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58章 两面派
人都是贪心的。
特别是像孙权这样,因为左右逢源而占到便宜之后的人。
不占白不占。
反正占了又不会死。
万一对方不跟自己计较呢?
你说是不是?
只是这一回,陈震面对东吴想要割河北三州之一的幽州的提议,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凉州、并州、幽州,此三者,皆苦寒之地,民难繁息,大汉尽属之。”
“函谷关以东,大河以南,关东之地,中原心腹,乃是天下最膏腴的地方,如今尽划与吴国,尚不知足耶?”
“吴主此举,不啻捧金犹欲抢人之陶瓦,非是真心誓盟!”
被陈震这一番话说下来,即便是如孙权者,脸上亦是有些发热。
只是吴国以舟船见长,能方便联系到辽东,孙权自然不可能轻易放弃幽州。
“两国誓盟,所为者,乃是灭曹魏。如今曹魏未灭,却先争那尚未到手的地州之地,汉使难道觉得这也是誓盟之道吗?”
丞相顾雍知孙权之意,开口问道。
陈震摇头,“大汉誓灭曹贼,故我这才定要相争一番。此时若不说好,到时汉军向东,吴军向北。”
“两国相遇中原,起了争执,那如何是好?且既是平分天下,那就应当公平公正,不能以尚未到手之言来搪塞。”
他意有所指地看了一孙权,“昔日汉吴联手大败曹操于赤壁,陛下可还记得乎?”
别说是孙权,就连旁边坐着的陆逊眼皮亦是一跳。
因为荆州之事,他还是主谋之一呢。
平时吴国自己内部怎么吹都没事,但在蜀国面前吹,不但有风险,而且还得有厚如城墙的脸皮才行。
毕竟背盟这个事情,对于现在来说,实在是一个敏感话题。
孙权听了陈震的话,脸上甚是不悦:
所以说来说去,你们汉人就是不相信我们,对吧?
既然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陆逊也不得不开口,“誓盟之事,确实是需要诚意。”
“然幽州之旁,乃是辽东。辽东公孙渊,与我吴国素有往来。”
“若是能得辽东公孙渊相助,我吴国取幽州岂不是比汉国容易得多?”
陈震一听,微微皱了一下眉头,这个消息他还真不知道。
“方才陈卫尉也说了,汉誓要灭魏,我吴国又岂没有讨贼之心?故这幽州,我吴国取之,亦无不可。”
陈震知道陆逊不会骗他,却是不愿意轻易松口:“然这般的话,我大汉则要白失一州之地,于情于理皆是不合。”
坐上主位上的孙权终于开了口:“那就拿兖州换幽州如何?”
“陈卫尉请看,”孙权指着天下十三州的舆图,“这兖州虽是在大河南边,但它紧依冀州,联系颇是方便。”
“且中原关东富庶,这兖州可比幽州这等苦寒之地好多了。拿它来换,汉国不但没亏,反而还占了便宜呢。”
反正这兖州地处魏国腹地中心,与吴国隔了徐州和豫州,真想要取,那可就太难了。
不像幽州,若是得了公孙渊的支持,则吴国可以浮海直达那里。
陈震又岂能不知孙权心里的想法,只是对于大汉来说,幽州与兖州,都是一样的遥远。
一个在冀州之北,一个在冀州之南。
以后若是大汉真能兵临冀州,无论取哪个,都无所谓。
所以他略一思索之下,便应承了下来。
汉吴两国设高坛,公开誓盟,并力对付曹魏的消息传到北方,让才把堪堪把国内局势稳定下来的曹睿大为光火。
但这还不是最坏的消息。
毕竟蜀吴二虏早就有联手。
更坏的消息是,听说从汉中与陇右那边传出来的消息,蜀人在几个月前曾出兵凉州。
有人说凉州因为兵力不足,大蜀人大军的进犯,不得不举众而降。
也有人说是凉州官吏,主动引蜀军进入凉州。
更有人说,是凉州羌胡叛乱,所以让蜀人得了机会……
什么样的消息都有,众说纷纭。
只是凉州与关中消息断绝,两地之间官府的正式消息,要走安定北边的大漠,好几个月才能往来一次。
更多的是通过陇右与关中的商队往来打探消息。
蜀地所产的蜀锦,在中原乃是难得的奢华之色。
就连曹睿自己,都喜欢不已。
而毛料,则更是军中冬日里必需之物。
所以双方虽然剑拔弩张,但商队往来却是越发频繁。
