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窑岗周报》
<p>第一百七十六章 《窑岗周报》</p>
<p>唐景窑还真是一个做事认真的人,这次他来找张知木,一共几件事儿,他都用笔记在一张纸上。</p>
<p>第一件事是,张知木和陈玉锋刚刚研究过的的事儿,蓄水后担心堆岸的问题。唐景窑根据他以前搞河道的经验,也发现了这个问题。</p>
<p>张知木就把方才和陈玉锋商量过的结果告诉了唐景窑,让他再建码头的时候,将窑岗附近的河道两岸都用石头和水泥砌上。</p>
<p>第二件事儿是,唐景窑认为,现在小凌河大坝建成水位抬升以后,河两岸的以前没有利用价值的山地,就可以开成象窑岗那样的梯田,这河的两岸,如果都开垦的话,会有大量的水浇地。</p>
<p>张知木同意唐景窑观点,但是张知木告诉他。河边的边坡上一律不准开肯,必须都栽上柳条树,因为这种树的根系发达,有固土的作用。沿着河提修的路另一边,六丈之内,全部要载上树。六丈之外才可以开垦荒地。</p>
<p>唐景窑不解,说这要少不少耕地。张知木告诉他,小流域水土流失是个大问题。以后你们就会明白,山上下来的水流到河里一定要修好引流渠。这样能减少雨水对河岸的冲击。</p>
<p>第三事儿是,河口坝基和船闸、船坞地基开挖就要结束,问啥时候可以动工建坝。</p>
<p>张知木告诉他,这次的坝基准备用沙子水泥打基础,现在没有保暖措施,冬天不能施工。现在可以做一些别的工作,比如备料工作。</p>
<p>另外,张知木还把陈玉锋提议在大坝的两端建城堡建议跟他说了。</p>
<p>唐景窑说,如果建城堡的事儿定下来,就赶紧设计一下,趁人手都在,把土石方一下子就都挖完了。</p>
<p>陈玉锋觉得凌水码头的事儿,还要征求一下范成坤的意见,因为凌水码头终究要由他来管,他对那里的情况熟悉,“这两天我去一下凌水码头,带着卢炳义先生,具体征求一下范成坤的意见。然后在直接设计出来,也可以先把地下土石方部分先设计完,这样你们就可以先干起来。”</p>
<p>第四件事儿就是,今后小凌河蓄水以后,沿途村镇过来取水怎么处理?</p>
<p>这件事儿的确是一个有些为难,陆成祥终究没把沿河所有的地都买下来,河边的人家取水也不能不让。张知木想了一下说:“河边的人家取水就让人家取,但是不能随便在河道开渠。如果有这样的,不管用啥办法,都要制止。最好能和沿岸的人家,把关系都处好。”</p>
<p>还有一件事儿,唐景窑说,他在工地上,实行了一下计件工资的办法,这样效率提高很快。</p>
<p>张知木非常同意唐景窑的做法,告诉他,别怕工人挣得多。这是给那些有力气又肯出力气的人一个挣点银子的机会。但是千万别把工人累坏了。</p>
<p>当唐景窑说,过年时工地上没歇几天一直在忙的时候,张知木不太赞同。告诉他,该休息就让工人休息,这样才能长久下去。</p>
<p>看到唐景窑明显消瘦的脸上,张知木很心疼,告诉他,日子还长着,一定别累坏了身体,窑岗的建设才开始,留着一个好身体,以后还有更多的工作。说这些时,张知木心里也在想,大明朝的官员都能像现在这样工作,大明草何至于如此呢。</p>
<p>唐景窑听到张知木发至内心的关心,心里也很感动,道出了几句心里话:“我至从进了冶厂,就以为我的日子不长了,自己一定会死在冶厂。没想到还能有这样的机会,从事我自己做梦都想做的工作。我现在就觉得自己有使不完的力气,我一定会把这件事情办好,给张总一个满意的交待。”</p>
