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7、为民除害
这样看着也不知道是福是祸。
皇上老了,对子孙心软了,没有掀起血雨腥风不假,但是这样轻拿轻放,只怕会把那帮皇族的胃口和胆子养得更大。
顾重阳揉着内眦,只觉得头疼。
他们这些勋贵,即使如今不再手握重兵的,在军中也有不可小觑的影响力。
皇子们往日忌惮皇上,拉拢朝臣还不敢明目张胆。
此后就难说了,只怕大家都得被迫站队。
这时候一时的风平浪静,等在后头的只会是滔天巨浪。
顾重阳:“皇上……。”
后面的“确实老了……”没有说出来。
屋里其他人也知道他要表达的是什么,非议皇上的话可不能乱说。
让顾重阳和在座的为难的不仅是站队的问题,也不仅是选哪边站的问题,他们最大的问题是想选的跟侯爷想选的大概不能一致。
曲自鸾:“鲁王府给侯爷送了一匹胡马。”
送马!可谓是投其所好,顾舟爱好收集宝马,倒不是擅长骑马,就是单纯的喜欢收集。
顾重阳暗自摇头,无事献殷勤,鲁王不可能是无所求。
都是皇上的儿子,谁不想做九五之尊?
鲁王一直表现得贪财好色,性情又暴戾,不得皇上看重。
在所有皇子中没有什么竞争力。
所以只有他跟别人索要财物的,别人要得到他的东西不是一般难。
这样一个人居然大方的给顾舟送了马,听着就不同寻常。
其中一位门客:“鲁王殿下实在不像是位明君。”
其他人吩咐附和,表示对鲁王登基不看好。
都觉得该劝说侯爷不要跟鲁王府走得太近,但是商讨了一回,也未商讨出该如何劝说顾舟。
顾重阳早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
顾舟倒不是肆意妄为,他就是执拗,并不是个能听进去逆耳之言的人。
也亏着他是这样的性子,顾重阳才能短时间内就把安阳侯府掌握在手里。
顾重阳:“今日先说到这儿吧,这事不急在一时。”
还得看皇上后续会如何做,会不会召藩王进京,会不会接受朝臣们的建议新立太子。
皇上的情况并不乐观,就算皇上不想立新太子,大臣们也会苦心孤诣的劝说他改变主意。
这事估计由不得皇上肆意。
一旦储君立下了,他们现在担心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长戟送了各位门客出去,回来看到世子正在写信,忙去拎了盛着着信鸽的笼子进来。
自打从武安府回来,世子一直保持着每日一封信寄给袁二小姐的频率。
一开始袁二小姐三五日会回一封信。
后头渐渐回信多了起来,到现在也几乎每一封信都回。
世子写信就越发积极了。
顾重阳把写好的信卷好了放置在鸽子的腿部,由长戟拎了去放飞。
袁明珠和曾祖母参加完了侄女葳姐儿的满月酒,又去粥棚帮了两天忙,之后就坐着马车去了贺家庄。
收到顾重阳送来的信的时候,她正在粥棚里给百姓义诊。
他们所在的这处粥棚,设在贺家庄附近的集市旁边。
旁边就是一口水井,取水方便。
舍粥和义诊,一般家里稍微过得去的人家都不会来沾这点小便宜。
因为大家都乡里乡亲的,谁家什么情况大家都知道,若是贪便宜凑上来,大家的唾沫星子都能把人喷死。
有时候道德比规矩更能起到约束作用。
她诊治了一个受伤的老汉,拿了之前给顾重阳熬制膏药顺便多做出来的两贴膏药给他。
嘱咐了医嘱。
今日的病患就全部诊治完了。
郑妈妈拎着食盒进来,后头春桐带着夏溪端着盆子拎着水壶。
“小姐歇歇吧,外头没有病人了,洗洗吃些点心。”
袁明珠洗了手脸,揭开食盒看了,“这些点心太干了。”
吩咐春桐:“你去看看粥熬好了没有,熬好了给我盛一碗来。”
春桐应声去看了。
