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最后的北半球 > 第三十四章 破局(3)

第三十四章 破局(3)


  
<p>齐齐哈尔市西南部,一条通往西南方向的道路上,两辆警车鸣着警笛一前一后保护着三辆重卡朝着高速公路入口驶去。</p>
<p>高速公路入口,举着写有“动物保护协会”字样的标语牌的人群正与一些警察对峙着,随着远方的车队靠近入口,人群也显得激动起来。</p>
<p>“你们宁可帮助北极熊都不愿意帮助人类!你们这些自私的家伙!”</p>
<p>“边境上快要人吃人了!我们却在保护着一些其余的物种,你们用行动证明了人类的底线在哪里!”</p>
<p>“冷眼旁观的态度,就是人性的……”</p>
<p>人群涌动的同时,一些愤怒的叫喊声也不断传出,人群和警察之间的冲突也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但在一声枪响过后,人群顿时安静了下来。</p>
<p>警笛声在道路上快速驶过,在人群的注视下,这支车队进入了高速公路最终消失在远处,高速路入口处,人群才在叫骂声中渐渐散去。</p>
<p>远处的一个山坡上,一名父亲正带着两个儿子在这里看着高速路入口处的情况,在人群散去之后,父亲才看向了两个十八岁的儿子:“想到原因了吗?”</p>
<p>“好像想到了。”身为双胞胎的他们似乎有着心理感应,两个孩子对视了一眼后其中的哥哥开口说。</p>
<p>一大早,父亲就带着他们来到了这里,远处的人群聚集到散去整个过程他们都看在眼中,想了几个小时,两个孩子似乎想到了父亲让他们回答的问题的答案。</p>
<p>“俄国境内发生战斗的消息没有谁可以封住,大部分人都会知道,唇亡齿寒的关系注定了这场危机中中国必须和俄国联手,所以随着俄国告急,我们也必须要做出一些准备。”</p>
<p>哥哥看了弟弟一眼,在弟弟点了点头后,哥哥接着说道。</p>
<p>“但作为地球上已知最强大、智慧最高的物种,同时也是我们口中的‘地球的主人’,人类必须要保证我们这个世界的延续。北极已经沦陷,北极熊、北极狐这些物种也失去了家园,为了我们的世界不单调到只有人类存在,我们必须要负起责任。”</p>
<p>“父亲你说过,早在国际研究所出事的时候,政府就一定在做着许多准备,虽然那个时候并没有得到重视;所以包括齐齐哈尔动物园在内的许多地方都保存了大量从俄国运来的北极物种,目的就是为了出现最坏情况的时候人类可以保留他们继续存在的希望。”</p>
<p>父亲看了看两个孩子,很是欣慰的点了点头:“不错,这十几年来我没白教你们。你们两个的要求我同意,你们去参军我不再反对,你们母亲的思想工作我会做的。”</p>
<p>父子三人再次看了一眼远处的高速路入口,转身朝着家的方向走去;只是他们不会想到,这一眼,是父亲看家乡的最后一眼。</p>
<p>而在二十多年后,当两个儿子再次踏入这片家乡土地时,随着生机回到这片山岗,地球的生物链也迎来了一次洗牌。</p>
<p>半个小时之后,一场舆论风暴在中国互联网上爆发。</p>
<p>黑龙江多个动物园的物种在官方力量的帮助下朝着南方转移;中俄边境上俄国的许多动物园车辆通过已经戒严的边境线;中国许多机场开放接受俄国军队飞机降落等等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全国,而在这些消息到达俄国境内时,中俄边境线上许多城市里爆发了大规模骚乱。</p>
<p>漠河境内的一处天空上,一架俄军的伊尔-96正快速朝着南方飞行着,飞机头等舱的一个座位旁,普韦夫靠在玻璃上目光斜视着看着下方。</p>
<p>俄国境内上百万陆军都陷入了战斗中,许多大城市也已经戒严,这种情况下,普韦夫这种科学家成为了第一批被撤往中国的人,虽然普韦夫并不愿意。</p>
<p>威姆斯留在了莫斯科,普韦夫面前的电脑上,许多数据正从莫斯科不断传来,普韦夫对这些数据不在意,此刻他脑海里想的全都是未来。</p>
<p>广阔的东欧平原上聚集了俄国绝大多数人口,虽然有着五十多万军队,但普韦夫并不认为他们可以保证俄国欧洲区域的安全。</p>
<p>事实上,普韦夫最担心的并不是白垩虫的攻击,而是欧洲那些国家的动乱。</p>
<p>当北欧三国境内的白垩虫开始攻击之后,国防力量形同虚设的北欧三国数十万难民直接冲到了俄国边境,没有谁知道,当欧洲其余国家也遭到白垩虫大规模攻击后、巨量的难民会不会再次冲到军事力量强大的俄国来。</p>
<p>——</p>
<p>美加边境西部,十几架战斗机在天空中不断的朝着下方的山林中发射着**,数十枚**在这片山林里造成了由数十个着火点组成的‘火带’。</p>
<p>南方十几公里的海岸平原上,一座城市内,庞大的车流把整座城市的交通瘫痪,城市北面的郊区里,一支美军部队和一支国民警卫队部队组成的松散防线上,一千多名士兵和警察都很是紧张的看着北方。</p>
<p>天空中不断的有战斗机飞过,没有谁知道北方的山林中战况如何,只有一些军官从自己头顶上飞过的战机群那越来越高的频率上判断出、敌人距离自己越来越近了。</p>
