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改变 > 第六十五章 字符终端 天灾考验

第六十五章 字符终端 天灾考验


  第六十五章  字符终端    天灾考验

  赵金利来到沙州卫(敦煌)前用望远镜向城上一看,心里有些为难了。他发现城上不但有蒙古兵,还有不少男女老少,城里的人是全城参战,一起守城了。

  不过,赵金利牙一咬,心说不管怎么样,今天老子必须拿下沙州卫(敦煌)。看完了城防,赵金利回来召集军官开会,说:“各位,我相信,没有啥样的城能挡住我们。可是今天我们遇到了一个特殊情况,守城的不仅仅是蒙古兵,还有城内的蒙古百姓。我的打法是围三缺一,用炮火轰开城门后,不要马上冲进城去,要留给百姓们逃出去的时间。”

  有军官说:“军长,我们打仗可不能分啥百姓蒙古兵,只要拿着武器的该杀都得杀。不然我们要吃亏的!”

  “对!你说的对,进城后只要拿着武器反抗的都杀,绝对不能手软。”赵金利说,“不过,你们也想想,这里百姓把这沙州卫当作自己的家了,所以他们才出来和我们拼命。以后的仗可能都会遇到这样的事儿,我们要有准备。但是有一点,只要老老实实住在这里不反抗的,不管是什么族人都不许骚扰。他们反对我们是对我们不了解,绝对不能加重这种不信任。”

  有军官不同意说:“军长,对付外族人,要先杀老实了再采取用怀柔政策才行。你说进了城,也不好说那个是听话的和不听话的。让弟兄们怎么办?”

  “你们给我听好了,进城之后,只要没有向我们发起攻击的都不许骚扰。违者立斩!”赵金利知道这样的命令必须严格执行,不然的话,杀红了眼的士兵容易收不住手。把事情搞大了,今后这样的城没法管理。没有了百姓空城就是死城。

  赵金利指挥大家,从东南北三面围上沙州卫(敦煌)之后,士兵们把拆散了的迫击炮和步兵炮组装上,派出一个会讲蒙古话的士兵上前喊话,意思是让他们开城投降,我们保证你们的生命安全。

  可是对方从城上“咚”的一声打来一炮算是回答了。

  没办法,在东门外,赵金利命令用步兵炮直瞄城门,“咚咚”两炮将城门炸得粉碎,接着迫击炮又将炮弹“吱吱”射向城墙上,炮弹“轰轰”的将城墙上守卫军和百姓炸的四处乱飞。别说这里的蒙古百姓,就连蒙古兵也见过这么密集恐怖的炮弹。接着窑岗人的重机枪就直接封锁住了城墙上垛口,打的蒙古人没有敢露头的。赵金利一挥手一个连的骑兵驱马快速的冲到城门前,一边向城门里面开枪扫射,一边冲进城门。进了城之后,他们一边不断扫射,一边冲上城门楼子,很快的就将城门楼子占领。赵金利率领大队人马也都进了东门,进门后,赵金利指挥大家先登城墙,沿着城墙向两边杀。

  其实沙州卫的守城的蒙古兵也就是老弱士兵一千人不到,能征战的都跟着进攻嘉峪关去了。可是沙州卫是这附近中心,有一个万户在这里驻守,城里还有不少万户的亲兵。昨天他们接到汉人打过来了,已经占领了瓜州的消息。蒙古人无论如何不相信这是事实。因为他知道,顾实汗调集了大批的兵马去进攻嘉峪关,万户看到蒙古铁骑掀起的尘土遮天蔽日的,怎么会让汉人反倒打到这里呢。可是不信也不行,送信的人就是从瓜州逃出来的。万户明白自己要是失去了这里的封地,就和草原上的野狼无疑了。所以绝对不能放弃沙州卫(敦煌),万户连夜动员,动员部族百姓要与沙州卫共存亡。由于城里住的大多数是蒙古人,所以几乎所有的男女老少,都登城参与防守。他们要誓死保卫家园。他们不少人都听说过或者经历过,部族被打败了,任人屠戮的悲惨结果。守城的都怀有一死相拼的决心。由于从小就受到的教育,蒙古人都太相信自己的作战能力了,认为汉人在蒙古人面前是不堪一击的。

