻,烧船四十条,杀敌五千人。

然后因为自己也损失惨重,所以在进攻当涂的战争中没取得更大胜利。

好消息!这也是巨大的好消息!

天师军属于心腹之患,长江水道要是被张过占据,大宋可就完了一半。

现在韩世忠不负众望,把天师军压制在当涂向西一线,保护了大运河粮道,这是大功!

必须赏!

赏他为拱卫大夫,江宁军节度使。

凭着贪污铁甲船的功绩,韩世忠这就又升官了。拱卫大夫已经是横行阶,属于高官范畴,比起武节大夫连升了N阶。

节度使在北宋是虚名,是个荣誉称号,但是能带来实惠,也让韩世忠在前线能有更大的权力。

一天遇到两件好事,赵佶心情大爽,一时连汴梁物价飞涨的烦恼都忘了。

这本不该他发愁,这是李邦彦应该负责的事,否则他这个宰相是干什么吃的?

李邦彦除了吃,还真不会干什么。

汴梁物价飞涨,尤其是粮价涨的更狠。现在粮价已经是去年的五六倍,而且还在眼见着嗖嗖的上涨。

汴梁城乃是天下财富汇聚之地,如果这里都粮价飞涨,那么地方上岂不是更要命?

现在汴梁城里已经出现了卖儿鬻女的情况。

幸亏蔡太师心眼好,他在汴梁城内开了几个善堂,这才让事态没有更加的恶化。

可是只靠蔡京一个人显然不行。朝廷要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可是朝廷真没办法。朝廷的钱全拿去买城了,如今朝廷也没余钱呀!

李邦彦虽然不懂经济理论,但是他根据眼前的现象得出了一个朴素的结论——物价飞涨,罪魁祸首就是赵佶。

如果赵佶不印这么多交子,物价涨不起来。

可是李邦彦绝不敢去赵佶面前进言,说皇上你别再拿纸骗钱了!

这不是找死吗。自寻死路的事情李邦彦当然不会干。

而且物价飞涨带来了中产家庭的破产,他们逼不得已就会卖房子卖地,这是李邦彦乐于看到的!

汴梁地价金贵,有钱也未必买的到——主人不卖。

现在他们被现实逼得不得不卖房子,李邦彦当然要趁机下手了——他这个宰相可以说是历任宰相里面最穷的,这怎么能让李邦彦面子挂得住。

物价还在涨,还不断有人饿死,但是这对李邦彦一点影响都没有。

不只是他没受到影响,汴梁城里的权贵世家都没受到影响。

本时空是农业时代的巅峰,而农业时代的战略物资是粮食。

任何权贵世家,都储存着足够吃几十辈子的粮食,他们根本就不会从市面上购买粮食。相反的,很多人其实就是大粮商,粮价越贵越好,越贵才越赚钱,才能更多的攫取利益,抢夺土地。

粮价继续再增长。

近卫团的军官迅速制定了三条计划送交秦牧。

第一条当然就是亮出近卫团的身份,旗帜鲜明的以正规军的形象打下滕县,从而成为这片地方上的正式话事人。

滕县所有粮食,不管是县城常平仓里面的,还是各大富户粮商的,一概归近卫团统一支配。

第二条就是化妆抢劫。不穿军装,冒充流窜的土匪,把各大粮仓洗劫一番,粮食拉到微山湖来。

第三条操作起来比较复杂了。石遗等人现在越来越能理解秦牧的思想,他们也越来越能站在百姓的角度考虑问题。

这条计划是让百姓中受欺压的人起来告状,状告各个大地主,然后近卫团再出面,把地主给法办了,家产冲公,这样粮食也就能归了近卫团。

这正是秦牧在利国监对付张家的计策,石遗给拿了过来继续用。

秦牧面对三条计策,也是有点犹豫不决。

这三条计策各有各的优点,但是也各有各的缺点。

第一条就是扯旗造反。见效快,可是后遗症比较多。只要打了滕县,自己就是反贼了,和张过方腊一样。朝廷不能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面对。