<p>陈玉锋和陆成祥知道,李云鹤到张知木这来,一定会有其他的事,所以唐景窑离开的时候,他们二位也跟着离开了。</p>
<p>窑岗现在的主要工作自然的分成了三大块,陈玉锋主要负责军事方面,陆成祥负责商贸,张知木负责科研和生产。</p>
<p>张知木看大家都走了,对李云鹤话说:“你母亲和你媳妇都受了不少苦,你要好好的照顾他们,弥补一下。”</p>
<p>李云鹤叹了一口,眼睛有点湿润,“我从家里跑出来的时候,我知道媳妇已经怀孕了。可是一点儿办法都没有,当时死的心都有。我以为再也见不到她们了。到现在我有时候都觉得象做梦一样,总怕眼前的事儿不是真的。多亏李主任他们,他们一个小组,花了很多银子和时间才找到我的家人。过年的时后,我去请李治他们,可是他们都不来。我父亲还骂我无能。”</p>
<p>“你们一家人好好过个年就行。这回你的心事也了了,都不用惦记了。”张知木说。</p>
<p>“是啊。这回就安安心心的把自己的事儿办好就行了。” 李云鹤应了一声,就把话拉回到正题,“张总,其他的事儿,我能抓紧的,你就都放心。不过那个蒸汽船的螺旋桨,和大发电机,你要抓紧。清风子和李守坛的硫酸就要生产了,我让缸窑又给他们多烧了一些坛子。我看缸窑还要扩大,再加两座大一点窑才行。”</p>
<p>看李云鹤已经成长成独当一面的大将,张知木心里很高兴,说:“螺旋桨的事儿,过了十五你要给我几个人,还要两个手艺好一点的木匠,因为模型要用木头先做出来。大发电机,我已经交给李迪和杨昌他们了。他们说铜线和硅钢片都已经备好,等你们的电机壳子铸造出来就可以安装了。缸窑扩建这样的事儿,以后就别告诉我了,你看该建就建。硫酸生产出来,让他们一定注意安全,把硫酸的库房要隔离出来,那东西很危险。”</p>
<p>“还有,我们的煤气一直不够用,如果玻璃窑在开工,就更不够用了。你看怎么办。”李云鹤问。</p>
<p>张知木说:“那就下决心回收炉顶煤气,我原打算,等冶厂那边建新的炉子以后搞一套煤气回收装置。现在,我看不等了,你先把我们窑岗这两座炉子的炉顶煤气回收一下,也给他们先做一个示范。”</p>
<p>李云鹤一听说,忙说:“好啊,我马上给你派几个人过来。如果煤气足了,我们好多事儿都好办了。”</p>
<p>还没过初五,张知木这边就开始忙了起来</p>
<p>李云鹤刚走,《窑岗周报》的主编范进福领几个人手里拿着一卷纸来了。张知木知道他们一定是又拿着《窑岗周报》的纸样来了,这已经是《窑岗周报》创刊号的第三次修改。前两次,张知木和他们争论的很厉害。张知木是苦口婆心的劝他们,可是这些人非常的顽固,张知木说不通,就不再说了。第三次张知木就直接告诉他们有啥问题,让他们回去修改。</p>
<p>张知木接过带着油墨香味的《窑岗周报》创刊号,看了一遍,张知木看到上次指出的问题一一都做了修改,这才满意的点点头说:“马上印刷,注意保护蜡纸,尽量的多印一些。这次你们辛苦了,以后我们的《窑岗周报》就是要保证质量,一定要出精品,有一天的话,我们要把它发行到整个大明朝去。”</p>
<p>范进福看到张知木终于通过了,也长出了一口气。领着他们的人走了。</p>
<p>这创刊号是套红印刷的,创刊号首页是张知木的写的《为了更美好的未来》。这篇文章中,张知木总结了窑岗商贸总公司成立以来的,北上南下的艰难历程,与土匪、李自成、蒙古军、清军的几次激战,以及窑岗的创新产品等等,又介绍窑岗的今年的新规划,着重介绍了修路、小凌河船闸、运输公司、票号等要发展的项目。最后号召窑岗的员工们,团结起来,为窑岗更美好的未来而奋斗!</p>
