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天地一蜉蝣 > 第一百五十章 整饬吏治

第一百五十章 整饬吏治


转眼间,郭飞熊带着十几个羽林卫兵士冲到了盛轩跟前,莫非和凌空心中有些慌乱,凌空稍一分神,被盛轩逮住机会,直接刺中腹部,旋即倒地。

莫非腿上中了一刀,被羽林卫兵士擒住。

容洪身前的黑衣人也被羽林卫兵士杀死,他终于松了口气,随即一下子昏死过去。

“太子殿下,您可有受伤?”郭飞熊扔下手中长刀,惊慌失措的抱住盛轩胳膊,上下仔细打量盛轩身上各处,“啊,这里怎么如此多的血?”

盛轩轻轻推开郭飞熊,笑道:“飞熊,我没事儿,那是凌空的血。”

郭飞熊这才放下心来,俯身拜倒,“臣郭飞熊救驾来迟,让殿下身陷险境,请殿下恕罪。”

羽林卫兵士皆俯身告罪,盛轩扶起郭飞熊,又对兵士们道:“众将士平身,你们来的正是时候,今日本王性命全赖你们所救,回去自有封赏。”

羽林卫兵士起身谢恩。

“太子殿下,饶命啊,饶命。”边上杜子墨早夹起尾巴,跪在地上,不停叩首。

盛轩冷冷看他一眼,并不答话,只是吩咐郭飞熊差人保护好殿中孩子,照顾好伤员等诸项事宜。

待安排妥当,盛轩叫人将杜子墨带上来,看着这个飞扬跋扈,作恶多端的家伙,此刻为了保命,不住摇尾乞怜的丑态,心中厌恶,对郭飞熊道:“飞熊,这个人就交给你了,让他把知道的都说出来。”

郭飞熊领命道:“殿下放心,审犯人我在行。”

片刻后,郭飞熊过来禀告道:“殿下,这个家伙够鸡贼,开始只说了些他自己收钱卖职、假账贪墨、贩卖孩童的事,今晚说是与轩辕显的人偶然遇到,见我要对他用大刑,才招供是郡城中方家等世族心怀不满,早就暗中联络了轩辕显,近日得知殿下独自微服出巡,就组织了本次刺杀。”

“看来郡城那帮人看似平静,实际一直是在呼风唤雨啊,”盛轩谈谈道,“杜子墨原本是方家的家奴,这一切顺理成章,让他写下供状签字画押,人要看好。”

郭飞熊喏了一声,便去安排。

天色渐亮,盛轩带着羽林卫众人径直前往县城,将县中大小官吏召集至县衙大堂。

盛轩换上郭飞熊带来的袍服,端坐在大堂上,看着堂下跪倒的县中大小官吏,目光闪烁。

“本王这几日在中荥县微服调查,见识真是增长不少。若我大夏朝每个县城都是如此模样,那这天下百姓生存在如此世道,可还有什么希望。我大夏官吏,应是人中俊杰,当心怀天下,为民请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非尸位素餐的庸人,圆滑世故的心机者,势利卑鄙的小人,更不是人渣。”盛轩猛拍桌案,朗声道。

跪在堂下的县中大小官吏听太子殿下如此说,想着这几日自己与太子殿下相处时的言谈举止,以及自己平时所做所为,身子皆在不住颤抖,而那孙群竟吓的当场昏死过去。

盛轩处理完县中事务,马不停蹄赶回郡城,先是命郭飞熊带兵围了方家宅子,又将闻渊召来太子府。

闻渊早已听闻盛轩遇刺一事,上来先是告罪,说他已将郡府中与方家透露消息之人查出处置。

盛轩点头道:“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闻大人当以本次纰漏为鉴,做好保密事宜,下不为例。”

闻渊擦擦额头冒出的汗珠,口中允诺。

盛轩请闻渊坐下,道:“本王此次前去调查,将冗官之事基本查清,这郡中的吏治真是该好好整顿一下了。”

“殿下所言极是,庆阳下辖一十三县,现任大部分县守皆由世族勋贵推荐,他们稂莠不齐,德行才能亏欠者不少,臣早欲整饬,只是怕动静太大,殃及百姓,一直未做处置。”闻渊道。

盛轩取出一幅书卷,交给闻渊,道:“本王昨夜拟出官吏考核裁撤方案,一则是由本王亲自出题,由各县县守现场做答,对不通文墨,不谙政事的全部清理,二则是裁撤官吏,以各县人口数为参考,将现有官吏数量缩减半数,三则是规章建制,对官吏定期考核评定,考核时可暗访民意,作为重要依据,防止他们唯上而不唯民,四是选贤任能,不论出身,不查门第,只用德才。”

闻渊看完,赞道:“殿下此方案详尽务实,不过......”他顿了一下,“突然裁撤这么多的官吏,那他们及家人今后该如何生活?”

盛轩想想道:“对这些人详加考察,如没有不法贪墨及欺压百姓劣迹的,可将郡中世族交出的田地分一些给他们,以供生活吧。还有,官吏裁撤绝不可发生劣胜优汰之事,否则,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负责的人是要掉脑袋的,你跟下属务必说明白。”

闻渊站起身来,点头称是。

盛轩正想和闻渊再说如何处置方家及其他参与的世族,郭飞熊前来禀告,说方家家主方公衡已畏罪服毒自尽。

盛轩眼中寒光迸射,道:“方家乃刺杀主谋,必须严惩不贷,方公衡已死,就抄没全部家产,家人全部发给武定军为奴,参与的柳、荀、韩三家家主收入大牢候审,罚没半数家产。闻大人,你看如此处置可好?”

“殿下仁慈,未株连九族,已是法外施恩。”闻渊答道。

“好,这两件事你们就如此去办吧。”盛轩道。

两人领命而去。

几日后,闻渊分批将各县县守调来郡城,由盛轩亲自出题考试,又陆续推动其他吏治整饬措施,淘汰冗员,选拔德才兼备的郡学生充任郡县官吏。

但其间仍有不知死活者,收买人事考核官吏,被人检举或被查出,行贿受贿者皆被严惩,有的甚至因此掉了脑袋,由此以儆效尤,虽仍有漏网之鱼,但使众人皆知考核选拔事大,意图投机钻营之人收敛,而负责考核选拔的官吏也明白自己一举一动皆在他人眼中,不敢再徇私枉法。

数月后,庆阳郡官场风气大为改观,太子府及郡府发布的政令得以高效执行,各行各业快速恢复发展,民心稳定,郡中大治。


  https://www.biqivge.cc/book/53098479/8145147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