  可是没想到,一开战守城的蒙古人还弄明白怎么回事儿,城门就被炸碎了,接着恐怖的炮弹把他们不少人从城墙给炸飞了。这仗还没打就这样了。活着的蒙古人想和谁拼命都找不到人。可是他们惊魂未定的时候,汉人进城了,很快的就占领了东城门楼子,接着将东面城上的蒙古人都打死了。

  蒙古人虽然不明白仗怎么会这样打,可是他们知道,自己顶不住了,再不跑就会连敌人在哪里都不知道就被打死了。乱串的蒙古人总算知道西门没有人,他们能跑动的都向西门逃去。

  赵金利给了他们充分逃跑时间。一直到没有再逃的了,赵金利才指挥大家进城。城里留下大多数不是蒙古人,蒙古人在的时候,他们在城里也是最下等人,基本上是给蒙古人服务的,勉强挣点糊口钱。他们虽然看见汉人进来很惊恐,可是他们无处可逃。他们不像蒙古人出去后有奔头,可以有牧场放牧。他们要是逃出去就要饿死。

  赵金利他们进城后也发现了,留在城里的都是活的很凄惨的一些人,就让士兵们拿出来一些粮食救济他们。跑了蒙古人他们也没有了经济来源,这又是一个问题。周遇吉和李魁进城后,和他们研究了这个问题。大家一致同意,将缴获的东西可以分给他们一些,总之是不能因为我们来了让他们饿死了。这里留守的军队,除了防守之外,也要照顾好这里百姓的们。没有百姓这城就不算是城了。

  出了西宁,宁德和张勋各带一路人马,一路沿着青海湖北面,一路沿着青海湖南面,向西前进,路上他们对遇到的蒙古人讲,今后这里将归窑岗人管辖,要想这里放牧,就要服从窑岗人的管理,否则请马上离开这里。如果不服从管理,还不离开,下次见到你们,杀!

  骄傲的蒙古人怎么会听从汉人的管理,他们大多数准备离开了。可是也有少数人见到汉人不顾死活的挥刀过来就砍。下场可想而知。也有少数蒙古人实在不愿意走了,他们离不开祁连山血雪水养育的肥美草原,他们答应愿意服从窑岗人的管理。他们知道,到了别处也要服从头人们的管理,归汉人管,再差也差不到哪去了。所以还是有一部分蒙古人留了下来。

  都兰是“唐蕃古道”青海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镇,崇祯十年这里被西蒙古西和硕特部占领,这里就成西和硕特部的住牧地。都兰现在还算不上一个成规模的城市,杂居着蒙藏等各族百姓。除了一个土夯的城墙,连一个像样防御工事都没有。因为强大的和硕特部不相信会有人前来惹他们的蒙古铁骑,他们一直认为,真有来犯者用不到他们进攻,就会被蒙古铁骑踏平,所以他们不会象懦弱的汉人一样,建一个坚固的城自己躲进去。可是西和硕特部这次进攻西宁惨败后,逃回都兰的他们,明白了自己盲目的自信是多么可笑。当他们不断得到汉人已经向他们都兰这方向进攻的时候,他们傻眼了。他们太清楚追过来的汉人的厉害了,这个都兰无险可依,要是等着汉人打过来,剩下一些残兵败将的他们只会等到被屠杀的结果。