<p>范进福也以总编的名义,用白话文写了一篇文章,介绍了《窑岗周报》的宗旨。告诉读者,这里是歌颂真善美的地方,也是批判假恶丑的阵地。是窑岗员工交流思想的地方,欢迎各界踊跃投稿,《窑岗周报》采取百家争鸣的政策,不同的意见和看法,都可以在《窑岗周报》上发表。而且,稿件一经采用,都付给稿费。</p>
<p>后面还有征集窑岗人的行为公约,让大家都有一个共同遵守的约定。还有对窑岗的重点工程的专门介绍。文化娱乐版面,大幅的登了一篇,对《大唐贵妃》这出戏的介绍和评论,后面还有“小红玉”的生平简介。</p>
<p>还有对歌曲《送别》的赏析,尤其是对这首歌词做了深入的点评。后面又把这首歌的词谱都登上了,当然用的是宫、商、角、徵、羽的记谱法发表的。</p>
<p>也还发表了几位文人歌颂窑岗的诗词。</p>
<p>科技版上,介绍了风车是怎样将水提上来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火枪是怎样发射的。</p>
<p>生活版,介绍了,怎样做清蒸鱼、鱼汤。还有怎样用肥皂洗净衣服,等等。</p>
<p>报纸的后面,发一份招贤榜,广征一切有真才实学的各界人士,只要有真才实学,不管是有啥技艺,愿意到窑岗来工作,窑岗都会量才录用。</p>
<p>还有窑岗的招生简章,这次要招一千名学员,要求品貌端正,年龄在十五到十八岁之间,男女不限。学习的科目是商贸、军事、政治、机械、电子、化学、艺术、文学。报名从正月十十六开始,名满为止。招录的学生,学习期限为两年,学习期间,学校负责一切吃穿用的费用。学习突出者还有奖学金。</p>
<p>总之,这份报纸,内容丰富信息量大。</p>
<p>张知木想到了这份报纸在一潭死水一样的大明朝的文化届,会引起多麽大的波澜。所以为了扩大影响,张知木让范进福按原稿又刻了几分蜡纸,为的就是保证质量的多印几份报纸。</p>
<p>后来这份创刊号,印了两万份儿。结果,在窑岗就发了五千份。李茂第一个要求走的时候带走五千份儿。他看出来的了这份报纸的威力。</p>
<p>张知木不知道的是,这份报纸,很快的就分别摆上了崇祯皇上和李自成的案头。他们都被张知木的这份报纸吸引住了。他们放下报纸的时候,都在想,这个张知木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p>
<p>过了初五,李茂、杨威就要出发了。李茂想在回南方前,把他在晋南这些年交下的绿林中的朋友都交代一下,这样的话,窑岗今年向南发展就方便得多了。不过也做了两手准备,如果真的遇到不开面的,就准备直接将它们剿了。为此,这次柳成璜和李菁一起带领一百火枪兵陪着李茂和杨威。</p>
<p>杨威这次是为他的运输公司趟路子的。晋阳(今太原)、汾州(今汾阳)、平阳(今临汾)、运城这几个地方,不用杨威去操心,这几个地方,陆成祥都要设分店,连商铺带票号、运输公司站点儿都一起办了。杨威是看看那些没有分店的地方,站点儿要如何设置。</p>
<p>张知木对杨威这一段时间的表现非常满意。杨威这段时间,已经把自己的班子都准备的很整齐,杨威也几次请张知木过去检查工作,张知木除了鼓励大家之外,也借机会从思想上引导大家,思想要放宽一点儿。张知木是想让杨威从到到尾的把这家事儿办好,这对于杨威来说是一次相当大的历练。对他今后的发展相当重要。当然张知木的红包也没少给杨威和杨玉琳姐弟俩。</p>
<p>李茂提出一个意见,他认为,不用每个站点儿都要自己设,有些地方,可以和好一点儿客店合作,这样双方都受益。只要在重点的地方,设自己的站点儿就行。</p>
<p>李茂的建议得到了大家的认可。</p>
