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三酸一碱
<p>第一百六十六章 三酸一碱</p>
<p>张知木来办公室的路上,看见窑岗又开始到处搭棚子,这是给陈玉锋结婚准备的。本来陈玉锋说不想把事儿办的太隆重。用陈玉锋的话说,俩人已经把话说开,搬到一块就行了。可是黄玉坤第一个不干,徐嫂也支持黄玉坤的意见。黄玉坤的想法当然是,一定要把陈玉锋的婚事办好。对这个象父亲一样的人,黄玉坤不知道怎么感激好。这次陈玉锋的婚礼她是一定要办好的,这也是她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报答陈玉锋的机会。陈玉锋家里的布置及用品,黄玉坤都是亲自过问。徐嫂甚至和黄玉坤开玩笑说,“都不知道是我结婚还是你结婚。”</p>
<p>黄玉坤也不恼,说:“陈叔,这辈子吃得苦太多了。现在我把他交给你,你一定要照顾好他。”</p>
<p>徐嫂说:“这你就放心吧。我自己的男人我会上心的。就凭他对倆孩子的那份儿心,我就不能不把心都给他。”</p>
<p>由于吃饭的人太多,窑岗现在一共有十处食堂。为了不影响大家正常用餐,婚宴不准备占用食堂。只是到时候把学校的伙房借用一下,这样就不用现搭厨房了。</p>
<p>张知木还是不管这些琐事,他自己的婚事都没操心过。好在有陆成祥这个大管家在,非常张知木放心。由于窑岗的第一个军官培训班儿已经开业,陈玉锋和欧阳鹤全力以赴的把心用在这个培训班儿上,更顾不上这些事儿。</p>
<p>张知木还没进到办公室,孙亮已经在门口等着。孙亮说又做出几个望远镜,让张知木过去看一看。</p>
<p>张知木来到孙亮他们的工作室,看到又有三架望远镜架在屋里。张知木用望远镜向窗外望了望,说:“你们发现没有,我们制作的望远镜里有眩光。”</p>
<p>孙亮问:“啥叫眩光,就是镜子里面有的时候,有一点儿其它的亮光?”</p>
<p>张知木说:“对的,上次光顾着高兴了,我忘了告诉你们望眼镜的镜筒里要涂上黑色,最好是亚光色,就是不反光的黑色,比如,炭黑就很好。另外在目镜和物镜的焦点相交的位置要放一个留一个小孔的挡板儿,让光线正好通过小孔,这样其它的光线就过不来,也就没法产生干扰眩光。”</p>
<p>看到孙亮他们直点头,张知木又说:“你们制作的望远镜,越来越好了。等你们在制作一些这样的望远镜,再考虑要制作更小点的,能用手拿着,骑在马上也能看的。”</p>
<p>孙亮说:“我们也在研究做小望远镜的事儿,就是人手不够,忙不过来。”</p>
<p>张知木说:“你们可以去挑人啊,你们每个人都要带几个徒弟。最好要挑有文化,年轻的。多要几个人没问题。以后你们还要制作显微镜,还有老花镜、近视镜。都需要很多人。”</p>
<p>孙亮说:“张总,你弄回来的软锰矿石真是好东西,我们的玻璃里加上这东西一下子就清亮多了。没有那种蓝色,变成纯白透明的。”</p>
<p>张知木说:“你们搞光学的,一定要把玻璃研究透,玻璃加不同元素,折射率的参数都不一样,以后你们都会用得到。明年条件好了,你们可以自己搞一个小玻璃窑,这样你们就可以试制不同的玻璃。过几天我讲的化学课,你们一定要参加。学了化学你们才能对玻璃有进一步的认识。”</p>
<p>孙亮问:“这几台望远镜,做完都给谁用?”</p>
<p>张知木说:“你就都交给陈叔吧,由他分配。第一架就留着自己用吧,是个纪念。”</p>
<p>再次回到办公室的张知木,看到自己办公室门口更热闹了。清风子师徒十几个人,和冶厂的李栋、还有李云鹤在连比划在讲的说着什么。</p>
<p>张知木问:“怎么不到办公室里坐,大冷的天在外面干啥?”</p>
<p>清风子说:“我们人多,以为你一回来,我们就跟你去制作烧碱呢,就没进去。”</p>