  所以,没等汉人的军队到来,蒙古人发挥了游牧民族的长处,准备走了。不过他们走的时候,把他们一起居住的邻居们抢掠了一空。

  尽管都兰的其他民族百姓不了解汉人,他们也在想再坏也不能比蒙古人更坏了,因此他们没走。

  宁德和张勋带队在都兰前汇合后,没费力气就进了都兰。他们面对的被抢掠一空的都兰,还有衣食无着城内百姓。他们第一件事儿也还是安抚百姓,救灾。

  宁德给留守西宁的军官发电报,让他组织到大批粮食用骆驼运到都兰,帮助都兰百姓们度过眼前的危机。等到秋天这里的麦子青稞收获了就好了。

  张知木这段时间抽时间,请扬昌把他们原来搞示波器和搞数字电路的一起过来,将研制字符显示终端的任务交给了他们。

  这些人包括扬昌在内都没听说过字符显示终端,张知木告诉他们:“字符显示终端就是我们通过键盘按键,可以把按下的键相应的字符显示在CRT显示器上的设备。我们以前实现过按键以后通过数码显示按下的字符,这次我们要制作更复杂的键盘。这种键盘不但有数字,还有二十六个字母,还有上下挡键,上翻、下翻、插入、删除、回车换行键,光标上下左右键等等。所有的键盘编码都是用ASCIII编码。”

  张知木说到这里,看出来大家有些发懵能,就笑着说:“大家不用着急,我们事情一点点儿做就不复杂了。”

  首先张知木给大家展示了一张键盘译码电路图,这个键盘通过译码输出八位ASCII码,然后串行输出到显示终端。有了以前电路的基础,大家理解这些还算容易些,大概思路能跟上张知木的讲解。当然回去他们需要再细研究。

  可是后面的CRT部分,张知木自己设计的费劲儿,给大家讲起来也费劲儿。

  张知木先跟大家复习了显示器的场同步和帧同步信号。由于以前搞过示波器,这点大家不陌生。

  张知木告诉大家,我们将来的显示器要显示每行八十个字符,一共二十四行。这样每屏就有一千九百二十个字符。每个字符有五个横点七个竖点组成,字符之间有两个消隐点,行与行之间有三个空白消隐扫描线。

  屏幕的横向有(5+2)x80=560点

  点行扫描线有  (7+3)x24=240行

  如果我们显示器场周期为20ms,行周期为64us,那么20ms/64us=312.5行

  显示器横向正程扫描时间为52us,在扫描开始和结束各留1us不显示,这是为了美观。那么横向560个点占用全部50us正程时间,那么每个点横向时间为50us/560点=89.3ns/点

  一个字符占用时间(5+2)x89.3ns=0.625us

  要想在显示器上显字符出来,我们还需要字符发生器。

  这个字符发生器就是由字符点阵和译码器、并串移位寄存器组成的。

  我们通过八位地址码输入ASCII码译码选出字符点阵,再通过三位行选择译码器选出行点阵地址,向并串移位寄存器读出相应的点阵信息,在通过串行输出到监视器,在屏幕上显示明暗点阵。

  我们可以看出来向屏幕上显示一行字符需要七次扫描。在每行扫描期间,除了向字符发生器提供行选信号之外,还需要同时还需要在扫描的正程以字符显示的速度(0.625us/字)向字符发生器提供ASCII码,这样七次既可以显示一个字符。

  完全由硬件搭建的控制器要有点阵行计数器、字符行计数器、行扫描计计数器、字符计数器、译码器。

  张知木又给大家介绍了显示内存的概念,并告诉大家,我们用键盘输出的输入字符的SACII码就是放在显示内存里面。显示存储器的的内容是和屏幕显示字符相对应的,控制器就根据显示存储器里面的内容送给字符发生器ASCII码的。显示存储器的地址由控制器控制,控制器按照字符计数器的速度向显示存储器提供刷新地址,在读写控制线的控制下以字符计数器的速度向字符发生器送ASCII码。每行字符地址重复七次就清零。

  键盘每输入一个ASCII码,控制器就进行译码,分辨是是控制码还是字符,是字符着写入显示存储器,是控制码着完成控制动作,比如移动光标等。

  张知木花了几天时间费了很大的劲儿,给扬昌他们介绍了字符显示终端。扬昌他们一群人也大概了解了啥是字符显示终端。张知木把一堆图纸和经过详细计算的资料都交给他们,又对扬昌说:“你们搞这个显示终端,我还要找李云鹤研制打字机。你说说这个显示终端现在搞出来有啥用没有?”