第二条没有造反的危险,可是却有着巨大的隐患。秦牧一直不希望近卫团有土匪的行动方式。

近卫团在秦牧心中,是全新的一支军队,有着崇高的理想和无坚不摧的武力。如果这样的队伍以土匪的面目行动过,即使是迫不得已的一次,也会留下黑历史。

这是秦牧非常在意的,所以秦牧首先就否决了第二条。

现在就剩下第三条和第一条了。

第三条其实是最有利的行动计划。

以百姓为主体,借助百姓的力量,打击地方上的宗族势力,这其实是一举三得。

第一,粮食问题解决了;第二,宗族势力扫清了;第三,近卫团还没有暴露——至少没明面上扯旗造反。

好,那就第三条,虽然时间慢点,但是一点没有后遗症,还占据道德的制高点。

这件事,秦牧批示之后就不再管了。现在已经进入九月份,一整套纺织厂的设备已经生产调试完成,前不久开始发货运送到西北去了。

现在秦牧要带着吴小妹过去,亲自安装调试。纺织厂可以说是事关国计民生。棉花,可以织布,还可以做**。没棉花,这两样一件都做不成,现在有了棉花大丰收,秦牧绝不能再耽误了。


纺织厂就建立在宁边。这里是下河套三城最早拿下的地方,也开发的最早,目前来说,发展的也最成熟。

大量的小工厂,养殖场,全新的小区,都比较接近微山湖。

折可求对于这个发展非常的满足。这个全新的城市,是他一手打造出来的,眼前的一切,全是自己想都想不到的美好。

不过当他看到来自微山湖的工人时候,立刻就把自己那点骄傲给丢没了。

他本来以为宁边的机械厂——也就是曾经的铁匠铺,里面的工人已经算是很不错的工人了。

秦牧设计的所有农具,包括修水库用到的工具,全是这些工人打造出来的。秦牧见识过之后也频频点头,认为做的不错。

那时候折可求觉得工人,也就是这个样子了。

可是没想到他在码头接货的时候,看到了微山湖工人的操作,这才让他意识到什么是真正的工人。

纺织厂是一整套设备。这些设备可不是柴油机那么轻便了。

依靠本时空的码头,是没法卸货的。

工人们首先把随船带来的龙门吊给安装在码头,然后一切就进入了微山湖模式。

折可求看着真正的产业工人熟练的操作设备,他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工人,还真不能叫工人。他们充其量不过是手艺高明的匠人。

匠人和工人,完全不是一类。

折可求立刻拉住秦牧说道:“功业,这些工人你可得留给我。”

“折总,”秦牧连忙拒绝道:“这可不行,这些人建好了纺织厂,还要回去继续搞建设,微山湖那边还有大量的厂子要建呢。”

“不行不行,功业,微山湖虽然重要,可是西北同样重要。没有这些工人,纺织厂以后的运营也成问题。有他们在这里我才放心。”

两人就在码头上为了这批工人的归属开始了讨价还价。最终秦牧决定留下一半工人带徒弟,同时折可求也派这里的工匠去微山湖学习。

在建设纺织厂的同时,棉花的采摘也进入了繁忙期。

为了这次棉花采摘,折可求做足了准备。

采摘棉花,要一人腰里扎着一个袋子,然后双手灵巧的把棉花从棉花株上摘下来,扔进袋子。

可是本时空没有袋子。袋子也要布来做,葛巾麻布,都很贵的。就算折可求有钱,不在乎钱,可是西北这地方根本买不到那么多麻布。

折可求的解决办法是编制藤筐。

于是宁边也就有了一个藤器厂。还好这是纯粹的手工业,无需高明的技术支持,所以只要肯堆人手,就一定能造出足够多的藤筐来。

周志安正背着一个藤筐,头上裹着白毛巾,一脑门子汗的在棉田间劳动。

虽然身体非常的辛苦,可是周志安满心都是喜欢。

不只是他,田间所有的农民都非常高兴。这就是棉花呀,这么白,这么软和。

有的人一边摘棉花,一边抽空看看周代表头上的毛巾。

周主任说了,这样的毛巾,就是棉花做的。

这个毛巾的好处,百姓们早就知道了,只是可惜他们第一没钱买,第二也买不到。市场里面根本就没有卖的。

现在可好了。今年获得了大丰收,每家每户的粮食都堆积的满满当当。他们刚卖了夏粮,现在马上就能卖秋粮了。

卖了秋粮,家里就更有钱了。

微山湖的搪瓷产品早就在西北上市了,所以家家户户都已经有了搪瓷洗脸盆,搪瓷杯子,如今周志安的搪瓷系列已经不被人羡慕了。他们只想再要几条毛巾。

毛巾就是棉花做的,饿棉花就在他们每个人的手里。

想到这些,田间的百姓更加拼命的工作。早一日把棉花采摘完成,早一日送到那个纺织厂里面,就早一日能用上毛巾。

美好的前景,就在他们每一个的手上,在大家的勤劳工作中,这让百姓们连劳累都感觉不到了。

他们只有一个念头。

拼命干活,日子会越来越好!


  https://www.biqivge.com/book/53788/5265469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