<p>张知木说:“正好几位都在,我有事儿和你们说。”</p>
<p>进来的人太多了,杨玉琳他们又搬来几个凳子大家这才都坐下。</p>
<p>张知木说:“李厂长来的正好,我正好有事儿和你说。冶厂那边将来会建成我们的生产基地,钢簧马车的生产会迁到你那里,炼焦厂,要分出来做一个分厂,马上还要建一个化工厂。”</p>
<p>李栋说:“这下子我们冶厂要热闹了。”</p>
<p>张知木说:“我有些担心的是,你们那里的环境太差,别到时候留不住人。”</p>
<p>李栋说:“我们过去以后比以前强多了。我们下一步,要停几座小炉子,建几座大型的炉子。这样灰尘、尾气也好处理一点儿。到那时候空气就会有很大的改观。其实也可以这样,虽然这些厂子都搬到冶厂去,可是冶厂面积太大了,周围都没有人。我们炼铁厂在山前,可以把其它的厂子,建在山后,那里空气要好多了。以后工人的生活区也建在那里。”</p>
<p>张知木说:“这样就太好了。你方才说要见大炉子是怎么回事儿?”</p>
<p>李栋说:“我这次来就是说这事儿的。云鹤这小子给我们送去了一台蒸汽机。这东西太好用了。我们用这台蒸汽机做鼓风机,这家伙力气很大。后来我们用砖砌了专门的风道,结果风量给所有的炉子鼓风都够用。”</p>
<p>张知木说:“那冶厂那边,再也不用人力鼓风啦?”</p>
<p>李栋说:“不用了。以前炉子不能做的太大就是风的力量不够,吹不进去。现在有了这东西,我就准备建大炉子,这事儿挺大,我就过来和你说一下。”</p>
<p>张知木说:“这是好事儿,我绝对支持。你们想搞多大的炉子?”</p>
<p>李栋说:“先搞一个二三十立的试试。”</p>
<p>张知木说:“我提几个要求吧。第一最小要搞五十到一百立的;第二炉顶的煤气一定要回收;第三污染一定要减少,废气最好别直接排放到空气里。谁然你们那里离我们这里有四五十里地,可是风向正好的时候,我们都能闻到味道。这样不行。”</p>
<p>李栋犹犹豫豫的说:“一下子搞这么大风险太大吧。不如慢慢的来。”</p>
<p>张知木知道前世时,一百立的高炉已经都要求拆除了。炉子越大效率越高。</p>
<p>张知木说:“你们现在已经搞原料烧结了,只要能保证连续供料。大一点就没问题。需要动力的话,还可以再加蒸汽机。其实你们的蒸汽机可以和炉子建在一起,用炉子的余热也可以给水加热。”</p>
<p>李栋说:“问提是,这样的炉子,我们都没搞过,进料出铁都不是用人力能干的。”</p>
<p>张知木以前到过鞍钢,看过进料的天车等东西。可惜当时就是玩儿了,没认真的看。张知木只能大概的说:“高炉的厂房都要重新设计,进料要用铁轨的上料车,在上到炉顶用翻斗车加料。这样就需要蒸汽动力牵引。出铁的铁水包也要用专门的铁轨车运送。整个都要重新设计。我把刘宝学派回去帮着你们攻关吧。”</p>
<p>李栋说:“全大明朝也没听说有这么大的炉子。”</p>
<p>张知木说:“全大明朝,听说过有窑岗这样的吗?”</p>
<p>李栋说:“这一下子等于一切都要重来,重新设计一种新的炉子了。”</p>
<p>张知木说:“这就对了。其实炉子越大,效率越高。炉子的安全方面从大事儿到小事儿,哪一件事儿都考虑全面,不能有一点儿闪失。”</p>
<p>李栋说:“行,回去我们就按张总的要求集中全力搞出来这个炉子。不过那个刘宝学要早点儿给我派过去,他可是个高手。”</p>
<p>张知木说:“云鹤你马上就安排刘宝学这事儿,这家伙听到这事儿,还不高兴坏了。”</p>
<p>李云鹤说:“他的事儿好办,他手下的人都带出来了,他走了这两个炉子也没问题。”</p>