<p>终于,一团巨大的火光在北方的山林里出现,几乎照亮了从爆炸点到这些士兵之间近三公里的距离上的所有地面,从几秒后传来的爆炸声中,许多士兵听出了,那团火光是一颗巨型云爆弹爆炸后的结果。</p>
<p>战斗警报在整个防线上响起,横向长达三公里的防线上,一千多名士兵和警察聚集在三十多个地方防御着,在前方的山林里出现一些刺耳的嘶鸣声时,这三十多个地方的军警同时紧张了起来。</p>
<p>长达三公里的防线上,每一名士兵和警察都看到了自己前方的那些在黑夜里很难察觉的白垩虫,在更多没有军警驻防的地方,恐怕还有更多的白垩虫在朝着城市内部而去,人类会因为一些山林、田野的阻挡无法通行,但这些长着六条腿的虫子不会。</p>
<p>战斗以几辆坦克的轰击为序幕正式开始,一条道路上,四辆坦克分布在一个正方形防御阵地上的四角不断的朝着前方攻击着,周围,五十多名士兵正借助着几盏探照灯紧张的查探着周围。</p>
<p>没有谁会想到,已经发展到可以做到“发现即摧毁”程度的人类军队、会在战斗中再一次陷入阵地战的情况,并且大部分高科技探测仪器还无法使用。</p>
<p>黑夜里,十几道毒液从两百多米外飞出落到了距离这处阵地近五十米的地面上,在几枚**的火光闪过之后,整个阵地上突然间变得极其安静起来。</p>
<p>阵地内,一名上校军官有些奇怪,从通讯器中他得知,其余许多阵地上的部队在经过短暂的战斗之后也迎来了短暂的宁静,虽然这宁静让军官感到很不适应。</p>
<p>“后面!”</p>
<p>一声有些凄厉的喊叫声迎着机枪声响起,一辆M1A2坦克上的同轴机枪在机枪手的操控下立刻开火,阵地南方一百多米之外的道路上,十几只体长一米多的白垩虫在几只体长近三米的白垩虫带领下快速冲来。</p>
<p>几道毒液立刻被喷射了出来落到了坦克炮塔上,同轴机枪在几秒后哑火,连带着机枪手的叫声一同消失。</p>
<p>在其余的士兵准备战斗时,另外十几道毒液顿时落到了阵地内,惨叫声和有些杂乱的枪声在同时响起,在一分钟后又同时归于平静。</p>
<p>城市内灯光依旧,但南部城区的庞大人流与北部城区的一些数量稀少的黑影在灯光下却体现出了不同的感觉,寂静的氛围如同死神一般,朝着城区南部十几万准备出城的普通民众袭去。</p>
<p>美军作战指挥部内,原本显示着世界各地的许多地区地图的显示屏上、此刻却全都显示着美国本土地图,其中,美加边境附近加拿大一侧闪烁着的数十个光点组成的光带更是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p>
<p>战争开始了,但战争又已经已经结束了。</p>
<p>驻扎在许多地区的美军部队在发出战斗警报的信息之后很快便失联,通过庞大的情报搜集能力,美军高层得到了一个让他们有些难以置信的消息。</p>
<p>人数在两百人以下的美军部队在战斗开始后不到两分钟就失联,人数在两百至五百人之间的部队在五到十分钟内失联,只有人数较多的美军部队在战斗的同时还传输着战场信息,此刻,闪烁着的数十个光点全都是驻扎在许多重要地区的美军部队的位置。</p>
<p>战斗开始后的一天内,美军在加拿大境内就死亡了近五千人,然而那些白垩虫的攻击地区却从加拿大中部延伸到了美加边境附近。</p>
<p>指挥桌旁,国防部长静静的听着一些军官的报告默不作声,世界局势在短短一天内的变化全都浓缩在了这些报告中,让国防部长真切感受到了危机。</p>
<p>“所有空军战机已经起飞,按照第81号方案,边境附近的所有军事基地和城镇已经全部做好准备。”</p>
<p>“加拿大军队的信息显示,加拿大军队只有十七个单位还存在渥太华附近与加拿大政府保持联系,其余地方的加拿大军队情况不明;加拿大已经确认三十五个城市被白垩虫攻击,加拿大政府已经向我们提出共同防御要求,渥太华与多伦多城市群在我方一些部队与加拿大军队的联合防护下暂时安全。”</p>
<p>“所有海外舰队以及境外所有陆军、空军部队全部启程回国,大西洋舰队和太平洋舰队在本土附近的五个航母战斗群已经全部北上,做好战斗准备。”</p>
<p>“欧盟总动员后,法国与德国都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并且派出了大量部队前往边境,同时法国一些军队出现在了利比亚、埃及等一些非洲国家,目的不明。”</p>
<p>“俄国军队的分割防线已经全部遭到攻击,俄国军队现役四百多万军队已经全部投入战场,现在战斗还在持续中,结果暂时不明。”</p>
<p>“中国军队已经进入一级戒备状态,中国陆军约有五个集团军已经到达其北方边境,其空军已经起飞了上百架运输机飞往俄罗斯,举动不明。”</p>
<p>“目前,北欧三国除政府确认的约五十万难民聚集在俄国圣彼得堡和摩尔曼斯克军事基地附近外,其余的人口不明;另,俄国远东城市群有大约五万人口聚集在中俄边境附近试图进入中国被两国军队制止。”</p>


  https://www.biqivge.com/book/53786/5330661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