  “我看把他们做发电报的终端更好,有了这东西,可以实现自动发报。甚至收报都可以自动的。”扬昌悟性很好。

  “你说的很对,这样将电报内容用屏幕打出来,仔细检验没有问题了,可以快速发出去。要是有自动接收电报的机器,也可以用这东西显示出来。”张知木说,“今后有了汉字终端,还可以直接显示汉子。内部编成电报码,可以由机器自动完成。”

  “得啦!张总,我看你的目标还是计算机。”扬昌说,“说实话,我们盼的也是计算机。”

  “把这东西研制出来,对我们搞计算机帮助太大了,有了这东西才会如虎添翼。完全靠数码显示太费劲了。”张知木说。

  可是张知木没来得及让李云鹤派人搞打字机,事情就来了。卢炳义和李茂、李岩是最后赶回窑岗的,他们都带来了不好的消息,汉阳、汉中那一带连续下大雨。,情况很不妙。长江上除了窑岗的动力船敢出来,一把船只早就找地方躲藏了起来。

  陆成祥呆不住了,在河南、湖广、南直隶亲自监督加固粮仓。大家都紧张了起来。以前这些地方有灾有难,窑岗人尽自己的力支援一下就行了。可是现在年轻的窑岗政权要扛起全部责任,这可不是简单的事情。窑岗上下都动员了起来。张知木已经给包头鄂尔多斯和河西地区,下达了要准备接收大批难民的通知。六月末,各地纷纷传来下大雨的电报。窑岗指挥中心的全国地图,用各种颜色的旗帜,标注了各地天气情况。窑岗高层开了一个紧急会议,汇总了一下情况后,窑岗下达了总动员令,全体军民进入一级备战状态,要求军民团结奋战,战胜就要到来灾害。要求大家遇事不要慌乱,窑岗总部向大家保证不管遭多大灾都不会让大家饿肚子。这样新闻广播出去后,各地民心很快的就稳定了。各方对窑岗这个保证都感到震惊,也只有窑岗人敢这样的时候做这样保证。因为谁也不知道灾难能有多大,各方既敬佩窑岗人的勇气,也担心窑岗人把话说的太大了。

  可是窑岗人没有时间考虑这些,草编厂日夜开工,编制草袋子不断的运出去,送到各个需要防洪的地方。甚至麻袋厂也停工改造机器,开始编草袋子。草是用车皮运进窑岗,草袋子也是用车皮运出窑岗的。各地百姓也在各地官员们指挥下加固大堤。窑岗储存的一些罐头、压缩饼干、方便面也运往各地。所有参加抗洪抢险人员吃的都是免费,而且保证质量。窑岗发出来的通知是:尽可能保证百姓们生命安全,房子倒了,家没了可以再建。可是人没了就啥也没了。大灾面前,灾区百姓们第一次听到了这样口号。他们第一次感觉到了还有人看重他们的生命。

  窑岗住在各地的军队全部参加大堤加固工作。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队出现。窑岗的快艇都开到淮河长江一带,只有他们才能在急流行进。

  可是灾害要比大家想的还要重,渭河、汾河也同时发大水了。滹沱河水库工程也面临着考验。一时间是各处都要救急。窑岗的新闻每天都在播报各地的灾情。

  崇祯皇上每天守在收音机前,心情非常复杂。好多发水的地方都在窑岗人管辖下,现在出了大灾不用他操心了。他很庆幸,因为如果这些地方在他手里,他是一点办法也没有。现在看你们应该的啦!这不是花点银子就能办好的事,等大灾之后,你们窑岗人瞧等着挨骂吧!不过,崇祯皇上还是对窑岗人喊出了不让一个人饿死的口号感到震惊,这是需要多大的魄力才敢在这样的时候喊出来这样的口号。从内心讲,崇祯皇上又是希望窑岗人能扛过去这场灾难。

  大明朝旱了几十年,这次好像老天要把所有的欠下的雨都在这些天补回来,到处都是连天的暴雨。淮河中下游很快就漫堤了,好在低洼处已经转移走了不是少百姓。死伤的人员不是太多。接着长江洪峰也到了,不但长江两岸有不少地方受灾,也加重了淮河的灾害,因为由于黄河夺淮入海,淮河没有入海口,是流进长江去的。长江水位一高江水就会倒流,抬高淮河水位,水淹的面积就会很大。这样的灾难人力已经无可奈何,只能尽力的抢救人员,减少生命损失。