<p>张知木对李栋说:“以后冶厂那边的事有你全面负责,主要是是协调各个厂子之间的工作。包括生活上都要你负责。冶厂那边整体规划,等卢炳义先生腾出手来,他会带一群人过去帮你们做。现在有一件马上就要办的事儿和你商量一下。我们准备用你们矿里的绿矾,大量的生产硫酸,由于着急,想先把硫酸生产搞起来。没有硫酸其他的好多事儿都办不了。”</p>
<p>李栋说:“正好在采矿场附近有一处闲房子,收拾一下就可以用。那里地方宽绰,取矿石还近,再把路修一下就行。”</p>
<p>接着张知木又征求清风子师徒的意见,问他们二人可不可以担任新建的化工厂的厂长。清风子推荐张守坛担任,清风子说自己山上还有事情,不知道啥时候就会离开,但是在窑岗的时候,他会帮助张守坛做好工作。其实清风子是想给自己的弟子留一个很好的职位。</p>
<p>李云鹤告诉他们,为化工厂挑选的骨干都准备好了,有懂机械的也有懂土建的,大多数都参加过张知木的课成,少数没参加的,也都参加过各种和学习班儿。总之都算识文断字。</p>
<p>这师徒二人听了都很高兴,因为他们自己带来的人也都是识字的,但是他们一起来的人有一半儿到了窑岗以后,就都有了自己的兴趣,只有一半儿能跟着他们搞化工。不过再找一点儿其他的工人,现在还够用。</p>
<p>张知木又安排李云鹤把造出来的两台蒸汽机分别给冶厂的炼焦厂用来收集煤气,另一台给石灰厂收集二氧化碳。因为纯碱生产现在已经不够用了。玻璃厂和制作烧碱,都要用纯碱,用量会很大。</p>
<p>等李云鹤把刘宝学带来后,刘宝学已经听到了要建大型高炉的事儿,他表示一定会配合李栋把高炉的事儿办好。</p>
<p>张知木又嘱咐李栋、刘宝学二人,让他们在搞好高炉建设的同时,一定别忘了人才的培养。</p>
<p>刘宝学说:“冶厂那边,有很多人都是在大明朝境内选来的,他们都是有文化的,只是一直没有象窑岗这样的环境。等再回到冶厂后,也要办一些学习班儿。把人才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p>
<p>李云鹤和李栋、刘宝学一起找地方商量他们的事儿去了,张知木就领着清风子他们来到试验场,开始制作纯碱。</p>
<p>张知木让张守坛把带来的纯碱,都放在盆里,然后慢慢的加水,不断的搅动,一直加到纯碱已经全部融化了。又把石灰倒进水里搅动,再把纯碱水倒进石灰水里,再次搅动。停止搅动后,等到溶液中沉淀完毕,将上面的溶液滤出来,倒进坛子里加热蒸发完水分后,取出结晶。</p>
<p>张知木指着白色结晶对清风子说:“这东西就是烧碱,也叫氢氧化钠。千万别让接触到皮肤。”</p>
<p>清风子问:“这既是你说的三酸一碱的那一碱?”</p>
<p>张知木说:“对,有了这东西,我们就能干好多事儿了。现在我们就制作脱脂棉。”</p>
<p>张知木指挥大家把带来的棉花撕开,挑掉可以看见的杂质,如小石子、枯叶等。用水洗棉花至流出液清澈为止。把棉花装于坛子里中,加入水至刚好能被淹没,然后向坛子里加入相当于其中水重的2%~5%的NaOH,加盖煮沸后小火煮十分钟。冷却后,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搓十分钟。把洗好的棉花置干净的纸上。</p>
<p>张知木说:“这样的棉花晾干了就是脱脂棉了。下面我们制取硝酸。”</p>
<p>张守坛带着人把碾碎的硝石和沸石粉拿过来。按照张知木的指挥又放进一个坛子里,用一个带着两个孔的盖子盖上,然后用一个带着橡皮塞儿的玻璃管儿,塞在一个孔里,用一个带着橡皮塞的漏斗塞在另一个孔里。那个玻璃管的的另一端又用一个橡皮管儿连接一个玻璃管儿。这个玻璃管的端口通过一个带橡皮塞口的玻璃盖儿,放进一个玻璃烧杯的水里。玻璃烧杯里的水刚刚没过这个玻璃管儿的端口。</p>
<p>将浓硫酸沿着漏斗倒进装着硝石的坛子里,迅速的用橡皮塞儿塞住漏斗。然后在坛子下面缓慢加热。</p>