郑妈妈说:“粥养胃,比吃点心好。”
叫夏溪:“去集市上看看有没有佐粥的小菜卖,买些来,今天大家都吃粥。”
对袁明珠说:“干脆以后从家里过来的时候就准备些小菜带来好了,吃粥也方便。”
袁明珠:“妈妈看着准备好了。”
拿出顾重阳寄来的信看了,用之前写药方的笔墨给顾重阳回信。
待信写好被拿去用信鸽寄,春桐也带着人端了一盆粥回来。
夏溪没买到佐粥的小菜,买了一罐子咸菜回来。
粥熬得很厚,熬出了米油,即便是只配着黑黑的咸菜,吃着也很香。
让郑妈妈拿了银子,“粥熬得很好,都有赏。”
郑妈妈拿了银子去赏熬粥的短工们,这些人有些是贺家庄过来帮忙的,有些是在灾民里雇来的。
听说有赏,带头的贺家庄的一个大婶过来谢赏。
“即是小姐喜欢我们熬的粥,以后就专门给您熬一锅。”
袁明珠摆摆手:“不用这样麻烦,在大锅里给我们盛些就行,大家都忙,我们就不给大家添麻烦了。”
就在差不多时间,武安府那边出事了。
南山姚家的粥棚把人吃坏了,当日中午吃了他们家粥棚所舍的粥的灾民先后出现腹泻呕吐的症状。
因为粥棚还兼着义诊,灾民们又一窝蜂的涌进粥棚所在地去求医。
姚家粥棚很快就又被灾民挤满了。
姚家的粥棚给灾民诊治是诊治了,不过他们家只是跟随着袁家行事,给众人拿了药却不给大家煎好。
这些灾民大多数都是流离失所的人,平日都是寄居在城门洞和寺庙还有桥涵等处。
吃饭都是饥一顿饱一顿,哪里有能力熬药?
所以姚家说是义诊,其实就是做个样子,真正找他们看诊的人并不多。
姚家的人也乐得轻松,准备得就更稀松了。
一下子涌进来这么多病人,姚家粥棚手忙脚乱,草药也很快告急。
“药没有了,没有了,别围着了。”开始驱赶病人。
没拿到药的人捂着肚子哀求。
那些拿到药的人也没强上多少,拎着药包愁着该怎么把草药变成汤药吃下去。
人群中有灾民喊了一声:“大家去袁家的粥棚,姚家的粥棚发的是熬好的药。”
“在哪里……?”
众人互相打听着。
不一会人就走了个精光。
姚家粥棚的人松了一口气。
这些刁民,一点不懂感恩,白给他们的东西要是没有了,他们不仅不会体谅还会闹事。
这么多人聚在这里,一个不好就会形成民变,好事变坏事,不得不防。
袁家粥棚那儿,正架起大灶熬下午那一顿的粥。
按着规矩,一天供应两顿米粥。
一顿早上开始熬,巳时之前分发完;发完早上的粥就开始准备下午的粥,下午的粥申时之前会分发完。
选址的时候就考虑到取水的问题,袁家的粥棚所设的位置都靠近水井。
这处粥棚靠近一处山脚,因为地势高,水井里的水太深,每到打水的时候井边上都围满等待的人。
李青岩没办法,只能从万香园运来两口大缸储水。
储存的水淘米熬粥都用完了,得等到附近居民都担过水以后他们半夜再去担水。
生病的灾民涌过来的时候,李青岩正在粥棚内带着人干活。
看到有人过来,维持秩序的将军们忙让他们排队。
“不得拥挤,不得插队,不得大声喧哗,都排好队等着。”
“军爷,等不得了。”
围着将军们诉说。
知道是来求诊的,将军们去把大夫请来。
李青岩一看这么多人一样的症状,一个个熬药也来不及,赶紧安排人去附近居民家里问大砂锅。
“能借来就借来用,不能借的花钱跟人家租或者买下来。”
下面的人去准备了。
砂锅和炉子倒是好准备,水不好办。
这里的水井打水慢,这个时辰早就排上队了。
李青岩急得大冬天里一脑门汗。
拎着水桶亲自去了井台处,跟人行礼,然后说明情况:“……事出突然,我们家粥棚准备不足,还望各位父老乡亲行个方便。”
众人见他言辞恳切,态度恭敬,也不为难他,让出位置让他先打水。
有那心地善良的人:“你家也是积德行善,我们晚点没事,快打吧!”