<p>李茂带着人是初六出发的,可是到了初八,运城的邱老东家就带着一个车队到了窑岗。这让张知木感到非常的意外。</p>
<p>得到报告的张知木忙和陈玉锋、欧阳鹤、陆成祥一起迎下岗去。</p>
<p>还没到岗下,张知木心里就乐了。这邱老东家是要把家搬来啦。远远地来了一大队马车,前面的马车上,男男女女拉不少人来。凭感觉张知木觉得后面马车拉的一定是盐,因为邱老东家知道窑岗吃用的都不缺。</p>
<p>双方远远地就都拱手施礼,还没等张知木说两句拜年的话呢,邱老东家亮开嗓子说:“张东家,我们盐帮几位老兄弟,给窑岗的各位拜年来啦。”说这就把自己身后的几位介绍给张知木等人,同时也一一的介绍了张知木和陈玉锋的人给他们。原来盐帮的大东家一起来了五位。这些人在商界也都是声名显赫的人物。</p>
<p>大家寒暄一阵,邱老东家说:“还有一事,我没事先跟张东家商量就自己做主了,还请张东家原谅。”</p>
<p>张知木连忙拱手说:“邱老东家,说的哪里话。邱老东家做主的事儿,小侄照办就是了,哪还有原谅的道理。”</p>
<p>张知木这是当着盐帮的几位东家面,给了邱老东家极大的面子,邱老东家自己非常的明白这一点,心想这张知木真是不得了,让人不得不佩服。他回过头去,对盐帮的几位东家说:“看看怎么样,我说张东家能给我一个面子吧。”</p>
<p>这几位盐帮的东家,都点头说是。</p>
<p>张知木伸手向盐帮的几位东家,做了一个请的手势,邱老东家一边向岗上走一边说:“我这次带了盐帮几个大东家家里的四十几位子弟,想请张东家收下,让在你们窑岗学校学习,张东家一定给安排一下。”</p>
<p>说实话,这一点有些出乎张知木的意料,不过张知木不会拒绝这样的事儿,因为张知木相信,不管啥样的人,经过这样的学校教育,都会是有用的人。张知木说:“盐帮的大东家们能把子弟交给我们窑岗,是我们莫大的荣幸。这也会提高我们窑岗小学的知名度,各位东家放心,你们的子弟交给我们窑岗,我们会象对自己的子弟一样对待他们。”</p>
<p>张知木一番非常得体的话,让几位盐帮的东家们觉得心情非常的舒畅,他们都觉得,邱老东家回去所言不虚。</p>
<p>到了岗上,邱老东家回头指着车队说:“我们几位给窑岗拉来几车盐和和张东家要的光卤石。我知道窑岗不缺吃用的,这些就先作为我们的拜年礼物吧。”</p>
<p>其实张知木明白,盐帮是想把这些作为孩子们的学费费了。</p>
<p>黄玉坤和徐嫂带人过来,安排客人住宿。好在那几位赖着不走的客人年前都回家过年去了,把些人都安排下来有些紧张,可是挤一挤还勉强住下。这事儿晚上,黄玉坤跟张知木说过后,张知木心里又有了一个建一座窑岗宾馆的念头。</p>
<p>盐帮的这些人,虽然外人很难进入他们的帮内,可是由于他们一直在外走南闯北的原因,他们并不保守,非常重视子弟们的学习教育。</p>
<p>邱老东家自从窑岗回去以后,就觉得他们运城原来看着好好的东西,现在怎么看就都不顺眼。每次这些盐帮的大东家们聚会,这些人都会不自觉地谈到窑岗。</p>
<p>一次他们谈到孩子们跟着先生读书的问题。邱老东家说:“我们也都算是从小就跟着先生读书的人,在外面也都还说得过去,是吧!”</p>
<p>一人接过话说:“那是,全山西都知道盐帮的大东家出去,哪个人都能舞文弄墨,这是公认的,。不只我们这一代。”</p>
<p>邱老东家唤来家人,说:“去把基业带回来的几本课本儿拿过来。”邱基业在窑岗看到小生上课,他忍不住就过去看。后来非要一套课本儿不可。</p>
<p>家人把课本拿了过来,邱老东家让几位大东家都看看。</p>