<p>很快玻璃管儿里就出现黄色的气体,这气体慢慢的溶解在烧杯的水里。玻璃烧杯里的溶液不断地增加。</p>
<p>张知木告诉清风子说:“这玻璃烧杯里的就是硝酸。不过大家以后要注意,由于硝酸对橡皮有腐蚀作用,用的橡胶皮再次使用时一定要好好的检查一下。这里面的沸石粉是不参加反应的,但是它能防止硫酸沸腾。”</p>
<p>清风子又问:“这也是三酸一碱的硝酸?”</p>
<p>张知木说:“对了。这样我们三酸一碱有了两酸了一碱。另一酸氯酸也可以用这种办法制取,只是把硝石换成食盐就行。”</p>
<p>张守坛说:“看来硫酸是基础的基础,难怪张总要在冶厂先建一座硫酸厂。”</p>
<p>张知木说:“我们有了脱脂棉、硝酸、硫酸,现在就可以制作无烟**了。其实无烟**就是硝化纤维,也叫硝化棉。这东西用处更大,不仅仅是作为**,其它的好多地方都有用处,比如以后我们电影胶片等都要用到它。”</p>
<p>张守坛问:“啥叫电影胶片?”</p>
<p>张知木知道,自己又说多了,只好说:“以后有机会,我做给你们看,现在一下子说不清楚。”张知木要是能一下子把电影和电影胶片跟他们讲清楚,那也就奇怪了。</p>
<p>制作硝棉有些麻烦,张知木先让张守坛等人制备了百分之二的硝石溶液和百分之二的纯碱溶液放在一边,然后张知木说:“下一步我们要将硝酸和硫酸和在一起,大家注意,一定要将硫酸慢慢的倒进硝酸里而不能将硝酸倒进硫酸里。这样做是因为硫酸和硝酸混合时,硫酸遇到硝酸里的水会放出大量的热量,这样可以防止飞溅出来。”</p>
<p>张守坛带着涂了一层橡胶皮的手套,慢慢的将硫酸倒进硝酸里,另一个人用玻璃棒不停地搅动。将硝酸和硫酸配成一比三的溶液。配好后,将脱脂棉拿过来放进溶液中,将脱脂棉完全的压进溶液里,不让一点脱脂棉露出液面,同时挤出脱脂棉里的气泡,这样等了大约二十多分钟。由于现在没有手表,只能是估计一下时间。</p>
<p>将脱脂棉用木棍挑出来放进大缸里反复用清水清洗,一直到闻不出酸味。再将洗净的脱脂棉放进纯碱溶液里煮三十分钟。再捞出来洗净,放在通风处晾着。</p>
<p>张知木告诉大家说:“现在这些脱脂棉,就这样晾着,等晾干了,再放进硝石溶液里浸泡一下,再晾干。就是硝棉了。”</p>
<p>清风子说:“我看这东西,一定要有仔细的人来做才行。”</p>
<p>张知木说:“清风子师傅说的是,但是我们这样做的都是实验室里的做法,完全靠人来仔细的完成。但是如果要形成工业生产,一定要研究出来可行的生产的工艺过程才行。这东西生产安全是第一位重要的。整个生产的技术问题,你们要和李云鹤等人一起研究。从原料的存放、加工到成品的存储运输,都要有严格的规定和规范,否则就会付出代价。甚至死人和严重污染环境。生产开始前,一定要有出现各种事故的处理预案。否则不能开工,开工前一定要经我检查同意才行。”</p>
<p>回张知木办公室的路上,清风子对张知木说:“我听李栋说冶厂那边绿矾多得很,那样的话,我们生产硫酸就会很容易。但是我们的纯碱受原料的限制很多,比如氨水的产量就直接限制了纯碱的产量。”</p>
<p>张知木说:“是的,现在只能这样,有多少氨水生产多少纯碱。我现在正在搞发电机,等有了电,我们就可以大规模生产纯碱和烧碱了。”</p>
<p>清风子问发电机是啥东西?能生产闪电。张知木耐心的说:“闪电是电,但不能用,我们制作的发电机发出来的电是我们自己能用的。以后我会讲这些课程给大家的。”</p>
<p>清风子问:“张总,你到底还有多少东西没讲给大家?我们这辈子能不能学完?”</p>
<p>张知木笑了笑说:“很快我就没啥可讲的了。但是我讲的这些,如果都结合起来,可以做很多事儿,是不是。”</p>
<p>清风子点点头说:“这也是修行还要靠个人。”</p>