李青岩带人担了水回去熬药给灾民喝下不提。
井台边打水的人们闲来无事议论起两家的粥棚,“这家的粥棚每天晚上过来打水,俺家住得近,天天都能听到动静,那边那家怎么没见过他们打水?”
有人附和:“是啊,没见过他们家来打水。”
大家交流了一番,果然蹊跷,谁都没见过姚家粥棚打水。
“那他们用的什么水?”
“俺跟你们说了你们别说是俺说的啊!”一个中年汉子左右悄悄没有生人说道。
“不说,不说,你快说怎么回事?”
“俺前天早上从前头沙汪子那边路过,看到有人正从沙汪子里挑水。”
“啊?”
……
所有人都惊叫起来。
住在这里的人都知道沙汪子是什么地方,那是一处乱葬岗,因为地势低洼时常会有积水。
沙汪子里的鱼都没人愿意去捕捞。
“这,这也太缺德了吧?”
还有胃浅的人干呕起来。
“这些生病的人是不是就是因为这个病的?他们这是害命啊!”
“可不是嘛!”
当天晚上,姚家的粥棚被人一把火给烧了,支起的大灶也别人给扒了,熬粥的铁锅也被人给砸了。
姚家的粥棚被人搞了“破坏”,姚家的人第一个猜忌到袁家的头上。
“肯定是他们家想独占好名声,给我们使坏。”
姚士礼也觉着是这么回事,他们跟袁家本来就有仇,这次又没让他们独占舍粥的名头,袁家肯定恨他们。
“拿着我的名帖去找魏捕头,这件事一定要让他给我们家一个说法。”
趁此机会也杀杀袁家的气焰。
京里传来消息了,让他联合一些人排挤袁家。
然后京里来的人会在袁家被欺压的时候出面替他们家张目,然后趁机提起亲事。
袁家受了委屈,肯定就知道权势的好处,再有人劝劝他们,不怕袁家不进套。
姚士礼觉得这个机会实在太好了。
锅灶砸了粥棚烧毁了,他们就能趁机停下这处粥棚,既省了粮食又能完成上头下达的任务。
真真是一举两得,太好了。
姚士礼让儿子去找魏捕头,却不知他们家用沙汪子水熬粥的事因为粥棚被毁又二次发酵了一回,有些原本不知道的人也都知道了。
不仅如此,还揭露出其它问题。
他们家另一处粥棚被人发现熬粥都没烧开。
有人不信,“胡扯吧你们,你们收了多少钱这样污蔑姚家?熬粥不烧开粮食怎么能煮烂?难不成那些吃粥的人吃不出来生熟啊?”
“你别急嘛,听我给你说……。”
把从他二妗子的外甥媳妇娘家大嫂的弟媳妇的谁谁那里听来的不知道经过几手的消息详细解说了一番。
这位众人口中的二妗子家就住在姚家粥棚前面,他们家的后门正对着粥棚。
有一天这位二妗子无意间看到姚家粥棚煮好了粥以后,趁着米在锅里刚开始翻滚的时候拿着一只大桶把稠的捞出来。
“他们捞出来一桶米以后锅里的粥就少了吧?”
听他说话的人点头。
“然后粥棚的人就打一桶水倒进去搅搅,搅了也不烧开,直接就盛给那些灾民吃。”
那位二妗子发现了这个情况以后,粥棚每次煮粥她都趴在门缝里偷瞧,结果发现那些人没有一次是烧开的。
之前不信的那人还要狡辩,“那些穷棒子,给他们吃就不错了,哪有那么多讲解,他们端着碗要的饭也不可能都是热乎的,还不是馊了的也吃?”
话不投机半句多,大家走开不再搭理他。
“人家袁家粥棚就不会这样,袁家粥棚的人都是跟灾民吃的一锅熬出来的粥,俺听说他们家奶奶和小姐去粥棚帮忙的时候,也吃的那些粥。”
“俺也听说了。”
魏捕头被姚家人催着,去破粥棚被毁的案子。
不查不知道,一查之下,才知道所有人都对烧了粥棚、砸毁锅灶拍手称快。
“砸得好,要不是有人抢在前面去砸了我也想砸。”
砸锅的人俨然成了大家口中的大英雄,是为民除害。
https://www.biqivge.cc/book/52706/52928856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