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情之所起,不知归路 > 1、上清元年杂记

1、上清元年杂记


  大龘建国三十八年,睿智的老皇帝终于没有躲过阎王的邀请,蔫蔫的将皇位传给了嫡长子—司玉善,然后无精打采的去赴约了。

    新帝登基,立刻将年号改为“上清”,取’上清下廉’之意;将帝都改为“锦都”,取‘锦绣之城’之意。你问为啥要这么急着改?

  话说,先帝马上夺江山,打仗是把好手,稳坐江山之时,也不忘了在周围小国嘚瑟的时候,去敲打、敲打……

  总之,先帝结束了混战的局面,成立了大龘国,让百姓都过上了安生日子,是个能征善战好皇帝!

  可饱读诗书的文人听到:国家名字叫“大龘”,眉头就皱在了一起。两个字读音相近,小娃娃们经常会读成“大大”,跟叫自家老爹一个称呼。

  再听,年号叫“龘”,眉头紧接着打了个结。自此他们数年份都是“龘元年”、“龘二年”、“龘三年”……毫无风雅之意不说,念起来也忒难听了。

  再再听,帝都名字叫“龘都”,眉毛死结打不开不说,直接掀桌……就算先帝名字叫“司玉龘”,也不用每个都用这个字吧!?

  听说,有文官上请先帝,希望改上一改!在文武百官都支棱着耳朵,等着先帝震怒咆哮的时候,却听见他温声细语的问:想怎么改?

  文官一听,有门儿啊!喜滋滋的将手上的奏本递给小宦官,让他快些呈给先帝过目。

  心里还想着,一会儿会不会有什么赏赐下来?

  先帝拿到奏本,像模像样的看了两眼、夸了两句,然后……就退朝了。?

  最后的结论就是:名字还是那个名字,可文武百官再上朝的时候,却看不见那名请奏的文官了。

  后来听说,好似发配到哪个犄角旮旯做父母官去了。虽然品阶上是比原来高,但毕竟是离开了政治中心,明升暗降。

  自此,不管心里怎么吐槽,再没有人敢开口让先帝改名字了。是头上的乌纱重要,还是国号文雅更重要?有点儿政治觉悟的都会选择前者。

  新帝登基后,马上把能改的名字都改了,这一举措甚得文人举子之心。

  虽然不能宣之于口,但都在家磨刀霍霍……啊呸!秉烛夜读、认真刻苦,打算来日考上科举,可以报效新帝。

  历史上,我们客观的去看,每届皇帝的更换,总会有些看得见的血腥和看不见的阴谋在浮动、造作、不安分……

  可大龘这次的政权交接,还真平静的如同千年的古井,半点波澜也无。

  原因无他!

  与皇帝一母同胞的弟弟—司玉衍,在还是一位亲王的时候,就已经跟在先帝身边开疆扩土。多少次御驾亲征,先帝都是带着自己这位三儿子一起上战场。

  后来,自己年迈,跑不动、打不了的时候,直接将虎符交给了司玉衍,并封为天策上将。也许从那个时候开始,其他皇子也就明白了,老皇帝的意思。他们心中那些小心思,都在虎符交接的那一刻,烟消云散。

  新帝与护国大将军都是皇后所出、根正苗红,一个肖父,团团脸,看谁都带着笑;一个肖母,高冷如天山冰凌、万年不化……这一文一武、一热一冷,真真是把手中的权利攥的紧紧的,连蚂蚁能爬过的缝隙都没留一个。

  先帝有七位皇子、三位公主,喜提最后一位公主的时候,龙心大悦,认为这是上天给予的’十全十美’之兆。

  奈何,天家生存艰难,夭折了三位皇子、两位公主。

  留下新帝—司玉善、三王爷—司玉衍、大公主—司玉锦、五王爷—司玉珏、七王爷—司玉厚……

  五位相亲相爱一家人!

  在先帝过世前,司玉衍遇袭被刺、生死一线,恰巧先帝账内有一位国寺名医……名医有言:若他医治先帝,可让先帝延寿五年;若让他去救三王爷,那么便无法救治先帝。

  自古凡有大本事的人,皆有些怪脾气!明明都可以救,却只会救一个。

  有些耿直的大臣,当着先帝的面,义愤填膺的质问名医:为何不都救治?

  那名医脾气甚好,笑眯眯的回:从阎王手中抢人,会折寿,不敢都抢,只能勉力抢一个。

  先帝思量了有一个时辰,长长的吐了一口气,幽幽的说:天下……终究是年轻人的!缓慢的摆摆手,让名医尽快的去救自己儿子。

  在名医的精心救治、调理下,三王爷很快就能走……呃!受伤过重,再神的医也不是真的神仙,目前也只能走而已。可新帝总觉得这件事有些堵的慌,他觉得,说什么从阎王手中抢人,纯属敷衍!

  于是找到名医,讨价还价后,又要了一个人情,这篇儿也就算翻过去了。

  上清元年中秋,新帝在宫内开设家宴,文武百官携家眷入宫赴宴。

  推杯换盏、歌舞喧天中,新帝给自己的亲弟弟选了宰相家的千金蓝纤云做正王妃,给自己的姐姐选了宰相家的大公子蓝云暮做驸马。

  宰相带着儿女叩谢皇恩,一门出两戚,可谓风光无限。

  按照新帝的意思,选一个黄道吉日,喜上加喜的一起办了。

  可宰相有些为难的皱了皱眉头,略略将心中的想法润色,委婉的表达给新帝。意思是:女儿多娇!可否,让她多留些日子,陪陪自己和内人?

  新帝想想,也是这么个理儿!

  宰相家一共就三个子女,一次性让他选走俩,总还是要给些适应的时间的,而且,他那个弟弟也才好,还需要再调理一下身体。

  于是大笔一挥,先让大公主成亲,半年后,司玉衍再迎娶宰相家的千金。

  在皇家热热闹闹的举办公主婚礼的时候,名医悄然的在锦都住了下来,每日上门求诊的人能从坊内排队排到主街道去。

  名医脾气怪,每天要么一个病人不接,要么只看一个。

  这看的时候非常不确定,可能早上、可能下午,而且挑选看病的人,也不按照排队顺序,也不看病情轻重,只看心情。

  有时候,随手一点,点到哪个,哪个上来看病;有的时候,用纸包块儿小石头,往排队的人群里一丢,丢到哪个看哪个;有的时候,随便拿起一个人看手相,再望望天,然后晃着脑袋说:今天诸事不宜,需睡觉化解!然后,转身回到院内,“咣”的把门关上了。

  上清元年年底,锦都扩建,除了宫城、皇城外,原九十九里坊扩建至一百一十里坊,从原来可住七十万人曾至一百万人以上;从三十五条主街道扩建至三十八条主街道,从原来的几十米拓宽到了一百米。

  老百姓看着黄土压实的路面,路两边成行遮阴的榆树、柳树,道旁边深深的排水沟,沟外是各坊坊墙,坊墙内有深宅大院、寺庙道馆的飞檐重楼……感觉自己的生活,也如同这拓宽的马路一般,宽阔、笔直、绿荫葱葱……


  https://www.biqivge.cc/book/52709/5917656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