当然,这些商队里,也少不了夹杂双方的细作。
只是不管从哪个商队里传过来的消息,不管内容是什么,但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蜀人进军凉州,凉州局势大是不利。
孙权称帝,与蜀人誓盟,凉州极有可能已经失去,林林总总,虽然早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仍是让曹睿心烦意乱。
他登帝位才第三个年头,他便把掌有实权的三位辅政大臣调出洛阳,仅留了一位未掌军权的陈群。
借此迅速降低辅政大臣对朝中的影响力,以便独掌权利。
这等手段,也算得上是深谙制衡之道,懂得帝王心术。
若是没有蜀吴两虏的事情,接下来他所要做的,就是学武皇帝,越过九品中正制,发出求贤令,以削弱世家对朝廷的控制。
只是天不遂人愿。
去年西边和南边的两场大败,反而逼得他不得对世家继续妥协,以求得曹魏政权的安稳。
今年才刚刚安定一些,他还没来得及松口气,又连接传来坏消息,气得他在西堂连砸了好几个茶杯。
地面上铺着的名贵羊毛地毯被茶水溅湿了,有些不成样子。
曹睿不得不来到东堂,召见朝中重臣议事。
“大魏,天下之正;蜀虏,窃据西陲;吴寇,隔江南蛮。吾为天子,居天下之中,反遭鼠辈连接欺辱。”
“想当年,武皇帝以弱兵而平天下,文皇帝屡压江边,孙权俯首。吾若不斩蜀吴鼠辈之头,何以有颜面入宗庙祭祀?”
曹睿怒气未平,对着底下的众臣说道。
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是廷尉高柔。
“二虏狡猾,潜有窥视中原之意,谋动干戈,不愿束手,以偏远之地,穷兵扩武,民不堪苦。”
“大魏居中原之地,宜畜养将士,缮治甲兵,以逸待之。陛下执掌国政,与其急于动武,不若休建宫院,与民生息。”
“只待两虏有变,再以精兵击之,则事半功倍。”
曹丕篡汉称帝后,在洛阳大兴土木,一改两汉以来的两宫并立,形成以太极殿为中心的皇宫格局。
只是因为时间尚短,再加上战事未平,宫殿一直未能完成。
曹睿在登帝位后,欲把高帝、太帝、武帝、文帝四位神主从邺城迁到洛阳。
故开始兴修皇家宗庙。
同时借此机会,想要把太极殿再多扩建几间宫殿。
高柔所说的,便是此事。
曹睿本就怒气难消,听到高柔不但不支持自己,反而劝谏自己停止征发民夫。
他当下就是厉声道:“宗庙之事,国之大事,高廷尉,汝过矣!”
高柔寸步不让:“陛下,臣说的是兴修宫殿之事。”
曹睿怒气再也忍不住地涌上脑门:
“昔日文皇帝征吴,皇太后守后方行宫,遇降大雨,水淹行宫。”
“皇太后以尊贵之躯,为了士吏百姓之心,不得不安身于水泽之中。”
“如今宫院,多有漏雨,若是再遇先前之事,难道高廷尉又想让太皇太后与皇太后再安身水泽之中吗?”
“果欲陷朕于不孝之地,为天下所弃耶?”
高柔连忙伏地:“臣不敢。”
“不敢还不退下?”
曹睿斥道。
中领军杨暨起身,站出来躬身道:“陛下,蜀吴二国刚刚誓盟,正是士气锋锐之时。臣以为,陛下不若先忍一时,以待时机。”
“且吴有大江之险,蜀有山关之隘,陛下若是举兵向南,则蜀国自西而来;陛下若是举兵向西,则吴国举兵向北。”
“无论先伐哪边,一旦兵事兴起,则不能骤止,只会给另一边可趁之机。”
中领军统领禁军,位高权重,乃是皇家亲信方可任之。
杨暨身为将领,在军事的的话语权方面,与高柔自是不同。
曹睿亦不得不重视他的话。
“而且去年洛阳禁军在陇右一战中,多有战损,如今尚未恢复元气。”
“禁军者,国之精锐,护国之本也。若是损伤太过,如何震摄四方掌军之将?”
曹睿语塞。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如今陛下面有愠色,心志被怒气所塞,轻言战事,非明主所为也。”
杨暨据理力争,丝毫不给曹睿面子。
曹睿怒气愈盛:“将士既披坚执锐,自当平灭顽寇,何以能因惧损伤而偃兵息武?”