<p>等几位都看完了,邱老东家问:“怎么样,我们这秀才们,能看懂多少?”</p>
<p>这几位都说,也就是语文课,我们能看懂一点,算术课能懂一点又不能全懂。可是小学生的语文课也学得太多了了吧。</p>
<p>邱老东家说:“这就是人家窑岗的孩子们,上学的第一年就学的东西。”</p>
<p>又有一个人说:“这些乱八七糟东西没啥用吧?”</p>
<p>邱老东家说:“得啦,别自欺欺人了。窑岗那么多高人,会给孩子们教没有用的东西。这些我们都不懂得,孩子们就开始学,过了几年之后,那还得了吗?那是一千多孩子都在学这些东西。多年以后,我们的孩子和人家比,就是一些傻瓜,可能比我们和张知木的差别还大。”</p>
<p>听完邱老东家的话,没人吱声了,过了一会儿,一个人说:“邱老东家有啥办法没有,请一个他们的先生教教我们的孩子,我们多出点银子就是啦。”</p>
<p>邱老东家用手顿了一下茶杯说:“那不是一个先生能办得到的,在那里每一个先生就只能教一门课程,还是要对这些课程精通的人才行。”</p>
<p>那人有些急了,说:“那要想想办法啊!”</p>
<p>邱老东家说:“我一直在想,窑岗的张东家能给我这张老脸一到那儿面子,我想把我的几个孙子送到窑岗去,让张东家帮着****。”</p>
<p>其他的人一听就急了,说:“邱老东家,你不能自己顾自己,别忘了你是整个盐帮的大掌柜的。”人就是这样,都没有办法的时候都不在意,当发现别人有办法自己没有的时候,就都着急了。</p>
<p>后来他们商量决定,都把自己的孩子送到窑岗去学习。应该说,这些盐帮的东家们,在那时代还是很开通的。不过,他们几个的打算,很快的就被盐帮的小东家们知道了。这些小东家们不干了,一起联合起来找邱老东家来了。没办法,邱老东家也只好把他们的孩子们都带上。</p>
<p>这让那几个大东家很担心,他们怕孩子们太多了,人家一概不接受。他们跟邱老东家说:“还是先派人送个信儿,通知人家一声。看看人家能不能接受再说。”</p>
<p>到了这时候,邱老东家反倒不着急了,说:“不用,我相信张东家会给我这个老脸一点儿面子。”</p>
<p>运城盐帮一下子送出去四五十人出去学习的消息,在运城很快就传开了。就连一点儿不知道窑岗的人,也都在打听窑岗到底是个啥的地方。</p>
<p>盐帮这次作了充分的准备,他们还派出了由他们一个亲戚带队有十几个女佣人组成后勤保障队伍,由他们负责孩子们的洗衣煮饭等事务。临来的时候,邱老东家说,人家窑岗一定会不好意思收我们学费,我们就带一些盐和光卤石过去,这些都是窑岗用得着的。</p>
<p>为了让这些新来的学生,尽快熟悉环境,张知木让小青把那些放假的合唱团的学生又招集起来,让他们和新同学先沟通一下,小青对张知木交给任务很上心,在这次活动中也表现了一定的组织能力。在学校老师的组织下,合唱团的同学们和新同学搞一次联欢,在戏班子的排练大厅,为新同学演唱了大合唱。这随行大人们也一起参加了。</p>
<p>这些走南闯北的东家们,也是第一次听到这么优美的歌声,更别说这些孩子们了。等孩子们演唱完了,张知木说:“我们大人就撤退吧。剩下时间是孩子们的。”</p>
<p>----------</p>
<p>推荐:氢气爆炸,发电机运转,郭守敬上任。显微镜,听诊器,新医学起步。--《南宋记忆》。</p>
https://www.biqivge.cc/book/53742/5330793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