<p>回到办公室,杨玉琳说:“陈叔和欧阳鹤、李茂过来了找你,说等你回来,让我告诉他们。”</p>
<p>张知木说:“这一天,要了命了。我到现在饭还没吃呢,快帮我弄点吃的。然后再去找他们。”</p>
<p>杨玉琳很不高兴的说:“你就不知道爱惜自己的身子,你不吃别人也只好跟着你不吃。我去让人给你下一碗面吧。”</p>
<p>张知木说:“别忘了那些没吃饭的,都给带出份儿来。”</p>
<p>张知木的一碗面还没吃完,陈玉锋等人又来了。</p>
<p>张知木只好草草的把面吃完。</p>
<p>陈玉锋说:“知木啊,日子长着呢。你这么不要命的干不行啊。”</p>
<p>张知木一边擦嘴一边说:“没事儿,我就是想把化工这一摊儿赶紧交给清风子他们。你们没看还有多窑岗人都是这么忙的吗?李云鹤他们搞船用蒸汽机的那个组,有人把铺盖都搬到车间去了。”</p>
<p>李茂说:“看了窑岗人的干劲儿,真受感动。难怪窑岗发展的这么快。可是短时间这样行,长了不行。”</p>
<p>陈玉锋说:“告诉食堂,要保证加班人的伙食质量。”</p>
<p>李茂说:“我看了夜班的伙食也不差,每顿都有荤菜,每天鱼汤羊汤不断。恐怕大明朝也就是我们窑岗能过这样的日子吧。”</p>
<p>陈玉锋说:“可不是,那些鱼都是玉坤派人在冰上砸窟窿捞出来的。”</p>
<p>张知木说:“以后不会总这样忙的,现在是有几个关键的东西必须搞出来,等这些东西搞出来我们就主动多了。”</p>
<p>陈玉锋说:“这两天忙着上课之余,我们议论了几件事儿。都是有关将来发展的。觉得很重要,想和你唠唠。”</p>
<p>“好啊,我正想听听大家的意见。”张知木一边起身给各位倒水,一边说。</p>
<p>欧阳鹤说:“李茂老弟认为我们窑岗的这个根据地太重要了。他觉得还是应该建一座四周有城墙的城市。”</p>
<p>张知木问:“如果我们建了一个非常坚固的城墙,以我们窑岗的几万人,没有外援的话,有几十万大军来围的话,能长期坚守吗?”</p>
<p>欧阳鹤说:“不能坚守。应该早作打算。”</p>
<p>张知木说:“是啊,现在的情况是,如果有大军来袭,我们不但不能守,还要主动地撤离。可是如果我们有了十万人,我们还用撤吗?还撤得了吗?”</p>
<p>欧阳鹤说:“有了十万人,有城墙的话,就可以守了。”</p>
<p>张知木问:“欧阳鹤先生认为,那样的话,能守多长时间?”</p>
<p>“这个时间不好说。”欧阳鹤说。</p>
<p>张知木说:“不管多久,最后还是必败。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所以建城除了壮胆儿之外,没有实质上的意义。”</p>
<p>陈玉锋说:“怎么也比没有强吧。”</p>
<p>张知木说:“这要就是我为什么拼命地想搞出来点儿东西的原因。我给你们介绍一下我最近要搞出来的东西。这样你们就更能理解我的想法了。”</p>
<p>陈玉锋说:“你早点儿把你的想法告诉我们,我们也好有个准备。”</p>
<p>张知木发现自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自己跟陈玉锋他们沟通的不好,上一次窑岗的规划会上,大家的意见并没统一起来,而自己又顾着搞产品开发,没能拿出更多的时间和陈玉锋他们沟通,这次一定要把大家的思想统一起来。</p>
<p>可是怎么能说服这些人呢? </p>
<p>----------</p>
<p>推荐:氢气爆炸,发电机运转,郭守敬上任。显微镜,听诊器,新医学起步。--《南宋记忆》。</p>
https://www.biqivge.com/book/53742/5330794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