  黄河两岸接着告急。几十万人员上坝加固大堤,抗洪抢险。

  窑岗的电台也不断的把这凄惨景象播报出去。崇祯皇上听了心里非常不安,可是他真的是没有办法。就在这个时候,李公公送回来一份窑岗人写的建议,崇祯皇上拿过来一看是,黄河改道建议书。崇祯皇上不想再看下去了,这样的奏章以前见过太多了。这样事儿谁都说好,可是那是需要很多很多的银子才能行的。平稳年间,朝廷也拿不出来这么大的一笔巨款,更别说现在这个时候。窑岗人想做这件事儿,是因为他们认为手里有点银子,可是要是和这样的工程相比,那可就是远远不够了。

  不过,崇祯皇上看到,窑岗的建议书用的纸张非常好,雪白如雪,细腻光滑。而且是用铅字印刷出来的,看来窑岗人是花了很大的功夫。崇祯皇上笑了笑,拿起这份建议书,翻开看了起来。一看之下,崇祯皇上忍不住就看下去了。窑岗人做的工作简直是太细了,建议书里面图文并茂,介绍了他们的方案。也论证了这工程的利弊。最让崇祯皇上感兴趣的是,窑岗人的建议是,只要朝廷出面完成新河道占用土地的动迁工作,其他费用完全由窑岗人自己承担。甚至动迁的补偿窑岗人也可以负担一些。并说,眼前这场水灾刚完之后是动工的最好时机,因为会有大批的灾民无处谋生,动工了给他们一个上工地谋生的机会。这样以工代赈,是绝好的机会儿。

  对于这样名垂千古的好事,又不用自己花银子,崇祯皇上怎么能不动心。崇祯皇上将朝臣们招来商议这样的事儿,大家都对不花银子办这么大的事儿,非常感兴趣。还没怎样,就已经有人请求出去负责动迁工作了。不过大臣们都对窑岗人建议书里面说的,可以对动迁的土地进行一些补偿感兴趣。他们知道这一点儿补尝可不是小数目。本朝已经多年没有这么大的工程了,说都想参与一下。不少人想参与这事儿,不仅仅是想捞点银子,这是可以和窑岗人打交道的事儿。他们也都想有机会和窑岗人接触一下。

  不过崇祯皇上说:“这么大的工程,费用都由窑岗人出了,我们再向窑岗人要补偿是不是太小家子气了?”

  首辅大臣过来说:“皇上,非也!我们不是自己用窑岗人的银子,是给那些把地让出来做河道的人家进行补偿。以窑岗人现在的财力,虽说搞这样的工程也算是花费不菲。不过以窑岗人的精明,他们即然能在建议书里面说出来可以进行一些补偿,他们就是应该有这笔预算。再说了,皇上现在太常库太空了。我们出去配合窑岗人做这件事儿,也不可能不有些花费。所以,我看还是把窑岗的想出的银子拿过来再说。我们宽打严用。要是能省下来不是更好吗?”

  首辅大臣的话打动了崇祯皇上,崇祯皇上明白,自己又要和窑岗人讨价还价了。

  可是崇祯皇上哪里知道,窑岗人没心思和他讨价还价,留出这个由头是害怕朝廷见不到直接好处,对这个工程不感趣,故意丢了一个诱饵。

  崇祯皇上和大臣商议了半天,商议了向窑岗人要四十万两银子。他们知道,是要留一些窑岗人讨价还价余地的。可是李公公来到张知木面前一说这事儿,张知木说:“这件事儿需要朝廷动用不少人力,我看就别四十万了。,我们给五十万得了,也别让参加这项工程的朝廷大员们弄的太拮据。这样出来不好看。”

  李公公惊得嘴差点归不了位,他以为张知木还会跟皇上讨价还价呢,没想到张知木今天给外痛快不说,还又加了十万两银子。李公公心想皇上要是知道了还不知道要多高兴呢。


  https://www.biqivge.com/book/53742/5330489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