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第一百八十六回说明性此心本空寂道天理万物动向西
孟南阳严厉的话语非但没有让林南一感到不适,反而有一种释放本性的感觉。人性是非常微妙的,正所谓一阴一阳谓之道,宇宙万物本是一体的,但这宇宙又可以分为若干部分,各部分之间存在联系。作为整个宇宙有阴阳,各个部分也有阴阳。就好比一个庞大的组织,整个组织有一个大负责人,每一个分支又各自有小负责人。物有阴阳,地有南北,而人若要得道,就得不执一端。而是要执其两端,寻找那个恰当的点,这就好比射箭。瞄准靶心,然后拉弓搭箭、命中靶心,这一系列功夫就被称作是中庸之道。而这个瞄准靶心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在阴阳之间寻找平衡的过程。
好比说西域某国生活着一群上流绅士,他们手上掌握着丰富的社会资源,过着体面的生活。可能就是这样一群人,过惯了光鲜的日子,私底下就会干出一些不那么得体的事。光鲜的日子是阳,私底下干的不得体的事是阴,这叫阳极而阴。老子也解释过相似的规律,福好比是阳,祸好比是阴。阳要是到头了,很自然的就会朝着阴的方向发展。前些年网上有人晒出一些非常不堪的一些体面人士私下聚会时的场景,他们之所以会如此,也就是阳多而必然生阴。就好比在阴天的时候,你根本看不到树荫,只有晴天的时候,树荫才会显现出来。越是烈日当空,树荫的颜色就越深。当然也有境外一种寻找平衡的方式,比如阿q受了欺负,伸手有打不到小尼姑和小d,他就打了自己一嘴巴,通过殴打自己扮演的一个虚拟弱者来实现心地的阴阳平衡。
我们有没有可能生活在一个现实的人人平等的社会里呢?其实这永远只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比如制定规律的人会在条文当中突出一种规矩面前人人平等的印象,然而规矩都是需要人来解释的。而人的能力和条件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解释规矩的权力都是归强势一方。而且人都是有私心的,只要存在那样的便利条件,他们凭什么不利用自己的优势攫取利益呢?规矩只有在性恶说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来,如果你相信所有人生来就是好人,规矩也就没有建立的必要了。礼就是要规范人的言行,圣人可以凭借它营造出一种虚假的和谐氛围。
或许有人会这样说,好人与好人之间会不会发生冲突呢?比如甲要赚钱赡养父母,乙也要赚钱赡养父母,二人都是孝子,都是好人。却因为利益发生冲突,为了化解这样的冲突,就需要一些被称为规定的东西。不过儒家对条文从来不是特别有好感,就好比秦法的规定密不透风,任何事情要解决,都可以在条文中找到依据。儒家确认为这种处处按照规定行事的状态,缺少一种温情。比如父子兄弟打官司,如果是儒生来裁断,他们往往不倾向于直接裁决谁对谁错,而是通过一些方式让他们各自都觉得自己错了,然后和好如初。
严格按照条文作出的裁决,只是解决了眼前的问题,并没有化解二人之间的怨气。动态的阴阳平衡,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譬如一家一国之兴衰,把动态的阴阳平衡展示的淋漓尽致。比如阳明祖上是赫赫有名的琅琊王氏,曾经在江左称为大士族。后来因为那个年代的人崇尚清谈,不尚事功,渐渐的这些家族就衰落了。尽管如此,老士族的底蕴还是有的。所以比一般的家族,到底气象不同。阳明近祖,有忠义之士,有隐逸之士,到了父亲龙山公这一辈成了状元,阳明进士及第,后来龙场悟道,逐渐立下了赫赫战功。这个时候龙山公就开始担忧了,经常对阳明说:“咱们父子富贵已极,一定要防止乐极悲生。其实这种现象在龙山公在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阳明兄弟在阳明四十多岁的时候,居然都没有儿子。后来有了儿子,却因为内忧外患,让孤儿寡母陷入险境。”此后,王家一度恢复了往日荣光,之后又陷入了爵位继承权的争议当中。
阴阳若可以人为调和,一切都还可以补救,若是人力不可为,那么阴阳调和的自然机制就启动了,即有可能以某种极为剧烈的方式实现平衡。在一个崇尚平等概念的社会,却有人希望自己能够生活在一种虚拟的主仆关系中,从根本上也是因为实现阴阳之动态平衡。佛法所说的空,到底是什么呢?一间屋子因为空旷而敞亮,如果堆满了杂物,怎么会给人明亮的感觉呢?所以佛法所说的空,其实是明的条件,明是悟的条件。觉悟之后,心如空旷之房间,因为空旷所有整洁,因为整洁所以光明。林南一一边陷入了主仆关系,一边进行反思。人常常会感到困惑,为什么自己明明知道一件事是错的,为什么就是不能纠正它呢?道理很简单,因为错也是有不同等级的,有的错可以熟视无睹,我的错足以让你产生不适,却不足以让你去纠正它,除非它错到你的痛点上,让你无法容忍。纠错的功夫也是需要不断磨练的,只要你不断的使用它,它的反应才会越来越灵敏,若是你永远不用它,它当然就会年久失修,失去作用。
孟子说:“不学而能,谓之良能。不虑而知,谓之良知。”良知是每个人先天就有的东西,但你要知道,人如果不问道,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和还有良知。你是否觉察到自己有良知在呢?很多时候很多人是觉察不到的,那是因为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在严酷的现实环境里。一次次面对选择,你选择了人欲,逐渐你的良知就被遮蔽了。所谓致良知,就是人一定要通过去人欲而让良知重现光明。去人欲最关键的就是遵循中庸之道,过或者不及都是人欲,只有正中靶心、不偏不倚,只要恰到好处才是天理所在,良知所在,下回分解。
https://www.biqivge.cc/book/52741982/2313754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