杨暨又问道:“蜀吴二国,或有山险,或有水隔,不知陛下欲先伐何国?”
曹睿答道:
“吴国有大江阻隔,先有武皇帝自赤壁退兵,后有文皇帝数次欲伐而不得渡江。”
“吴国所恃者,不过是舟船之利,水战可,陆战不能,故守有余,而进不足。”
“但蜀国不同,诸葛匹夫阴毒,趁我魏国不备,夺我陇右,断绝凉州,窥视关中,此不可不防也。”
“加之我大魏精骑冠绝天下,与蜀国战于陆上,正是长处,故先伐蜀国。”
杨暨大声反驳道:
“武皇帝始征张鲁,以十万之众,身亲临履,指授方略,犹先收民间麦豆以为军粮。”
“张卫不过一庸人,领军守于险关,武皇帝虽有精兵虎将,军势不能施。”
“对兵三日,欲抽军还,望张鲁军而叹曰:作军三十年,一朝持与人,如何!”
“幸好天祚大魏,张鲁之守自行崩坏,因以定之。兼之汉中之战,武皇帝半年整军,入汉中不过二月,便领军而退。”
“此战过后,武皇帝曾言汉中实为天狱,可见入蜀之难,不知陛下比之武皇帝如何,敢轻言伐蜀?”
曹睿辩解道:“武皇帝不能者,吾岂敢说能?但将士请战,以为不进军取之,则二虏无以自灭。”
“故我欲让将士一试究竟,以窥贼人破绽,若是不能,天时未至,仿周武王会师盟津,再行返回,不亦可乎?”
……
在这一场议事中,群臣多是劝谏曹睿以安民生息为要,不可轻动刀兵。
曹睿虽知道群臣所说的话颇有道理,但身为君主,他已经感觉到了一种紧迫感。
去年的两场大败,再加上大司马曹休的病亡,他为了国内局势的稳定,不得不对世家妥协。
若是再这么下去,那么曹家皇权,只会再一步被世家裹胁,这是他所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为了树立权威,同时也为了减轻陇右对关中的压力,他都不得不再打一仗,而且还必须是胜仗。
曹睿注意到,群臣中唯一没有站出来说话的,唯有刘晔一人。
在重臣皆是反对的情况下,曹睿不得不暂时取消了这个朝议。
待众臣皆退去,曹睿让人把刘晔召到书房。
“方才所议,吾观众人皆不同意伐蜀,唯有刘公不发一言,不知能否可知刘公心中所思?”
曹睿问道。
刘晔看看左右。
曹睿尽屏退之。
刘晔这才说道:“臣以为,可伐。”
曹睿一听,大喜过望:“朝中群臣,皆书生耳,安知兵事?唯有刘公有胆智,言有有形,甚合吾意,请试言之。”
刘晔说道:“关中金城汤池,蜀地肥沃,秦因之而统一六国;汉高祖据之而有汉四百余年。”
“如今蜀虏尽有蜀地,又窃占陇右,以窥关中。无陇何以守关中?关中若有失,则蜀人其势成矣!”
“故陇右不可不取,蜀不可不伐。”
曹睿连连点头:“此言大善是也!”
曹睿留刘晔谈了许久,这才把他放出宫。
哪知刘晔刚回到府上,门房就报:“中领军来访。”
杨暨很是看重刘晔,与之私交甚好,经常来刘晔府上。
看到刘晔终于从宫中回来,便开口问道:“子扬当真是让我好等。”
刘晔脸上堆起笑容,亲热地说道:“劳休先久等,是我的过错。”
杨暨脸上带着些许焦虑:“今日朝议,众人皆劝陛下不可轻易伐蜀,唯有子扬默然不言。”
“我此次来,就是想问问子扬心中之意:究竟是赞同伐蜀,还是不赞同?”
刘晔正色道:“今日朝议,群臣皆曰不可伐,尽言伐蜀之害,吾又岂会不知?”
“尤其是休先,以武皇帝之言以劝陛下,实乃正理,故蜀地万万不可伐也!”
杨暨松了一口气,笑着看向刘晔:
“朝议过后,陛下独留子扬,可见陛下对子扬的看重。”
“想来能劝陛下熄了轻动刀兵之意的,非子扬莫属。”
“既然子扬说不可伐,那定然是劝过陛下了?”
刘晔点头:“那是自然。”
https://www.biqivge.cc/book/52509/1914006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